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57节

  整个书房里面,都是“啪啪啪”的棋子撞击的声音,等刘一民彻底被“将死”之后,外面传来推门的声音。

  曹禹率先说道:“你们两个聊得很开心嘛!”

  “是啊,在垂花门就听到你们的笑声了。”夏言紧随其后。

  茅盾站起来迎接两人,笑着说道:“一民一来,我这儿就沾不少年轻人的朝气,我一沾朝气,能不高兴嘛!”

  曹禹说道:“给你们讲个喜事儿,一民的一篇小说在美国发表了,是《巴黎评论》。这篇文学杂志在美国和西方的影响力,都挺大的。”

  曹禹冲着刘一民使了一下眼色,刘一民赶紧将挎包里面的样刊拿了出来。

  夏言率先从刘一民的手里面接过,茅盾笑道:“不知道照顾一下我这个老人!”

  “来来来,咱们一起看!”

  “这是件好事儿,一民帮国家赚了一千多的外汇,虽然少,但在目前的文坛,也是独一份了。”

  曹禹将文章指给了两人,一边在旁边讲解,声音中带着得意和几分炫耀。

  书房里,曹禹还在讲,被茅盾给打断了,嫌他太吵吵。于是曹禹闭上了嘴,开始去看茅盾写的回忆录草稿。

  茅盾和夏言一边看,看完还会讨论几下。

  刘一民无聊的摆弄着象棋,思考着刚才如何才能将死局化为活局,成功逃出生天。

  中间保姆和韦涛进来了一趟,询问晚上吃什么,茅盾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自己看着做。

  外面,韦涛交代保姆说道:“做点面食,再做点米吧,炒两个温和点的菜,再炒一份燕京菜。”

  等两人看完,疲惫地说道:“对美国社会的剖析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故事也很精彩,老外应该是吃这一套的。”

  茅盾站起来在屋子里面转了几圈,舒展了一下身体,开始对刘一民提出了表扬:“能挣外汇,这是本事啊!要是作协的作家都能到美国或者是国外发表,咱们国家就没那么缺外汇了!”

  “哈哈哈,想法很美好啊,可是脱离了现实啊,咱们文坛只有一个一民!”

  曹禹说完,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于得意了,于是把二郎腿放了下去说道:“说不定过几年,会有很多的国内小说走出国内。但,以英文发表的作品的数量,我看还是.”

  “搞了半天,老万你是来找我们炫耀的啊,欺负我们没一民这样的学生是吧!说实话,这一年来,一民也算是我半个学生了!”

  茅盾轻轻地敲了敲桌子,笑着说道。

  夏言在旁边鼓起了掌,整个书房里面很是热闹,韦涛推门进来,说饭做好有一会儿了,得赶紧吃。

  “老万,老沈,一民,长篇文学奖的评奖已经在评了,作协的人拿来了几部小说,问我是什么意见。我说我又不是评委,不用问我是什么意见,不过我让他们一定要公平公正。”茅盾用勺子慢慢地喝着米粥。

  “雁冰同志,你大致心里面有数了吧!”曹禹看向茅盾。

  “是有数了,也就那么几部!一民,你认识你们豫省的姚雪垠同志吗?”茅盾问道。

  “姚雪垠同志是鄂省的文联主席,虽然是豫省人,但久不在豫省工作,哪有见面的机会,不过我看过他写的《李自成》。”

  刘一民说道。

  “《李自成》接下来的第三卷,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出版了。我们关系不错,经常通信,他的小说写的很详实。我以前告诫他,写历史人物,一定要切记随意拔高,他对于我的建议,还是比较听的。”

  《李自成》前后写了三十年,五卷总共两百三十万字,如今才出版了前两卷。

  此时茅盾提起姚雪垠,是在告诉大家,姚雪垠是其中可能获奖概率比较大的作家之一。

  论影响也是足够,当时第一卷刚写出来的时候,得到了教员的夸奖,在小日子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姚雪垠同志长于写悲剧啊!”夏言说道。

  吃完饭,茅盾给大家讲了讲他的回忆录后,一群人就离开了茅盾的家里。

  临走时,曹禹拉着韦涛说道:“你多劝劝你父亲,平时多休息,不用那么拼命,他这是把骨头熬成油在点啊!”

  四合院外,韦涛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万叔叔,我劝不了啊!父亲怕整理不完啊,成了他的遗憾!”

  夏言无奈地拍了拍韦涛的肩膀,没有说话。

  曹禹从蓝天野的嘴里面,得知刘一民回家要参加大哥刘一国的婚礼,于是告诉了李玉如。

  李玉如也买了一份礼物,托刘一民带回去,还用了一个信封包上了礼金,信封上写着“万家宝、李玉如赠。”

  刘一民看着盒子里面的礼物,笑着说道:“师娘,你们太费心了!”

  “哪有,我到百货商店随便挑选了几样,你拿回去看看你未来的嫂子喜不喜欢!”李玉如笑着说道。

  “那肯定喜欢!”

  “一会儿别走了,吃完饭再走。火车票买好了吗?”李玉如问道。

  “买好了,还是沾了老师的便宜!”

  “沾什么便宜?这也是为国家的经济做贡献。有的列车上,软卧常坐不满,你说这不是资源浪费吗?”李玉如在厨房里面笑着说道。

  “师娘这观点我同意,师娘,你什么时候看经济学方面的书了!”

  “你这个孩子,师娘,我也不是只知道唱戏,我就是觉得,没人用就是浪费,一列火车从北跑到南,那可都是钱啊!”

  闲聊了一阵,曹禹提着包回来了,将包放在沙发旁,看着他们问道:“你们在聊什么呢,聊的这么开心!”

  “师娘在进行叁反之一的反浪费呢!”

  “怎么?你浪费什么了?”

  李玉如将两人刚才的讨论给曹禹讲了讲,曹禹笑道:“你们谈的还有点道理!“

  吃饭的时候,曹禹拿出酒给刘一民倒了一杯,笑道:“在美国发表,咱们还没庆祝呢!”

  曹禹想给自己倒,被李玉如给拦住了,笑着拿出了参桂养荣酒:“老万,你喝这个!”

  “老师,这酒怎么样?”

  “这酒不错,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那我再让沪影厂的同志帮我买几瓶送到燕京!”

  李玉如说道:“不用了,你有这个心就行!”

  吃完饭,在书房里面一直聊到九点多,才从曹禹家走了出来。

第228章 大哥结婚

  今年的冬天狂风呼啸,但是一直没有下雪。燕京站里面挤满了学生,高校集中放假,刘一民是第一次和这么多的学生挤火车。

  朱霖站在刘一民旁边,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和绿色的衣服,下意识地说道:“这让我想起当时我爸妈送我当知青的时候了。

  那时候真是人山人海,有大喊着口号的,也有哭的。”

  “你呢?有没有哭?”

  “我坚强着呢,一直到下车才哭!”

  “哈哈哈!”

  车稳稳地进入站台之后,刘一民跟朱霖摆了摆手,开始跟着人群上车。

  “刘老师,早点回来!”朱霖摆了摆手说道。

  过年期间,软卧的人还挺多的,刘一民一进去,整个包厢就满了,将东西放好就躺在了床上。

  冬天的太阳因为不是直射,看起来没有夏天的亮。加上今天的云层有点厚,包厢里面的光线就更差了,他没有办法看书,于是直接就躺在被子里面睡了起来。

  下面两个人都是中年人,讲话方言一致,应该是认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谈兴不高。

  对面的短发中年妇女,时不时地发出窸窣的声音。

  在几种声音的交杂之下,刘一民睡眠质量出奇的高。

  二十个小时后,车子停在了郑城。这一次,没买到洛城转车的票,只能在郑城中转。

  刘一民下了火车,走到站台上,脖子一凉,往天上抬头看飘起了小雪花。

  心里面顿时咯噔一下,祈求这场雪下的不要太大,可别节外生枝,下的太大,到时候大哥去接媳妇儿,可不好接啊!

  买了一趟最近的火车,站了一路才回到了家里面。

  小年还没到,整个麦积大队已经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带着喜色,都知道刘家老大要结婚了,听说到时候县里面的领导也会来参加。

  刘家老二也回来了,就是那个结婚给大哥送彩电的老二。

  好多年轻人和刘福庆一辈的人聚集在刘家听吆喝,这时候整个大队都得过来帮忙。

  “一民回来喽!”一声吆喝,伴随着拖拉机的声音,院子里立马就有一群人跑了出来。

  刘福庆和杨秀云两个人在前,身后是李兰勇的父亲李大山。

  “一民回来了,赶紧进去烤烤火!”

  刘福庆帮忙拿着行李,刘一民一只手被杨秀云拉着,另一只手邀请自己的同学田庆平往里面走。

  李大山和刘福庆到公社把拖拉机借来帮忙,公社一听就答应了,田庆平更高兴,这几日忙里往外的,很多东西都是庆平开着拖拉机拉回来的。

  刘家的院子里绑着红绳,还有红色的喜庆对联,结婚的时候,是要贴结婚的喜庆对联的。

  “这对联是文化馆的张馆长写的,咱们都没说话,人家找人专门送来的。”刘福庆得意地说道,他原本还想跑到隔壁大队,找他们村能写“大黑字”的老教师写几副,这下不用了,

  因为冷,院子里面升着大火,很多小孩子围在火旁边。

  “咱大队多久没这么热闹过了!”李大山笑着说道。

  “是啊,以前结婚可没这么热闹!”

  刘福庆指着专门负责放炮的人说道:“一民回来了,到外面响个动静。”

  “爸,大哥呢!”

  “你大哥一会儿就回来!”

  杀猪锅一般大的锅支在院子里面,里面煮着粉条和猪肉,香味飘散在空中,大队来帮忙的人都能吃上一两碗烩菜和不限量的馒头。

  刘一民拉着田庆平问道:“庆平,你在公社里干得怎么样?”

  “干的很好,现在年轻的人在公社里和县里面都比较吃香,公社还准备让我负责人武部。”田庆平吃着烩菜开心地说道。

  “行啊,马上就成咱们公社的父母官了!”

  如今汝城下面的公社,还没有改称乡,依然是公社的建制。

  “哈哈哈!”田庆平大笑了几声,又低声说道:“要真当上了公社主任,压力也大啊。咱们公社是个大公社,几万人啊,想一想我都睡不着觉。”

  “船到桥头自然直,当主任容易,当个好主任难啊!这阵子辛苦你了。”

  “哪里的话,咱们之间的关系用不着说这些。你在燕京上学上的好吧,我经常看你的小说还有新闻,好样的,都跑到川省去了,我一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到燕京!”

  院子里面,都是碗筷撞击的声音和肥肉咀嚼的满足声。一个个吃的狼吞虎咽,满嘴流油。

  “福庆叔这次终于不扣了,烩菜里面都是肉啊!福庆叔,你看看这大肥肉,香得很!”一名年轻的后辈冲着刘福庆扯着嗓子喊道。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这比俺家过年肉吃的都多!”

  李大山站在磨盘上说道:“你们有的是当叔的,也有的是一国的平辈,老刘杀了三头大肥猪啊!花了一百多块钱!肉吃了吧!”

  “吃了!”一群人喊道。

  “汤都喝了吧!”

  “喝了!”

  “那事干不干!”

首节 上一节 157/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