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47节

  人艺最近加班加点的练《山高水长》,准备练好定版之后,就开始排练《红河谷》。

  刚开始演员白天排练晚上排都能拿补贴,一个个还挺兴奋,练的好了,这个月的工资能比上个月多三分之一。

  可是练了没几天,一个个的就笑不出来了,下了台连嘴巴都不想张,累啊!

  不分白天晚上的练,一个个都受不了。

  人艺买了不少的药,来保护演员的嗓子。薄荷和胖大海茶,都成了人艺演员的劳保用品了。

  朱霖吃完饭,一会儿还得到人艺参加排练!

  吃完饭,两个人坐在书房聊天,朱霖的目光放在桌子上的草稿上,侧面是灯泡下的靓影,黑乎乎的轮廓将她苗条的身形给完美的复制了下来。

  刘一民挪了一下凳子,朱霖过了一会儿红着脸说道:“刘老师,你坐这么近有点热!”

  “是吗?我怎么没感觉?”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你”朱霖看着刘一民炽热的目光,赶紧将脑袋放在了稿子上。

  刘一民调侃道:“你对这草稿比对我都亲!”

  “刘老师,我看你应该多吃点醋,再说了这是你的稿子!”朱霖将上面的内容看完后,又帮刘一民整理了一下书桌。

  刘一民左手轻轻地伸到左侧的朱霖背后,缓缓地搂住了她的腰。

  朱霖身子轻轻地动了一下后便再也没有其余的动作,刘一民右手握住朱霖的手笑道:“你怎么那么紧张?”

  朱霖红着脸没说话,刘一民哈哈一笑,迅速地收回了胳膊,看了看时间说道:“该上班了!”

  朱霖抬起手腕看了看上面的时间,眼神中掠过一丝无奈。当刘一民把手收回去的时候,不知为何,心底升起几分失落。

  无奈地起身围起围巾,看着旁边的刘一民,低头走了几步后,又快速地在刘一民侧脸轻轻一啄,转身朝着院子外面跑去。

  “刘老师,明天见!”

  刘一民喊道:“别总是搞突然袭击啊,下次让我有点准备也行!”

  回答她的只有自行车支架升起的撞击声和链子哗啦啦的声音

  事实证明,《追风筝的人》单行本真的卖爆了。黄春雨骑着自行车冒着冷风从王府井的编辑部跑到了燕大,找到刘一民先来了一个熊抱。

  “一民,《追风筝的人》卖的实在是太好了,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哎呀,可让我扬眉吐气了一次,我现在在编辑部是横着走!”

  刘一民使劲儿从黄春雨的怀抱里面挣了出来,看着黄春雨带着嫌弃地说道:“老黄同志,咱们两个大男的,在学校里面又搂又抱,你觉得合适吗?你看看,别把鼻涕也擦我身上了!”

  黄春雨没有理会刘一民的调侃:“这是我进入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以来的里程碑,编辑部里面大多都是老编辑,只有我一个复馆后进来的,我压力大啊!

  你不知道,我刚来的时候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哪个领导的子女塞到商务印书馆的,你说说,我冤不冤?我一个正儿八经的工人子弟!”

  黄春雨将自己的委屈都给讲了出来,黄春雨的年纪跟刘一民差不了多少,燕大里面不少学生的面相看起来比黄春雨都老。

  中文系的老师兄陈健功就是其中之一。

  刘一民也明白黄春雨内心的苦楚,争到出版权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热销妥妥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即使大家都知道,热销是肯定的。靠着这个成绩,黄春雨算是在商务印书馆扎下了根,开始朝着一名老编辑的道路前进。

  “一民,我谢谢你!”黄春雨不断地晃着刘一民的手。

  刘一民说道:“不用客气,你当时满头热汗地从胡同的墙影儿下出来的时候,我是很震惊加感动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把出版权给你!”

  黄春雨拉着刘一民到外面吃饭:“你不知道,短短半个多月,首印二十万册出去了大半了,还有一些地方的新华书店喊着缺货!总经理乐的,脸上的皱纹都少了!

  跑到我旁边,拉着我的手喊着小黄同志辛苦了,我一定得请你吃顿饭!”

  路上遇见刘振云他们给刘一民大招呼,兴奋地喊着他们三个一块去吃点。

  刘振云跟在后面嘀咕道:“我远远地看见,还以为有人要对一民动手,准备赶过来帮忙呢!”

  “英雄所见略同,你没看刚才我都准备动手了。”李学勤说道。

  “什么时候编辑才能为我做到这种地步?”陈大志喃喃自语。

  黄春雨对着后面的三人大声地道:“三位同志,听一民说,你们也写小说,以后要是有出版,也可以找我,咱们都是朋友。”

  刘振云跟上去问了问黄春雨出版单行本的一些问题,李学勤和陈大志三个人也听得很认真。

  等快到了长征饭店的时候,刘振云遗憾地说道:“暂时我们还用不上,不过黄春雨同志,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第218章 咱以后别惹刘一民了

  饭店内,黄春雨很是大气地要了食堂内最贵的鱼,上了五道硬菜还有素菜,花了将近十块钱。

  刘一民劝道:“老黄,你这个月不过了?”

  “怕啥,高兴!一民,我给你说,其实你的销量好了,我也能拿到一笔奖金,算下来,这也是你请的客!”黄春雨豪爽地说道。

  刘振云低头对着陈大志嘿嘿一笑:“咱们三个总是沾一民的光,算下来咱们系来这里吃饭的次数,咱们仨算多的了,但只拿过一次钱!”

  “我倒是想请客,可惜笔杆子不争气啊!”陈大志叹了口气。

  刘振云推了他一下:“你这话说的,跟我不想请客似的!”

  黄春雨和刘一民坐下后,刘振云询问《追风筝的人》已经卖了多少册了!

  “这我们倒是不清楚,书店具体卖了多少,我们也没有准确的数字。只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印的二十万册已经出库了十五万册,只剩下了五万册!”黄春雨拍着桌子,恨不得把脚踩到板凳上嘚瑟。

  “十五万册?”几个人想了想脑海里面没有什么概念!

  黄春雨指着旁边长征饭店说道:“这个饭店,一楼到二楼,装的严严实实,也只能装十万册,你们燕大的大教室,我是指你们坐两三百人听课的大教室,得装满!平放的话,能铺满你们学校的操场。”

  黄春雨嘴里面详细地列着数据,让几个人对二十万册开始有了概念。

  刘一民对二十万册也没什么概念,但是这么一听,好像确实非常多。

  “这还是首印的册数,我们可能近期就会加印!印刷厂要重新排产,第二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但是只要销量好,速度自然快!

  上面已经在讨论出版社自负盈亏的事情了,我们要想盈利,肯定还得靠这些书。当然,我们对咱们学术界急需的理论著作也会继续翻译印刷,虽然是赔本的事情,但出版社也有自己的责任,毕竟我们是人民的出版社。”

  黄春雨对着三人,滔滔不绝。

  “商务印书馆成立以来,译书是强项,这个可不能丢!”李学勤沉吟道。

  “当然不会丢,上世纪成立,就开始专注于教科书和引进西方文化。那一辈的出版人想通过翻译西方著作,找到自强之道。现在改革开放,正需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

  等到饭菜上来,黄春雨依然在讲,刘一民四个人一边吃一边听,刘一民不忘说道:“老黄,多吃点,吃饱了有劲儿再讲!”

  等吃完饭站在长征饭店的门口,黄春雨依然在讲,旁边的刘振云三人都开始佩服起来他的劲头。

  好在外面越来越冷,冻得黄春雨哆嗦了一下才结束了这场兴奋的谈话。

  临走前,黄春雨挥手说道:“一民同志,有事儿我联系你!”

  “再见,老黄!”

  刘一民跟刘振云三人对视了一眼,缩着脖子朝着学校里面走去。

  枯黄的树叶随着冷风不断地在空中飞舞,黑蓝灰三色的棉衣穿梭在风中。

  学校的保卫人员不断地在学校里面巡视,查看有没有危险的地方。

  墙上贴着绿色和红色的黑字标语,保卫处的到处宣传【天干物燥,注意防火】。

  回到宿舍里,四个人搓了搓手,赶紧关上了门。

  刘一民嗅了嗅说道:“天冷了,但是窗户也得经常开一开,这都什么味儿啊!”

  陈大志坐在床上打开了讲义:“习惯习惯就好了,再说了,现在你经常又不在宿舍,搞得这里宿舍像你的八大胡同似的。”

  刘一民走到陈大志旁边调侃道:“老陈,怎么感觉你嘴里面颇有怨气啊!”

  “还是小女子的幽怨!”李学勤嘲笑道:“咱们晋城的汉子反做女儿态,真是安能辨我是雌雄!”

  刘振云鼓了鼓掌:“老陈,什么时候梳头啊!”

  “你们两个别挤兑我,是不是你们说的,一民现在不住宿舍了,咱们宿舍里讨论文学都讨论的没什么水平了!”

  陈大志直起身子,拿东西朝着刘振云扔了过去,被刘振云巧妙地躲了过去。

  “这倒是,我们三个晚上聊起来没咸没淡的,还是听一民的高见有收获!”李学勤说道。

  刘振云笑道:“你们是想听,一民怎么跟人吵架的吧。一民,我也想听!”

  “哈哈哈!”

  四个人聊了一阵子,刘振云将自己写的小说递给了刘一民看了看,另外两个也没闲着,都拿了过来。

  四个人一直聊到晚上十二点左右,外面西北风吹了起来后,才一个个地卷着被子睡觉。

  翌日,四个人刚走下宿舍楼,张曼凌骑着自行车在秋风中吃力地骑了过来,一只手握着自行车车把,另一只手拿着报纸和杂志。

  到了四人旁边,笑着跳下了车。因为天冷,张曼凌偏黑的脸,硬是冻得变白了。

  “一民,我没有得罪过你吧!”张曼凌问道。

  听这语气像是找茬的,刘一民纳闷地说道:“没有啊!”

  其余三个人也在想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刘振云还想说话,被张曼凌给打断了。

  张曼凌用腰部靠着自行车,不靠的话,风大很容易刮倒,手拍了拍胸口缓了口气道:“我就是确认一下,幸亏没得罪你,要是得罪你了,我得被你骂死。”

  张曼凌将报纸放在了刘一民的面前晃了晃,可惜风大,根本不给她展示的机会。

  “你可真敢骂啊!我要是对方,估计气得要吐血。愤怒的小鸟?只会乱叫的猴子?哈哈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张曼凌笑的十分狂放,刘振云三个人接过报纸看了起来,看得在旁边咯咯直乐。

  “一民,幸亏我也没得罪我你!”刘振云回想了一下交往,唯一的不愉快好像还是在新生开学的公交车上。

  冲自己笑那个表情,现在还能记住,迟早还回去!

  李学勤和陈大志说道:“我们俩就更没有了。”

  “很好,以后继续保持!”刘一民调侃道:“张曼凌同学,你这样风风火火的跑过来,我还以为是来兴师问罪的!”

  张曼凌说道:“我可不敢哈哈哈,我今天路过学校的书店,看大家都拿着报纸讨论,我觉得好奇,就去买了一份报纸,呐,还有杂志。”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嘛!”

  五个人推着自行车朝着大饭堂走去,张曼凌早上起来本来想趁着人少吃个早饭,可惜因为报纸的事儿给耽误了。

  大饭堂内,粥的热气和菜味相互夹杂,学生三三两两,一边吃一边激烈地讨论。

  张曼凌冲刘一民使了一个眼色:“你看,多少人拿着今天的《中青报》在津津乐道。《中青报》这名记者同志起的标题也有意思。青年作家刘一民:光靠吼成不了诗人和作家!

  这题目起的,谁不想多看两眼!”

  “在我心里面还差点!”刘一民笑道。

  张曼凌好奇的问道:“要是你,你怎么写?”

  “某诗人称诗坛都是狂叫的猴子!”

  刘一民留张曼凌在原地狂乱,跑过去打了一份玉米粥、炒土豆和馒头。

  这时代并没有太多的保鲜技术,冬天的蔬菜少,学校里面的食堂除了土豆就是白菜,有颜色的菜不多见。

  几个人将菜放在桌子上吃了起来,听着旁边不少学生在议论着《中青报》的事情。

  “介个人儿有嘛说嘛,不得不嗦,介个刘一民同志,骂的可真解气呀!骂出来我们燕大学生,几十年来的老传统啊!”

  “是啊,骂得好嘛,要是谁的声音大谁能当诗人,我也能当!”

首节 上一节 147/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