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在厨房做了点吃的,吃完后走进书房,茶叶的香味弥漫在书房里面,刘一民朴实无华的一天又开始了。
桌子上摆着二十部《家园三部曲》,刘一民拿出笔记本,依次在扉页写上给每个人的寄语,签上名字之后,又在上面盖上红章。
《家园三部曲》的样书当时没准备太多,这是最近刘一民又从商务印书馆买来的。
首批卖完之后,这是第二批加印的。
直到前几天,第二批加印的《家园三部曲》才刚刚完成印刷工作。
签完字之后,刘一民将这些样书全部给装了起来,等下午到人艺的时候,将这些样书送给女排的姑娘。
上午坐在书房里面,先构思了一下关于女排的报告文学,刘一民将这篇报告文学作品,命名为《中国姑娘》。
他在纸上构思了一下,准备以燕大校园的食堂和庆祝开始,先在文章中写出女排获得胜利的背景,以高昂激荡的情绪开头。
接下来再慢慢展开,自己在训练场上跟女排姑娘交流后了解到的一些故事。
整体框架构思容易,可真要将内容完美准确无误又激情地传达给读者,却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
刘一民一遍遍的翻看着自己在什刹海体校记录下来的资料.
上午结束后,吃完中午饭,刘一民将一箱子样书抬到了自行车上,并用绳子死死地捆在了后座上。
用力地晃了晃,发现没什么问题,于是骑着自行车朝着什刹海体校而去。
路上因为后面太重,西北风吹的时候,刘一民骑的时候,时不时的歪扭几下。
到什刹海体校的时候,女排的姑娘们正在袁伟民的带领下训练,刘一民没有打扰他们,而是跟袁伟民说了一声,把样书放在训练场的一角就离开了。
“一民,晚上见!”袁伟民笑着说道。
今天晚上是《纽扣》的首演,女排的姑娘们晚上全都要到,袁伟民也不例外。
刘一民骑着自行车直接来到了人艺,人艺门口已经扯起来了横幅。
【欢迎中国女排前来观看话剧】
【女排精神,振兴中华】
【用女排敢拼敢打的精神去实现改革开放】
门口贴着《纽扣》话剧的人工海报,上面还写着一些改革开放的标语,都是一些在报纸上见过的标题。
例如“青年人要做改革排头兵、以一粒纽扣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等标语。
因为是改革开放的剧目,加上当时《纽扣》小说发表之后,媒体的泼天盖地的宣传。
首演之日,除了朱霖送出去的话剧票外,其余的票全部售空。
加上传出消息女排的姑娘们也要来观看,票价直接被炒高了十几倍。
以前还有人因为低买高卖而心动,这次观众都想看看女排的姑娘们,所以票一直是有价无市。
人艺门口的梁三葫芦,他第一天发售的时候排长队买了好几张票,本想挣一笔,可当听说女排要来,干脆不挣这个钱了,票全部给家人,大家一起看话剧看女排。
此时正在门口扛着糖葫芦卖,等到话剧开始,糖葫芦卖完,插葫芦的草垛子往外一扔,直接进去看。
“给我来两根糖葫芦!”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作家,来来来,不要你钱,上次说了,等到冬天送你几根糖葫芦!”
“别,还是拿着吧,都不容易。”刘一民将钱塞到了梁三葫芦的钱包里面,挑了两根糖葫芦走了进去。
朱霖和蓝天野两个人正在排练场给演员们做最后的动员工作,讲一些注意事项。
不过这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演员,蓝天野心比较大,但朱霖生怕出现什么问题。
讲完之后,演员们坐在排练场休息,一会儿去食堂吃完饭,就开始化妆准备上台演出。
刘一民将糖葫芦递给朱霖,笑着说道:“瞧给朱霖导演紧张的,不用紧张,你要相信人艺的演员同志们。”
朱霖咬了一口糖葫芦,咀嚼了几下之后:“刘老师,我相信演员,但是我有点”
不相信自己,接下来的这几个字,朱霖没有说出口。
刘一民笑着说道:“我们都相信你!”
“是啊,朱霖导演,我们都相信你!”濮存惜笑着说道。
接下来,几个演员,也都表达了自己的支持。
从刚开始到现在,朱霖带着他们拍戏拍了几个月的时间,刚开始都觉得不行,现在大家都觉得排的不错。
至少,这部戏排的不错,非常适合朱霖这样的新导演。
朱霖笑着给大家说着感谢的话,蓝天野拍了拍朱霖的肩膀,示意大家准备去吃饭。
“来,朱导演晚上不用演戏,多吃点肉!”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老师,你也多吃点,你这阵子一个人住在华侨公寓,想必没怎么做过几次正经的饭菜。公寓离人艺近点就好了,还能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朱霖和刘一民两人坐在一角,周围的人故意离他们很远。
“你看我也没瘦嘛!”
吃完饭,演员们开始在后台化妆,刘一民在里面待了一会儿跟演员聊着天。
等看时间差不多了,刘一民来到人艺外面,等到了朱父朱母。
两个人参加朱霖排的第一场戏,尽管路上黑窟窿洞,别人不会注意穿着,但两人穿的也是格外的正式。
“叔叔阿姨,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参加什么会议呢!”刘一民笑着说道。
“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最高会议!”
过了一会儿,万方和李玉如两人也来了,他们跟朱父朱母坐在一起。
等到全场进的差不多了,女排的队员们才出现在人艺门口,跟刘一民打了一声招呼后,刘一民带着大家走进了剧场。
这样做是为了害怕门口聚集的人过多,造成了拥挤。
女排的姑娘们雀跃地从门口走到前排的位置,低声讨论着剧场。
灯光很暗,等观众反应过来的时候,一群人已经坐在了前排的位置上。
有人想喊几句,被人艺的工作人员给制止了。
“大家不要喧哗,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一会儿,女排的姑娘们会到舞台上给大家打招呼。”
“好!”整个剧场的掌声和叫好声快把房顶给震塌了。
“嘿,这票买值了!”
伴随着开始的铃声响起,躁动的剧场逐渐的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认真地看着场上的话剧,一场小而美的话剧,在观众眼前缓缓的铺开。
因为是这两年发生的事情,所以大家的心里面天生就有亲近感和代入感。
一幕幕的场景出现,不少人开始唏嘘这两年的变化。
《纽扣》第二幕雨中的戏彻底引爆了全场。
【我们又没偷又没抢,只是一家一户的卖扣子,我们家十口人,我就卖这么多扣子才能换一个馒头!】
【你们每天打办打办的,但我们到底哪里做错了嘛!】
李玉如低声对朱母说道:“瞧瞧小朱排的多好!”
“霖霖这阵子紧张坏了,生怕出了纰漏。不过主要还是一民的剧本写得好,要是没有合适的剧本,霖霖光学也发挥不出来啊!”朱母说道。
“两个孩子都好!”李玉如说完,心里面暗道,这小朱的母亲还是个明白人嘛!
郎平对旁边的大姐曹慧英说道:“有了这些个体户,咱们是方便了不少。体校门口有不少摊煎饼的,可好吃了。”
“你呀,就知道吃,食堂的饭菜还比不过煎饼?”曹慧英说道。
“大姐,你不知道,这吃起来是两种感觉,可香了,不说了,我又有点流口水了.”
大家都切实感到个体户的出现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其中还有像梁三葫芦这种个体户,更是受益者。
全剧的高潮,掌声在此时响起!
这场《纽扣》的话剧排练出来只有一百分钟左右,结束之后,剧场掌声再次响起。
演员在朱霖和蓝天野的带领下站在舞台上向大家鞠躬谢幕,鞠躬的时候,又是一阵阵掌声。
谢幕完毕,朱霖充当报幕人动情地说道:“1981年马上就要过去,迎来全新的1982年,在1981年的11月,女排的姑娘们给我们带来了胜利的喜讯。
她们的拼搏精神和胜利的荣耀,闪耀了整个中华大地。
接下来,请女排的队员们走上舞台,学习女排精神,振兴吾辈之中华!”
整个剧场的所有灯光打开,后排的观众举起了“中国女排”的横幅,高声的喊着女排队员的名字。
袁伟民站在台上说道:“总理以前问我们,三大球什么时候能够翻身,今年女排开了个头,明年还有世锦赛,还有奥运会,同志们,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一定要赢得更多的胜利……”
袁伟民带着女排队员给大家招手告别,观众依依不舍地离去,等人走出去完,刘一民刚想带着他们出去,剧场外面再次响起了欢呼声。
观众们在门口,又聚集在一起为女排欢呼了起来。
刘一民从侧门将女排和袁伟民送走,笑着说道:“袁指导,女排的姑娘们,期待着你们世锦赛获胜的消息。”
送走他们之后,刘一民回到人艺剧院,刘一民跟着朱霖和蓝天野到后台跟演员们见了个面。
人艺的人告诉外面的观众,女排的同志们已经离开了,人群开始慢慢的散去。
刘一民和朱霖走出后台,朱霖看到没人,激动地转身抱住了刘一民:“刘老师,你看到没有,大家很喜欢,大家很喜欢!”
“看到了,看到了!”刘一民揉了揉她的后背,连声说道。
朱霖激动的语无伦次,旁边忽然响起了走路声,朱霖赶紧从刘一民的怀里脱离了出来。
“咳,那个朱导,我什么都没看到.”濮存惜说了一句,慌忙转了个身子,又朝着后台走去。
刘一民和朱霖离开人艺,一路上谈论着刚才观众的表现。
朱父和朱母远远地跟着两人,并没有上前打扰。
在楼下分别的时候,眼睁睁的看着朱霖朝着刘一民的脸颊轻轻地啄了一口,哼着歌儿回到了家属院。
朱父捂着眼睛,朱母踢了他一脚:“捂什么捂,当年你不也这样,两个孩子到年纪了,只要不太出格就行!”
“嘘,贞贞小声点,有辱斯文!”朱父做贼似的看了看四周。
“斯文?”朱母哼哼了两声:“回去让你看看什么叫有辱斯文,霖霖事业迈出了第一步,咱俩也要庆祝庆祝!”
翌日,女排集体观看女排话剧表演的消息登上了报纸,报纸上配着袁伟民和女排姑娘们的照片,还有跟剧组演员的几张合照。
昨天在现场的观众,不断地向旁人炫耀,没能去的自然心里面十分失落。
但是没办法一起观看,事后观看也是不错的体验,看女排姑娘们都看的话剧,成了不少人心里面要完成的一件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纽扣》的话剧票销量仍然是一票难求。
1982年的元旦如约而至,同时,《纽扣》的单行本正式跟读者见面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了表示对这本书的重视,首批印刷了四十万册。
李书给刘一民送来了九百六十块钱的基本稿酬加上印数稿酬,短篇小说的挣钱能力确实有限。
《凯旋在子夜》这本小说,光基本稿酬就有一千块钱了。
现在加起来,刘一民又有了两千块钱的存款。法国出版社将自己的书拿回法国,也不知道现在翻译完毕了没有,距离拿到版税,还得有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