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68节

  “他忙他的,不用看!”

  茅盾让魏巍和姚雪垠两人注意身体,都年纪不小了。

  过了一会儿,周克琴和莫应封两人也提着果篮来了,医生找到韦涛,希望减少一下探视时间。

  韦涛对刘一民低声说了下,刘一民当了一个“托”:“沈老师,时间不早了,您多休息休息,我们先回去了。”

  “你们路上慢点!”茅盾声音也累了!

  见刘一民这样说,大家就都不好意思久留了,摆了摆手,都走出了病房。

  走出医院,到了人艺附近要分别的时候,刘一民将《巴黎评论》转交给了姚雪垠,请他回鄂省的时候,带给徐驰。

  姚雪垠翻看了几页说道:“老徐这个洋笔杆就是好,我回去得让他帮忙翻译翻译,好好看看你写的是什么。”

  又拉着刘一民到一边,以前辈的语气说道:“一民啊,你哪点就好,就是太谦虚。我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东西就亮出来。敢大喊一声,老子就是写的不错!

  要傲之存理、谦之并行。不矫情、不滥情、不卑怯。当然你这个不卑怯做的很好,见到一些大人物,有些人就变成了服务员,我是瞧不上这种人的。

  上次燕京乃至全国引发的诗坛论战,你做的很不错!”

  刘一民点头道:“(老子)我记住了。”

  “很好,咱们有时间再见,到了鄂省也可以找我嘛!”

  姚雪垠笑着摆了摆手,朝着在燕京的住所而去,时不时地将《巴黎评论》拿出来研究一下,他不太懂英文,就如同《李自成》日本版出来的时候,他不懂日文,但不妨碍他开心。

  万方、李晓林、刘一民三人走进人艺,曹禹在办公室里面哼着《智取威虎山》:“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万叔叔,这么开心呀?”李晓林捂着嘴笑道。

  曹禹看到李晓林,停了下来,拿出手帕擦了擦鬓角的汗水:“晓林啊,来坐,在办公室里面唱几句活动活动腰骨。”

  “万叔叔,你身体比我父亲好多了。”

  “也不行喽,但是得动一动,我不能再呆坐喽!”

  曹禹从刘一民的手里面接过证书和纪念牌,爱不释手的说道:“在广播里讲的不错,不过你不必提起我嘛!”

  李晓林看到曹禹开心的样子,抿了抿嘴。

  晚上曹禹拉着刘一民、李晓林去他家吃饭,看到朱霖后,也说道:“小霖,走一块去!”

  李晓林拉着朱霖问东问西,从朱霖的嘴里面套出了不少有用的“情报”。

  刘一民看向李晓林:“师姐,你像是搞情报的。”

  “找稿子,可不就是找情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从旁边搞到一些信息。作家与作家之间,互相介绍也是很重要的。我就听说你给《燕京文艺》介绍了不少的好作品。”

  李晓林打量着刘一民,看的他直发毛。

  “师姐,你这可冤枉我了,什么不少?也就汪曾琦同志那一篇。再说了只是顺水人情,都在燕京文化局下面干活,人家接上头是早晚的事情。”

  李晓林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奇怪,汪曾琦在《受戒》大火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提及了这件事情,在报纸上感谢刘一民,要不然这部小说可能就没有出头之日了,搞得刘一民像伯乐一般。

  “你介绍给我们《收获》也一样,这样,邀请你当我们《收获》的驻京编辑,等有什么好稿子,你直接帮我们收了,怎么样?”

  “师姐,我就是个学生!”

  “学生?你这个学生可不简单,听说给个教授都不干,开个编辑部都能直接收稿了。听说来的人不是大作家就是小作家,你介绍了不少人呐!”

  刘一民哭笑不得,这语气,搞得刘一民像是拉皮条的一样。

  万方帮刘一民解了围,拉着她讨论其他的事情了。

  木樨地,李玉如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招呼着大家坐下,刘一民悄悄地将录音机关掉。

  李玉如走过去打开:“你这孩子,我就喜欢听这个。我专门把这段给录下来了,就听这儿!”

  “师娘,一民他不好意思了!”朱霖在曹禹面前不称呼刘一民为刘老师,和别人一样叫“一民”。

  只不过她觉得,“一民”还是没刘老师顺口。

  聊到开心的地方,李玉如也喝了几口酒,跟曹禹两人合唱了一段《智斗》,刘一民是《智斗》里面的胡司令,唱的让朱霖忍不住将眉毛拧成了螺丝。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刚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蝗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看着捧腹大笑的几个人,朱霖说道:“还是我来演胡司令吧!”

  也不知道她怎么搞的,声音压的不像女音,唱的还是有模有样。

  唱完,万方忽然提起茅盾在病房里称刘一民为学生的事情,曹禹笑着说道:“一民是文坛的学生嘛!”

  李晓林听到后说道:“那我回去跟我父亲也这样说。”

  “晓林啊,你真是老巴哥哥的好闺女,倒是真为他着想!”

  吃完饭,大家一起离开了木樨地,李晓林住在文化部的招待所。巴金老爷子不在,她也不好意思住燕京宾馆。

  李晓林明天就离开燕京,说是文化部的招待所条件太差,防空洞改造的房间里面太潮了。

  刘一民送朱霖回家,喝了点酒,不过在曹禹家不会喝很多,并不影响骑自行车。

  “刘老师,明天照片就会出来,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取。”朱霖想了想:“算了,明天我去吧,你睡个懒觉,要打硬仗,得睡好才行!”

  “什么硬仗?”

  “哎呀,刘老师你忘了?你要去我家!”

  “我还以为你忘了?没忘就行,刘老师,我保护你!”

  “瞧,喝了一点酒,尾巴又翘起来了,你还真当你是胡司令啊!”

  谈笑间,送朱霖回到了家里面,他想了想,还是回了四合院。

  回到卧室,朱霖有时候午休的时候留下的淡淡香气还在,没过多久,刘一民就睡了过去。

  现在房子里面的老鼠少了很多,几乎听不到到处咬东西的声音了。

  这一点,三花做的越来越到位了。

  隐约间,听到耳边,一阵吱扭的声音,接着是上下翻腾,慢慢地就没了。

  梦里,魏巍绿色军装的身影出现在了刘一民的脑袋里面,身形不断地演变,变成了李兰勇。

  魏巍的军装穿在他身上有点松松垮垮,但他毫不在乎,不停地向刘一民炫耀着自己的四个兜。

  上面的两个兜里面,全别着钢笔,钢笔的黑色笔身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松松垮垮的军装缓缓地扎紧,绑带绑在腿上,不知道从哪儿捡来了一顶钢盔扣在了头上,将钢笔取下送给刘一民,转身背着他跑进了营房

  “扑腾”的声音将刘一民惊醒,黑暗中拉了一下灯泡的绳,三花委屈地坐在床头。

  “这梦做的,也太真实了吧!”

  刘一民翻身又睡了,刘一民睡了有的人却没睡。

  《燕京晚报》刊登了今天在大会堂的颁奖仪式,以超长的篇幅详细的记在了从开始到结束,所有人的讲话,上面刘一民的笑容格外的显眼。

  不少人拿着报纸坐在四合院或者胡同口在津津乐道的讨论,根本没有睡去的意思。

  都讲着茅盾文学奖在国内的地位,不懂文学的则在感叹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之丰厚,竟然有三千元。

  天呐,三千元人民币,十年的工资!

  “你们别羡慕,人家作家也要写很长时间。例如这《李自成》,都写了十来年了。”

  “那是特例,除了姚雪垠同志,其余的人就没写那么长时间,也就几个月。据说《将军吟》才写了六个月,六个月啊,就挣了这么多。《追风筝的人》有三个月吗?”

  “多少也是人家应得的,这也是按劳分配,人家写得好。也有很多作家,拿不了多少稿费嘞!”

  社会风气开始慢慢变化,大家大胆地谈论着挣多挣少的问题,毫不掩饰对财富的向往。

  长头发的年轻人经过胡同的时候,心里面升起一丝酸楚,想到当年街边胡同里,讨论的可都是他的诗啊。

  看了看手里面的报纸,感叹当年自己来到燕京,所到之处,读者竭诚欢迎,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几年,已是物是人非。

  难道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诗歌和我的葬身之地了么?

  pS:月底了,求求月票

第239章 毛脚岳父和岳母

  翌日,各大媒体上都对茅盾文学奖第一届颁奖仪式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尤其是,偏文学或者是文联、作协下面相关的媒体,更是做了详尽的报道。

  作协下面的《文艺报》进行了专版报道,并对获奖的作品设置了一个专栏,分别对几部作品进行了分析,刊登了许多读者关于作品的获奖意见和观点。

  九点左右,刘一民才从卧室走了出来,看着有了些许春意的院子,伸了伸懒腰。

  刘一民自己到厨房里面煮了一碗米粥,吃完饭后,将书房里面的参桂养荣酒拿了出来,用毛巾擦了擦,送给朱父朱母正合适。

  在书架上时间长了,落了一层灰。刘一民看着擦干净的瓶子,心想还得给沪影厂的张孟昭写封信,夹着几张大团结,希望她再帮自己买几瓶,等有人来燕京的时候,托人捎来。

  师娘一边说喝着效果好,一边说自己不用再送了,嘿嘿,这前后矛盾的话,刘一民岂能听不明白。

  做完这一切刘一民坐在书房,想了想还要买点什么东西。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好,只能等到朱霖来的时候,刘一民再跟她商量了。

  中午的时候,朱霖来了,将一个厚厚的档案袋放在了刘一民的书桌上,里面装的都是昨天拍的照片。

  “刘老师,你看看我拍照的水平怎么样?”朱霖将照片全部摊在了书桌上,拿着一张张照片仔细地看了起来,将自己觉得满意的专门放在一个地方。

  “拍的不错,以后出去玩儿,扛相机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刘一民笑道。

  朱霖将几张特别满意的,找了一个信封装了起来,放在了自己的挎包里面。

  “今天去见你爸妈,你说买点什么东西比较好?”刘一民将脑袋靠在椅子的靠背上问道。

  “买东西?其实不用买什么!”朱霖笑嘻嘻地说道:“你人到了就行了!”

  “那可不行,还是要带点的。参桂养荣酒两瓶,你再帮我想一想?你爸抽烟吗?”

  “可别,你要是给我爸买烟,他老人家晚上到卧室得跪搓衣板,我妈在医院工作,不喜欢他抽烟。”朱霖赶紧摆了摆手。

  两个人在书房里面坐了一个中午,也就想到给朱母买条纱巾,送朱父一支在法国买的钢笔,还有几盒爱吃的点心。

  下午朱霖去上班,刘一民骑着自行车到王府井和大栅栏转了一圈,将东西给置办齐了,顺便参观了一下旁边的八大胡同。

  将东西放到四合院,刘一民来到了人艺,跟几个导演闲聊,冲朱霖使了一个一切齐全的眼神。

  欧阳山尊、蓝天野、苏民一起冲刘一民恭喜,祝贺他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你也不把奖章拿过来让我们三个看一看,沾一沾喜气!”蓝天野笑呵呵地说道。

  刘一民说道:“改天请你们老三位到我院子里面喝茶。”

  “喝茶?行啊,等天气好了,我们到你的院子里面晒晒太阳!”苏民说道。

  排练完毕,朱霖笑着看向刘一民,低声问道:“刘老师,紧张吗?”

  “不紧张!”刘一民见她不相信,笑道:“不信?你摸下我的良心?”

  朱霖抿嘴没说话,下一秒抓住刘一民的手腕,仔细地摸了摸脉搏,疑惑地说了句,脉象平稳,还真是不紧张。

  晚上,朱霖已经请好假了,晚上没有她的角色,所以她请假,并不影响晚上的排练,欧阳山尊三人答应的很干脆。

  走出人艺,两个人来到四合院,将所有的东西都挂在了自行车上。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朱霖大喊了一句“出发”!

  朱家,家里面已经乱翻天了,朱霖下午才用人艺的电话给朱父和朱母打了一个电话,说晚上带着对象上门吃饭。

  两个人在各自单位接到电话的时候,还正在忙着工作呢,一看时间,好家伙,距离下班没多久了,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都不够了。

首节 上一节 168/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