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简单的将主线给夏言讲了讲,夏言听的很认真,时不时的还用笔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认真地做着思考。
等刘一民讲完,夏言笑着说道:“你这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我看呀,这五百块的经费花的值,花出了一千块钱的效果。整体的故事性不错,都很感人。
金川瓦寺藏族支援浙省抗英的事情,我也知道,我给你讲一讲我知道细节。”
讲完后,夏言又提起了《庐山恋》的事情:“《庐山恋》引起的巨大反响,说明我们的文艺政策走的是正确的路线,希望你接下来再接再厉!”
像是想到了什么,夏言拉着刘一民来到了候客室,对着里面的人笑着说道:“你们呀,各大电影厂,多多向一民学一学,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本出来。”
候客室里又来了几个人,看向刘一民说道:“刘一民同志,终于认识你了。我们对你的其他小说也非常感兴趣,希望有合作的机会。”
这里面各个电影厂的人都有,对方没有具体说是哪本小说,保密意识确实在线。
夏言笑着跟刘一民摆了摆手,看到他走下楼梯口后,脸立马恢复了严肃,看着围在自己旁边的一群人说道:“别吵,吵的我脑袋疼!”
“你们呀学学一民,花小钱办大事!”
刘一民没去统战部门,毕竟这个是没出钱的甲方。不过统战部门的人主动找到了刘一民,没有提创作的事情,而是对刘一民表示了感谢。
这些莫名奇妙的话,搞得刘一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细问才知道,阿坝那边发了一份表扬信,表扬刘一民在阿坝草原上勇救牧民和索泽郎的事情。这边知道了,自然也要对刘一民感谢一番。
刘一民哭笑不得,赶紧对着他们说道:“索泽郎同志才是救人民财产和集体财产的英雄,我只是放了几枪而已!”
“一民同志,这几枪可是不简单啊,救了两个人,按理说立功受奖都不过分。可是,你毕竟不是部里面的,所以啊,我们就把这封表扬信交给你了,表彰你在阿坝的壮举。另外,我们准备把这件事登到报纸上,当做好人好事,你看怎么样?”
“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刘一民试探着说道。
“怎么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看呀是很有必要,而且得好好宣传。而且你跟牧民同志相处的很好,这是两族人民友好交流的典型嘛!”
看样子,他们是已经准备见报了。所谓的你看怎么样,只是走一个过场,刘一民摊了摊手表示:“那部里面看着办吧,只是一定要符合事实,不能夸大。”
“这我们肯定明白,宣传也是新闻,真实性还是第一位的。你跟我们讲一讲,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当时来不及想,就想着要把狼赶走!”刘一民说道。
“这是临危不惧、奋不顾身!”
“我不知道那是狼王,我枪法不太准,生怕打着人,所以就打离人远的狼,后来才知道这是狼王!“
“这是急中生智,擒贼先擒王!”
“当时救了索泽郎同志后,看他流血很多,简单的就给他包扎了一下!”
“这叫心细如发!”
“想到卓玛同志没枪,我就立马赶了过去。”
“简直是赵子龙七进七出,浑身是胆!”
“.”
刘一民看着他们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力挽狂澜,心中装着人民”之类的词语,试探着问道:“要不,别发了,我觉得就是一件普通的到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笔记本上刷刷几笔:“刘一民同志对这次救人的事情闭口不提,他只是觉得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此方无愧于做一名人民作家。当我们的记者问他时,他再三表示这是一件小事,甚至要求我们不要发表。
他的沉默恰如雷F同志一般,做好事不留名。他的话语简单质朴,却如同阿坝的草原一般,平静的草原下蕴含着蓬勃的力量,这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所需要的,也是他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刘一民不想说话了,生怕下一句又会引发旁边的这位年轻同志无尽的遐想。
送他们出去的时候,刘一民忍不住说道:“同志,还是不要发了,我觉得有夸大的地方。其余的牧民同志还有卓玛同志、索泽郎同志都很勇敢嘛!”
写新闻的年轻同志将目光看向旁边的统战部门的老同志,老同志想了想说道:“那就把刘一民同志的这些话也反映到稿子里面。”
等他们远远走后,刘一民重重地关上了门。
两个人走在胡同里面,老同志看向年轻的同志问道:“想好怎么写了吗?”
“刘一民同志再三肯定人民的力量,不敢贪功自傲,表示卓玛同志和索泽郎同志”
四合院里,刘一民从箱底里面取出取款单,经过一阵子的雪藏,取款单的纸有点发黄,散发出一丝老年陈纸的味道。
正反面翻了翻,好在箱子挺结实,没有被老鼠咬。想到这里,刘一民还真有点后怕,别的不说,院子里面的老鼠是真多,晚上时不时地会听到吱扭吱扭的声音。
要是取款单被老鼠给咬了,他真是哭死都没地方说理去了。
看来改天得去夏言那里一趟,看有没有小猫抓回来一只帮忙逮老鼠。
骑上自行车,刘一民将取款单放进贴身的挎包里面,朝着附近的银行骑去。也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取。
到了银行,里面排队的人不少,柜台里,几名银行的柜员正在快速地忙碌着。排了好久的队,才轮到刘一民。
“同志,取钱!”
里面的柜员冲刘一民笑了一下后,接过取款单看了起来,看了好几遍后,忍不住问道:“同志,这是你亲戚寄来的?”
“不是,上面有寄款的单位,是出版社!”
“出版社?”
对方仔细地看了起来,本以为是一次简单的取款,可看到上面的七千多法郎的时候,心里面不由得打起了嘀咕。
“同志,你等一下!这数额太大,我得请示一下。这么多,光钱我们也得好好的准备一下。”柜员让刘一民坐在旁边等,自己去找经理去了。
没过多久,经理就急忙跑了过来。经理的样子也不像是后世的金融人,反而看起来十分朴实,更像是一名基层干部。
看到刘一民后,伸出手问道:“同志,你哪个单位的?”
“我燕大的!”
“哦?是哪个系的老师?”
“不不不,是学生!”
“学生?”
“不好意思,我们得核实一下你的身份。”
刘一民点了点头,从挎包里面掏出两份介绍信,一份是燕大的身份户籍介绍信,另一份是统战部门给刘一民开的介绍信,也是工作协调函。
“刘一民?”经理问道。
“对!”
经理拿着两份介绍信,统战部的没什么用,刘一民拿出来只是为了证明一下他的身份。
沉思了几十秒,试探着:“《狼烟北平》的作者?”
“对,是我。”
经理脸上凝重的表情立马没了,化作笑脸冲着刘一民再次握了握手:
“难怪哦,刘作家,年纪轻轻,这七千多法郎把我吓了一跳,要是你就没什么稀奇了。我看过你的散文,你的书在法国出版了,这是那笔稿费吧!”
“对,很早寄来的,一直没时间取!”
“即使如此,我还得给打个电话核实一下,你看跟谁打比较好。”
刘一民想了想,燕大放假了,统战部嘛,肯定也不好打,毕竟跟统战部不熟。人艺曹禹和几个导演都不在,重量级的人物都走了。
“文化部吧,夏言!”
“夏老啊,行,我打一个。刘作家,你别介意,这是流程。主要这笔钱数额太大了,慎重一点好。要不是你,我还以为是哪个境外组织给特务的活动经费。”
经理开了个玩笑,转身到办公室给夏言打了一个电话,核实了一下刘一民的身份。
等再次出来的时候,经理的笑容就更亲切了:“刘一民同志,这么多钱,我们得准备一下!”
一法郎大约等于1.2人民币,全部兑换,得有九千块钱人民币,十元的面额,算下来九百张!
刘一民笑着说道:“这样,全部取出来,一部分还存在银行里,我只取走两千块钱!”
“好!”经理高兴地说道。
一沓钱放进了刘一民的挎包里面,还有一张存折,里面的剩余七千块钱都是手写的,等到下次来取,工作人员还会写上几分几毛的利息。
见刘一民还没动,经理请刘一民给书上签个名字,刘一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经理同志,没侨汇券吗?”
“侨汇券?”
“是啊,我们辛辛苦苦的为国家赚外汇,外汇券就不奢望了,怎么侨汇券也没有?”
经理说了一声对不起,赶紧把人喊过来,问侨汇券哪里去了?柜员支支吾吾地跑回去取了。
等将侨汇券拿到手上,刘一民看了看,上面有工业票等各种稀缺的票后才笑道:“经理同志,55年就颁发了保护侨汇的政策,你可不能让我们这些辛辛苦苦挣外汇的人心寒啊!”
经理手一勾,又递过来了几张工业票,换下去了另外的票:“不好意思啊,刘一民同志,我回去批评他们,干活太粗心了,肯定是忘了。”
经理再也没有找刘一民签名的心情了,低头哈腰的把刘一民给送走了。
“下次可别忘了,太粗心可是要犯法的!”刘一民讽刺道。
走出银行刘一民冷哼了一声,什么忘了,有这么忘的吗?欺负自己不懂,想把侨汇券给吞了,怎么可能,今天他就是为了侨汇券来的。
回过头,经理就把刚才经手的人给骂了一顿,打主意都打到这位同志身上来了,他的笔那么重,写一个字都能压死咱们啊!
看着手里面花花绿绿的侨汇券,刘一民找准了方向,冲着专门用侨汇券的商店骑去。
第191章 一民哥哥真能挣钱
到了商店,刘一民转了一圈,冰箱的柜台上,只放着两三台,大小并不一样。几个冰箱如同高傲的公主一样,在一众商品中格外的显眼,但是并没有多少人主动去问。
没办法,太贵了。大家更愿意把钱花到电视上,普通人家能买个电风扇、录音机就不错了。
“同志,同志!”刘一民敲了敲柜台的玻璃,昏昏欲睡的售货员用手扇了扇风,懒懒散散的看了刘一民一样。
“什么事?”
刘一民乐了:“来这里当然是为了买冰箱,冰箱多少钱?”
售货员精神了一点,打量了刘一民一眼,又软塌塌地说道:“你要买?这是冰箱!”
“买的就是冰箱!”
“三洋冰箱,小的一千,要券!”
“大的呢?”
刘一民站在双开门冰箱前仔细地打量着,三洋,鬼子牌冰箱,这三台都是。燕京的雪花电冰箱是国内第一台国产冰箱,可惜这里都没有。
在燕京买雪花冰箱,有的得拿着介绍信去买。
此时距离砸冰箱的海尔生产冰箱还得有四年,三洋冰箱,从去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大的?大的二千三!同志,其实小的就不错了,没必要强上大的。”
这是自从刘一民来之后,售货员给刘一民说的最长的一句话。
“冷藏都有了,必须也得有冷冻。你们这里提供送货服务吗?”
刘一民骑着个自行车,还真没办法带回去。
“同志,是不是没带那么多钱?买个小的,结婚一样可以用!”
“还真有,就是没有车,你们有三轮吗?我掏运费也行!”
售货员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贝:“你要是能买,我自己给你找个车!”
“这可是你说的!”
售货员赌气道:“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