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17节

  还有人暗戳戳的骂刘一民,电影拍成这样,能跟编剧没关系吗?一边写《狼烟北平》这种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一边向往小布尔乔亚的生活。

  两面人的话,呼之欲出!

  徐驰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在旁边不断地找出批评的稿子,看完后,还不忘跟刘一民分享自己的感悟。

  不过赞美的文章也不是没有,也有人专门以《庐山恋》展开表扬的,也有人以整个电影业角度进行看的。

  “开新时代电影事业之先河——文艺春风吹出来的《庐山恋》”

  中青报于佳佳同志,写了好几篇评论,夸赞《庐山恋》既是山河之恋,也是家国之恋!

  统战部门在报纸上发表评论称统战事业也离不开电影行业的宣传,用通俗的电影片向海外华侨宣传我们的新时代华侨政策。

  “各种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徐驰又点评了一句,接着去看《追风筝的人》书评了。

  “你不生气?”

  “我生什么气,观众会用脚投票的!”刘一民淡淡地说道,话里话外自信心十足。

  徐驰忍不住,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对,电影院门口长队已经证明了什么是人心所向。”

  对《追风筝的人》倒是大部分都是夸赞,批评大多和马识途一样,认为是细节不足,头部分缺乏对整体的藏地社会的描写,描写较为简单,并没有过多的交代大环境和风俗习惯等等。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这点批评根本不算什么!”徐驰说道。

  “不过,说的很对,确实是需要改进的地方。纸上得来终觉浅嘛,光看资料,肯定写不了那么仔细。不过咱们这一趟藏地之行,成功的将细节给补充出来了。”

  徐驰笑道:“看来,我又要期待你新的作品了!”

  “可能还得很久!”刘一民说道。

  “放心,老头子我活的起!”

  徐驰和刘一民对视过后哈哈一笑,徐驰完全把刘一民当成忘年交了,说话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前辈的架势。

  晚上马识途他们要请刘一民吃饭,特意嘱咐他们早点过去,吃完饭还有另外的活动安排。

  老王开着吉普走在街上,眼睛时不时地瞄一眼后面的刘一民,像是有什么话想说。如此几次之后,刘一民忍不住问道:“老王同志,你是不是有话想说?”

  徐驰也说道:“老王,有什么话就说嘛!”

  老王吐了一口气,忍不住说道:“我昨天见到卓玛了!”

  “嗯?”刘一民和徐驰的嘴角同时发出声音,看向老王。

  “昨天从招待所出来,我开车在街边的书店遇到了!”看两人很急迫,于是语速加快了不少:“她想买书,可是卓玛没带钱,想把阿吉的马鞍子卖了换成钱!”

  “买什么书?”

  “徐作家,你说过的,回去的时候让卓玛带上刘一民同志的书!”老王看着老徐说道。

  老徐连忙点头,承认他确实说过这句话。

  “我给卓玛了一点钱,买了好几本还有杂志,她才高兴地摆手上路了!”

  “她身体怎么样了?”

  “还是那个样子!”

  老徐批评道:“老王,你怎么不把卓玛同志带回来,她还生着病,应该健康后才回去。”

  “没事的,不是什么大事。”

  “哎,老王,你怎么能这么说,你心也太.”老徐的“心硬”说了一半,想到自己不应该指责老王,便没有继续说下去。

  老王闷声说道:“心硬吗?我看我们的心都挺.”

  刘一民的心像是揪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钱准备帮卓玛还给老王,老王叹了一口气说道:

  “刘作家,卓玛肯定会寄给我的,她虽然没有说,但这个姑娘的性格,她肯定会寄回来的。我知道她的性格,所以也没说不用还的事情。

  你要是再给我,我就拿了双份了!”

  如此,刘一民便没有继续坚持,靠在车厢望着即将落下的夕阳。

  想着青石板路的尽头,夕阳西下,一名藏族姑娘骑着双马奔向属于她的草原,身上的红袍在红黄色的夕阳下熠熠生辉

  老王看着刘一民又说道:“放心吧,刘作家,我给了她一份地图,顺着地图肯定能回去,到家会给咱们拍电报的。”

  “草原的主人不需要地图,她路过的地方都有她的味道有牧草的芳香!”刘一民笑着说道。

第187章 《星星》的夸奖大会

  吃完饭,马识途几人将刘一民和徐驰带到了正通街98号,大门外人来人往,还有不少青春靓丽的女孩子的笑声在街道两旁的楼上响起。

  “这是什么地方?”徐驰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马识途和旁边的几个人看到徐驰的样子,哈哈大笑:“老徐,这是剧院。不过这里面的剧组是部队的文工团,他们的表演是非常出色的。

  战旗歌舞团,还到燕京汇报过演出。”

  刘一民好奇地朝着楼上看去,除了昏黄的灯光和玻璃后面的苗条身影外,什么都看不到。应该是排练房,有人在加练!

  战旗歌舞团在全国的文工团里面都十分有名,不仅自己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舞蹈,还走出了一些知名的影星。

  70岁还在挨重炮的刘小庆就是从战旗歌舞团走出去的,现在应该调进了北影厂当演员。

  马识途说道:“今天因为你们,我特意找了几张票,让你们感受一下我们文联的热情。”

  旁边有个年轻人说道:“漂亮的小姑娘,都在咱们军队的文工团。

  文工团里,除了总政,就是咱们战旗歌舞团了。你们看过《南海长城》《小花》吧。刘小庆同志就是咱们战旗出去的,多漂亮的姑娘,可惜结婚了,老公是燕京的,总不能让人家小夫妻分居两地,只能放人了。”

  “北影厂倒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丈夫是谁,王力嘛!

  看来,这群人因为北影厂调人的事情,对北影厂还有点不满。

  徐驰想了想后笑着说道:“此言差矣,再漂亮还能有周筠漂亮!”

  “那是那是,周筠现在火得很,演员朱霖说是人艺的,人艺也出好演员啊!”

  “现在小姑娘们,一个个都想当周筠,头发、衣服甚至连说话也学!”

  徐驰背着手说道:“你们不知道吧,周筠同志是咱们刘一民同志的对象,郎才女貌的一对,一些年轻的同志就别想了,死了这条心吧!”

  “呦,是吗?刘一民同志,恭喜恭喜啊,佳人配才子,人间美谈啊!”

  “金童玉女.”

  “常羡人间琢玉郎,一民,你就是现代的‘琢玉郎’!”

  刘一民嘿嘿一笑,没有接话,在几个年轻人羡慕的眼神中走进了剧院。

  马识途指着旁边说道:“这里也是巴金同志的老家,他以前就在这里生活。大家也称呼这里是李家院子,那口井就是他经常说的双眼井。”

  巴金经常说,只要双眼井在,他就能找到童年的足迹。

  看着里面的建筑,徐驰笑道:“巴金同志的家也是一部家族史和时代史啊!”

  刘一民仔细地看了看这个曾经连带着四五十个仆人总共一百多口人的家,感慨颇深:“到法国的时候,巴金先生讲过,当时家里败落,他正在法国留学,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文王拘而演周易,苦难也造就了他第一部作品。”马识途点了点头。

  走进歌舞团的演出场,几个人坐在最前面。随着灯光亮起,音乐响起,一排排女兵走上台前开始了表演。

  今天表演的是《草原女民兵》,这是经典的舞蹈,燕京战友歌舞团创作的,创作的时候总理亲自让他们到草原体验了一下什么叫草原,骏马如何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奔腾。

  徐驰低声对着马识途说道:“要不是知道你没去采风,不然的话还以为你是有意安排的。”

  马识途:“怎么?”

  “我们刚从阿坝草原上下来啊!”

  《草原女民兵》柔和了蒙古舞、芭蕾舞、古典舞等多种舞蹈元素,女兵的表演刚柔并济,引起大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结束后,马识途笑着问道:“一民,老徐,你们感觉怎么样?”

  刘一民点了点头说不错。

  回去的路上一群人讨论起来舞蹈,刘一民自感艺术造诣并不高,看不太懂芭蕾舞,也没觉得哪里好看。

  相反中国古代的舞蹈,刘一民倒是非常喜欢。

  回来的路上,徐驰问起来,刘一民也是这样给他说的。徐驰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刘一民猜想,可能到了他这个年纪,对什么舞蹈之类的也不上心了,毕竟是顺风可能也得尿湿鞋!

  分别的路上,马识途送了几本书给两人。

  “老徐同志,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刘一民问道。

  “什么什么启程?我还想看看成都,逛一逛杜甫草堂,好不容易来一趟,那么早回去干什么?你也不能走啊,我还有好多事情想问问你。”

  徐驰拉着刘一民的胳膊,笑着说道。

  翌日,两人还没出门,就被《星星》的编辑挡在了招待所里面,白行亲自来的,身后还跟着一名年轻的编辑。

  “刘一民同志,你到了阿坝有没有什么感悟?就没有什么想写的?”白行笑眯眯地问道。

  徐驰板着脸说道:“老白,你来的真不凑巧,我们正准备出门!”

  白行见到徐驰的冷脸,也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搂着徐驰说道:“老徐同志,你的诗歌也行啊。你帮一帮《星星》吧,最近刚复刊,我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稿子!”

  “老白,你们刚复刊,慢慢来就行了,何必这么着急!”徐驰眯着眼睛说道。

  白行给徐驰塞了一根烟,吸了一根愁苦地说道:“不急怎么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好不容易开始工作,我们得拿出成绩。今年《诗刊》的势头多猛啊,在成都的销售额也超过我们《星星》了,老家都被人家占了,能不急吗?”

  见他这样,徐驰也不再急着出去了,放弃了无谓的挣扎:“细嗦。”

  “你问问一民吧,一民的几首诗在年轻人里面产生的影响是爆炸性的。《刚刚好》是在年轻人的心里面扔了一颗炸弹,让他们明白原来爱情是这样的,青涩浪漫又甜蜜。

  《世界》是在脑袋里面扔了一颗H弹,炸开了年轻人的脑子,让他们明白原来世界是这么的大,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地方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白行激动地说道。

  “是啊,从阿拉斯加到南极北极,发生的一切给了大家无尽的遐想空间,哪个年轻人不喜欢呢。别说是年轻人,就算是我,我看完之后,脑子里面也在想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在招待所里讨论的时候,遥远的阿拉斯加、黄浦江、北冰洋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有多少壮阔的景色我们不曾看到!

  我一想到这里,我的灵魂和内心都在颤抖、在荡漾”

  白行身后的年轻编辑,接过白行的话说道。

  徐驰看了一眼,撇嘴道:“怎么,你们《星星》诗刊是给一民开表彰大会是吗?”

  “我们倒想开,刘一民同志得给我们机会啊!”年轻编辑恰到好处的接了一句,让白行十分满意。

  白行说道:“一民同志,西南地区的诗坛,可是等着你的诗呢!”

  刘一民站在窗口看着下面的行人,转身说道:“白行同志,什么炸弹、H弹的,说的未免有点太夸张了!”

  “一点都不夸张,刘一民同志,写的确实好。有内容有意境,给了大家无尽的想象空间,又大气磅礴,放眼世界。现在我们正是改革开放往外走的时候,你这是看世界的诗歌啊!”

  刘一民无奈的说道:“再说下去,我就成睁眼看世界的诗人了!白行同志,我现在是真没有,等有了我给你们寄过来怎么样。

  草原上的牧民也知道,不能总是挤奶啊!”

  “你要是在成都就好了!”白行叹了一口气,看了看空空如也的双手,心里面只感到又白来了一趟。

  “老白,你理解一下一民同志。我们这次是采风写话剧的,你们《星星》又发表不了话剧!再说了,你们《星星》的阵容也很不错嘛,出了不少好的诗歌!”徐驰笑着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17/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