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两户人家都顺利搬出大礼堂后,宋向阳便领着家人,带着竹扫把和棕扫帚,准备去打扫一番。
出乎意料的是,这两户人家非常懂事,临走前两家相约,把偌大的礼堂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那我们往地上和墙上撒上点石灰水,给礼堂消消毒,再把这些荷叶窗子都打开,通风个一两天。”
宋向阳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母亲和家人纷纷点头,各自忙碌起来。
宋向阳则前往两位木匠家,去运送已经做好大半的层架。
途中,东子许是听了母亲的叮嘱,也赶来帮忙扛东西。
与小时候两人亲密无间的相处不同,如今的东子和宋向阳之间,隐隐有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疏离感。
宋向阳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两人如今不同的身份地位造成的。
但他并不强求,毕竟儿时的很多伙伴,有些甚至连名字都记不得了。
他只想着,只要自己始终是那个重情重义的宋向阳就好,至于对方心里怎么想,他也无法左右。
也许等日后相处多了,儿时那种亲密无间的哥们情谊,还能重新回来。
-----------------
种蘑菇的前期准备工作刚一忙完,宋向阳又马不停蹄地和刘有财合计起肉鸭出售的事情。
现在养的第一批肉鸭个头已经有五六斤重,眼下正是最后的长膘关键时期。
宋向阳深知这一点,在饲料上毫不吝啬,投入了不少资金。
而且再过十来天,大家就要开始忙碌田里的农事了,这个时候正是肉鸭出售的黄金季节,所以必须得抓紧催膘。
之前他就了解到,鸭子的价格有所上涨,现在都快涨到一块二一斤了。
他心里估摸着,等到正式售卖的时候,价钱或许还能再高一点。
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两只个头最大的鸭子,带上一些笋干样品,还有母亲特意准备的斋粑,开着拖拉机来到了街上大姐的摊位前。
大姐正在摊子前忙得不可开交,手中的刀在卤蹄子上快速舞动,她的婆婆则独自守着套圈摊、气球摊和布摊,也是忙得晕头转向。
“老弟,你怎么来了?”大姐瞥见了双手提着东西的宋向阳,微微一愣,随即说道:“你在边上坐一下,我忙个几分钟,把人家的卤蹄子给切好。”
宋向阳微笑着点点头,便在套圈摊前找了个凳子坐下等待。
大姐婆婆这边的生意人来人往,她根本没注意到宋向阳来了。
宋向阳饶有兴致地瞧着这里的生意,比起自己之前简单的几种奖品,如今的奖品可谓琳琅满目。
布匹、鞋垫、围巾等各式各样的物品应有尽有,最显眼的当属一个半米高的大瓷瓶,虽然价值不算高,但那精美的花纹和超大的尺寸,还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让不少人跃跃欲试,都想把它赢回家。
“你提两只这么大的鸭子来干嘛!”宋向阳正看得入神,大姐终于忙活完,走了过来,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两只大鸭子上,疑惑地问道。
“我那肉鸭都长大了,想着给你提两只来尝尝。”宋向阳扬起手中的鸭子,脸上洋溢着自豪。
“哦,还有妈特意交代的斋粑,这可是在爷爷坟前贡过的,妈念叨了好一会儿祷祠,求了诸多保佑呢。”
说着,宋向阳又晃了晃另一只手中的袋子。
“这加起来怕不得十来斤吧,可要不少钱呢。”大姐蹲下身子,仔细打量着两只肉鸭,眼中满是心疼。
“嗯,十来斤是有的,我特意挑的最大的两只。”宋向阳笑着回应。
“拿去卖钱多好啊,我这又不愁吃的。”大姐和母亲一样,心地善良,为人心软,舍不得弟弟破费。
“我那还有一百多只呢,再说了,这是我头次养的鸭子,给姐夫家里人尝尝,也是我的一点心意。”宋向阳说道。
大姐心里明白,宋向阳是为了给自己在婆家撑场面,便也不再推辞。
虽说婆媳关系十分融洽,但在农村,面子有时候比里子更重要。
如今大姐也戴上了“三金”,那是大姐夫特意去县城买回来的。
大姐原本戴着一副母亲陪嫁的银手镯,现在摊子生意红火,婆家人都看在眼里,对大姐也是格外疼惜。
而且,大姐戴上这“三金”做生意,无形中也给婆家人增添了光彩。
大姐接过两个袋子,朝着婆婆喊道:“妈,我老弟来了,你给我看会摊子,我回家做下饭。”
正在摊位间忙碌穿梭的婆婆听到大姐的声音,转过头来,这才注意到宋向阳,她顾不上捡起地上散落的套圈,小跑过来。
“哎呀,刚才我还瞧着眼熟来着,以为是客人,怪我眼花了。”大姐婆婆因为刚才没注意到宋向阳,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打紧的,都是自家人,不用这么客套。”宋向阳笑容满面地回应道,“饭我也不吃了,我等下还要去唐家村有点事。”
他指了指停在不远处的拖拉机,里面还放着那些笋干的样品,等下还要去给那位煤老板送过去。
“呀,你这大忙人难得来一回,喝杯茶也行啊,都是自己姐姐家,就跟自己家一样。”大姐婆婆热情地挽留道,眼中满是真诚。
“等下次,下次一定进家吃饭。”宋向阳婉拒道,接着指了指大姐手中的两只大鸭子,“这是我自己养的,送过来给你们尝尝鲜。”
“你饭都不吃我们家的,还送这么两只大鸭子过来,我们怕是要折寿哦。”大姐婆婆看着那两只肥硕的鸭子,更加过意不去了。
“您刚才都说了,姐姐家就是自己家,你们尝尝鲜是应该的。要是觉得好,到时候给我宣传宣传就行,我那还有一百多只就要开卖了。”宋向阳笑着说道。
“那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你放心,这街上,只要是有人要鸭子,我都给你揽了。农贸市场那些小贩子,我也熟得很,你大姐拿的一些卤货还是他们供的货呢!”大姐婆婆爽朗地笑道,拍着胸脯保证。
“行,那你们先忙,我也就不耽搁了,再晚些,去到人家门上也要吃午饭了,怕不太合适。”宋向阳说完,转身准备离开。
在农村,吃饭的时候谈生意确实不太妥当。
大姐和婆婆也知道宋向阳最近生意繁忙,没有强留,只是站在摊位前,目送他发动拖拉机离去。
大姐的眼中满是感动,没想到曾经那个不太懂事的弟弟,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撑起整个家,还处处想着给自己撑场面。
而大姐的婆婆则是越看宋向阳越满意,心里暗自盘算着,等宋向阳下次再来,找个合适的时机,把自己妹妹的小女儿介绍给他,说不定还能亲上加亲。
宋向阳一路开着拖拉机压根没想两人的心思,他很快就把笋干样品送了过去。
回去的路上,他又特意买了条草鱼,准备给母亲几个打打牙祭。
第130章 乡里开会
在等待笋干合作消息的那几日,宋向阳一刻也没闲着。
他指导东子和家人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制作培养料,又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栽种菌种。
整个礼堂里弥漫着一股特殊的气味,别人闻起来或许觉得带着些许霉味,可在宋向阳的感知里,这是成功的希望之味,是即将收获的独特“芬芳”。
与此同时,水库那边,刘有财已经将肉鸭全部称重完毕,一百多只肉鸭总重差不多达到了 600来斤。
再过几天,这些鸭子就要上市售卖了,宋向阳和刘有财心里都满是期待,隐隐还有些激动。
尤其是刘有财,除了期待,还夹杂着一丝别样的情绪,毕竟喂养了这么长时间,朝夕相处,多少有些舍不得。
大姐的婆婆托大姐夫带来口信,告知已经帮宋向阳联系了一些销路。
然而,宋向阳心里清楚,这么多鸭子,仅靠乡里的消费市场远远不够,必须得开拓更大的销售渠道,他打算前往县城寻找商机。
不巧的是,乡里的扩大会议就在两天后召开。
刘开盛找到宋向阳,要求他提前写一份演讲稿,还特意强调别让村子丢了面子。
刘开盛还特意交代,写完后要拿给他过目。
宋向阳心里明白,刘开盛这是在耍官威,可自己往后还有不少事得仰仗他,便没有计较,默默应下。
等宋向阳认认真真写完演讲稿,刘开盛煞有介事地接过,仔仔细细地看了许久。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不点头表示认可,也不摇头提出反对,看完后更是一句话都没说。
在宋向阳看来,刘开盛没有明确反对,就意味着这演讲稿基本符合要求,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乡里经济扩大特殊会议当日,各村的干部和先进代表们纷纷涌入乡里的礼堂,将这里挤得满满当当。
这次,清水村的代表除了刘开盛和宋向阳,还有村长和副书记。
宋向阳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年轻,与其他人相比,他年纪最小。
大家都在热烈地相互交谈,只有宋向阳坐在那里,无人可聊。
他周围坐着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彼此既陌生,又缺乏共同话题。
不过,他眼尖,在唐家村的队伍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位煤老板。
两人之间隔了不少座位,只能远远地相互笑着点头,打个简单的招呼。
众人交谈了好一会儿,乡里的几位主要领导才在主席台依次落座。
刹那间,原本喧闹的礼堂瞬间安静下来,鸦雀无声。
“各位老乡们好,我是本乡的书记顾国庆。”
主席台上,一位四五十岁模样、面容和蔼的男子拿起话筒,轻轻拍了拍,开口说道。
他说完后,稍作停顿,目光缓缓扫视台下众人。
紧接着,他又缓缓说道:“这是我们的李乡长,各村的干部也都认识了,这位是副书记......”
他有条不紊地向大家一一介绍主席台上的领导班子成员。
随着他的每一次介绍,台下都会准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此起彼伏。
介绍完毕后,顾书记指了指礼堂主席台上正上方悬挂的红色横幅,微笑着说道:“这次的会议与以往的代表大会有所不同,既汇聚了各村的干部,也邀请了不少行业的优秀代表,真正是人才济济,群贤毕至。”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点县里的口音,听起来亲切又舒服,丝毫没有官架子。
“今天来的人比较多,这礼堂又是旧的,以往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都快坐不下了,还请乡亲们多多包涵,不要有意见。”
他的诚恳的话语让人听着心里暖乎乎的。
“今天我就少讲几句,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台下的各位。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大家近些年的发展情况,也听听大家对乡里的期望和建议。”
顾书记双手交叉,轻轻放在主席台上,说话时还不时左右看看主席台上的其他领导,像是在征求他们的意见。
主席台上的领导们都笑着点头,那默契的模样仿佛在说:“我们跟书记的想法一致。”
“所谓经济会议,核心就是谋划发展、寻找出路。”
“所以,这次来的都是各个村里的致富能手、带头典型。”
顾书记的语气坚定而充满希望,
“近几年来,乡里一直认真贯彻县里关于‘多动脑筋,善谋发展’的策略方针,以及三个‘有利于’的文件精神。”
“经乡党委决议并报县委批准,决定在这次会议上,着重表彰一批事迹突出的致富典型。”
“而且,这些典型将会在会议后举行盛大的表彰仪式,还会接受县日报社的采访。”
“之前,各村里已经给乡里提交了不少材料,乡政府也做了多方考察,具体的名单会在稍后公布。”
“现在,再由李乡长给大家说几句。”
说完,顾书记轻轻将话筒移向李乡长的位置,并带头鼓起掌来。
台下众人也纷纷响应。
李乡长看上去更为年轻,听说之前是县里第二大镇的副镇长。
他微笑着双手向下轻轻按了按,示意大家掌声可以停下。
之后,他看向顾书记,言辞恳切地说道:“感谢顾书记。顾书记刚才的话意义深远,这次会议也是顾书记特别牵头组织的。顾书记对乡里的发展可谓是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为了我们乡的经济腾飞,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李乡长的话语极具水平,条理清晰,用词精准,可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述顾书记为乡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书面语,让台上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听得有些吃力,脑袋里直犯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