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111节

  尤其是那游街示众、公告罪状的做法,将矛盾直接指向具体的不法行为和人,而非泛泛地归咎于“天灾”或“吏治不清”。

  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底层百姓的认同,这一招,确实高明。

  还有那以盐易粮、引导商贾运粮等赈灾策略,也显出了不同于寻常赈济的巧思。

  这份能力,这份魄力,远超他对一个储君的预期。

  但,不安也是真的。

  太子这番动作太大了。

  罢黜一州主要官员,由东宫属官直接协理督办,这在本朝尚无先例。

  虽然理由是充分的,证据是确凿的,但难免给人以东宫势力急剧膨胀之感。

  尤其是山东之地,关系错综复杂……

  “陛下,”侍立一旁的王德小心翼翼地问道,“兖州之事……”

  李世民挥了挥手,打断了他:“太子处置得宜,朕心甚慰。”

  他走到巨大的舆地图前,目光落在山东的位置上。

  一个山东,还翻不了天。

  太子若能借此真正掌控山东,于国而言,未必不是好事。

  至少,能狠狠打击一下那些尾大不掉的世家气焰。

  只是……这份成长的速度,这份展露的峥嵘,让他这个做父亲的,这个皇帝,在欣慰之余,也隐隐感到了一丝压力。

  他想起自己当年在秦王府时的岁月,那股锐意进取、不甘人下的劲头……

  与此同时,太子在山东的雷霆手段,也如同旋风般刮过了长安的朝堂。

  那些重臣的一致的看法是太子此法,虽显急切,却直指要害。

  以往赈灾,杀几个地方小吏以平民愤是常事,但像太子这般,连州郡佐贰都一并拿下,并公告其具体罪状,将矛头引向背后豪强,彻底争取民心的,却是少见。

  这已非简单的赈灾,而是在借机梳理地方,树立权威了。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所有人都意识到,经此山东之事,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和威望,已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

  这大唐的储君,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宣告着他的存在。

  而这场由蝗灾引发的风波,其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同时,长安及各地权贵的书信正在日夜兼行的往太子营帐飞去。

首节 上一节 111/1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