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34节

  于学术之上,他们有着自己高尚的秉性和坚持,于国家大义之上,他们在历史上的行为也是无可辩驳。

  自己若是不相信他们,还能够相信谁呢?

  青霉素之事关系重大,并非自己一个人所能够完成的,不如彻底提出来,让真正的爱国人士,这些近代最为优秀的科学家,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包国维咬咬牙说道:“既然如此,还请二位做好准备,我此次所说的事情关系重大,非可信任之人不能告知,否则便是祸国殃民之举!”

  竺可桢与梅光迪二人皆是露出严肃的表情,若是其他人说出这话,他们会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戏言。

  可从包国维嘴里说出,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这个家伙,是接连创造奇迹之人。

  看了看周围,整栋大楼都很安静,几乎只有他们三人在办公室之内议论。

  包国维呼出一口气,便将青霉素之来龙去脉,给面前的两位教授简单叙述了一遍。

  其中自然经过了一些合理性的改编。

  从包国维在翻开外国论文之时,找到英国人弗莱明发明青霉素,再到包国维灵光一闪想到青霉素制造和提纯的方法,随后与方新川、汤飞凡两位教授一起,秘密研制青霉素。

  最后,再到青霉素研制基本成功,缺乏专业的临床试验,以及需要更多的人手。

  所有事情,他都一一介绍。

  特别加重了方新川与汤飞凡二人的作用,将自己的提示淡化了许多。

  这样才显得更加合理,不然便显得自己太过于逆天了。

  听完之后,竺可桢与梅光迪二人几乎石化了,好半天脸上根本没有丝毫的变化,只有瞳孔不断地收缩。

  梅光迪从口中蹦出一句难以置信的疑问。

  “秉文所说之青霉素,可是真的?”

  包国维嘴角苦涩,反问说道:”我又何必编排故事,欺骗二位?”

  嘶~

  梅光迪深深吸了一口气,由不得他反应不这么强烈,包国维刚刚口中所说的,乃是一项跨世纪的人类研究成果,如果属实的话,那是一项震惊全世界的药品!

  竺可桢教授的神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立即起身,走到门口,开门四处看了看,确定都没有人之后。

  反手将门给锁了上去,脚步匆匆地走了回来,对包国维激动地说道。

  “秉文!此乃国之重器也!”

第327章 青霉素!与竺可桢的密谈!

  竺可桢认真地对包国维说道。

  “秉文你可知道此间研究的意义所在?你所说的青霉素,乃是自古以来便从来都没有出现的神药!

  从工业革命之后,虽然医学水平得到了极大发展,西方的各类医学更是能够挽救从前根本无法挽救的生命,可是对于细菌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依旧是没有办法解决,特别是如肺炎、淋病等等,往往难以治疗而使得患者失去生命。”

  兰可祯从来都没有这么激动,他身子有些颤抖地继续说道。

  “还有,若是青霉素是真的,将其投入到医学领域,无数的患者会得到救治,西医中的手术感染风险也将大大降低,各类传染病也将得到遏制,不仅仅是华夏的普通百姓,全世界的所有人类都将得到裨益。”

  “包秉文!”竺可桢毫不夸张地重重说道。“若是这个青霉素被发明出来,无形之中可以救助的人,不下百万千万计,你于古代甚至可以被奉为圣人了。”

  包国维倒也没有想那么多,他摇摇头说道。

  “先生言重了,国维并没有那么高尚,也称不上什么圣人,只不过是灵光一闪罢了,况且我也具有私心,这青霉素第一时间,便是想要给自己的师父治病。”

  梅光迪连连摆手说道:“心系师长这乃是人之常情,也是咱们自古以来应该保留的传统,你这件事情上做得没错,只不过.”

  他迟疑了一会儿,脑袋里面自然想到了青霉素的巨大影响力,所带来的副作用。

  作为一名教授,他不可能没有这样的眼界。

  这是足够让世界各国都疯狂的“宝藏”。

  兰可祯呼出一口气,十分担心地说道:“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青霉素不仅仅在医学上社会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诸位试想一下,若是战争之中,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充足的青霉素,那他的后勤伤亡将大大减少,以此所衍生而出的士气、战斗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包国维哪里不知道这個道理,他点点头说道:“这便是我本次来找二位先生的原因,青霉素的意义关系重大,光是依靠汤飞凡、方新川两位教授,或许能够完成前期的工作,可是后续的完善推广量产,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

  但二位先生知道的,青霉素若是贸然被不可信任之人知道,将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兰可祯认同,他还比喻说道。

  “一如一个孩童,身上带着千金一般,走在大街上都要战战兢兢。”

  梅光迪还有些疑问。

  “秉文为何不找国府不找金陵方面?难道是觉得我们比起他常凯申来,还要更加可以信任?”

  包国维看着对方,并没有言语,结果不言而喻。

  世人哪个不知道,他常凯申是可以信任的人物么?

  介时,将青霉素这一技术,直接拱手让给西方诸国,换取各类武器弹药以及支援,用来攻击自己人,也不是不可能。

  给常凯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两位教授明白了包国维的意思,纷纷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这个时候,包国维断然起身,对着面前的两个教授拱手作揖说道。

  “如今先生危在旦夕,国家疲敝微弱,秉文也只能够出此下策,来为华夏守住这份泼天的‘宝藏’,不仅仅是为了救助先生,也是为让我华夏在今后的世界争端之中,积蓄起一份力量。

  此间干系重大,二位先生若肯帮助,秉文将给予全部信任,二位先生若担心受到波及,今日之事还请当做没有听到。”

  竺可桢抬头,看到这个昔日在报纸媒体上,在书籍里面,在演讲台上,在公众面前,从来都是锋芒毕露的少年人。

  此刻,竟然甘心对着自己这两人,拱手低头,为的也并非是一己之私,更加想着国家大义。

  一时间,他不免有些感动,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

  若我国家,都是这样之少年,何愁不兴?

  原本的犹豫,一瞬间也在脑海之中消散。

  “秉文你莫要如此。”竺可桢起身扶住包国维的手臂,不免有些动容地说道。“此系国家大事,如今当局不明,但我等华夏子民也不能够放弃,若真能够为青霉素的研究,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我竺可桢在所不辞!”

  “秉文你可别小瞧我们两个,我梅光迪也在所不辞,我现在恨不得能够转业去学习医学,帮助你实现这青霉素的研究。”

  包国维点了点头,这两位先生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

  “既然如此,竺教授这里可有书房,我们拿纸笔来详谈!”

  “好!”

  竺可桢立即起身带路。

  几人随即来到办公室里头的书房,兰可祯再次确认了各个出口,将大门全部锁上,三人开始在书房里面的密谈。

  开门见山,包国维也不再浪费时间,直接提出自己的几个问题。

  “二位先生,如今这青霉素的研制已经基本成功了,但依旧还有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更多的人手,后续的需要将青霉素单位菌种数量提高,排除各类副作用,以到达临床使用的标准,这是一个繁复的工作,不是两个人能够完成的;二是需要达成我们自己量产.”

  对于这点,包国维单独拎出来强调说道:“显然,想要实现量产和国外企业合作,乃是最为快速的选择,可咱们既然将青霉素发明出来,为的就是国人的利益,青霉素的研制或许会被其他国家剽窃,可我们提前实现量产,建设工厂和产业链,也将形成先发优势!”

  竺可桢点点头说道:“第一点我们科学社是可以帮助的,科学社具有全国最为广阔的科学家资源,找到几个靠谱的科学家,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这第二点”

  他便有些为难。

  梅光迪则是补充,“想要建设工厂不是难事,可实现产业链却是一个极难的事情,特别在如今的国内背景之下,许多民族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国府的背景,而濒临破产的。”

  说到这里,他便有些气愤。

  若是国府争气,还有如今这等烦恼么?

  竺可桢认真说道:“生物学以及病毒学、医学的教授,我可以给你列出一个名单,伱看中的,我便帮助去联系,一起进行秘密研究。

  至于量产的事情,恐怕要从长计议了.建设物资和资金都不是什么难事,但要不让人发现,还要能够步入正轨,这样的一个地方,实在是难以寻找。”

  包国维自然明白二位教授的意思。

  有了华夏科学社的帮助之后,人员、物资、资金都不会是问题了。

  唯一有问题的便是,如何找到一个地方,既能够摆脱国府的控制,又能够有一个隐秘的环境进行研究。

  还有具有海上交通,因为许多器材需要从国外进口。

  而包国维考虑的还要更多,之后的倭寇入侵,如何能够保证自己所建立的产业链,不为曰本人作了嫁衣?

  这样的地方,太难寻找了。

  思虑了半天,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可以说基本上算是如今国内,最为聪明的一批人之一了。

  很快便将一个计划,清晰地制定了出来。

  可唯一,就是卡在了这个建设生产基地上面。

  就在陷入到僵局之时,包国维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地方,当即拍案建议道。

  “二位觉得闽地如何?”

  “八闽之地?”竺可桢皱眉,他怎么也想不到,包国维会提出这个地方。

  它如今也不算是工业区啊?况且还有一些军阀余孽在其间混战。

  自古八闽便是兵家不争之地,为何要选择这里。

  “何解?”梅光迪有些疑惑,对于闽地想不出什么具体的理由。

请假一天

  忙了一整天单位事情有点多请假一天调整一下

第328章 自古兵家必争与不争之地?

  实际上,在民国这个时间段,要建设一个涉及到整个国计民生的“利器”。

  就必须要考虑到后续的影响。

  包国维很清醒,他知道之后发生的国难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所可以能够阻止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一個人想要阻止,简直如螳臂当车一般。

  但于历史之中,自己或许能够做出一些事情,例如发明青霉素去挽救一些本来逝去的英雄。

  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便已经满足了。

  可青霉素产业链的建设,就不得不考虑到,今后若是建设区被曰本人所入侵该如何?

  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工厂,一如小六子在历史上的行径一般,为曰本人做了嫁衣,这是包国维所不能够接受的。

  所以,将工厂建设在一如沪市、杭城这样,当时十分发达的工业基地,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太过于令人瞩目了,稍微不慎,就会引来有心人的窥视。

  可这个工厂地点,也不能够随意选取。

  首先它并不能是内陆,如今国内交通尚且不够发达,工厂建设所需要的原材料和机器,想要运输到内陆之中,可谓是难上加难。

首节 上一节 334/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