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10节

  风轻轻地从耳边吹过,响起一道慈祥的声音:“小娃娃,替我去看看嘛。当年走的匆忙,没能仔细看呀!”

第178章 藏族姑娘卓玛

  马尔康,是AB州的首府所在地,这将是刘一民他们在这里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因为著名的土司卓克基官寨就在这里,这里也发生了许多历史上的大事。

  卓克基官寨在西索村,他们直接被索泽郎带到了官寨里面居住。官寨隔水跟远处的藏民民宅相望,显示出两个阶级的不同。

  卓克基官寨规模宏大,石木结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7层藏式雕花装饰的大门。

  四组巨大的碉楼彰显着土司的权势和威望,四组碉楼又组成了封闭式的四合院,里面共五层,每层都是由回廊相互连接。

  “二层是以前土司的客房,咱们一周内,都在二楼生活了。三楼以前是土司办公的地方,四五楼是宗教用途。现在这里部分房间是师范学校的学生宿舍。”

  刘一民站在房间里面,往对面望去,心里面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将行李放下后,索泽郎介绍道:“有一个地方你们肯定想去,那就是教员住过的房间,我带你们去看一看。”

  长征的时候,红军路过卓克基镇,卓克基土司带着人跑到了山上。队伍在这里休整,并且还召开了会议。

  司机老王听到后,插嘴说道:“我当时太小了还不明白,要不然我就跟着红军北上了。我们这里,也有很多的老革命。”

  “红军在这里休整,也筹粮募兵,确实有很多人听了号召,参加了长征。”索泽郎点头说道。

  卓克基当时的土司名叫索观瀛是一名较为开明的人士,家里面书房还有《三国演义》和四书五经。教员在这里也是待了一周,看完了书桌上的《三国演义》。

  索观瀛是较早支持和平解放的土司,后来到燕京见到了教员,教员还讲起了这段故事。

  参观完之后,徐驰看向刘一民笑着说道:“你的《追风筝的人》里面的卓克土司,该不会就是取材自这里吧!”

  刘一民靠在木质的墙上说道:“至少名字是!”

  拍了拍木质的官寨墙,徐驰感慨道:“土司老爷们可真奢华啊,难怪一个个都叫做土皇帝。”

  刘一民说道:“真皇帝、土皇帝都是皇帝,只要是皇帝,就避免不了剥削享乐。”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一民跟徐驰了解了不少这里的历史,好在刘一民的相机拍摄的胶卷带的够多,要不然还不够用。

  “老徐同志,你有没有想好写谁?我看你的报告文学还没有开篇,只是一直记,一直记。”

  走在卓克基官寨里面,刘一民仰头看着碉楼,忍不住问道。

  “不急不急,一篇报告文学写成要很久,不急于一时。你是带着创作的框架来找素材,我不是,我是来找创作的框架,说不定最后没框架只有素材。”徐驰乐呵呵地说道。

  刘一民乐了,调侃道:“老徐同志,你这心态可不行,你花的可是民脂民膏啊!”

  徐驰伸出老腿踢了一下刘一民的屁股,板着脸说道:“创作不出来多正常的事情,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写的又快又好!”

  正打闹间,马尔康师范学校的学生笑着从这里走过,徐驰回怼道:“一民,看来你也不行啊,在这里没人认识你,你的青年作家代表的称号,还是有点水分的。”

  “有点水分就有点水分吧,没有岷江那么大就行!”刘一民无所谓地说道。

  “你倒是看的开!”徐驰笑着说道。

  两人说笑着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门口索泽郎和几个人站在一块,老王蹲在旁边抽着烟,看到刘一民后,嘿嘿直乐。

  索泽郎对着几人指了指刘一民,嘴里面讲了一句藏语,就率先朝刘一民跑了过来:“刘作家,这些是师范学校的校长、老师还有学生,他们想请你去讲讲课。”

  刘一民看了一眼徐驰,笑嘻嘻的样子让徐驰恨不得再踢他一脚。

  “讲课?讲什么课?”刘一民问道。

  “你是燕京中文系的学生、作家和诗人,他们想请你讲一讲燕京,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索泽郎说道。

  马尔康师范学校是中专,学生的年纪在十七八岁,绝大部分都没有走出过马尔康,更别说走出AB州了。

  刘一民笑着说道:“老徐同志,咱们一起去?”

  徐驰“哼”了一下,脸扭到了旁边。刘一民冲着校长模样的男人说道:“这位是徐驰同志,是一位见识颇多的老同志,老作家,老前辈。他的知识更丰富,我们两个人一块去吧!”

  校长看了看徐驰,打量了一眼后:“都去,都去!”

  翌日,刘一民跟徐驰两个人在索泽郎的陪同下,来到了马尔康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办学条件跟外面比起来,确实差了很多。教学楼很矮,墙壁上十分不平整,有的地方早已经破了,也没有再次修缮。

  刘一民感慨道:“学生在这里学习不容易啊!”

  徐驰说道:“他们承担着这里教育的重任,中专毕业后,他们都是这里的老师。教室虽然破,担子可不轻。”

  校长听到后,激动地点了点头,像是终于有人理解他们了一样:

  “老同志,你说这话,一听就是有水平。学校的孩子已经是我们这里最优秀的孩子了,中专毕业后就有工作,能上中专的,没多少人会上高中。我们这里上高中,基本上考不上大学的。”

  “刘一民同志,我们这里穷,基本上也不订杂志,我是从中青报上看到你的名字,才认识你的,学生家里穷,很少有家里能看杂志。”

  “没事没事,校长,我们也不是来炫耀名气的。”刘一民说道。

  校长一听,更开心了,愈发觉得从燕京来的人水平都高。

  校长集合了学生,站在操场上,也就是土路上。几张破旧的书桌摆在学生前面,这就是简陋的主席台。

  “同学们,这是从伟大的首都燕京来的两位作家,其中这位年轻的同志,刘一民同志是燕京大学的大学生,报纸上记者报道过的,让他们给你们讲讲燕京,讲讲咱们的首都。”

  校长说完后,也坐在了下面,仔细地听了起来。旁边的老师和学生,听完校长的介绍,一脸羡慕得看着刘一民和徐驰,看着这两个来自燕京的人。

  至于徐驰是不是真的从燕京来,已经不重要了。

  下面的一张张稚嫩的脸,都晒得红扑扑的,也有的黑中带着红。徐驰本来先发言,看到下面的学生,一时间又不知道如何讲起。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刘一民笑着问道。

  下面学生看了看四周,又低语一阵,还是没有人说话。

  徐驰低声说道:“这要是在外面,早有学生开始提问了!”

  校长在下面鼓励学生勇敢提问,但鼓励了好久,还是没人说话。

  良久,有一名学生举起手问道:“首都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徐驰和刘一民愣住了,这问题太有挑战性了,他们两人谁知道有多远啊!

  刘一民咳嗽了一声说道:“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但至少一两千公里。走路的话,可能要走一个月。”

  “那你们怎么来的?”

  “我们坐火车!”

  “火车是什么?”

  刘一民耐心地给大家讲起,到底什么是火车。旁边的有些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是火车,仔细地听刘一民讲了起来。

  见大家还是不懂,刘一民用木棍在地上给大家画了画什么是火车。有人问火车是怎么走的?刘一民又讲了讲什么是蒸汽机。

  “同学们,等以后交通发达了,路好走了,你们就可以出去看看什么是火车了!你们还可以坐着火车去咱们的首都,去看看什么叫天安门,然后回来向你们的学生讲一讲。”

  至于阿坝自己通火车的话,那要到2023年了。

  刘一民这句话落下后,下面的气氛终于活跃了起来,有人还壮着胆子,问刘一民写的是什么诗歌。

  刘一民给大家写了几首,徐驰接下来也讲了讲,还是讲自己跟教员的故事,讲完之后,大家对徐驰的热情明显超过了刘一民。

  走出马尔康学校的时候,徐驰感叹道:“这里的学生知道的太少了。”

  在卓克基官寨待了一周,刘一民将土司一天的生活起居还有土司官寨里面的属官职位,基本上弄的一清二楚,并全部记了下来。

  等离开卓克基官寨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官寨门口热情地欢送他们两人,还有人给他们献上了哈达。

  “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

  他们两个戴着哈达,骑着马继续在司机老王和索泽郎的带领下朝更深处走去。现在已经没办法开吉普车了,只能骑马。

  刘一民和徐驰特意地练了练自己的骑术,索泽郎专门挑选了比较温顺的马,练起来并不困难。

  “你们带着我的马往哪里去?”一匹马拦在了刘一民等人身前,褐色的高头大马上面坐着一名身穿红色藏服,戴着头饰的藏族姑娘。

  索泽郎前往交涉道:“卓玛,你阿爹同意的,这是燕京来的客人,我们借你的马用几天就还你们,我们给的有钱。”

  “泽郎叔叔,谁要你的钱,我就要我的马!”女孩子倔强地说道。

  泽索朗苦口婆心地说道:“这是燕京来的客人,你别胡闹,卓玛,你赶紧回家去,这马我们不多久就还你!”

  “不行,我必须跟我的阿吉待在一起。”卓玛强硬地挥了挥自己的马鞭。

  刘一民胯下的马立即打了一个喷嚏,刘一民差点被晃了下来,原来他胯下的马就是所谓的“阿吉”。

  “阿吉是母的,男的不能骑,你下来!”

  索泽郎脸色难看,用藏语说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刘作家,徐作家,卓玛跟我们一起走。”

  卓玛的马鞭又是一挥,胯下的马才安生了下来。卓玛一路上唱着跳着,时不时还来一口酒,索泽郎低声对着刘一民说道:“这是我们这里最疯的姑娘,哎呀,我也没办法的,你不知道,说服她很难很难的..”

  刘一民笑着没有说话,他们此去的地方是一处小草原。徐驰是想到若尔盖草原的,想看一看红军走过的地方。可惜太远,现在又是雨季,去很不容易,且有危险。

  这个小草原离马尔康近,在那里他们体会一下藏地牧民的生活,并跟以前下层的藏人聊一聊。不能总体会土司的生活,也得体验体验普通人的生活。

  “嗨,首都来的,你是傻子吗?怎么光笑不说话?”卓玛冲着刘一民喊道。

  索泽郎铁青着脸:“卓玛,注意你的语气,不要给我们阿坝丢脸,这名年轻人是厉害的作家和诗人。”

  “哦,诗人、作家、很厉害嘛,能打狼吗?”卓玛阴阳怪气的语调扯的很高。

  徐驰笑着说道:“姑娘,他打不了狼,但是他的笔能鼓励出很多敢打狼的人。”

  “哦,厉害嘛,自己不敢打,让别人打!”

  徐驰还想说,刘一民笑着冲徐驰挥了挥手:“她说的不错嘛,就是这个样子!”

  卓玛得意地笑了笑,挥了挥手中的马鞭,刘一民胯下的“阿吉”立马快速地冲了出去,索泽郎脸色大变,挥了挥手中的马鞭,朝着刘一民追了过去。

  “刘作家不会骑马,要是掉了下来,卓玛,你等着你阿爹教训你!”

  等追上后,看到刘一民神色如常,索泽郎说道:“刘作家,很不错嘛,我还以为你会害怕。”

  “正好不知道怎么让马跑快,感受一下跨马驰骋的感觉,说来我还得感谢一下卓玛姑娘。”刘一民的不以为意地说道。

  赶过来的卓玛脸色很不好,听到刘一民这样说后,嘴角“哼”了一声:“厉害嘛,用不用喝点青稞酒压压惊!”

  “没有惊,不用压!”

  “厉害嘛!”卓玛夹了一下胯下的马,朝着前面冲去,刘一民夹了夹胯下的马,紧追不舍,好好的体验了一下策马奔腾。

  他们走了很久,直到太阳落下,夜幕降临还没有走到。索泽郎和老王举着火把,照着前行的路,直到看到几座零零散散的土房子,才大声地说道:“到地方了!”

第179章 两部话剧

  这是非常简陋的土房子,四周的墙壁是土石结构,上面是木头的构造。被主人带进去后,一群人走了进去。

  里面的空间相对较大,房子中间摆着火塘,火塘上烧着茶壶,周边的墙壁上挂了一盏煤油灯。煤油灯加上火塘上的灯光,房屋内显得没有那么昏暗。

  房间里面坐着好几个人,其中一个是队长。

  “尊贵的客人,来喝点酥油茶缓解下旅途的劳累吧!”

  道过谢后,每人端起一碗酥油茶喝了起来。不过酥油茶不能多喝,喝多了晚上睡不着。队长给刘一民他们准备了手扒肉和烤馍馍等食物。

  “尊贵的客人,多吃点!”

  “队长,我叫刘一民,你叫我刘一民就行!”

首节 上一节 110/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