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节

  刘一民转身一抬头便发现门框后面的墙壁上写着几个红色大字:“不准无故打骂顾客!”,回头又看了看依旧在骂骂咧咧的女售货员,无奈地摇了摇头

  将东西装在挎包里面装好,正准备推着自行车走。他忽然感觉到有人在拍自己的右肩,等自己朝右边看去的时候,左肩又被人拍了一下。

  接着耳边传来一阵笑声:“一民,我刚才就看到是你,你今天怎么来公社了?”

  他抬头看去,发现是初中同学田庆平。

  “庆平?吓我一跳,去供销社买点东西,你不在公社里面待着,你在这儿干嘛。”刘一民说着便从兜里面把汽水递给了田庆平。

  田庆平在公社里面干活,是公社的知青办的干事,是吃公家饭的。这一点从两人的穿着上就能看出,明显田庆平的穿着更上档次。

  “我不喝。我这几天都没在公社,去石岭大队参加双抢了,可把我给累坏了。这不是石岭大队的拖拉机没油了,我买点柴油,算是趁机偷个懒。正好我有个事情想给你说,公社原本有个文书,是知青,马上就回城了,等他回去位置就空出来了。

  你喜欢写东西,要是有想法的话可以试一试,你写点东西,我替你交给公社主任,让他考察考察。不过刚开始不是正式工,也不会转户口,这个事儿你知道就行,不急,到时候我给你说!”

  田庆平拉着刘一民走到凉快的地方笑着说道。

  “当然,你要是考上大学更好,要是考不上,咱俩在公社作伴也不错。”

  刘一民心里面有点感动,田庆平算是初中同学中玩的好的,两人一起上了高中。田庆平跟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不是农村户口,毕业后直接进了公社。

  “行,谢谢你了庆平,你今年报名不报?”

  “算了,我还是不报了,现在也挺好,说不定过几年我就成了公社主任。一民,你要是能考上大学,我跟兰勇都会为你开心的。时间不早了,我得赶紧回去了,要不然大队的拖拉机就要趴窝了,这是一张洋碱票,你应该用的着。”

  田庆平把票塞到刘一民手里面,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汽油桶朝着农机站骑去,一边骑一边冲刘一民摆手告别。

  78年的时候,农业机械化在不少的公社有了一点规模,大点的大队都会有拖拉机,公社里面有专门的农机站,有农机手下乡帮忙翻地收割。

  不过随着集体经济的结束,农机站最终不复以往。

  洋碱就是肥皂,刘一民拿着肥皂票转身回去花了三毛六分钱买了一块肥皂,家里早就没有肥皂了了,有了肥皂洗衣服也省劲不少。

  肥皂票不好弄,田庆平能给自己,刘一民心里面是很感动的。

  李兰勇则是他们俩共同的朋友,刘一民屁股下的自行车就是李兰勇的,今天来公社的时候专门借来用。

  等一切置办齐全,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刘一民肚子饿的咕咕叫,早上来的时候他就没有吃饭。

  顶着太阳推着自行车走了几百米,来到了一家集体饭店。这不是国营的,是集体性质的。说是饭店,实际上就是一间小屋当做后厨,外面的树荫下摆了几张桌子。

  “一碗饸饹面!”

  “有粮票1毛钱一碗,没粮票一毛二。”服务员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漫不经心地冲里面说道。

  刘一民是农村户口,他自然没有粮票,只能多掏两分钱。

  饸络面已经是石岭公社最好的食物了,就这也不是用的白面,而是用的高粱面,上面放了几块羊肉,不过这个羊肉切的倒是有点“粗糙”,不像后世那么精致,可以做到薄如蝉翼。

  别看一大碗面,刘一民呼呼啦啦的快速吃完,连汤都喝的一滴不剩,混成这样,着实有点给重生者丢人了。

  打了一个饱嗝,鼻腔里都是葱花和高粱面的的味道。

  “小同志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用不用再给你加点面?”

  刘一民抹了抹嘴,惊讶地说道:“还可以加面?”

  服务员嘴角一抽,你还真加啊,于是说道:“可以,不过得加钱!”

  刘一民白了服务员一眼,起身离开了饭店,骑着车子晃晃悠悠的朝麦积大队而去。

  太阳晒的刘一民汗流浃背,遇见凉快的地方就要坐下来歇息一阵。

  回到麦积大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将车子还给李兰勇,又给了他两瓶汽水。

  “够意思,一民你下次什么时候用?我好给你准备着!”李兰勇贱兮兮地说道。

  “滚,你现在这副嘴脸就跟万恶旧社会的车行老板一样,这汽水就是我给你交的车份儿。”刘一民笑骂道。

  “嘿嘿,你又不是祥子!祥子的脖子是往前一抻一抻的,你不是!”

  刘一民定定地看了一眼身旁的这个支书家的傻儿子,无奈地撇了撇嘴。

  李兰勇身高比他略低,一米七五,身材比较健硕,支书家自然吃的好一点。方方正正的脸盘子,就是眼睛偏小,一笑起来就几乎看不见了。

  身穿蓝白条纹相间的海魂衫,下身是军裤。这时代大家流行穿军装,李兰勇这一身是他大哥从部队送回来的。

  刘一民身高一米七八,身材匀称,不过脸色多少有点蜡黄,这是营养不良导致的。

第4章 根正苗红

  李兰勇作为支书的儿子在队里面做饲养员,小日子过得很不错。但他却并不想一直在大队待下去,想跟他大哥一样进部队,可惜两次的招兵名额都没有到大队。

  “一民,你都是老师了,你这破解放鞋也不知道换一换?”李兰勇喝着汽水笑着说道。

  “别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大队的工资这一年都没足额发过。现如今初中班都要办不下去了,另外李兰勇同志,我们还是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李兰勇猛地灌了几口汽水,喉结剧烈地滚动了几下后,喉咙里发出一声畅快的低吟声。

  “这件事儿,我爹也觉得挺对不起你的。初中班要撤销的事儿,我也提了,但没办法,归根到底,咱们大队太穷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咱们大队的日子能好过点。”

  麦积大队本来有一个小学班,后来流行各个大队举办初中班。为了解决刘一民的工作问题,也是为了跟上别的大队的脚步。麦积大队在他爹刘福庆的提议下,也举办了一个初中班,不过钱是大队出的,公社不拿钱,相当于他只是一个临时老师。

  初中班老师工资每个月只有8块钱,另外队上每年给他记3000个工分,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壮劳力。说实话,8块钱不说让他生活的有滋有味,也至少勉勉强强,不至于过得太窘迫。

  但实际上,大队每个月发给他的只有一半,另一半一直推脱说过年一起给,归根到底就是大队也没钱了。

  成立初中班是一阵风,撤销初中班也是一阵风。这件事情他爹刘福庆在学校放麦假前就跟他说过了,讲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爹觉得挺对不起他。

  他娘杨秀云更是因此跟他爹大吵一架,只不过是大队的决定,吵架也解决不了问题。

  刘一民得知这个消息倒没什么感觉,这个初中老师的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没多大用了。

  “不用说对不起,你看我像是有事儿的样子吗?”刘一民拍了拍他的肩膀。

  “也是,我觉得你这次肯定能考上大学,以后你上大学,我当兵,咱哥俩一块儿为国家做贡献。”李兰勇搂着刘一民的肩膀,得意地看向太阳即将落下的方向。

  过了一会儿,又拉着刘一民坐在晒场下面,他今天负责看晒场的麦子,这实际上是刘一民的活,只不过他今天请假,李兰勇接替他来干的。

  他作为大队的老师,在农忙期间也是要出工。尤其是割麦子的时候,北方还会有一个专门的“麦假”。每年这个时候,为了配合大队的生产任务,学校会放十天假,学生回到各自的生产队参加抢收。

  “一民,前阵子去县供销社,你猜我看见谁了?”李兰勇摘下头上的草帽,坐在树荫下说道。

  刘一民则是躺在麦秸秆上,嘴里叼着狗尾巴草,脚尖对着天空晃来晃去。

  “谁啊?”刘一民换了一个姿势,身体慵懒无比。

  “张梅佳,你喜欢的那个女的,现在在供销社当售货员,上次我去买东西,可神气了,恨不得用鼻子看我,就这还初中同学呢。嘿,真特娘的狗眼看人低!”

  刘一民听完,眼皮都没抬一下,内心毫无波澜。张梅佳跟刘一民和李兰勇是初中同学,不过李兰勇没有上高中,他不爱学习,初中上完就不上了。

  他们上初中的时候还是在公社的中学,张梅佳是班上最漂亮的,刘一民跟她的关系只是单方面的比较好。高中毕业,有关系的被安排进单位、进工厂、当兵等等。他也有关系,但他的关系是在村里

  “一民,你要是能考上大学的话,你们两个还有戏,可现在,张梅佳你还是别想了!”

  “别瞎说,我可没想过。”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就算你上了高中,我也有我自己的眼线,人都说了,你整天有事没事的就帮她,还替她打过架对不对?不过我真想你们能成,这样你就可以替我好好的教训下她。当个售货员,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县革委会的主任。鼻子翘那么高,真不怕人用个铁钩子给她挂起来。”

  “你得了吧,我可真没这心思!”刘一民起身猛地拍了一下李兰勇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再瞎说了。

  “还不敢承认?”

  “以后啊,我跟她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别硬靠。这个世界大着嘞,什么张梅佳,我都没放在心上。”

  “确实不是一个世界的。售货员,了不起的工作,也不知道家里面找了多少的关系。”

  李兰勇嘟囔完了之后,接着又变得愁容满面,手里面顺手拿过一根又直又长的棍子,猛地打着树叶。棍子所到之处,树叶纷纷落下。

  “唉,也不知道今年我能不能当兵?”

  “肯定能!”

  “真的?一民,你也这样觉得?”

  “当然了,咱们村要是有一个征兵名额,肯定是你的。你爹是老D员,解放前就是民兵,参加了剿匪的战斗,据说屁股上还挨了一枪,真的假的?我问我爹,我爹也不说!”

  “.”李兰勇瞪了他一眼,没有纠结他爹屁股有没有挨过子弹,而是说道:“你爹也是老D员,参加过支前,也剿过匪。你大伯不还牺牲在了战场上,是咱这儿有名的烈士。”

  “可我爹不是支书啊!”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李兰勇他爹叫李大山,49年的时候和刘一民他爹刘福庆一起跟着部队参加了豫西剿匪,在茫茫的伏牛山中一待就是十几天。村里的老人讲的是,李大山屁股上的子弹是因为受伤,被刘福庆背着往回跑的时候被土匪给打中的。

  要论谁家红,在麦积大队,就属他们两家了。

  “你要是想当兵,有名额我绝对不跟你抢。”李兰勇语气肯定地说道。

  “小同志,蛮有觉悟的嘛!”

  “咱俩是兄弟,谁跟谁啊!”

  两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从记事起就形影不离,爬高上低,追鸡打狗啥事儿都一块干,上学打架都是凑对。

  不过经常挨骂的是李兰勇,属于两人中的背锅侠。

第5章 高考报名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石岭大队的队办初中班内,身穿白色背心的刘一民站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身上的背心因为穿的时间长,几乎成了米黄色。

  浅灰色的粗布裤子捂的腿十分难受,膝盖和屁股上都补着几块大补丁,尽管用的也是浅灰色的布,但瞎子都能看出来,这是后来补上的。

  因为天热他不得不把裤腿往上挽了挽,于是大家能够清楚看到他脚上穿着开了口的解放鞋,鞋底和鞋帮被他用线给缝起来了,不过这显然支撑不了多久。

  “这首诗词是伟大领袖在解放军解放金陵之时写出来的,前两句描绘了我解放军解放金陵时的雄伟场面,接下来的这一句抒发了伟大领袖得知胜利消息之时的革命豪情.表达了伟大领袖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初中班两个年级挤在一个教室,总共十三个人,还有两个学生请假干活没来。

  教室四周用石灰加上麦秸秆粉刷的墙皮已经脱落了不少,教室里的课桌破破烂烂,板凳是学生从家里面搬来的,高低不一,形状各异。

  黑板上面挂着领袖画像,不过边角有些泛黄。两边的标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室后面的标语是“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小学学制缩短到了五年,初中则是两年。

  “初一背刚才讲过的内容,初二的背昨天教过的课文,下课前一个个抽查。”

  他们现在用的课本还是老课本,泛黄的封面上印着教员的头像,三面红旗上印着“教育方针”,新书要等到78年下学期才会印发到各个学校。

  翻开课本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几乎每一页都有语录。数学课本内,出的题目都是以“向阳红公社”或者“前进工厂”等作为主语。

  教室里面太过炎热,刘一民索性搬上凳子坐在了教室外面的核桃树下。隔壁教室的一名女老师冲着这边看了看后,再次把头扭了回去,那是小学班的老师李兰霞,村支书的女儿,李兰勇的二姐,按照辈分刘一民得管她叫姐。

  这里是麦积大队的大队部,由三间青砖瓦房和一孔窑洞组成,墙壁上刷着白石灰,不过因为时间久,不少的墙皮已经脱落。斑驳的墙面上刷着几个红色的大字“提高警惕,歼灭一切来犯之敌!”,感叹号涂的尤其粗!左边的一间瓦房是大队开会的地方,剩下的这两间房子被改造成了小学班和初中班。

  刘一民看了看外面的太阳,觉得快要放学了,于是坐在教室门口,翘着二郎腿,脚尖刚好踢到门框上挡住了出去的路。说道:

  “背书,背不会不准回家。”

  过了一会儿,刘一民的眉毛就拧成了螺丝,无助地抓了抓头发,冲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学生摆了摆手。

  刚才还在吭哧瘪肚、支支吾吾的学生立马两眼放光,用手揉了一下鼻子,转身快速地朝着座位跑去。

  “一民,别太上火了。”李兰霞忽然站在小学班的门口,冲着他说道。

  “唉,兰霞姐,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首节 上一节 2/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