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38节

  “大姐!”三姐轻轻跺了跺脚。

  然后脚底像是被石子硌到了,又忍不住“哎呦”一声。

  逗得其他人都笑了起来。

  几人又相继说笑了一会后,第二波浊水果真又来了。

  这回,大家不再去口子那等了,因为上面的鱼已经被捡差不多了。

  大家开始接着往下走。

  “老弟,快过来!”

  大家捡的时候,大姐冷不丁喊道。

  “你看那,是不是一条蛇?怎么那么大块白的!”

  大姐继续喊道。

  宋向阳顺着大姐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很大的一坨白色浮在水面上,还不停地挣扎着。

  一个尖形的头时不时地露出来,确实很像一条蛇。

  宋向阳赶忙找了一根树枝,准备走过去仔细瞧瞧。

  只见他走近后,希望的叫道:“那是一只团鱼!”

  团鱼是一种山鳖的土称。

  “真的?”

  大姐远远地问道。

  “哎呀,你们快过来看。真是团鱼,还不小呢,看来还没有完全被毒倒。”

  宋向阳兴奋道。

  “哪,哪。”

  这时候三姐也一脸兴奋的跑过来。

  宋向阳用树枝指了指,说道:

  “这得有两斤多了吧。”

  三姐仔细地瞧了一会,然后也兴奋道:

  “真是团鱼!这下可赚大发了!”

  说完,还赶紧催促宋向阳去捡回来。

  宋向阳小心用树枝拨弄着,确认它已经晕乎乎的,才用两只手捧着边缘,快速地扔到木桶内。

  “啧啧啧,这可是大补货啊,放上一根山参炖汤,那真是鲜的很。”

  宋向阳一脸馋嘴的说道。

  “我还是小时候去嘎公家吃过一次呢。”

  大姐盯着桶里的团鱼说道。

  这地方的人,叫外公都叫嘎公,而外婆则叫嘎婆。

  “晚上把它炖了,那两个木匠师傅应该都老高兴了。”

  宋向阳呵呵道。

  “那肯定的啊,平时那两个师傅肉都不舍得买一次,更别说这团鱼了。就是这草鱼,他们一年也不舍得买一次呢。”

  大姐也是一脸高兴。

  这几天,虽然招待木匠,偶尔会切点野猪肉和猪大肠。

  但像这样的好东西,肯定会让两个人合不拢嘴的。

  “咱们再往下看看,现下,大家田里都没有引水,只能在溪里找了,要不然还可以在田里收很多泥鳅和黄鳝。”

  宋向阳有些可惜道。

  “今天有这么多,已经很好了。”

  二姐知足地说道。

  “嗯,再细细找找,等下回家的时候,还可以在溪边往上看一看,有些在洞里的还没毒出来。”

  宋向阳一边说着,一边继续捡着。

  由于每次放水都是挑快要傍晚的时候,这时候溪里洗菜洗东西的人少。

  所以,几人在第二次放水后,没捡多久,就已经有些天暗了。

  “要不回去吧,等下要天黑了。”

  宋向阳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

  于是,姐弟几人便上岸,沿着溪流往家走。

  路上,还有一些漂浮的白色,都来不及捡了。

  因为天色已黑,再进去那些深潭,都怕有蛇什么的。

  虽然已经是冬天,但保不准还有未完全冬眠的。

  回到家,母亲怕耽误木匠师傅,已经早早地做好晚饭。

  所以,原本计划的甲鱼汤就等着明天做了。

  几人每次都是等师傅吃完,自家人再吃。

  所以,师傅吃饭的时候,正好将今天捡回来的鱼获清理。

  今天光小鱼小虾都有三四斤,都挤了内脏,准备熏成鱼干。

  剩下的,除了那条大草鱼和团鱼,还有一些红鲤鱼和一些螃蟹。

  零零散散地,还有为数不多的泥鳅和黄鳝。

  大草鱼和团鱼则被挂在一边的柱子上,其他的都用竹筛架上高处熏着。

  一切忙完,大家烧了点热水烫完脚,然后便开心吃起了晚饭。

  席间,母亲聊起了后天要准备立牌楼和上梁了。

  因为建房许可已经批复下来了。

  一家人眼见新房终于开始有了雏形,都有说有笑的。

第42章 偷梁树和上梁(求月票求追读)

  求月票、求追读、求收藏!!!

  已上新书榜,麻烦各位看官老爷多多支持下,每天点到最新一章,在此谢过了~~~

  -----------------

  第二天,一家人都起了个大早。

  连木匠都早早地开始了干活。

  母亲去杂货店买了一些糖果、花生、瓜子、红纸和红绸带。

  顺便,跟梨花嬢嬢换了一些零钱。

  姐姐们则在弄一些红糍粑、通辣椒、炒豆。

  能涂成红色的,基本都给涂上了红色。

  这些都是等上梁的时候,用来撒梁的。

  如今,地梁已经全部完成,厢房的排扇,木匠也正在用大木槌敲紧榫卯。

  宋向阳则早早地去菜地里,又重新布置起了陷阱,顺便带了菜回家。

  一堆人忙活了一天,总算把上梁所要准备的东西都弄好了。

  但,还有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去“偷梁树”。

  一般,修屋前,主人在附近人家的山头上悄悄相中粗壮苗条、枝桠繁茂的杉树。

  粗壮苗条表示子孙兴旺后人多,枝桠繁茂表示家大业正又久长。

  到了架梁的前一天夜里,主人请来几个强壮后生,择黄道吉时出门。

  至树前,先点燃三柱香,烧上一盒纸,再念几句祝词。

  用大斧砍倒后,抬起就走,中间不能歇气不能讲话。

  抬到主人家放到木马上,由木匠加工成大梁。

  第二天,树主看到树桩边的香灰纸灰,便知道自己的树被人偷去做了梁木,不气不恼十分高兴。

  因为这表示自家的山地风水好,出了人家喜欢的梁木。

  由于现下已经分了山,为了防止口角,便只能去村里的山偷。

  傍晚的时候,大舅和二舅风尘仆仆地赶来,他们是来帮助“偷梁树”的。

  晚饭,那条大草鱼和大团鱼都被摆上了桌,全部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这已经比过年的时候,吃的还要好了。

  加进去的一根天麻和山参,母亲则留给了两位木匠。

  那两个木匠师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木匠走后,宋向阳一家和两个舅舅都没有睡觉,就围坐在灶旁拉起了家常。

  晚上三四点左右。

  舅舅就和宋向阳佩着柴刀,扛着斧头,带着个麻袋,摸黑进山了。

  宋向阳早已经在一片山里,相中了一棵大梁树。

  他在前头带着路。

  边走还要边砍着挡路的杂草、树枝。

  磕磕绊绊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那棵梁树下。

  那棵杉树,又大又直,大舅和二舅没有说话,但都给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宋向阳取出麻袋里的“香”,让大舅划了一根“洪江”火柴点上,二舅则点燃了一把黄纸。

  大舅先是煞有其事的嘴里念叨了一会,然后待黄纸燃尽,便和二舅一起砍了起来。

  两人还真就没歇口气,干净利落的就把树给砍倒了。

  然后一人去树枝,一人去尾巴。

  也不砍“马叉”,直接两个人闷声不吭地,一头一尾的抬起就走。

  宋向阳只得在后面捡着斧头和麻袋,快步跟上。

首节 上一节 38/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