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117节

  林香看着宋向阳系着围裙的模样,觉得十分有趣,“看不出来,你还会做饭呀,而且看起来还挺有模有样的。”

  宋向阳挠了挠头,带着几分邀功的神情,“平时太忙,很少下厨。不过,我今天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呢。”

  “看来我们也是沾了林香的光,才能吃上你这位大厨的手艺。”

  三姐在一旁笑嘻嘻地揶揄道。

  林香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颊微微泛红,此刻甚是美丽动人。

  她原本理想中的另一半,便是宋向阳这般模样,在事业上充满干劲,在家庭中又富有责任感。

  她不禁暗自思忖,自己之前是不是有些小心眼了。

  来的路上,她还一直担心宋向阳会多想,可此刻见到宋向阳那开心的样子,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了。

  “林香,专挑那最大的个头,多吃几个。”

  饭桌上,母亲热情地招呼着林香夹菜,脸上的笑容始终未曾褪去,那亲切的模样,仿佛林香早已是自家的一份子,“别拘束,就当是在自己家里一样。”

  “阿姨,我都吃了好几个了。”林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哎呀,这些可都填不饱肚子,多吃一点没关系的。你瞧你,瘦得跟电线杆似的,可得多吃点长点肉才成。”

  母亲不遗余力地继续招呼着。

  在母亲心中,若是将来给宋向阳找媳妇,那胸大屁股大的才最为理想,因为在她传统的观念里,那样一看就是能吃能生儿子的好媳妇。

  林香现下匀称的身材在母亲的眼光里,只能算是标致,还得多增些体重才好。

  林香实在经不起母亲一番又一番的热情招呼,只得又夹了几筷子菜。

  最后,许是吃得太撑了,一不小心打出了一个饱嗝。

  林香瞬间尴尬不已,连忙捂了捂嘴,脸颊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等下去马路上消消食,顺便让阳阳带你去看看我们家的秧田。今年犁田耙田可都是阳阳一个人弄下来的,连谷种都是他撒的。”

  母亲怕林香尴尬,连忙笑着说道,巧妙地转移了话题。

  说到自己儿子的时候,母亲的眼神中满是骄傲,神情飞扬。

  林香前几日很少见到宋向阳的身影,还以为他独自外出去跑业务了,当时心里还有些落寞。

  此刻听到母亲的描述,才知道他为了家里的农活如此辛苦,这般体贴家人,心中不禁对宋向阳又多了几分敬佩与心疼。

  难怪见他不仅皮肤黝黑了些,身子也清瘦了一些,原来这段时间他默默承担了这么多。

  “你也多吃点,费了这么多心思做的饭菜,可不能浪费了。”林香体贴地对宋向阳说道,那温柔的语气,关切的眼神,就像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在关心着自己的丈夫。

  母亲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尤其是母亲,原先对晚秀还有些摇摆不定的内心,此刻已完全被林香所占据。

  在她心中,已然认定林香就是自己未来的“儿媳妇”。

第159章 定情信物

  两人饭后悠然地行走在乡间那蜿蜒曲折的黄泥马路上。

  夕阳的余晖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微风轻拂,带来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仿佛在温柔地诉说着这美好的时刻。

  此时,宋向阳停下脚步,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了那块准备已久的怀表。

  “这是我上次与你一起去铜锣县的时候悄悄买的怀表,本想着在你生日的时候给你一个惊喜。”

  宋向阳轻声说道。

  他将怀表递向林香,那只怀表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

  “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不能收。”林香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她的目光在怀表与宋向阳之间来回游移,心中既惊喜又有些不知所措。

  她在心底默默期待着宋向阳能进一步解释为何要送如此贵重的礼物,在她看来,那解释似乎比礼物本身更具吸引力,更能触动她的内心。

  “这算是我对你的一份心意。”宋向阳话语说得较为含蓄。

  这块怀表明摆着就是定情信物,只是他怕说的太直接吓到林香。

  林香瞧着那十分精致的怀表,心中已大概明了。

  脸颊瞬间泛起红晕,羞涩地低下了头,双手紧张地扯着衣角,脚尖在地上轻轻画着圈,小声嘟囔着:“哪有你这样直接的......”

  她其实早已明白宋向阳的心思,只是这般直白且堂而皇之的表白方式,对于一个未出阁的腼腆女孩子来说,实在是让她感到难为情。

  她赶紧背过身去,生怕宋向阳瞧见自己此刻已经红透的脸颊,仿佛那红晕泄露了她内心所有的秘密。

  然而,她的内心早已如小鹿乱撞,雀跃不已,一种甜蜜而又羞涩的情感在心底蔓延开来。

  “林香,我对你是认真的。”

  宋向阳向前一步,靠近林香,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年纪相仿,性格也十分契合,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里,方方面面都那么合拍。反正,这辈子我认定你了,你就是我想要携手一生的人。”

  宋向阳作为重生之人,有着前世的记忆与经历,自然没有这个时代年轻人那种内敛与羞涩,他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每一个字都如同炽热的火焰,燃烧着林香的心。

  宋向阳的话像一道炽热的电流,瞬间击中了林香的心房。

  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缓缓转过身来,嘴唇轻启,想要说些什么,却一时语塞,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不知从何说起。

  “我……我知道了。”思忖片刻后,林香声音细小,缓缓伸出双手接过怀表。

  当指尖触碰到怀表的那一刻,她仿佛感受到了宋向阳掌心的温度,那温度顺着指尖迅速蔓延至全身,让她的心愈发滚烫。

  她轻轻打开表盖,表盘上精致的纹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指针滴答滴答地转动,那清脆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

  从初次见面时的心动,到日常相处中的默契,每一个瞬间都如同电影般在她脑海中闪过。

  “这怀表真好看,我很喜欢。”林香抬起头,眼中满是感动与欢喜,脸颊依旧红扑扑的。

  此刻的她,心中满是幸福与甜蜜。

  宋向阳看着林香此刻楚楚动人的样子,情不自禁地向前一步,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林香,我知道现在说这些可能有些早,但我真的想和你有个未来。我想每天清晨醒来,映入眼帘的便是你的笑容;我想在你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身边,为你遮风挡雨,帮你排忧解难;我想陪你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离不弃,与你一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此刻的宋向阳,仿佛变身为一个情场老手,那些绵绵的情话自然而然地从他口中流淌出来。

  林香的心脏扑腾扑腾地跳个不停,她被宋向阳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既紧张又欢喜。

  她微微垂首,那被晚霞映红的脸颊愈发滚烫,仿若熟透的苹果。

  “我……我。”林香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满心欢喜,可话到嘴边却又羞涩得难以言说,内心的激动与羞涩交织在一起,让她显得更加可爱动人。

  宋向阳明白林香的心情,怕她太过难为情,赶忙轻轻撤回手。

  此时的林香,大脑已经一片空白。

  她不自觉地抬眸,目光与宋向阳交汇,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都已静止,两人的眼中只有彼此。

  可她又瞬间低垂眼帘,望向别处,那羞涩的神情,活脱脱的一个陷入热恋的小媳妇模样。

  与林香之间的误会再度冰释,宋向阳只觉浑身轻松,神清气爽,仿佛春日里厚重的阴霾被一阵狂风一扫而空。

  这段时间,他可谓是诸事顺遂,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干劲十足。

  一方面,他积极主动地与农贸市场的众多商贩沟通洽谈。

  在大姐婆婆热心的介绍下,他凭借着自己的真诚与努力,成功打通了乡里农贸市场大多数卖鸭商贩的销路。

  另一方面,铜锣县农贸市场那边,之前结识的那位“大哥”也十分仗义,伸出援手帮他拓展了不少销路。

  在“大哥”的牵线搭桥下,宋向阳的肉鸭成功进入了更多商家的视野。

  于是,宋向阳养殖的肉鸭销量一路攀升,原本数量可观的肉鸭,如今总共加起来,就只剩下了五十多只。

  考虑到自己若前往县城,可能会与晚秀再度产生交集,宋向阳斟酌再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刘有财前往县城,与那位梅阿姨对接售卖事宜。

  刘有财平日里做事向来靠谱踏实,宋向阳对他十分放心。

  果不其然,刘有财回来后兴奋地汇报说,梅阿姨对肉鸭的品质赞不绝口。

  她只是略微抱怨货量太小,还特意叮嘱宋向阳,后续只管加大供货量就行,市场这边完全不用担心。

  听到这个消息,宋向阳心里乐开了花。

  这不仅意味着他的肉鸭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更坚定了他要把肉鸭生意继续做大做强的决心。

  这段时间,肉鸭在精心的饲养下又长膘了不少。

  宋向阳仔细核算了一番,除开自己特意留下来的十来只,其余的肉鸭总共卖了六百多斤,进账一千多块钱。

  刨去鸭苗钱、刘有财的人工成本以及饲料等各项开支,这一次养殖肉鸭,满打满算赚了接近一半左右的利润。

  虽说与瓦厂的盈利相比,这笔收入或许不算特别丰厚,但对于宋向阳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对于留下来的这十来只肉鸭,宋向阳早有打算。

  他想着,开春的时候,宰杀几只肉鸭,炖上一锅香气扑鼻的鸭肉汤,再配上各种美味的菜肴,做上一顿丰盛的大餐,好好打打牙祭。

  嘎婆家也得送上两只,表达自己的孝心,让嘎婆也尝尝自家养的肉鸭的鲜美。

  奶奶那边自然也不能落下,吃点新鲜的鸭肉,也能让她的身体更健康。

  刘有财这段时间为肉鸭养殖付出了不少心血,除了给他应得的分红,也得给他拎回去一只让他在家里光鲜光鲜。

  而且,人家那么辛苦地养鸭,要是连自己养的肉鸭是什么味道都不清楚,那自己就太不仗义了。

  还有,月尾的时候,瓦厂准备犒赏一下大家,为了感谢工人们这段时间的辛勤劳作,宰杀几只肉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剩下的两三只,宋向阳打算让林香在回家给林爸庆祝生日的时候捎回去。

  他心里还藏着一个更大的计划,这一次,他准备鼓起勇气,和林香一起回去,尽早把两人之间的关系定下来。

  只是,前世的时候自己是独自壮着胆子就去求亲的。

  那时,无论是自己的穿着行头,还是准备的礼物,都十分寒酸。

  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中满是遗憾。

  与父亲当年求娶母亲的情形相比,也好不到哪去。

  父亲当年是家境贫困,没有办法,而自己那时候是不够重视,连母亲的意见都懒得听进去。

  幸好,当时林香的父母亲大度,没有计较这些。

  这一次,家中境况已大不一样。

  经过自己的努力,各项生意蒸蒸日上,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准备要极其风光、极其体面地给林香一个难忘的求亲经历。

第160章 软磨硬泡

  林香今年才 19岁,还不到法定的结婚年纪。

  在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这样的年纪谈婚论嫁,确实显得有些稚嫩。

  虽然那时候农村里有一些不足年纪的悄摸办了酒席,算是结了亲。

  但是对于林香这样的城里家庭来说,显然是极不认同的。

  他记得当时后面还问过林香,林香说父母原本是想让她二十四五岁才嫁人的。

首节 上一节 117/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