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阳瞬间就明白了,顾书记是担心这种做法会引起其他乡里和县里的非议,影响自己的官声和形象。
“我的瓦厂销售模式是有提成的。我想着给乡里提供免费的瓦片,还希望乡里能帮我在县里牵牵线,搭搭桥,介绍些门路呢。”
宋向阳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能得到顾书记的理解和支持。
“瓦片销售这一块,乡里和我个人都很愿意帮你这个忙。别的不说,我和李乡长跟林业局的负责同志很熟,他们最近确实有一批琉璃瓦的采购需求。至于乡里的瓦片,你可以给个折扣价,就当是乡里领了你这份情。”
顾书记说得十分诚恳,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诚意。
宋向阳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确实有些简单幼稚了,这里面的人情世故和处世之道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他思索了片刻,说道:“那行,我就按成本价给乡里供货。这样一来,乡里有了正规的采购名目,既不违背原则精神,我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实惠,也算是双赢了。”
仔细想想,这事儿对自己来说确实是占了大便宜,能借助乡政府的平台打开销路,何乐而不为呢。
顾书记笑了笑,点头表示应允:“回头我让乡里的同志跟你对接,不过你可得记住,一定要按规矩办事,千万别搞那些歪门邪道、送钱送礼的把戏。”
他特意叮嘱了宋向阳一番。
宋向阳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顾书记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自己做生意也向来不打算走那些旁门左道,自然是满口答应。
“那行,等下你们还要去街上游行,我就不留你了。”
顾书记站起身来,朝着门外喊道:“小李。”
话音刚落,门外便走进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只见他身形挺拔,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这是我的秘书小李,到时候瓦片的事情你就和他对接,我会把事情跟他交代清楚。之后县里要是有瓦片采购的消息,我也会让他通知你。”
顾书记指了指这位小伙子,向宋向阳介绍道。
这位小伙子看起来和宋向阳年纪相仿,听到书记的话后,他热情地笑着伸出右手,说道:“我叫李朝阳,幸会幸会。”
宋向阳见状,立刻起身,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十分懂事地回应道:“幸会幸会,我叫宋向阳,叫我小宋就行。”
两人相视一笑,就此结识。
有了顾书记的亲自引荐,宋向阳相信,李朝阳肯定会对自己的事情格外上心。
-----------------
从书记办公室出来后,宋向阳和其他十几号人按照乡里的安排,披上了鲜艳的红绸带,戴上了大红花,还新奇地骑上了马。
这些马都是从附近的马队借来的,由于数量有限,还少了两匹,最后两位获奖者只能略显尴尬地骑上了大水牛。
一行人在锣鼓队的开道下,浩浩荡荡地从乡政府出发。
他们沿着不足二百米长的街道,整整绕了三圈。
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吸引了众多乡亲们驻足围观。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仿佛自己成了古时候高中状元的才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当然,那两位骑水牛的同志可就没那么轻松惬意了。
他们一路上小心翼翼,时不时还得担心被牛给甩下来,那略显滑稽的模样,引得周围的乡亲们阵阵欢笑。
相比其他人的兴高采烈,他们两人的脸上多了几分紧张和尴尬。
宋向阳骑在马背上,处在队伍的中间位置。
当队伍路过大姐和她婆婆的摊子时,大姐顾不上手中正忙碌的活计,连忙站到一旁,不停地冲着宋向阳挥手,眼中满是骄傲和喜悦。
而大姐的婆婆则满脸笑意,热情地跟旁边的人介绍着,那喜形于色的模样,仿佛中状元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人,那股子自豪劲儿都快溢出来了。
令宋向阳感到意外的是,村里的书记刘开盛此刻正紧紧跟在自己的马前头,活脱脱像一位尽职尽责的马倌。
他手里高高举着一块写有“清水村”的纸牌子,还时不时地回过头,满脸关切地看向骑在马背上的宋向阳,生怕他一个不小心摔下来。
刘开盛的脸上挂着难得一见的灿烂笑容,自从宋向阳为村里争了这么大的光,他感觉自己在乡里开会都能挺直腰杆,底气十足。
此时此刻,宋向阳的心里最希望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刘凤花,能亲眼看到这荣耀的一幕。
他甚至已经能想象到,母亲得知今天的事情后,肯定会满心欢喜地在神龛、土地庙、老爹屋等各处地方,虔诚地为她的宝贝儿子还愿。
自己盼星星盼月亮最后生出来的儿子,如今终于出人头地,给家里争了大脸面,母亲肯定是这世上最开心的人。
还有林香,宋向阳的心里也惦记着她,特别想和她分享此刻的喜悦和激动。
然而,他并不知道,与他此刻的风光无限截然不同,林香正坐在屋里,对着账本愁眉不展。
由于宋向阳这阵子生意越做越大,瓦厂的账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做。
她正打算等宋向阳回来,找个合适的时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一谈瓦厂财务上的事情。
第133章 瓦厂的乱象
游行结束后,宋向阳满心欢喜地踏上归家之路。
一路上,乡亲们投来的羡慕目光,大姐那激动得泛红的脸颊,还有刘开盛挺直腰杆满脸骄傲的神情,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
他的心中被成就感填得满满当当,脚步轻快得如同踩在云端,迫不及待地想要找个人分享这份喜悦。
思来想去,他觉得林香一定是最适合听他倾诉的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朝着瓦厂走去。
此时的林香,正坐在瓦厂那略显逼仄的财务室里。
狭小的空间因为堆满了账本和单据,显得更加局促。
她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手中的铅笔在纸上飞速地写写画画,嘴里还不时小声念叨着一连串的数字,神情专注又透着深深的焦虑。
“我回来了!”宋向阳猛地推开门,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兴奋的声音在财务室里回荡。
可当他的目光触及林香那严肃的表情时,所有的热情瞬间如被冷水浇灭,戛然而止。
林香缓缓抬起头,看着宋向阳,勉强扯出一丝笑容,说道:“你可算回来了,我正有一肚子事儿要跟你说呢。”
她的声音里,带着连日来劳累积攒下的疲惫,还有对当下状况的无奈。
宋向阳赶忙拉过一把椅子,在林香对面坐下,关切地问道:“怎么了?看你脸色不太好,是出什么事了吗?”
林香深吸一口气,像是要鼓足勇气面对接下来的话题,随后把面前的账本一把推到宋向阳面前,说道:
“你好好看看这些账本吧,咱们瓦厂的财务状况,现在是越来越复杂,快到失控的边缘了。”
宋向阳伸手拿起账本,随意地翻了几页,密密麻麻的数字瞬间映入眼帘,像一群乱舞的蚂蚁,让他一阵眼花缭乱。
“我已经好久没看这些数字了,眼睛都花了,你就直接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吧?”
林香伸出手指,指着账本上的各项数据,认真地解释道:
“自从你开始拓展其他生意,精力被分散得厉害,瓦厂这边就有点顾不过来了。订单越来越多,采购、生产、销售,每个环节都像个吞钱的无底洞,急需大量资金流转。可回款呢,却像蜗牛爬一样慢。就拿上次给眉湾村那个大工程供瓦来说,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货到付款,可现在都过去大半个月了,还有一半的款项躺在别人账上,迟迟不到位。”
宋向阳的眉头瞬间拧成一个疙瘩,气愤地说道:“他们怎么能这样?这不是耍赖吗?我得找他们去问问,必须给个说法。”
林香连忙摆了摆手,安抚道:“先别急,我已经去催过了。他们说最近资金周转有点困难,让咱们再宽限几天。可咱们这边也火烧眉毛了啊,新的原材料要采购,工人的工资眼瞅着也要发了,一分钱都等不得。”
宋向阳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说道:“这样啊,怪我这段时间没太关注瓦厂这边的事儿,疏忽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收笋的钱是从瓦厂账上支的,本想着都是自己的钱,挪一挪没关系,却没及时把回款补上,完全没考虑到这会给瓦厂的资金流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前世的时候,财务上的事儿一直是林香在管,自己习惯了甩手不管,没想到现在却出了问题。
林香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我觉得我们得重新梳理一下业务。一方面,必须加快回款的速度,对于那些拖欠款项的客户,不能再一味地迁就,得拿出点强硬的态度。另一方面,你从瓦厂支取的账得尽快回本,还有......”
她认真地看着宋向阳,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还有你以后的支账,我觉得得好好优化一下。”
她的话说得很委婉,但宋向阳一下子就听懂了弦外之音,知道自己之前的做法确实不妥。
宋向阳认同地看着林香,诚恳地说道:“你说得对,是我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林香眨了眨那长长的睫毛,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继续道:“我觉得你最好把自己的钱和瓦厂的钱严格区分开。虽然本质上都是你的钱,但这样混在一起,账目不清不楚的,真的太难做了。”
紧接着,她话锋一转,又说道:“还有,咱们之前不是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吗?可现在琉璃瓦的销售还没取得太大的进展,工人们却还在不停地生产。我看啊,咱们得先把眼前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好,再去考虑长远的发展,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腿。”
宋向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回想起这段时间,自己忙着养鸭子、种蘑菇,虽然这些生意都有了些起色,可却实实在在地忽略了瓦厂这个起家的根基。
如今瓦厂的工人越来越多,摊子越铺越大,再也不能像之前小作坊那样随性管理了。
他认真地说道:“你说得对,我之前想得太简单,太天真了。我以为只要不断拓展业务,就能源源不断地赚钱,却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多棘手的问题。”
林香看着宋向阳,眼神中满是鼓励,轻声说道:“别灰心,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你这段时间在其他生意上的尝试也不是白费力气,还是有收获的。只是以后得学会平衡各个业务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宋向阳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嗯,我知道了。那咱们先从回款开始解决吧,我明天就去邻村找他们,软磨硬泡也得把钱要回来。另外,我从瓦厂支取的账,我等会就取来给你,一分不少。”
林香欣慰地笑了笑,说道:“好,我也会再仔细整理一下账目,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节省开支。对了,还有一个问题,咱们的库存管理现在也乱成一锅粥了。有些型号的瓦片积压太多,仓库都快堆不下了,而有些畅销型号却经常缺货,客户催得急,这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资金周转。”
宋向阳皱着眉头,疑惑地问道:“怎么会这样?我们不是有库存记录吗?”
林香轻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刘师傅最近的心思都扑在琉璃瓦那边了,青瓦这边现在基本由大牛接管。可能大家都不太服大牛管,又想着趁农忙前多完成点任务,好多挣点奖金,所以都挑那些好做的活儿干,完全不按计划来。”
宋向阳这才意识到,原来瓦厂最近出了这么多问题。
看来自己今后真得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瓦厂上,毕竟这是自己的发家基业,未来还指望着它向大的砖厂转变呢。
“还有......还有最近大家的预售订单,也开始变得不那么正规了。”林香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个问题说了出来。
宋向阳疑惑道:“如何不正规了?”
林香思考了片刻,继续道:“就拿你三婶和四婶来说,她们接的几个预售订单,居然给人家排到一年后去了,而且价格都是能给的最低门槛。”
“一年后?”宋向阳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一般预售也就是几个月的事儿,能排到一年后,他实在难以相信,就现在瓦厂的规模和名气,还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底气。
联想起前几天刘有财跟他说,前阵子他去他外婆家的时候,正巧看见三婶提着两个大猪头给一户人家串门。
三婶家自己过年的时候都不舍得买大猪头,刘有财外婆家那边也没有三婶的亲戚。
他觉得这里面,说不定还有些不为人知的猫腻。
他决定单独找三婶和四婶好好聊聊。
第134章 三婶的订单
“三妈,忙着呢!”
宋向阳满脸笑意,快步走向正在挖着黏土的三婶。
此时的三婶,弯着腰,手中的锄头一下又一下地刨着土,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
听到宋向阳的声音,她直起身子,用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停下手中的动作,脸上露出了质朴的笑容。
“听说你去乡里开会了,还骑了高头大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三婶一边说着,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宋向阳,眼中满是羡慕。
周围的工人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着对宋向阳一番恭喜,那一声声恭喜里,有真诚的祝贺,也带着一丝对他如今成就的钦佩。
宋向阳笑着回应了一些客气话,脸上始终挂着谦逊的笑容,然后对三婶说道:
“三妈,我从街上买了些板栗,你先歇会,我们吃着板栗聊会天。”
“呀,你这发财的板栗是得好好尝一尝。”三婶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在她看来,宋向阳如今可是村里的大能人,能得到他的招呼,那可是莫大的荣幸。
平时宋向阳很少单独招呼他们单独聊天,最近自己可是拿了不少订单,莫非是有什么奖励要给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