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53节

  这舞龙队,都是由外村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组成的。

  每年年尾,他们都会到各个村子里讨彩。

  通常,他们会先在人家门口舞上一阵。

  如果主家热情,就会迎进堂屋接着舞,要是主家反应平平,他们便转身前往下一家。

  一番下来,糍粑、米、钱,收获是不少的。

  宋向阳看了好一会儿后,才转身继续去割鱼草。

  等割完鱼草,往池塘去的路上,他看到村里不少人都开始张贴对联了。

  有些人还用竹子做了些灯笼,挂在堂屋前。

  灯笼外用红纸包裹,里面点上一盏香油灯,准备年三十晚上点亮,增添热闹的氛围。

  这时,宋向阳瞧见刘有义不知从哪座山头弄来两只竹鸡,满脸得意地朝着王美丽家走去。

  他屁股上的大黑补丁,换成了两块格外显眼的花补丁,大概是用妹妹们的旧衣服缝上去的。

  这几天,宋向阳一直忙着家里的各种活计,都没顾得上查看竹山里自己设的陷阱。

  看到刘有义手里提着的竹鸡,他这才猛地想起来。

  于是,他匆忙在池塘边撒下鱼草,也顾不上看鱼吃不吃,背着竹篮就往竹山赶去。

第59章 收获竹鸡

  宋向阳仔细查看了好几处陷阱,都没发现有竹鸡的踪迹,心里不禁有些失落。

  可当查到最后一处陷阱时,他惊喜地发现有收获了。

  一只竹鸡正被吊在半空,扑腾着翅膀,不过像是挣扎了许久,有些颓力了。

  这意外的收获让他喜出望外,赶忙放下竹篮,手忙脚乱地将竹鸡取下来。

  他捧着竹鸡,仔细端详了许久。

  这竹鸡看上去和家中饲养的鸡有些相似,只是脖子是灰色的,格外显眼,尾巴也略短一些,掂量一下,重量大概半斤左右。

  竹鸡的叫声很独特,求偶时会发出“咯——咯——”的长音,此刻却因受惊发出“咕咕咕”的急促叫声。

  小时候,宋向阳几姐妹还闹出过一个笑话。

  在砍爆竹的时候,看见几只鸡在竹林里飞来飞去的,姐弟几人都顾不上砍爆竹了,赶紧拼命的追。

  最后几人围攻下,好不容易逮到一只,才发现附近有个鸡笼。

  原来那是大队上养的鸡,平常都是放山里野惯了,这会被姐弟几人错认为竹鸡了。

  -----------------

  宋向阳寻了一些山藤,结实地将竹鸡捆好。

  想起村里广播说明天可能要下雪,到时候山林里的竹鸡觅食会更加困难。

  于是,他又将各处陷阱仔细布置了一番,满心期待过几天还能再有所收获。

  一切收拾妥当后,宋向阳才心满意足地,背着竹篮,提着竹鸡回了家。

  家中,母亲正在家里制作猪血丸子。

  大概是正巧有人家杀年猪,她去分了一些猪血,便找邻居买了点豆腐掺和在一起。

  见宋向阳提着竹鸡回来,母亲停下搅和,欢喜道:

  “你这天天割鱼草,不是抓黄鳝,就是逮竹鸡,比你嘎公以前还勤快呢。”

  姐姐们正在灶房忙碌,听到竹鸡的事儿,也纷纷跑了出来。

  “这竹鸡,看着个头不大呀,比上次那野鸡小好多呢,不会又是家鸡?”

  三姐凑到跟前,对着竹鸡左看右看。

  “三姐,这次你放心,正宗的竹鸡。而且,竹鸡就这么大,再大那可就成精咯。”

  宋向阳笑着回应,还特意抬高了下手中的竹鸡。

  “这竹鸡真的跟家鸡好像,难怪我们以前会认错,不过仔细一看,脖子上确实有灰白的一大块。”

  大姐也仔细打量着竹鸡说道。

  “这不晓得能不能剁下四只把腿,估计一剁的话,就只剩排骨了。”

  二姐在一旁也看得入神,没缘由的来了一句。

  “二姐,这肉得切小点儿,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切把腿,那可真没多少肉了。再说,咱们现在都长大了,切不切把腿也没那么重要啦。”

  三姐说道。

  小时候,每次家里杀鸡,母亲都会把两只后腿和两根翅膀切成把腿,专门留给小孩子吃。

  虽说那把腿肉又大又不容易入味,但能吃上整个一大块,那可是极为幸福的。

  为了这把腿肉,几姐妹没少闹别扭。

  因为,母亲每次都会把最大的那块给宋向阳。

  而二姐是吃的最少的,所以估计她才那么说。

  那时候,还有件尴尬事。

  有一次宋向阳去外婆家,外婆高兴地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杀了。

  结果吃饭时,外婆给了宋向阳一人三只大把腿。

  宋向阳当时年纪小,看着碗里只有三只把腿,好奇地问外婆:

  “嘎婆,你家的鸡怎么是瘸子呀,只有三条腿吗?”

  外婆有些尴尬地看向碗柜。

  那里还放着最后一只把腿,本是留给最小的孙子的。

  她见宋向阳这么问,便想把那只也给宋向阳。

  母亲赶忙阻拦,而且二话不说,狠狠地就打了宋向阳一顿。

  起初,宋向阳又哭又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打他。

  后来,经过姐姐们一番耐心解释,他才明白过来。

  从那以后,去外婆家,即便有把腿他也不好意思吃了。

  而舅妈们,每次都还是要特意给他留上,即使他当下不吃,也要给他包回来。

  这会回想起来,宋向阳觉得很是惭愧。

  -----------------

  一家人围着竹鸡看了好一会儿,眼见天色渐渐暗下来,宋向阳才动手把竹鸡清理好。

  打算留着明天除夕夜的时候,做一顿上好的竹鸡野味。

  而姐姐们,则都是忙着准备起了晚饭。

  为了确保明天除夕能供上一整天的电,今天一整天都没有电供应。

  所以,现下厨房,真的就是黑灯瞎火一般。

  尤其是三姐又炒上了一份酸豆角,那呛味实在浓重。

  配上那烟熏火燎,整个鼻子、眼睛都有点不属于自己了。

  而到了晚饭的时候,一家人这才点上了煤油灯。

  母亲还特意拨了拨灯芯,把那麻花状的灯芯都分成了两份,只留一根细小的燃着。

  那滋滋的声音,让宋向阳想起了“爆灯芯”的痛苦经历。

  小时候,长个疮芥啥的,母亲就会用这种土办法来给他们治病。

  每次都是疼的哇哇叫。

  尤其是口疮,那被爆的滋味,真的是太过于不堪回首了。

  而那时候,吃的东西都是乱七八糟的,长这些疮芥的还不少。

  几乎每到晚上,都有小孩子发出痛苦的“爆灯芯”的声音。

  因为,明天就是除夕。

  村里有句俗语“三十当天,三十件事。”

  宋向阳家也不例外,明天还有一大堆事儿呢。

  所以,母亲特意吩咐大家早早睡觉。

  而自己,则在油灯下纳着布鞋,那都是为大姐出嫁准备的。

  最近几天,她都是夜夜如此。

  好几次,宋向阳都看见母亲因为“顶针”顶偏了,把自己手给顶出血。

  给大姐的“千层底”,比自家纳的布鞋都要厚,每次都要极为用力才能穿过去。

  宋向阳还好奇的试过一次,怎么都穿不过去。

  而且,还把自己的手给顶出血了。

  所以,他是真切体会母亲纳鞋的不容易了。

  尤其是他的鞋,尺寸是家里最长的,母亲花的时间也都是最长的。

  宋向阳看着母亲时不时地把针头往头发上蹭一蹭,此刻才真正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

  而以前母亲经常哼唱的那句“世上只有妈妈好”,此刻无疑也是最好的阐释。

  他转身去到灶房,为母亲烧上开水,灌好两个盐水瓶,一个放到母亲的被子下面的床头,一个放在床尾。

  母亲向来体寒,一到冬天,就只能用这种方式取暖。

  接着,他又给母亲戳了一个火桶,让她能烤烤脚。

  做好这一切后,宋向阳这才躺下。

  好一阵子,还都是在回忆着小时候的一些画面。

  之后,脑子里又在想着各种赚钱的路子,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第60章 祈福

  除夕,晨曦微露,天际泛起鱼肚白。

  母亲购置的几只大公鸡,与村里别家的鸡较上了劲,此起彼伏地打起鸣来。

  那嘹亮的啼鸣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清水村的烟火气都显得隆重了几分。

  根据习俗,除夕和初一用于敬祖宗的公鸡,可有着特殊讲究。

首节 上一节 53/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