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36节

  “嗯妈,这是一百块,您拿去买酒用。王美丽她家不就卖酒嘛,您瞅瞅哪种合适,看着买就行。”

  母亲欣慰地接过钞票,脸上有些欣慰:

  “你呀,总算懂点事了。不过,你身上的钱可要紧着花,可别大手大脚。”

  “放心哈,嗯妈,我有计划的。”宋向阳再次扬起笑脸回应。

  “我去找刘文林看下建房的日子吧,定下日子后,我也好找木工开工。”

  母亲说完,就准备去找村里的赤脚医生刘文林。

  那刘文林既是赤脚医生,又做“地仙”的活儿,而且是白事喜事都干。

  给人家看日子,给坟墓看方位啊,全一个罗盘搞定。

  宋向阳知道那就是一些简单的解字,基本就是唬唬迷信的农村人。

  而且,像给建房子看日子这种,是要给他一只鸡和一个红包的。

  所以,他喊住母亲:

  “嗯妈,你今天不是买了本农家历吗?”

  “那上面不都标着好日子吗?”

  那农家历宋向阳知道,上面每个日子都标记着什么宜嫁娶、宜动土,忌远行、忌近水之类的。

  上面选定的日子,基本跟刘文林选的差不多。

  “要不,我来翻翻,看看哪个日子合适?”

  宋向阳说完,便准备去拿农家历。

  “刚夸你几句你就上天了。”

  “建房子是大事,你又不是吃这门饭的,哪能这么随意。”

  母亲生气地说道。

  宋向阳知道说不动母亲,便只好由着她去。

  也就过了二十多分钟左右,母亲就回来了。

  手里还带了几个盐水瓶,那是用来晚上装热水捂被窝用的。

  每次半夜的时候,脚碰到这冷了的盐水瓶,都要拼命的往回缩。

  母亲此刻脸上带着笑意,显得极为高兴:

  “定了,日子定了,就定在这个月二十二。”

  “阳历1月5号,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多几天。”

  宋向阳刚喂完鸡鸭,现下正在洗着手。

  他没想到,母亲这么快就回来了。

  看来,果真跟他想的一样,就是随便翻了翻书,就定了个日子。

  “那我们明天去把新屋址清理下吧。”

  “还有那几棵树也要先砍了,这样地方也才宽敞。”

  “那些树根什么的,也都要挖掉。”

  “清理完了,砍回来的树也有地方晒着,到时候木匠也好取。”

  宋向阳认真地说道。

  母亲也像是早就有计划:

  “嗯,我明天喊上你三爸和四爸一起吧。”

  “到时候给他们买两包好烟。”

  “你大爸要搞篾匠活,我就不去烦他了。”

  宋向阳原本打算建个小砖头平房。

  毕竟,建木房子接近500块的成本,快跟砖房差不多了。

  而一层砖石平房应该就 700块左右,两层也就 1000块左右。

  可一打听,当时全乡都没人烧砖,去外地运砖,成本估计得翻倍。

  而自家山里有木材,能省近一半的钱,于是决定先建木房子。

  至于砖房,只能等以后有钱了,再建个好点的。

  反正自己有了这重来一次的机会,是一定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

  下午的时候,大家去到屋址,准备着手清理新屋址的杂树杂草。

  那地方起初瞧着有些阴森,母亲她们担心有蛇潜藏。

  好在宋向阳率先砍出一条通道,大家这才跟着进去。

  忙了一下午,屋址上就只剩几棵大树了。

  此时,原先的阴森感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开阔之感。

  家人们对这新屋址,也是越看越欢喜。

第40章 开始建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三叔和四叔就匆匆赶来了,还特意带来了锯片。

  这俩叔,平日里虽说有点爱“靠膀子”。

  但干起活来,也是真舍得卖力气。

  一上午的工夫,就风风火火地把两棵大红木和三棵杉树全都锯倒在地。

  不仅如此,还利落地锯成了一段段规整的木料,连杉皮都剥得干干净净。

  宋向阳瞧在眼里,特意跑去供销社买了四包牡丹香烟,以示孝敬。

  到了中午,他又钻进厨房,精心炒了黄蛤蟆干和一小盘野猪肉。

  母亲也不吝啬,取出王美丽家买的二斤米酒,稳稳地端上桌。

  三叔和四叔吃得那叫一个满足,嘴巴就没停过,一个劲儿地叫好,直说这饭菜太对胃口。

  吃饱喝足,大家连个盹都舍不得打,又马不停蹄地冲向山林,去挖树根。

  尤其是那两棵大红木的树盘,宋向阳可是早就打好了主意,要把它们做成两块厚实的大粘板。

  刘有财得知消息,下午也急急忙忙赶来帮忙。

  干活的时候,也是一点儿都不偷懒。

  眼瞅着天都快黑透了,一群人才总算把所有树根都挖了出来。

  其他人见那几棵树盘长得粗大结实,也跟着锯了几块粘板。

  余下的树根,宋向阳则仔仔细细地晾晒在一旁。

  这树根用来烤酒,又耐烧又火力足。

  年底炖肉的时候,扔几块进去,能一直烧到肉烂汤浓。

  而且,烧完后的木炭,往火盆里一放,一整晚的火温都能保住,夜里烤火别提多暖和了。

  忙完这些,大家又齐心协力在溪上搭了几根粗壮的横杠,想着等运树回来的时候,有个稳妥的地方存放。

  临近晚饭的时候,厨房里又是一阵忙碌。

  酸辣椒猪大肠、冬笋炒猪肉、酸菜,还有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萝卜汤被陆续端上桌。

  宋向阳还特意加了一根天麻和山参进去,想着给大家补补。

  刘有财吃得最是香甜,那狼吞虎咽的模样,生怕别人跟他抢似的。

  结果,连那天麻和山参都嚼巴嚼巴吞下去了,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鼻血直流。

  -----------------

  次日清晨,天才微微亮。

  四个舅舅和两个舅妈就浩浩荡荡地赶来了。

  他们还挑来了一担萝卜和白菜,想着每天招待木匠师傅的时候,桌上能有新鲜蔬菜。

  舅舅们平日里清早就进山担柴火,早就习惯了山里的作息,简单烤了几个糍粑,囫囵下肚,便一头扎进山里砍树去了。

  宋向阳和大姐、二姐也不甘示弱,背着柴刀,紧紧跟在后面。

  母亲和三姐则留在家里,忙着准备中饭和其它活计。

  舅舅们砍树那叫一个麻利,分工也很明确。

  锯的、砍的、扛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还不时换换班,保持体力。

  就连两个舅妈,干起活来也毫不含糊。

  他们大清早赶来,一直忙到天黑透了,简单吃上几口晚饭,便又摸黑回自家村里。

  宋向阳和姐姐们在山里也没闲着。

  宋向阳虽说扛不起那些大树,但小根一点的木料,咬咬牙扛到山下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一天下来,肩膀被磨得通红通红的,到后来,甚至都有点脱皮了。

  两个姐姐则挥舞着柴刀,利落去尾、削枝,之后又归拢,准备等晒干了之后挑回去当柴火。

  接下来的好些天,都是如此。

  村里同组的人,偶尔也会有人来帮忙,都是几家平日里关系要好的。

  一群人忙活了几天,自家山里大一点的树,基本上都快砍光了。

  而在砍树的同时,新屋址这边的事儿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动土那天,村里有名的“地仙”刘思林,手捧着罗盘,神情庄重地在屋址上到处勘探。

  一番仔细端详后,他宰杀了一只毛色鲜亮的大红公鸡,随后口中念念有词,进行着祭血和吟诵仪式。

  仪式结束,那只大公鸡自然是送给了他,另外还有两个寓意吉祥的八块八红包。

  队上家家户户基本都来人了,还有不少看热闹的村民也围了过来。

  各家都还挺贴心,带上了自家的锄头和箢箕,准备出份力。

  平日里,虽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摩擦、小矛盾。

  但遇上修房子这样的大事儿,都格外齐心,根本不用主家招呼,主动就来帮忙了。

  两个木匠师傅也是有条不紊。

  他们用石灰精准地划定了地基,随后扯上了麻绳,拉出笔直的界线。

首节 上一节 36/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