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农村,大家习惯了口头介绍,对于名片这种新鲜玩意儿,不少人都觉得新奇。
老板抬起头,接过名片,饶有兴致地端详了一番,满脸好奇地问道:“你们这瓦厂,我咋从来没听说过啊,产品质量能过关吗?”
林香赶忙在一旁补充道:“老板,您尽管放心,我们瓦片的质量那是杠杠的。您瞧,我们乡里的中学和乡政府所使用的瓦片,都是由我们瓦厂提供的。就连县里的林业局,目前也正与我们洽谈合作事宜呢。而且,我们还能根据您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定制特殊尺寸和颜色的瓦片。”
老板听了,脸上微微露出一丝心动的神色,不过仍有些犹豫不决:“那价格方面呢?我进货量可不小,价格得实惠些才行。”
宋向阳连忙说道:“老板,您放心,我们给出的价格绝对公道合理,保证比您从其他地方进货要划算得多。另外,我们还能确保及时供货,绝对不会耽误您的生意。”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老板最终决定先订购一小批货试试水。
宋向阳和林香满心欢喜地走出建材店,两人都感觉距离成功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只要是对方订购上自己的瓦片,他相信以自己瓦片的质量,后续订单会自然扩大起来,对此,他有足够的信心。
不过,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宋向阳始终将三婶和四婶的事情放在心上。
这天,趁着休息时间,宋向阳把三婶家的大儿子悄悄叫到一旁。
“堂哥,家里最近一切都还好吧?”宋向阳关切地问道。
堂哥虽对宋向阳突如其来的询问感到有些疑惑,但还是如实回应道:“还行吧,就是我爸最近在厂里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回家都很晚。我妈有时候会念叨几句,说厂里的变化太大,她一时半会儿有些不太适应。”
宋向阳心中一动,接着追问道:“那三妈有没有再提起过林厂长的事情?”
堂哥低下头,小声说道:“我偶然间听她嘟囔过一嘴,说林香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厂长,她不太理解你心里是怎么盘算的。不过我跟她说了,林厂长有本事,对厂里发展有好处,可她就是听不进去。”
宋向阳轻轻拍了拍堂哥的肩膀,说道:“堂哥,你做得对。你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好好劝劝三妈,就说林厂长担任副厂长,是为了让瓦厂发展得更好,到时候大家都能跟着受益。”
堂哥用力地点点头,说道:“你放心,我妈就是那脾气,刀子嘴豆腐心,我会找机会好好劝劝她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瓦厂的生意逐渐回暖,新客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订单量也稳步增长。
尤其是新出窑的琉璃瓦,成功推销出去不少,这让宋向阳更加坚定了将琉璃瓦业务做大做强的决心。
宋向阳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决定找个机会和三婶、四婶好好谈一谈。
这天傍晚,工人们都下班离开了,宋向阳特意把三婶和四婶留了下来。
他把两人请到财务室,热情地倒了两杯茶,笑着说道:“三妈、四妈,今天留你们二位下来,是想跟你们好好唠唠嗑。”
三婶和四婶对视一眼,脸上的神色略显不自然。
三婶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伢子,有啥事儿你就直说吧。”
宋向阳收起笑容,一脸认真地说道:“三妈、四妈,我知道你们对林香担任副厂长这件事,心里有些想法。但我想跟你们说清楚,这和你们之前在订单上出的那些事儿,真的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林香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她来管理瓦厂,能帮我分担不少压力,让瓦厂发展得更上一层楼。”
四婶忍不住插话道:“可是,她来了之后,厂里好多事情都变了样,我们都有点不太习惯。”
宋向阳耐心地解释道:“这是改革,改革必然会带来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为了瓦厂好,为了咱们大家好。你们想想,要是瓦厂经营不善,效益不好,大家都没了收入,那日子可怎么过呀?”
三婶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伢子,我们也知道你是一心为了瓦厂好。就是……就是心里还是觉得别扭,我们在厂里干了这么多年,怎么就比不上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外人呢?人家都说上阵父子兵,可你这边又是提拔大牛当领班,又是让林香当副厂长,反而我们这些叔伯婶子们,除了因为那点事儿被当成反面教材,啥好处都没捞着。”
听三婶这么一说,宋向阳这才明白,原来她们不仅对林香担任副厂长一事耿耿于怀,就连对踏实肯干的大牛被提拔为领班,心里也颇有微词。
他觉得有必要好好给三婶四婶好好上一课了,若再照此下去,只怕事情会继续恶化。
第140章 三婶的歪念头(求首订)
宋向阳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决意先从情感方面切入,打出这张温情牌。
他微微前倾身子,目光饱含深情,真挚地凝视着三婶和四婶,语气轻柔且舒缓地说道:
“三妈、四妈,您二位可是看着我从光屁股的小娃娃一点点长大的,在我心里,和你们亲近得就跟亲妈似的。要不是打心底里把你们当自家人,我又怎会一门心思让你们还有三爸、四爸都来瓦厂做事呢?就盼着大家伙儿一起挣钱,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三婶和四婶听闻,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瞬间浮现出感慨万千的神情。
在这村子里,别家时常能瞧见一些对子侄对长辈不管不顾、毫无敬意的情况,可宋向阳截然不同。
他不但给了自家亲属在瓦厂工作的机会,平日里更是关怀备至,时不时地送上一些小福利。
村里的人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无不对他们一家投来羡慕的目光,纷纷夸赞他们有个出息又孝顺的好子侄。宋向阳在外面越有面子,他们这些沾亲带故的,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沾了不少光。
就拿三婶家来说,近来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建新房,而建房所需的瓦片,宋向阳二话不说就免费提供,这让三婶一家打心底里充满了感激。
“你们在厂里的付出和贡献,我都明明白白地看在眼里。”
宋向阳紧接着说道,语气诚恳且坚定,丝毫没有半点虚假,
“但是拉订单和管理工厂,这完全是两码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林香在管理方面极具天赋,有着独特的优势,她的加入,能让瓦厂的运营更加规范、高效,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一直都把你们当作最亲的家人,从来没有把你们当外人看待。往后瓦厂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肯定都能从中受益,日子也会越过越舒坦。”
“要是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对厂里的事务有什么建议,尽管跟我说,咱们一起商量,一起把瓦厂经营得红红火火,让咱村的人都竖起大拇指。”
恰在此时,林香仿若心有灵犀一般,恰到好处地走进了办公室。
她脸上挂着温和且亲切的笑容,轻声细语地说道:“三婶、四婶,我知道之前你们对我可能有些看法。但其实,我心里特别感激你们一直以来为瓦厂所付出的心血,没有你们的辛勤劳作,瓦厂也不会有今天。”
“我担任副厂长,就是希望能和大家齐心协力,把瓦厂经营得更好,让咱们都能过上好日子。以后要是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你们多多批评指正,千万别跟我客气,就把我当成自家闺女一样。”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林香也习惯了像宋向阳一样,以这般亲近的辈分称呼三婶和四婶。
三婶和四婶瞧着林香那一脸真诚的模样,原本心里的疙瘩仿佛被一股柔和却又强大的力量慢慢撬动。
只是话到了嘴边,出于种种顾虑,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
尤其是四婶,她心里藏着一个连宋向阳都全然不知的想法。
倘若宋向阳知晓了,恐怕真的会惊讶得瞠目结舌,甚至跳起来。
四婶平日里留意到林香,穿着打扮得体大方,气质出众,又身为林场站长的女儿,模样乖巧俊俏,打从心底里就盘算着把她介绍给自己儿子。
所以,每次到了领工资的时候,她和四叔的那份钱,她都特意让儿子去领,一趟趟地跑,就满心盼着能多给儿子创造些和林香接触的机会。
林香心思何等的玲珑剔透,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四婶的这点小心思呢?
只是这种事情,她实在不好意思跟宋向阳提及。
毕竟,她和宋向阳目前也仅仅是同事和朋友的关系。
而且,她也担心要是宋向阳知道了四婶的这个心思,一怒之下,说不定连四婶一家在瓦厂的工作都给辞退了。
自从上次和宋向阳那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之后,林香心里已然十分清楚宋向阳对自己的心意。
而她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宋向阳的感情,也早已不只是单纯的喜欢那么简单了,早已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逐渐变得愈发深厚。
三婶虽说也对林香颇为中意,可心里也明白,自家儿子和林香相比,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打心底里,她是不太愿意看到林香当上副厂长的。
林香一旦做了副厂长,再加上她的学识和家世,那自家儿子与林香之间的距离,只会越来越大,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可她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林香平日里对宋向阳格外上心,而对自己儿子,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客气又疏离。
她又怎么会看不出来,林香根本就瞧不上自家儿子呢。
此刻,看着林香,三婶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小林啊,是我们小心眼了,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她现在已经彻底打消了之前那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再加上宋向阳对自己一家子面面俱到的关照,人品和能力更是远超自家儿子。
这么一对比,她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认命了。
这时,四婶也跟着说道:“是啊,我们也是担心瓦厂变了,我们跟不上趟儿。既然你和伢子都这么说了,我们也没啥好说的了。”
宋向阳和林香相视一笑,两人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稳稳地落了地。
把话说开了,接下来林香在瓦厂开展后续管理事务,就会顺畅许多,诸多潜在的阻碍和矛盾都得以化解。
而宋向阳自己,这阵子忙完瓦厂的这些棘手事儿后,又得分出精力去操心水库那边卖鸭子的事儿了。
刘有财已经跟他抱怨过好几回了,满脸愁容地说每天鸭子的饲料需求量越来越大,鸭子的个头也越来越重,他担心再这么拖下去,不卖出去换成钱,可就要亏钱了,那可都是辛苦钱啊。
只是,最近林业局的人要来参观,他得安排好瓦厂的接待事务。
而且,瓦厂这边,虽说眼下和三婶、四婶解开了心结,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依旧是重中之重,是瓦厂立足市场的根本。
他计划着再和刘开富好好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在烧制工艺上再做些优化,进一步提升瓦片的品质,让自家的瓦片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同时,他又找到村里的书记刘开盛,诚恳地说道:“开盛满满,我想着把临近这两口池塘的另外两块大的空地也盘下来,您看行不?那两块地也是黏土土质,要是能归到瓦厂,咱瓦厂的材料来源就更充足了,空间也能更大些,对瓦厂未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刘开盛如今对于宋向阳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观。这次,他竟没有丝毫犹豫,干脆利落地就答应了。
不过,他也跟宋向阳叮嘱道:“县里日报过两天就要下来采访你了,你可得好好准备准备稿子,别给咱村上丢脸了。咱村可还没出过在县里日报上露脸的人呢,你可得争点气。”
刘开盛虽然平日里有点小肚鸡肠,但是在大事上还是能分清轻重缓急的。
他心里想着,宋向阳要是能成为村里第一个被县里日报采访的人,说不定到时候自己也能跟着沾沾光,出现在日报上,也算是给自己的政绩添上一笔。
宋向阳本就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林业局下来参观的事情,正好这次日报社的人也要来,瓦厂更得搞得齐整和干净些,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到时候,自己在瓦厂接受采访,要是可以的话,最好能给自己在瓦厂拍一张照片。
那样,整个县里都知道自己瓦厂的事情了。
尤其是每日看报的政府单位,这可就为自己省了不少腿脚和口舌工夫。
所以,他赶忙让乡里顾书记的秘书小李帮着问问林业局,能不能和县日报的人在同一天到瓦厂。
这样,自己也好安排瓦厂的人搞个盛大的欢迎仪式,把场面搞得热热闹闹的,好好展示一下瓦厂的风采。
小李办事效率极高,很快就回了消息,说:“林业局的同志听说你都上日报了,也很乐意迁就。顺便,他们也能借着这个机会宣传宣传他们自己的工作成果呢。”
而母亲在听说自己要被县里日报采访的消息后,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便亲自去外婆家报信了,满心欢喜地准备在采访那一天,让外婆带着舅舅们也来瓦厂给宋向阳撑撑场面,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见证这荣耀的时刻。
第141章 美女记者(求首订)
这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清冷的雾气还在村子上空弥漫,瓦厂却早已热闹起来。
工人们手持扫帚,仔仔细细地清扫着每一寸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地上不见一丝尘土,码放整齐的瓦坯,在朦胧的晨光中,透着质朴的气息,一切都显得规规矩矩、干干净净,仿佛在静静等待一场意义非凡的仪式开场。
宋向阳更是用心,他亲自爬上梯子,在瓦厂外面的篱笆上,以及高大的瓦棚显眼处,贴上了崭新的欢迎横幅。
那横幅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红底黄字,格外醒目,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县日报社与林业局领导莅临指导”。
这几个字,承载着瓦厂全体人员的期待,也彰显着宋向阳对此次来访的重视。
舅舅们也没闲着,他们特意买了几挂长长的鞭炮,小心翼翼地挂在瓦厂门口的大树上。
那鞭炮红得亮眼,犹如一条条喜庆的红龙,只等贵客一到,便点燃鞭炮,用噼里啪啦的声响,表达最热烈的欢迎。
所有工人在宋向阳的交待下,都翻出了平日里压在箱底、舍不得穿的干净衣服,整整齐齐地站在瓦厂内,脸上带着期待与紧张,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宋向阳则领着母亲、三姐等人,早早地来到村口的功德碑前等候。
随着时间推移,阳光渐渐变得炽热起来,晒得人额头微微冒汗。
母亲眯着眼,手搭在额头上,伸长着脖子,远远地眺望着马路弯道,嘴里忍不住嘟囔着:“这日头都快中天了,怎么还瞧不见人影呀!”
三姐站在一旁,同样满心好奇,问向也有些紧张的宋向阳:“你说他们是坐拖拉机还是坐客车来的?”
宋向阳猜想既然两拨人会合在一起,肯定不会选择颠簸的拖拉机,不过究竟会乘坐什么车前来,他也拿不准,便回道:“我也不清楚,等下就知道了。”
就在众人等得有些焦急之时,远处的马路上扬起一阵尘土,紧接着,一辆崭新的吉普车缓缓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