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55节

  许一让张曼凌和刘一民坐着等,过了一会儿,红薯熟了,两人一人分到了一个,坐在旁边吃了起来。

  这是红心的红薯,比白心的吃着甜。

  几个没事儿的编辑,吃着红薯在旁边感叹道:“这小小红薯不简单啊,养活了咱们国家多少人,要不是红薯,咱们这几百年,人口也不会长的这么快。”

  “一民,你们那儿也种红薯吧?”

  “种,家家都有红薯窖,以前啊,家里穷,吃红薯面馍、红薯面条、玉米糁煮红薯、夏秋季还把红薯叶子摘了当菜吃,烙菜饼或者是直接当菜。

  饿的久了,红薯天天吃也不吃不腻,有吃的够好了,哪还能嫌弃那么多。”刘一民说的时候,手上剥红薯的手也不停。

  他最喜欢吃的是周边烤焦黄又不至于黑的红薯内皮,甜还有嚼劲。

  好久崔道逸才把《红河谷》给看完,崔道逸知道刘一民写了两篇,但是没有去问另一篇是怎么回事。

  “情节紧凑不拖沓,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小说还是得你来写。稿费的话,一会儿直接带你去拿?还是?”

  “一会儿拿吧!”

  “也好。二月的刊你到时候可要好好的看一看,有一篇惊喜等着你,二月一号刚好差三四天就是春节,我看当做一份新年礼物很不错!”

  崔道逸的话说完,顿时编辑部里面响起一阵懂得都懂的笑声。

  可惜刘一民不懂,问了问,崔道逸也不告诉他。

  崔道逸带着刘一民来到了财务室,让财务取出了七百块钱人民币,递给了他。

  身后的张曼凌看着一沓子钱,直接看红了眼,吞咽了几下口水之后,使劲转着脑袋,才将目光给挪开。

  “你要不要去见一见陆遥和蒋子龙,他们两个正在四楼改稿呢,去给陆遥打打气,改着改着又想把稿子给撕了。”

  刘一民跟着崔道逸来到四楼,身后的张曼凌紧紧地跟在旁边,听着上面热闹的声音,心里面觉得这场景怎么跟自己预想的作家改稿不一样?

  到了四楼,刘一民率先听到的是蒋子龙和冯继才的声音,推门进去后,声音停了下来,陆遥坐在床边抽着烟,十分的沉默。

  “大家抓点紧,还真想在《人民文艺》过年啊!”

  陆遥看到了崔道逸身后的刘一民,顿时站了起来,冲着刘一民微微一笑。

  认识的几个人也都冲刘一民点了点头,比自己上次过来,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少了几个熟悉的面孔。

  崔道逸走到陆遥旁边,问有什么不懂的,三个人交流交流,蒋子龙走了过来,也准备提自己的意见。

  “我总是觉得,高加林从城里回到农村,这个转折过渡的不平顺,修改起来也总有点别扭。”陆遥皱着眉头,一开口嘴里面都是烟味。

  《人生》这篇小说讲的是一名在农村不得志的农村青年高加林,本来是老师,却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了工作,只能回到地里面劳作。

  苦闷之下,一名叫做巧珍的农村女孩儿闯入了他的心里面,让他振作起来,并开始了写作之梦。

  后来高加林得到了到城里面工作的机会,遇到了城里面的同学黄亚萍,黄亚萍接受过教育,两个人可以谈天论地,让高加林觉得自己找到了共鸣。

  跟农村的巧珍相比,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

  可惜因为被人举报到城里工作的程序不正当而丢掉了工作,再次回到了农村,但此时物是人非,巧珍已成他人妇,不过依然为了高加林,跑去求人给他安排当老师。

  崔道逸说道:“其实在我看来,这篇小说已经非常出色了,一民,你觉得呢?”

  “确实非常好,写出了感情的真挚和年轻人的迷茫彷徨,也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望着远处的目标,而错过身边最重要的人。写出了农村青年渴望走出黄土的不甘,理想和现实交织的痛苦。

  巧珍的悲剧以及在感情中的依附地位,也是对咱们传统的道德观念的批判。”

  “一民,我记得你以前就是老师吧?”蒋子龙问道。

  “嗐,我就是个队办老师!”

  陆遥还是愁苦地说道:“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

  “不对劲是因为你觉得高加林回到农村必然不甘,这种连串打击到最后终于回归黄土高坡后的情感转变的不激烈,情绪没有完全爆发出来!就像是要来一场暴风雨,但是写的像是小雨,是不是?”刘一民说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这次事情,对于高加林这名年轻人来说,不啻于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陆遥连忙说道。

  “找到问题就好办了,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三个人给陆遥出了很多主意,直到陆遥将这里改满意了,才激动地搂着刘一民,说着一些感谢的话。

  走之前,刘一民又给陆遥提了一个建议,将他的书名改为《人生》,目前他的这本小说名字还不是《人生》。

  陆遥直夸这个名字,配得上黄土高原的广阔。

  聊了一会儿,外面天色渐暗,刘一民和张曼凌两人走出《人民文艺》,不过在楼道里的时候,张曼凌突然说道:“一民同学,能不能让我摸摸这七百块钱到底长什么样?”

  刘一民失声笑了一下,准备将钱从挎包里面掏出来,张曼凌赶紧说道:“不用拿出来,我手伸进去摸一摸就行,别被人看到了。”

  张曼凌小心地看了一眼周围,悄悄地将手伸了进去,感受着七百块钱地厚度,张曼凌忍不住摸了又摸,嘴里面不断地发出轻微的感叹声,等摸够了,才依依不舍地将手拿了出来。

  “好了,摸够了,再摸下去,我怕我忍不住!”两人走到大街上,张曼凌拉着刘一民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谈论起了陆遥和蒋子龙:“没想到两个大作家,就这么活生生的站在我面前!”

  “不是活生生,还能是”刘一民翻了一个白眼。

  “《燕京文艺》今天没给你结稿费,要是结了的话”张曼凌扒拉着手算着刘一民的稿费,算完之后,骂了一句脏话:“我得向你学习,多写点小说才行!”

  “这都是努力的结果,你这样说的好像是树上的果子一样,我伸手就有!”刘一民赶紧说道。

  “我当然知道,放心,我不会跑出去咋咋呼呼乱说的。”

  吃完饭,到了路边,张曼凌看刘一民不动,忍不住问道:“怎么不回去?”

  “你先回去吧,我一会儿再回!”

  “你在这儿干什么?”张曼凌好奇地问道。

  “女孩子别问那么多,你先回吧,路上慢点!”刘一民将眼睛望向人艺的方向。

  张曼凌连着“哦”了三下,一次比一次阴阳怪气,嘴上说道:“我也去见见朱霖同志”

  等刘一民看向她的时候,张曼凌已经骑着自行车朝着燕大的方向走了,摆着手说道:“晚上可别回校晚了。”

第226章 美元稿费到了

  人艺,刘一民来到排练室坐下,《山高水长》已经定版,《红河谷》的演员已经找好了,朱霖在《红河谷》里面饰演女主角雪儿达娃,她原本是被汉族祭祀的汉族姑娘。

  在雅鲁藏布江边为藏族青年格桑所救,故事由此展开

  在舞台上,朱霖穿着藏族的服装加上头饰,看着跟真正的藏族姑娘无二。

  蓝天野指着朱霖对刘一民说道:“你看看,我们三个老家伙的徒弟,是不是配你绰绰有余?”

  刘一民低声附和了几句,愈发让三人得意了起来。看着这个亲自培养出来的徒弟,心里面满意到了极点。

  因为是刚开始排练,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排练起来,时不时就要停下重新定动作。

  等时间差不多了,团队解散下班。朱霖跟欧阳山尊、蓝天野、苏民三人一起开始总结经验,商讨排练的计划等等。

  热烈地讨论了半个小时,刘一民和朱霖才推着自行车,从人艺的院子里面走出来。

  变戏法似的将糖葫芦递给了朱霖:“吃吧,梁三葫芦祖传的糖葫芦配方还真挺好吃,糖衣甜而不腻,好吃极了。”

  “刘老师,你吃一个!”朱霖将糖葫芦递到刘一民嘴边,如今路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刘一民咬了一口后,朱霖吃起了第二个。

  刘一民一颗,朱霖一颗,刘一民一颗,朱霖一颗.

  很快两人就吃完,骑着自行车一起携手回家。路上朱霖问起自己的意见,该送什么礼物当做大哥刘一国的结婚礼物。

  刘一民笑着说道:“什么都不用送!”

  “那不行,好歹是大哥结婚,我要是不送,岂不是觉得我太不懂事了?我可不落入你的圈套,你要是不想的话,我自己好好想想。”

  朱霖过了一会儿又说道:“要不,我跟着你去参加大哥的婚礼咋样?”

  “嘶~吱扭”自行车车闸猛地被刘一民给捏死了,轮子和刹车片的摩擦处,发出异响。

  刘一民定定地看着朱霖,又骑上自行车说道:“你呀,好好的在燕京待着吧,以后有见面的时候。”

  “怎么?”朱霖挑了挑眉,打趣道:“难道刘老师在老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哈哈哈,你小说看多了吧!”刘一民调侃道。

  “书里面都是这样说的!”

  刘一民道:“大哥结婚,大嫂是主角,你要是跟我回家了,大家不都得瞅你,大嫂反倒成了配角了!”

  朱霖咯咯一笑,不再提这个事情,等到了楼下的时候,刘一民的眉毛一扬,“吧唧”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心满意足之后,骑着自行车朝着燕大骑去。

  楼上,窗户边,朱父和朱母正在盯着楼下,看到两道亲昵的影子,两人是既开心又难受。

  随着1981年的临近,朱父和朱母心里也略微着急了起来。

  朱霖打开门,看到朱父和朱母坐在沙发上,朱霖眉眼间尽是笑意:“爸妈,你们以后不用等我了,我没事儿!”

  “怎么没事儿?”朱母哼了一声,也不知道此时自己是该生气还是该高兴。

  朱父问道:“霖霖?你一个人回来的?”

  “是啊,难不成还有人陪我回来?咱们这儿,就我一个在人艺上班的。”

  朱母还想问,被朱父给拉住了。等回到屋子里的时候,朱母掐了朱父的大腿,问刚才为什么不让自己说。

  “算了,霖霖不说,咱们就当不知道,再看看,要是还不说,咱们再挑明!”朱父语气平缓,声音压得很低。

  “那听你的,都是你惯的好女儿,这么大的事儿还瞒着咱们!”朱母抱怨道。

  抱怨完后,又钻进朱父的被窝里面问,让他猜猜是谁。

  “见了好几次,在楼下也离得很远,在楼上就更看不清了。你也知道,门口那路灯,比瞎子的眼睛强不了多少。”

  说完之后就准备睡觉,扭头推了推说道:“换个被窝,换个被窝”

  “哼!”

  燕大,十几门课程,半个月就考完了,刘一民除了有一门的成绩不太理想,其余的课程成绩都不错。

  大哥刘一国来了几封信,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到时候好去接他。

  刘一民看着信笑了笑,低声自语道:“大哥这是急着当新郎了呀!”

  考完试,刘一民来到四合院,将所有的东西收拾好,等正式放假就准备回家。

  三花平常朱霖来这里喂她点吃的,看到这么长时间不见面的刘一民现身,爬在屋檐的它上立即起来,将前爪往前伸,脊柱拱起,尾巴翘上天,来了一次超长拉伸。

  接着扭头看了刘一民一眼:“喵~”

  再不来,三花都快成野猫了。

  院子里面,银杏树早已经是光秃秃的了,可是不知道是哪儿的树叶被风吹进了院子里面,铺了一地。

  刘一民抓了一把碎叶子到厨房将煤炉里面的火升了起来,接下来开始清理一下院子。

  还没打扫完,朱霖就走了进来,看着刘一民说道:“刘老师,我来帮你!”

  “不用,我自己来就行!”

  “我来吧,咱们两个来干的快点,刚才邮递员送的信,什么油田来的信,你在油田还有朋友啊?”

  朱霖快速地扫起了落叶:“以前我想着你反正也不住在院子里,就没帮你打扫!”

  刘一民一边拆信一边说道:“这个信是上一任房主的,最后的房款我给他汇过去了,应该是收到钱的回信。”

  纸上面按照刘一民写的格式,写了一封尾款收到确认信,并盖上了章和手印,刘一民看完后,递给了朱霖看了一眼,随即塞进铁盒扔到了箱底。

首节 上一节 155/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