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非常感谢美女编辑朱砂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本签约书。
由于第一次写书,对数据这些都不是很清楚。
期间都是接近3000字数,还有好几次上万的日更。
后面才知道第一次知道新书推荐、追读这些的重要性。
但很不幸的是,我的这本书就上了第一轮推荐。
所以,这本书的成绩一直不大理想,但我仍然坚持着想要继续写下去。
而且,我也有自己想坚持写的东西。
至于某些套路、爽点啥的,我个人不是很擅长,也不是很想写,想必大家也应该从文中感受到了。
这可能还跟我这个人比较佛系有关。
我的小说名字和简介都是很平淡的,所以大多的内容也都更接近于家长里短一些。
当然,有些读者说物价什么的问题,毕竟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再加上各地方的差异,实际上也都不一样,我只是尽量地贴近一些。
还有说在那年代挣钱太过轻巧的,我想解释下。
如果重生回去还一直按照原有的套路在走的话,以主角所处的环境和地理条件,想必十几年都还在地里玩泥巴。
那每日的剧情就是太过枯燥和无味了。
源于现实,但是有一点夸张在里面,我想大家还是能理解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还得非常感谢一路支持我的读者朋友们。
无论是月票、打赏,还是推荐、收藏和一直追读的你们,才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所在。
在此,要特别感谢下书友《806072》《剑指长天》《快乐的老娘们》《北风》《奔跑的人生》,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感谢了。
还有很多收藏和一直追读的朋友们。
这本书虽然才几十万字,但已经跨了一个年度。
希望新的一年里,你们还能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
爆更后续都会有的,大家手上有月票、推荐或者打赏的,恳请都支持下。
写书不易,尤其是对于一个萌新作者来说,你们的每一份鼓励我都会铭记在心。
大家有好的建议,也可以写在评论区,虽然我回的不多,但是我都会看的。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平安康健!
第138章 刘师傅的心态(求首订)
【新书第一天上架,还请各位看官老爷们多多支持首订,有月票和打赏的麻烦也支持下。
今日暂定更新四章,一万多字,都是接近3000字左右的大章。
如果后续大家能多多支持下,我会努力再更新更多的。】
-----------------
“我也不太清楚具体情况,客户反馈说有些瓦片出现了裂缝,影响正常使用。”
林香神色忧虑,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走,咱们赶紧去看看。”宋向阳心急如焚,与林香匆匆赶往晒瓦棚。
抵达后,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堆被退回的瓦片,仔细查看,果然有不少瓦片上布满了细小的裂缝,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宋向阳眉头骤紧,满脸疑惑与担忧,高声喊道,“刘师傅,您快过来瞧瞧!”
刘师傅快步走来,蹲下身子,拿起瓦片,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随后神情凝重地说道:“依我看,这应该是烧制过程中温度把控出现了偏差,导致瓦片产生裂缝。”
“温度怎么会失控呢?咱们一直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的呀!”宋向阳满脸不解,追问道。
刘师傅微微低下头,眼神闪烁,表情略显不自然,嗫嚅道:“可能是最近新招了几个工人,他们对火候的掌握还不够娴熟。”
宋向阳心里清楚,瓦厂向来重视新工人的培训,尤其是烧瓦这样的关键岗位,都是刘开富亲自手把手悉心教导。
以刘开富一贯沉稳、严谨的个性,绝不会让尚未熟练掌握技术的工人提前上岗。
联想到之前开会时刘开富那略显古怪的神情,宋向阳心中已然有了几分猜测。
“刘师傅,您可是咱们瓦厂的元老,从一开始就跟着我打拼,是瓦厂的技术担当,更是瓦厂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无论未来瓦厂如何改革、怎样发展,您的地位始终无人可以替代。”
宋向阳语气温和,态度诚恳,试图安抚刘开富的情绪。
刘开富默不作声,只是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不过,从他微微颤动的双肩可以看出,宋向阳的话让他内心有所触动。
宋向阳见状,继续循循善诱:“如今瓦厂发展到这般规模,早已不是我个人的小本生意,而是关系到几十号人饭碗的大事。我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不仅要想着盈利,更要谋划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此次推行改革的初衷。”
“我明白。”刘开富磕了磕烟杆子,声音低沉地回应道。
“既然刘师傅能理解,那我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质量是咱们瓦厂的生命线,这一点,咱们在瓦厂创立之初就达成了共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都绝不能拿质量开玩笑。”
宋向阳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刘开富。
宋向阳心里明白,自己任命林香为副厂长,而不是这位一路相伴的老搭档,刘开富心里难免有些落差。
但他坚信刘开富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只是一时钻进了牛角尖,转不过弯来。
所以,他并不打算揪着此事不放,只希望把话挑明,解开刘开富心中的疙瘩。
“刘师傅,林香虽说担任副厂长,但在制瓦和烧制这些关键技术环节,还得仰仗您来主导。尤其是工人培训这一块,她确实不太擅长。”宋向阳诚恳地说道。
“没错,刘师傅,在制瓦和烧瓦方面,我完全是门外汉。我只是在日常管理上有一些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往后还得多多向您请教,还望您不吝赐教。”
林香脸上带着谦逊的微笑,语气十分真诚。
她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刘开富的心思,特意将制瓦和烧制环节的主导权交给他,给足了他面子。
刘开富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口。
宋向阳接着说道:“大牛前阵子开始代替您管理青瓦那边的事务,我和林香商量了一下,觉得应该给他一个正式的职位,这样他开展工作也更有底气。所以,打算提拔大牛为领班。”
大牛为人踏实肯干,做事勤勤恳恳,只是不太善于表达。
此前一直没有正式名分,全靠刘开富的关系,在管理上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最近甚至开始赌气,只顾自己埋头苦干。
宋向阳提拔大牛,一方面是考虑到刘开富的情面,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大牛的人品和能力。
只要明确了大牛的职位,大家自然会服从他的安排。
“他……他能行吗?”刘开富抬起头,眼中满是担忧。
“能行!怎么不行!”宋向阳斩钉截铁地说道,“大牛的手艺,在厂里可是仅次于您的。给他一些时间适应,他肯定能挑起这副担子。”
刘开富看看宋向阳,又看看林香,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道:“这次瓦片质量出问题,确实是我监管不力,我向你检讨。该赔偿的损失,就从我的工钱里扣,我绝无二话。”
“刘师傅,您这说的是什么话!您这段时间既要忙着开发新的琉璃瓦,又要操心建新窑的事儿,忙得不可开交,有些疏忽也是情有可原的。只要往后多花些精力,把质量严格把控好,不再出类似问题就行。至于赔偿,那可万万使不得。”
宋向阳态度坚决,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
“向阳,都怪我心胸狭隘,跟你置气。你大人有大量,不跟我计较。我保证,以后绝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一定亲自把关每一个环节,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刘开富满脸愧疚,语气中满是诚恳。
宋向阳满意地点点头,他深知刘开富是个重信守诺的人,有了他的保证,心里踏实了许多。
“行,刘师傅,那您先去忙吧。我和林香还有些事要商量。”
宋向阳见刘开富心结已解,瓦片质量问题也找到了妥善的解决办法,便让他去忙工作了。
“那个……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林香望着刘开富离去的背影,犹豫了片刻,开口说道。
宋向阳正陷入沉思,听到林香的话,回过神来,一脸错愕:
“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但说无妨。”
林香又踌躇了好一会儿,贝齿轻咬着下唇,神色略显为难地说道:“你三婶和四婶,如今对我的态度大不如前,感觉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我。大牛私下跟我透露,她们认定是我向你检举了她们,所以我才得以坐上副厂长的位置。”
“她们怎么能如此胡乱猜测、搬弄是非!明明是她们自己行事不当,在订单上出了问题,这和你担任副厂长一事,压根儿就扯不上半点关系!”
宋向阳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原本温和的面容瞬间涨得通红。三婶和四婶作为自己的长辈,竟然这般捕风捉影、恶意中伤林香,这让他心里的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
话一出口,他抬脚就准备去找三婶和四婶理论一番,非得让她们把事情说清楚不可。
“哎呀,你先别这么冲动呀!”林香见宋向阳满脸怒容,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暴躁模样尽显,心中一紧,急忙出声劝阻。
“她们在订单上动手脚,我念及长辈情分,已经既往不咎了。可现在她们又在背后惹是生非,编排你的不是,我今天非得找她们好好评评理,让她们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宋向阳停下脚步,回过头,语气中依旧带着难以抑制的气愤。
“她们毕竟是你的长辈,你带着这么大的火气过去,局面很可能会失控,到时候闹得不可开交,以后你还怎么和她们相处?亲戚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闹僵了总归不好。”林香走上前,神色关切地看着宋向阳,耐心劝解道。
第139章 梳理瓦厂(求首订)
宋向阳深吸一口气,极力压抑着内心熊熊燃烧的怒火。
他心里明镜似的,林香的话在理。
倘若就这么火急火燎、怒气冲冲地去找三婶和四婶理论,以他当下这暴躁的情绪,场面必定会瞬间失控。
到那时,亲戚之间的关系怕会直接降至冰点,往后在村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尴尬不说,瓦厂内部也极有可能因这矛盾的激化而产生更多棘手的问题。
“那依你看,咱们该怎么办才好?”宋向阳把目光投向林香。
林香微微蹙起眉头,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我觉得咱们不妨先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当下,咱们的头等大事是把瓦厂的各项事务梳理顺畅,妥善解决好产品质量问题,全力拓展订单业务。至于你三婶和四婶那边,不妨等过段时间,瞅准一个合适的契机,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敞开心扉好好聊聊,把这其中的误会彻底解开。”
宋向阳微微点头,对林香的提议表示认同。
可一想到三婶和四婶毫无根据就猜忌林香,他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憋闷得难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向阳和林香全身心地投入到瓦厂的整顿工作中。
刘开富也恪守承诺,亲自守在烧制环节,对新老工人展开一轮又一轮的细致培训,确保每一片瓦片在烧制过程中的温度都精准无误。
在刘开富这般严格的把控下,瓦片的质量逐渐趋于稳定,之前出现的裂缝等问题再也没有出现过。
与此同时,宋向阳一门心思地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林香有时也会陪伴在侧,与他一同奔波。
乡政府的小李已经和宋向阳敲定了门排琉璃瓦的订单,虽说数量仅有一千片,并且还是按照成本价成交的,但这已然让宋向阳兴奋不已。
毕竟,相较于中学的那批门排订单,乡政府的这一单在后续的推销过程中更具说服力。
再者,据宋向阳猜测,应该是顾书记提前打过招呼,小李还特意告知他县里林业局有采购瓦片的意向,只不过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届时会先前往瓦厂实地参观考察一番,然后才会做出最终决定。
宋向阳对此信心十足,他觉得与其拿着样品向人家费尽口舌地介绍,倒不如让对方实地看一看瓦厂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以及产品质量。
他坚信,自家瓦厂的实力足以让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信服。
只要能拿下林业局的订单,那就等同于在县里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市场。
当然,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迎接林业局参观的这段日子里,宋向阳也没闲着,前往隔壁乡镇大力推销自家的琉璃瓦。
一日,他们来到一个略显偏远的小镇,走进一家规模较大的建材店。
店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翻看着一本杂志。
宋向阳满脸堆笑,快步走上前,礼貌地递上名片,热情地说道:“老板您好,我是清水村瓦厂的厂长宋向阳,这是我们厂精心制作的产品介绍,您不妨看看。”
为了拓展业务,宋向阳特意找人印制了一批名片,油墨的味道还十分浓郁。
他还贴心地为林香也印制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