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86节

  所以,这一世,宋向阳是痛改前非,准备好好的弥补一番的。

  现在自己认识林香的时候,已经不是一个穷的叮当响了,最起码,一开始的生活就要比之前好上很多。

  再加上后面自己也有信心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且,这一次,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事业起来后,两人也不用再分开两地了。

  “在想啥呢,想的这么入味。”刘有财见宋向阳想的出神,问道。

  “没......没想啥。”宋向阳缓过神来,冷不丁打了一喷嚏。

  “这雨看情形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了,你衣服都湿透了,先回去吧。放心,这有我守着,我就算是这两天不睡都给看仔细了。”

  刘有财说道。

  宋向阳之前去守夜屋取稻草的时候,发现确实刘有财都快把水库当做家了,什么锅碗瓢盆,被子,衣服啥的都有。

  他站起身来,看了看水库慢慢有些水位下降,点了点头道:“行吧,那这就先辛苦老庚了,等雨停了,要去沟渠和田里捞鱼的时候你再叫上我。”

  “哎呀,那有我和我哥就行了,你还是安心管好你的瓦厂吧,你那最近不还被牛冲毁了很多瓦吗?你就把心思都放在那就成,真要是遇上问题了,我再支应你一声。”

  刘有财豪气地说道。

  宋向阳看了看同样湿透的他,提醒道:“你也赶紧换身干衣服,你要是病倒了就没人给我守水库了。”

  刘有财“嗯”了一声,然后点了点头。

  宋向阳这才走出鸭棚,在坝上又走了一圈,然后才扛着锄头,戴上斗篷,穿上蓑衣,对着刘有财喊道:“那我就先回了。”

  那头的刘有财站了起来,摆了摆手以示回应。

  宋向阳回到家中,母亲已经早早地煮好热水,让他赶紧去洗个热水澡。

  等到宋向阳洗完澡,母亲又端来一碗姜茶让他赶紧喝下驱驱寒。

  宋向阳喝了一口姜茶,一股热气夹带着丝丝甜味瞬间传来,母亲应该还在里面加了红片糖。

  他边喝边开口道:“嗯妈,再过几天,应该要过节了吧?今年大姐也嫁了,除了喊上舅舅他们,还要喊大姐他们一家子了吧?”

  母亲此刻正一脸心疼的看着他,回应道:“那是肯定的,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来。”

  母亲是担心大姐的公婆有没有时间来,愿不愿意来。

  宋向阳继续喝了一口姜茶,说道:“那我们今年多摘上一些水牛花,多蒸一些水牛花糍粑,我刚才去水库的时候,一路上到处都是鲜嫩的水牛花。我们多备上一些是没错的,就算到时候他们不来,我们也可以晒干了一些,以后自己也可以偶尔蒸上一次。”

  那时候,每个村都有一个糍粑节,都是会叫上自家的亲戚一起聚聚。

  清水村和好几个村子过的就是水牛花糍粑节,基本都是二月和三月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水牛花算是最嫩的时候。

  把水牛花的嫩尖连带着花都洗净捣碎,然后和着糯米捏成团,软糯绵绵的青草香味很是可口。

  有的还会在外面蘸上一点糖水或者在中间包一点白糖,小孩子最是喜欢。

  小时候,宋向阳最喜欢吃刚出笼的时候,还有就是冷了之后再用上铁架子烤成焦黄,那味道久久不能忘怀。

  有时候,为了不让太粘口,还会加上一些粘米。

  而有些村子则是豆粉糍粑节,艾草糍粑节等等,基本上都是农村里常见的一些野草混合制成的糍粑。

  母亲看着宋向阳那有些馋嘴的样子,笑着答应道:“要的哦,等雨停了,我就和你姐姐们去多摘一些。”

  宋向阳双手捧着热热的茶杯,也跟着笑了起来。

  不过,他笑的可是另外一件事。

  因为,印象中,这次过节的时候,林香一家人要去梨花嬢嬢家来做客,这也是他们前世的第一次见面。

  有了这一次见面,后面两人的缘分才正式开始。

  只不过,这一世,自己已经提前见了林香两次了,不知道这次的情形又是怎样的。

  宋向阳内心有点忐忑。

第109章 雨后开工

  暴雨如注,好似天河决堤,倾盆而下,持续肆虐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肯罢休。

  这场雨让瓦厂的两个池塘,被雨水灌得满满当当。

  天晴后,众人纷纷挽起裤脚,赤着脚在泥泞中穿梭,全力疏通着水径。

  待一切妥当,便又迅速投入到瓦厂的日常活计中,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刘有林挑着一担土,裤腿高高挽起,可即便如此,裤腿上还是沾满了湿泥。

  他笑着打趣道:“这场雨下得可真够劲,这下都不用专门和水了。”

  那笑容里透着质朴与乐观,仿佛这场暴雨带来的不是麻烦,而是意外的便利。

  三婶正挥动着铲子,听到刘有林的话,停下手中动作,半开玩笑地回应:“这土湿滚滚的,一铲子挖下去,泥巴溅得满身都是,你还不嫌累。要是你力气多得没处使,等下我给你装土的时候,给你弄上个两三百斤。”

  三婶性格直爽,说话也带着几分泼辣劲儿。

  刘有林放下担子,拍了拍裤腿上的泥,说道:“以前打谷子的时候,哪次不是挑两三百斤,这活可比打谷子轻松多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正在和泥巴的王美丽,饶有兴致地抬起头,插了一句:“你力气那么大,也不见你出工的时候帮过我一肘子。”

  她说话时,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调侃的意味。

  刘有林转过头,看向王美丽,笑着解释:“你的那些活,有后生伢子给你帮衬就行了,哪轮得上我这大糙老爷们。”

  其实,刘有林是出了名的妻管严,他心里清楚,要是真去帮王美丽干活,回家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

  记得有一次,也不知是因为什么小事,惹得他婆娘大发雷霆,他连晚饭都是灰溜溜地蹲在门槛上吃的。

  三婶原本还想搭话,可瞧见王美丽抢先开口了,便撇了撇嘴,嘴里小声嘀咕了几句,然后又低下头继续挖土。

  那嘀咕声虽小,但其中的嫌弃之意却不言而喻。

  王美丽察觉到三婶的态度,看着三婶那嫌弃的样子,心里明白自己不太受待见,便也识趣地没有再继续搭腔,默默低下头,继续和着泥巴。

  宋向阳安排王美丽来和泥巴,也是担心她与三婶四婶相处不来,产生矛盾。

  这还是王美丽来到瓦厂后,首次主动和众人交流。

  三婶对王美丽的意见最大,毕竟现在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在挑土,和王美丽接触的时间不少。

  她心里总是犯嘀咕,生怕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像刘有义一样,被王美丽迷得晕头转向。

  两个堂哥如今干活倒也积极,尤其是挑土到王美丽那儿的时候,总是主动且热情地把箢箕里的土倒下来。

  不过,宋向阳并不担心两个堂哥,他心里清楚,就王美丽那性子,根本看不上他们。

  三婶和四婶一边干活,一边还时不时地小声嘟囔着什么。

  对于妇道人家的这些心思,宋向阳也懒得去理会,在他看来,只要大家能认真干活,把瓦厂的事情做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宋向阳踱步走到刘开富身前,只见地上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做工精细的琉璃瓦泥胚。

  他俯身拿起一个喜鹊样式的泥胚,仔细端详了好一阵,疑惑地问道:“满满,这喜鹊雕得栩栩如生,可寺庙和庵堂用得着这种样式吗?”

  他心想,寺庙庵堂常见的多是龙、蛇、凤凰之类的瑞兽造型,这喜鹊样式似乎不太符合它们的风格。

  刘开富正在精心雕琢一只蟾蜍样式的泥胚,听到宋向阳的问题,转过头来,认真地回答:“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我都雕了一些。既然咱们要做琉璃瓦,多准备些样式总归是没错的。说不定以后会有不同的客户需求,多些选择总是好的。”

  刘开富一边说着,一边手上的动作不停。

  宋向阳扫视了一圈地上琳琅满目的琉璃瓦泥胚,心中不禁对刘开富的周全考虑暗暗称赞,点头说道:“还是满满想得周到。不过,筒瓦和板瓦的需求量肯定更大,关于它们的原料比例调配,还得多辛苦你费心了。”

  他心里明白,檐角和吻兽这类装饰性的琉璃瓦,虽然精美,但终究只是起到点缀作用,真正撑起销量的还得是基础的筒瓦和板瓦,它们的质量才是关键。

  “我已经准备了不少。下午我打算弄个小窑,专门烧制这些瓦。我还特意回家翻了古书,书上说加入一点‘长石’和‘硼砂’作为助溶剂,烧制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你之前说把琉璃瓦和这次的青瓦一起烧,我觉得不太妥当。毕竟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瓦,烧制火候肯定也不一样,还是分开烧比较保险。”

  刘开富一脸郑重地说道,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让宋向阳十分放心。

  刘开富把刚做好的蟾蜍样式泥胚递给一旁制瓦的大牛,示意他摆放好,然后接着对宋向阳说:“另外,还需要一些着色剂。你觉得咱们先做什么颜色的合适呢?”

  宋向阳知道刘开富说的是琉璃瓦釉料中用于着色的金属氧化物。

  他沉思片刻,回答道:“先做些红黄之类的颜色吧。我看那些寺庙和庵堂的旧瓦大多是这些颜色,市场接受度应该比较高。”

  这次宋向阳托人带石英砂的时候,特意顺带了一些氧化铁,打算先尝试做出黄、红、褐几种颜色。

  此外,他还准备了羧甲基纤维素(CMC),这是一种能让釉料均匀分布在坯体上,避免流挂或厚度不均的添加剂。

  至于绿色所需的氧化铜和蓝色所需的氧化钴,宋向阳原本打算等刘开富试验好基本比例后,再进一步研究颜色调配。

  毕竟目前市面上,绿色和蓝色的琉璃瓦比较少见,他想稳扎稳打,先把常见颜色做好。

  刘开富却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我觉得你还是都准备一些比较好。现在青瓦有大牛和你四哥两个人做,我已经全身心投入到琉璃瓦的制作中了。要是真像你预想的那样,后面琉璃瓦订单源源不断,光我一个人制瓦肯定忙不过来。现在正好我可以多做些试验,等把各种工艺都摸透了,也好教给大家。到时候,大家分工协作,赶进度的时候也能齐心协力。可别等客户要货了,咱们还没准备好,那就手忙脚乱了。”

  宋向阳听后,深觉刘开富考虑得长远而周全。

  目前,青瓦制作除了四哥和大牛,其他人忙完手头活也能搭把手。

  但琉璃瓦制作,其他人还一窍不通。

  刘开富能有这样的想法,确实能让大家提前熟悉琉璃瓦制作方法,培养更多熟练工人。

  最近三姐一直满脸愁容,念叨着订单越来越多,可瓦厂的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

  等刘开富再开两个新窑,肯定得再多招些短工。

  毕竟再过两个月,大家都要忙着下田播种,瓦厂的工人都是有家有田的,难免会有缺勤的情况。

  于是,下午宋向阳特意把大家召集起来,说明了要招短工的事情,让大家帮忙留意,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愿意来做短工。

  他心里也没底,不确定这订单火爆的情况能持续多久,招短工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能更好地控制瓦厂成本,到时候按每片瓦计算工钱,多劳多得。

  三婶和四婶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最为积极,连忙抢着说要把三叔和四叔叫来做短工。

  这两兄弟,要是按月上班,宋向阳还真不太愿意用他们,因为他们太爱偷懒怠工了。

  再加上又是自己的长辈,说重了不合适,轻了又不管用。

  但要是按短工,按件计算工钱,那就能实实在在地激励他们干活,也不怕他们偷懒了。

  王美丽也表现得很积极,不过她比较腼腆,等到宋向阳单独一人的时候,才悄悄凑过去,小心翼翼地问道:

  “能不能让刘有义也来做做短工呢?”

第110章 赶进度招短工

  宋向阳瞧见王美丽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心里便已猜到她会为刘有义求情。

  这一问,着实让他犯起了难。

  刘有义这人,他心里再清楚不过,平日里就不服管教,干活也总是偷奸耍滑,舍不得出力气。

  要是真把他招进瓦厂,万一哪天干活不顺心,以他那火爆脾气,说不定真会把制成的瓦砸个稀巴烂。

  而且他家徒四壁,真要造成损失,自己连找赔偿的地方都没有。

  再者,宋向阳还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等瓦厂后续不需要那么多人手时,刘有义赖着不肯走,到时候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思及此处,宋向阳斟酌着言辞,缓缓说道:“他还是算了吧,我这瓦厂才刚起步没多久,可经不起折腾。前阵子瓦厂被牛冲毁了不少瓦,损失已经够大了。”

  话一出口,他又怕王美丽误会自己是故意针对她,稍作停顿后,又补充道:“等后面瓦厂生意稳定向好,再考虑吧。”

首节 上一节 86/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