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58节

  “干!”

  “老少爷们儿,咱一定要把活儿给主家干的好,干的漂漂亮亮的。一国是个好孩子,我看着长大的,在咱们农村岁数也不小了。

  年纪轻轻就跑到煤矿上挖煤养家,差点出事儿。当时我跟老刘,我们两个疯了一样蹬着自行车往矿上跑,老刘吓的脸啊,就跟你们碗里面的猪肝一样哈哈哈。现在啊,日子好起来了,咱们不能眼红,得替老刘高兴,咱们大家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

  一国终于娶上媳妇儿了,还是个教师,咱们呀一定让新娘子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进门。

  明天新媳妇儿进门,不管谁的腿都特娘的给老子跑快点,跑的慢了,老子照样骂!”

  李大山讲完,一群人笑着继续低头扒菜。

  刘福庆和杨秀云两口子在旁边一边招呼大家吃菜,一边轻轻地抹着泪。

  三头猪,总共在两百多斤。现在的猪不吃饲料,普遍六七十斤的样子。生产队自己养的猪,一年增重一二十斤,两三年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刘一民找来毛巾给刘福庆和杨秀云擦了擦泪水,笑着道:“爹娘,好事情,掉泪不好看!”

  “一民,你吃饱了吗?娘再去给你盛一碗!”杨秀云关心地问道。

  “没事,我自己去!”

  香味让整个麦积大队的上空都漂浮着一层油,时不时的一支二踢脚腾空而起,接着在空中炸响.

  “谁特娘的把雪给崩下来了?”李大山看着稀稀拉拉的雪花,冲着院子外面骂道。

  “哈哈哈!”

  本来已经停的雪,再次下了起来,看黄云漫天,有下的越来越大的趋势。

  李大山看着担心地刘福庆和杨秀云,将烟叼在嘴里面,大声地说道:“老刘,就算是下刀子明天也得把一国的媳妇儿给接回来!”

  “下刀子也得接,要不然福庆叔该心疼他的肉喽!”

  “哈哈哈!”

  过了一会儿,刘一国回来了,跟几个人牵着两头马,明天结婚要骑马接新娘。

  骑自行车接的话,带着人骑不好骑上大队来,况且还有雪。

  “一民,回来了!”刘一国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咧着大嘴激动地说道。

  “回来了,这马是从哪儿借的?”

  “石岭大队的!”

  杨秀云跟几个妇女去给马量了量,拿出红布,准备给马身上搞得喜庆一点。

  等到了傍晚,吃完烩菜,李大山约好明天的时间,一群人散去。

  晚上,刘家四个人坐在屋里面,刘一民从包里面将师娘和朱霖送的礼物掏了出来。

  “这被面可真好!”杨秀云摸着被罩惊喜地说道。接着又看向刘一民:“真是个好姑娘,还没过门呢,就想着你大哥,你什么时候也带回来给我们见见!”

  “照片不是见了吗?”

  “你这孩子,照片是照片,人是人,照片上那姑娘可是真俊啊,她是哪里人?”

  “燕京人!”

  “哈哈,老二有出息,找了个燕京姑娘!”

  刘一国拿起围巾看了看:“明天到了你大嫂家,就把这围巾给她戴上,她一准儿高兴!”

  “萍萍围上肯定好看!”杨秀云乐呵地说道。

  刘一民又将几个盒子送给了刘一国:“这是我老师和师娘送的,我没拆,不知道是什么。到时候直接给大嫂,这是老师和师娘送的礼金。”

  “你这孩子,怎么能收你老师的钱,人家又不来咱家吃席!”杨秀云埋怨道。

  “师娘硬给的,我不要不行啊!”

  “早点睡吧,明天还得去接萍萍!”刘福庆说道。

  翌日一大早,五点钟,天没亮,整个麦积大队再次响起炮声。

  刘家的院子里面,聚了一堆人,都拿着手电筒,准备去接新娘子。

  刘一民三点就起来了,院子里面已经开始做饭,吃完饭,一群人开始出发。

  刘一民也得去接亲,刘一国骑在马上面。后面的人都是步行,身上绑着红布绳或者花,前边几个人吹着唢呐坐在田庆平开的拖拉机上面,车上还有人人时不时地放着炮。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出发了,老天给面子,但又没那么给面子,雪时不时地下一下,也不下大,就这么吊着。

  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到大嫂家里面。时间刚八点,天还没怎么亮,大家的鞋都湿了,鼻子冻的通红,一群人也不觉得累。

  到了大嫂家门口,就开始撒糖,女方的男女老少们都开始哄抢了起来。

  女方有人堵门,不过被男方给冲开了。

  因为大嫂顾萍的父母不在了,只有一个大伯,所以女方想顺顺利利的送出去,特意吩咐不要堵的太厉害。

  房间里,只贴着几个喜字儿,大嫂顾萍坐在床边静静地笑着,但看着又那么孤单。

  个子很高,骨架比较宽,难怪当时杨秀云说人高马大身体好。眼睛也很大,跟斯琴高娃差不多,但比斯琴高娃秀气,看不出来一身虎劲儿。

  刘一国在起哄中走了进去,轻声说道:“萍萍,我来接你了!”

  “嗯!”顾萍羞涩地点了点头,一群人又开始起哄。

  刘一国手一伸,一个包出现在旁边,从里面掏出围巾,缓缓地围在大嫂顾萍的脖子里面。粉红色的围巾,衬得更秀气了。

  “我们顾萍好不好看,谁娶媳妇儿谁说!”

  “好看!”

  “喔喔喔,走喽,走喽!”

  院子里响起更加热烈的鞭炮声,刘一国和顾萍对着大伯婶子说道:“大伯,婶子,我们走了!”

  “走吧走吧,路上慢点!”大伯笑着说道。

  走到院子里,糖又在空中撒了起来。不少人一边捡一边说道:“顾萍嫁的可真好,这糖疙瘩跟不要钱一样撒!”

  “那当然,男方是矿务局的,工资啊,高着嘞!”

  “家里起着两间大砖房嘞!”

  “旁边那个年轻人是谁?长得俊,看起来不错啊!”

  “听说是男方的弟弟!”

  “我们大队的一民是个大作家,喔,再来给你们撒点糖,走喽!”

  顾萍和刘一国在女方这边,没怎么提起刘一民,但是消息广的知道一点,说是什么作家,消息闭塞的听都没听过。

  几挂鞭炮在门口同时响起,浓烟阵阵,两匹马不安地用马蹄刨着雪。

  刘一国将大嫂顾萍扶上马,刘一国骑上后,大手一挥:“回家!”

  喔喔喔.接到新娘子喽砰砰砰.

  回来的时候,女方的送亲的人也跟着,还有麦积大队的年轻人趁机混到了女方的队伍里面,跟女方的年轻姑娘聊了起来。

  下面走路的人不怎么冷,但是骑在马上的刘一国和顾萍冻得瑟瑟发抖。于是干脆把新被子一人一个,披在了身上,两人才暖和了不少。

  就这样,一路上吹吹打打的回到了麦积大队,中间还碰到了文化馆的馆长老张和杨玉山,两人坐着吉普朝着麦积大队正走着呢,撞在一块了。

  刘一民拉着老张和杨玉山的手感谢道:“老张,杨书记,感谢你们过来!”

  “叫什么书记,叫老杨!”杨玉山乐呵呵地说道。

  “这味道啊,香啊!”老张贪婪地闻了几下,接下来拉着杨玉山过去交份子钱。

  刘一国带着顾萍,到了新房里面。女方的人跟了进去,看到里面被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摆着一台电视机和收音机,都不停地夸赞顾萍找到了好人家。

  接下来,男方女方都在新房里面热闹,有人喊道:“身上湿了的,都跑过来烤火,一会儿吃席的时候,可烤不了喽!”

第229章 报告文学:《奔腾的青年作家》

  “有请杨书记当证婚人讲话!”李大山站在磨盘上喊道,鼓掌声过后,杨玉山站在磨盘上念了几句词。

  【同志们,我是杨玉山,让我们热烈地祝贺刘一国同志和顾萍同志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患难与共的革命同志喽。

  刘家是革命之家,刘福林同志为解放事业英勇牺牲,刘福庆同志为剿匪和火热的生产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希望你们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能够携手前行。在单位努力工作,为国家经济和四化建设做贡献;在家里,能够孝顺公婆;努力做一对革命模范夫妻,也祝他们早生贵子,为国家培育革命的下一代。】

  刘福林就是刘一民的大伯。

  在掌声中,刘一国和顾萍正式结为夫妻,并朝着教员画像三鞠躬。

  “咦,顾萍他对象将县|书记都请来了,以前我见过杨书记,那时候还是公社干部,在我们家吃过派饭。”

  “不得了!可惜顾萍爹娘看不到喽!”

  整个刘家的香味越来越浓,终于到了开席的时间。

  李大山扯着嗓子喊道:“同志们,男方的客,女方的客,一来增光、二来贺喜,桌子高板凳低、汤多菜少碟子稀吃饭的东西已上齐,大家开席喽!”

  李大山这个大总管扯着脖子一吼,才算正式开席。

  北风飘着雪花,几个凉菜先上桌,接着是热气腾腾的热菜。一边吃着菜,一边赏着雪。

  老张和杨玉山本来跟女方一起安排在屋子里面,但杨玉山觉得不合适,也跑到院子里面和社员一起在风雪中吃饭。

  “一民,矿务局的老杨本来也要来,可是被临时抓到地委开会了,过年期间,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啊,不过礼金让我给带来了。”杨玉山拉着刘一民喝着酒。

  馆长老张好奇地问道:“一民,我怎么看到礼桌旁边有一封信在旁边压着,我问了一下,说是你老师给的贺礼!你老师是万家宝?”

  “嗯?”刘一民疑惑地看向礼桌,不过此时已经撤了,没想到刘福庆直接把那封信放到了礼桌旁。

  “是我的老师!”

  老张压低声音说道:“这个万家宝是?”

  “是你心里面想那个!”

  老张“嘶”了一声,连着喝了两杯酒,又问道:“我想的可是!”

  “别想了老张,还想人艺的话剧呢!”刘一民举起小酒杯给他碰了一下。

  “说起这话剧啊,老张回来一直给我吹牛,说有多么多么的好看,一民,你就不应该请他看,瞧把他给嘚瑟的。”

  杨玉山不满地说道。

  “老杨同志,等下次你去燕京,我也请你看!”刘一民笑道。

  杨玉山满意地说道:“必须看《狼烟北平》。”

  “好,就看《狼烟北平》。”

  这下杨玉山才满意了,旁边老张还没从“万家宝”这仨字里面缓过来。

  现在农村的婚礼席面都比较简单,刘家做的菜算是很多了,为了怕一盘盘的上吃不饱。

  于是上菜也快,但小瞧了现在人的胃口,接着就是一簸箕一簸箕馒头往上拿,菜盘里面的汤汁都被蘸的干干净净。

  杨玉山感叹道:“什么时候咱们汝城家家户户结婚都是这个水准,说明咱们汝城的社员都富了起来。包产到户,还真有用,家家户户打的粮食多了,至少各家能吃饱,还有余粮。”

  “积极性高了,粮食产量就上来了!”

  “要真正想让产量再高点的话,那就得用化肥了!”

首节 上一节 158/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