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阳瞧着刘有财满脸震惊的表情,继续说道:
“没开春前,鸭子好照料,守着放放就行,反正田也多,主要防着岩鹰来抓鸭子。开春之后,就可以把鸭子赶到水库去,每天定时喂点食,守一守,防着山里的野兽和小贼来偷。你到时候不是还要帮我守水库嘛,正好顺带把这事儿也干了。”
刘有财来回踱了几步,缓缓说道:
“我平时也就养过几只鹅,一下子让我帮你养这么多鸭,说实话,我心里还真有点没底。”
宋向阳笑着拍了拍刘有财的肩膀:
“你怕啥呀,我都不怕,就算有损失也算我的。等瓦厂走上正轨了,我也会来帮忙照看的。而且,你帮我养鸭,我给你开双倍守水库的工钱,肯定比你在瓦厂帮忙挣得多。”
宋向阳越说越起劲:“这肉鸭在咱们本地不太好卖,可在县城那是抢手货。还有鸭蛋,现在也特别紧俏。只要咱们用心干,肉鸭一年能养好几批,蛋鸭一年也能产几千枚蛋。咱把话先撂这儿,要是赚钱了,我肯定给你分红。”
“嘿,说这些干啥,你还不了解我的为人?你既然信得过我,有心让我干,那我肯定把这事儿办好。家里田里的活儿,有我爹和我哥盯着,也没啥大问题。我多一份收入,怎么算都划算。”
刘有财见宋向阳一脸诚恳,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也认真地回应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下次赶集就去买鸭苗和渔网。这两天烧瓦有空的时候,我就去把鸭棚和围栏弄好。等鸭子一到,可就全交给你啦!”宋向阳兴奋地说道。
“行,没问题!到时候你提前跟我说一声。”刘有财爽快地应下。
说完,刘有财便转身继续去挑土干活了。
几天后,宋向阳从集市上买了鸭苗和饲料回来。
老板还额外送了一些,总共 330只毛茸茸的小鸭子。
宋向阳马不停蹄地来到水库,在角落处用渔网、木桩和杉皮搭建了一个遮风挡雨的鸭棚。
他担心蛇、老鼠和老鹰来偷吃鸭苗,又用砖头、石头垒了一个长方形的鸭窝,上面同样用杉皮盖好。
刘有财也一直在旁边帮忙,等鸭窝建好后,他满脸成就感地说道:
“好家伙,这么多鸭子,怕是把村里所有鸭子加起来,都没你养的多。你一下子成养殖大户了,来年村里肯定得给你戴大红花!”
宋向阳正用水清洗着满是泥土的手,转过头笑着说:
“我也就是投点钱,能不能养好可全靠老庚你的本事了。不过,你要是真把这些鸭子养得肥肥壮壮,产蛋又多,别说村里戴大红花,就是乡里开着拖拉机游街宣传,这风头我都让给你!”
说完,宋向阳便招呼刘有财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小鸭子赶进新搭建好的鸭棚。
看着这些小家伙在鸭棚里欢快地踱步、嬉戏,宋向阳站在一旁,满脸欣慰:
“老庚,你瞧,这水库简直就是天然的养殖场,整个村子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合适养鸭的地方了。”
宋向阳手指向广阔的水库,继续说道:
“这么大的水库,养几百只鸭子那都绰绰有余。所以啊,咱们现在养的这些,只是个起步,以后肯定能越做越大。”
刘有财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接话道:“确实,这么大的水库,别说养几百只鸭子,就是养几百只大鹅都没问题。”
宋向阳笑了笑,打趣道:“你怎么老是惦记着大鹅啊,大鹅价格贵,没几户人家买得起,也就过年的时候才有人买一点,而且好多人还嫌鹅肉味道不好。还是鸡鸭更受欢迎,鸭蛋也是一样。”
宋向阳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刘有财身旁,兴致勃勃地描绘着未来的蓝图:
“我跟你说,把鸭蛋做成皮蛋,那才叫一个绝。等以后咱们规模扩大了,再搞一个皮蛋加工厂,肯定能卖得火爆。”
在那个年代,“皮蛋”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刘有财甚至都没见过。
他满脸好奇地看着宋向阳,眼里满是期待,等着宋向阳进一步解释。
宋向阳看出了刘有财的疑惑,连忙补充道:
“等今年麻鸭下蛋了,我腌制一些皮蛋给你尝尝,你就知道有多好吃了。皮蛋凉拌、炒菜都特别美味,味道比咸鸭蛋好多了。”
刘有财看着宋向阳说得津津有味,自己也忍不住吞了吞口水,一拍胸脯保证道:
“这可是你说的哈!就冲你这句话,这几百只鸭子,我肯定给你照顾得妥妥当当。”
宋向阳看着刘有财认真的样子,神情也变得郑重起来:
“不仅有皮蛋,咸鸭蛋我也给你弄一些。咱两家今年都过一个丰收的鸭蛋年。到时候你家过年,就不用把鸭蛋切成四瓣了,直接整个端上桌,多有面子!”
刘有财听了,脸上满是憧憬,随即笑道:
“你这么一说,我都迫不及待想看到这些鸭子长大了。”
宋向阳看着刘有财开心的模样,也跟着笑了起来。
随后,他右手自然而然地又搂上刘有财的肩膀,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他看着那些活泼的小鸭苗,又望了望已经蓄满水的水库,心中升腾起一种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再过阵子,等到瓦窑出瓦,自家的好日子将会一个接一个的来临。
这一世,那个眼高手低、游手好闲的宋向阳将一去不复返了......
第87章 开窑
水库和鸭苗有了刘有财稳妥的照看,宋向阳多天来把心思全扑在了瓦厂上。
很快,装色、冷却就已经完成,最重要的开窑时刻终于来临。
这天,所有瓦厂的人都短暂的停工了,大家都在盯着刘开富准备打开窑门的那一刻。
大多数人都显得极为开心,只有宋向阳一家人脸上还多了一点紧张。
母亲刘凤花更是一脸凝重,嘴中还念念有词。
宋向阳走近母亲,搂了搂她的肩膀,然后给了她一个安定的笑脸,母亲的神色这才轻松了几分。
片刻后,只见刘开富拿着一把锄头,缓缓地走向窑门,然后极为慎重地锤开一个口子,接着整个窑门都被撞开。
宋向阳快步走去,想要第一时间去查看瓦片的情况,这时,刘开富伸手拦住了他:
“先别急,等我进去看看情况再说。”
宋向阳看着刘开富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知道是担心自己,心中莫名升起一股感动。
刘开富没有看到宋向阳的神情,只是放下锄头,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手电筒,然后只身走入瓦窑。
宋向阳在门口看着里面不大真切,好一会了,还没见刘开富走出来,有些焦急地高声向里喊道:
“满满,怎么样?”
里面的刘开富很快就传来回应:
“我再仔细看看,你先别进来,怕有些断瓦掉下来。”
宋向阳伸了伸脖子,依稀看到刘开富爬上了高处,手中的手电筒在不停地晃动着,检查的极为仔细。
好一会了,才见刘开富有点灰头土脸地走了出来。
“除了上面中间的一点点瓦没有完全烧好,其他的都不错。”
刘开富脸上颇为开心地说道。
宋向阳听到刘开富检查的结果,长吁了一口气,随即轻松地说道:
“一点点不打紧,那中间燃烧不充分也是应当的,这新窑能烧成这样,已经是很好了,这还得多谢满满你这老师傅。”
刘开富挥了挥手,显得极为谦虚:“欸,你这话就说的有点见外了,我都是拿了你的工资的,再说了,这一窑你也熬了不少宿,哪能都算在我头上。”
宋向阳回应道:“我那都是你这老师傅教的,没有你,这瓦厂都开不起来了,所以,算起来,怎么样你都是最大的功臣。”
刘开富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说道:“我以前弄土窑的时候,都是直接把外面土窑给扒了,那样就好取瓦些。不过,现在都是砖头砌的,可不敢那么浪费。等下取瓦的时候,从上面一层开始取就好了,也就多费点时间。”
宋向阳懂得刘开富的谨慎,也很认同,所以安排大家取瓦的时候都是特别注意。
大家在取瓦的时候,宋向阳一直在仔细的查验瓦的质量。
他发现这些瓦不仅燃烧充分,而且上色也很均匀,比起自己新屋买的瓦都要好上不少。
不过,还没等他查验完,就有人上门来买瓦了,都是村里同组被烧的几户人家。
这些人都是一脸笑意地围着母亲说个不停,宋向阳好奇地听着聊些什么内容。
“还是你们有本事啊,又是建新屋,又是搞瓦厂,不像我们现在还住在木板房里。”
“是啊,这烧两窑瓦都可以建一座新屋了,这伢子真是本事大啊。”
“龙生龙,凤生凤,伢子一看就是有出息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对母亲说着恭维的话,母亲一边尴尬的回应着,一边脸上也浮现出许多欣慰的笑容。
只是,这些人一阵恭维之后,很快就切入了正题。
“二嫂,你看你这新瓦能不能赊给我一点啊,都是一个队上的人,都是受了灾,大家也都不容易。”
说话的人叫唐金花。
她脸上堆满了笑意,衣服上的补丁摞了好几个。
“是啊,我新屋都都差不多是借的钱,你这新瓦多少也给我们赊点呗。”
一个叫王喜凤的也是想赊瓦。
另外,还有几个人也是同样的意思。
母亲的脸上有些为难,但是口上却没有说半句拒绝的意思。
宋向阳知道母亲心软,估计再经过一阵子磨嘴皮可能就会答应了。
他也知道大家现下都很困难,也都是邻里邻居的,但自己做生意毕竟不是搞慈善,如果开了这个头,之后被烧的人家都会陆续的来,到时候几窑瓦都不够赊的。
更重要的,如果大家都是赊账的话,那自己这瓦厂的资金就会入不敷出了。
他停下手中的查验工作,缓缓地走向母亲。
“伢子呀,都是大老板了,还是你有出息啊。”王喜凤见宋向阳走来,一脸热情道。
“谁说不是呢,看这么大的砖厂,一天得赚多少钱啊。”唐金花也是满脸笑意。
母亲尴尬地看向宋向阳,宋向阳笑了笑,说道:“我这是小生意,还刚刚起步呢,哪能算什么大老板呢。”
唐金花一听,脸上依旧堆满笑容,往前凑了凑说:
“伢子,你可别谦虚啦。你看咱们都是一个队上的,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次大伙都遭了灾,实在是没办法。你这新瓦质量这么好,就当帮大伙一把,先赊点给我们,等手头宽裕了,肯定第一时间还你。”
王喜凤也连忙附和:“是啊是啊,你就当积个德,我们都记着你的好呢。”
母亲刘凤花面露难色,眼神里满是纠结,她看向宋向阳,欲言又止。
宋向阳心里明白母亲的心思,母亲向来善良心软,邻里之间的请求很难拒绝,但他也清楚这生意的难处。
宋向阳深吸一口气,脸上依旧挂着和煦的笑容,说道:
“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这次受灾,我心里也着急。但是大家想想,我这瓦厂才刚开,前期投了不少钱进去,买材料、请师傅、建窑,样样都得花钱。要是现在都赊账给大家,这瓦厂怕是撑不下去了。”
唐金花的笑容微微一滞,接着说道:“伢子,你看我们也不是不还,就是缓一缓,等手头松快点,肯定不会赖账的。”
宋向阳耐心解释:“嬢嬢,我信大家的人品,肯定不会赖账。可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规矩,资金得周转起来,瓦厂才能正常运转。这样吧,我给大家打个折扣,比市面上的价格低一些,大家多少先付点钱,剩下的咱们再商量个还款计划,您看这样行不?”
王喜凤皱了皱眉头,说:“伢子,我们现在实在是拿不出钱啊,你这折扣能低多少啊?”
宋向阳认真地说:“我给大家打个八折,这已经是我能给出的最大优惠了。而且还款期限可以放宽到半年,每个月少还点都行,但多少得有点资金回笼,不然这瓦厂真的难以为继。”
众人听了,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有的觉得这折扣和还款计划还能接受,有的还是面露难色,觉得哪怕八折,现在也拿不出钱。
这时,村里的另一位妇人站出来说:“我觉得向阳说得在理,他这瓦厂也不容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只想着自己,也得体谅体谅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