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外国名著很受国内的文学界欢迎,班里的张曼菱在书店排队排了那么久才买到一本《欧也妮.葛朗台》。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里面外国著作占比很大,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他们不至于这么急着拿国内的稿子。
“水库里面确实特别多,雪莱、尼采各种各样的稿件都有,年初陈元同志向上面报告,要出版一百种的世界名著,现在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
水库就是稿件库,他们内部人将书稿库称之为水库。
“所以,你们完全可以不用这么急嘛!”
“刘一民同志,你想必不知道,国外的名著翻译和整理工作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大家抢着买还买不到。也有需求的原因,还有就是印的比较少。商务印书馆琉璃厂书店复馆开业的时候,买汉译名著的读者把玻璃都给抢碎了。
有的只能卖几千册,我们也不敢多印。读者群体最大的,还是咱们国内的书。”
编辑解释道。
“所以你们用洋拐杖的时候,土拐杖也不能丢!”
编辑怔了一下,而后开口笑道:“你这个比喻很奇妙,我非常喜欢,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才有了,跟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出版你的单行本的事情。《追风筝的人》作为一本长篇小说,我们很想拿到出版权。”
“编辑同志,一直在谈,还没问你怎么称呼?”刘一民笑着问道。
“我叫黄春雨,在商务印书馆算是新编辑。刘一民同志,我们知道以前他们出版社给你的是百分之三的印数稿酬。7月份印数稿酬正式恢复,基本稿酬的标准提高到了千字3—10元。我们愿意按照千字10元付基本稿酬,百分之三付印数稿酬,并且五万册以上不递减。”
黄春雨诚恳地说道。
刚恢复的印数稿酬是万册百分之三的基本稿酬,跟人民文学没恢复的时候给刘一民的一模一样。看来李书当时给刘一民印数稿酬的时候,是吃透了以前的政策。
但恢复的百分之三不是一直是百分之三,卖到五万册以上,这个标准就要开始递减,也就是说,五万册以后,钱越来越少。
黄春雨给的条件,还算带点诚意。
“唉,我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书李编辑可是好朋友啊,老黄,你这让我很难办啊!”刘一民叹了一口气,坐在书桌前无奈地说道。
黄春雨赶紧道:“刘一民同志,我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单行本的精美程度是人民文学没办法比的,还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你在我们这里出版,绝对比人民文学要好。”
又从挎包里拿出了几本最新出版的外国名著放到了书桌上:“刘一民同志,这是最新出版的《基度山伯爵》还有另外的几本名著,专门给你带的,以后想看什么,可以跟我说。”
《基度山伯爵》也就是后来的《基督山伯爵》,翻译的名字不一样。
封面上,大仲马的名字印的很显眼,这是一本很典型的复仇爽文。
刘一民笑着说道:“老黄,你这么有诚意,我还能说什么呢,等李书来了,我再跟他说些好话吧!”
黄春雨激动地握住刘一民的手,高兴地说道:“说什么好话,干脆以后就在我们商务印书馆出版算了。”
“老黄,你们一个个的.”刘一民拍了拍黄春雨的手,无奈地笑道。
此时黄春雨,恨不得刘一民跟李书闹翻,少一个竞争对手。
黄春雨连合同都准备好了,两人快速地签订了出版合同,徐驰送给刘一民的印章,此时派上了用场。
老徐同志,不仅答应了给刘一民刻章的承诺,还一连刻了好几个,其中就有严肃的签名章。
黄春雨看着章笑道:“一民同志,你这个章不错嘛!”
“是吗?徐驰同志刻章还是有一手的!”
黄春雨拿过章把玩了几下,羡慕地放回了原位置。
黄春雨走后,刘一民刚想休息一会儿,四合院的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打开门一看,老黄同志去而复返,还扛了两个大西瓜。
“一民同志,西瓜你拿着,天热解暑。你刚回来,好好休息!”
放下西瓜,黄春雨摆了摆手不让刘一民出来送,笑着离开了。一路上,骑着自行车跑的飞快,回到商务印书馆,就向编辑室主任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春雨,辛苦啦辛苦啦,说实话,对于能从人民文学手里面抢到稿子,我心里面是犯嘀咕的。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这下该轮到人民文学傻眼了,等他们求着咱们来共同出版吧!”
编辑室主任想到以前人民文学那副样子,就气得牙痒痒!
黄春雨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也没啥,就等了七八个小时而已,小事小事!主要是打了一个时间差,一民同志刚从川省回来就被我给堵上了,估计人民文学那边,还不知道刘一民同志已经回来了!”
编辑室主任拍了拍黄春雨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辛苦,自己都记得。
又勉励了几句,最后说道:“以后刘一民同志的书就由你负责出版吧,你就是刘一民同志的出版编辑了,记住一定要维护好跟作者的关系。
你经验少,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多问!”
“好,谢谢主任,我先忙去了!”黄春雨高兴地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上,得意地品尝起来早上出发前剩下的半杯凉茶。
“春雨,恭喜你啊,拿到了刘一民同志的稿子!”
黄春雨抿了一口茶,喉咙里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啊’声:“没什么没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我本来还想等个24小时,没想到八小时就等到了.”
四合院里,刘一民切开西瓜,西瓜里面也被晒的发烫,不过吃着着实不错,脆甜多汁,不是那种沙沙的口感。
到二进的院子里,用水冲了冲凉,将身上的汗褪去。坐在凉廊下,吹着小风,吃起了西瓜。朱霖种的指甲花下面铺了一层枯黄的花朵。
是时候买一台冰箱了,有台冰箱可以吃冰西瓜,平常煮点绿豆,也能喝个冰绿豆汤。
上次法国出版社寄来的七千多法郎还没有取出来,虽然没办法直接换成外汇券,但可以拿到点侨汇券。
侨汇券可以用来买稀缺物品,买台冰箱不是什么难事。至于买彩电之类象征着财富的家电,刘一民暂时还没什么想法,因为真给他个电视看,他现在也看不进去。
吃了几牙西瓜,将剩下的用东西盖住。四合院原主人挖的有水井,可惜早已经被填上了。
西瓜吃饱之后,困意来袭,躺在四合院里的凉席上,就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直到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醒来,刘一民骑着自行车,悠悠晃晃的来到了木樨地。
铛铛铛的敲门声,让门里面的李玉如纳闷地看向了大门,不知道这个时候谁会过来。
开门后,看到是刘一民,惊喜地说道:“一民,你从川省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我看看你,哎呦,瘦了也黑了,还没吃饭吧,一块吃饭!”
李玉如将刘一民拉了进来,不断地打量着。看着刘一民的样子,从心底里流露出心疼。
又拍了拍刘一民略显粗糙的手掌:“辛苦了,辛苦了,不过采风都这样!”
“师娘,还好,就是阿坝的海拔高,紫外线强一点,不过比咱们这里气温凉快!不是瘦了,是健壮了!”
刘一民笑着说道。
“哈哈哈,你想吃什么?”
“师娘,吃点家常菜就行。我刚回来,想着过来看看您,老师还没回来呢?”
“从法国回来了一趟,这不又去美国了。万方也跟着去了,家里就我一个人。这下好了,你也回来了,时不时过来陪陪师娘。”
李玉如开始动身炒菜,刘一民将从川省带回来的礼物放在了柜子上。
“还想尝一尝万方师姐的酱牛肉,看来还得等好几天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差不多半个月,就该回来了,你在阿坝采风怎么样?给我讲一讲!”李玉如双手没闲着,耳朵一直冲着刘一民。
刘一民给李玉如讲起了在阿坝发生的事情,以及各种各样的见闻。当听到土司的残酷时,李玉如气得用擀面杖敲着案板骂了起来。
又听到草原上遇到狼时,心揪了起来,看着刘一民手上的菜都提心吊胆地忘炒了。
当听到没事的时候,才放下了心:“那位索泽郎同志也够勇敢的,敢在狼群里面救牦牛。你这阵子吃苦是吃苦了,可是也看到了不少在燕京看不到的事情!”
看得出来,李玉如也很想出去看一看。
刘一民笑道:“师娘,我跟老师都是你的眼睛,出去看到了什么,回来给您讲一讲,你这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李玉如听到刘一民的话,嘴里发出爽朗的笑声:“我算哪门子秀才,在以前呀,唱戏的都是下九流。”
“所以,就需要新时代嘛!”
客厅里面,李玉如和刘一民两个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起了饭。
电视节目不是国内排的,是引入南斯拉夫的电视剧《巧入敌后》,李玉如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遍,记得从去年刚引进来的时候就开始看。
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小,电影拍的都比电视剧多,另一方面,电影所需要的经费也少,电视剧拍下来一二十集,所耗费的经费比电影要翻好几倍。
电视台很难拿出那么多的费用去拍摄电视剧,要不然《西游记》也不会拍的那么难了。
“一民,你的小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拍成电视剧?”李玉如忽然转头问道。
刘一民将嘴里面的饭菜咽下去:“师娘,那我再努努力!”
“哈哈哈,你都这样了还要努力,我看呀再努力下去,文坛的其他人可别活了。”
吃完饭,刘一民笑着走出了木樨地。
“路上骑自行车注意点啊一民!”李玉如摆了摆手,关心地说道。
“放心吧,师娘!”
夜晚的燕京跟之前没有什么区别,硬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路边的路灯,又坏了一颗。
回到四合院里,刘一民因为下午睡过,倒是不太瞌睡,开始折腾起来了自己的剧本。
翌日,一大早,刘一民就到文化部告诉自己采风回来了,并领取了采风的补贴,一天两块钱,总共拿到了78块钱。
领完钱,准备顺便上楼去看望了一下夏言。
候客室里,有不少人正在等着。刘一民见这么多人,觉得来的时候真不巧。于是准备走,恰好被夏言的秘书给看到了。
“刘一民同志,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今天来给部里面说一声。”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秘书客气地问道:“您是来找夏言同志?”
“没什么要事,想过来打个招呼,不过这么多人,我看还是让有要紧事的同志先来!”
第190章 贪我的侨汇券?
见刘一民抬腿就准备走,秘书赶紧拉住刘一民,不让他离开。原来夏言说过,要是刘一民从川省回来到文化部,一定请他去见一面。
刘一民见状,准备到候客室里面等着。
“我去看一看,上一位什么时候结束,等结束了我叫你!”
刘一民打趣道:“我这不算插队走后门吧!”
“不算不算,夏言同志正头疼呢,一个个不是谈经费就是谈审核的事情,刚上班就被堵在了办公室,昨天已经谈了一天了。跟你聊天,正好当作放松了。”
“哦?”
秘书亲切地拍了拍刘一民的胳膊:“你又不来要经费,谈起话来当然是放松了。”
过了一会儿,秘书回来带刘一民走进了夏言的办公室。一进门,就看到夏言放松地坐在沙发上,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桌子上摆着茶杯,一脸悠闲。
看到刘一民进来,半起了一下身子,伸手邀请刘一民坐到对面,笑着称刘一民辛苦了。
“您这里够热闹的!”
“没办法,电影方面的工作很多,现在中影和下面的各个电影厂又在闹,这样一来,事情当然就多了。”夏言靠在沙发的靠背上,摆了摆手说道。
“听说了,利润分配的问题。”
中影集团和各个电影厂的关系,是统购统销的关系。电影厂觉得自己拿钱少了,利润都被中影吃了,自己辛辛苦苦拍的电影,成了中影集团的血包。
这样一来,各个电影厂靠着国家拨款只能勉强过活,可不得有怨气嘛!
“是啊,这也是各个行业都在遇到的问题,改革嘛,摸着石头过河。不说这个了,说起来我脑子都嗡嗡叫。你在川省怎么样?别有压力,就算是真写不出来也没什么!”
终于谈到正题了,刘一民知道,夏言找刘一民,肯定是为了这个。文化部掏了钱做的项目,可不得时时刻刻掌握进度嘛!
说是写不出来也没什么,可真写不出来闲言碎语肯定就出来了。
“在阿坝这么长时间,了解到了藏地人民以前的生活,对此非常有感触。我有两个思路,准备写成上下两部话剧,我给您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