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霖不好意思地说道:“爸、妈,刘老师买的有房子,不用住学校的集体宿舍。”
“有房子?买的?”朱父下意识地问道。
“对!”朱霖局促了起来,害怕朱父和朱母发现其他的事情。
朱母很高兴,毕竟有了房子就不用挤在教室宿舍,小夫妻还是得有自己的空间。
也没有在意朱霖的表情,笑着问道:“房子的位置在哪儿啊!”
“妈,您说问的哪一套?”朱霖说道。
“哪一套?”朱父和朱母异口同声地问道。
“对,刘老师买了三套房!”
第290章 亲家见面 暗比高低
朱父和朱母坐在沙发上,消化了许久,才消化了刘一民现在已经有三套房子的现实。
两套四合院,一套华侨公寓的房子,随便一套,比他们老两口几年存的钱都多。
“一民,你一直住在人艺附近的四合院里?”朱母忽然问道。
朱霖赶紧说道:“没有,刘老师一直住在宿舍,四合院他平时不怎么过去,毕竟燕大要上课!”
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手,这话相当于不打自招嘛!
刘一民咳嗽了一声说道:“平常在华侨公寓比较多,那里的条件比较好!”
朱父后知后觉,悄悄地打探着两人。
“嗐,住哪里都一样,你们结婚后准备住哪里?”朱母转换话题问道。
朱霖道:“妈,我们准备住华侨公寓,那里面的条件好,你们不知道,那里的房子有单独洗澡的地方、去厕所的地方,不用像咱们这样,晚上跑到水房去。”
“这么好啊?”朱母问道。
朱父接话道:“确实是这样,理工大学也有外籍老师在那里住,我去过一次,上厕所就在屋里面,关键屋子里面还不臭。想洗澡有热水,做饭用的气,不用煤球炉子。
冬天有暖气,里面那才是享受啊!”
朱母想了想,怎么都想不到那个场景,提出什么时候去看一看。
朱霖笑着说道:“等过几天房子好好收拾一下,就请您过去看看!”
朱父冲着刘一民说道:“一民啊,等你爸妈来了,我跟你阿姨和你一块去接他们吧,反正我们也没什么事情,那天正好休息!”
“那就这样说定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朱母没等刘一民说话,就立刻将事情给敲定了下来。
吃过饭,朱霖送刘一民回去,嘱咐刘一民把院子和公寓里面自己的东西给装起来:“我爸妈不一定什么时候去,可别被发现了!”
“我看呀,你爸妈已经发现了,装糊涂呢!”刘一民说道。
“不可能,我可是专业的演员!”
刘一民噗嗤一笑,没有说话。不过还是听朱霖的意见,把她的东西给收拾了起来,放到了不显眼的地方。
晚上,朱父朱母在房间里面嘀咕,不过两人都说的很含蓄。
“你说咱霖霖?”
“不会吧!”
“嗐,年轻人干柴烈火,谁能说的准!”
“你别多想,咱们霖霖平时乖巧的很,你呀,我看是多想了!”
“但愿是我多想了吧!”
朱母是医生,有时候还是能分辨一二。半夜,还没有睡着,翻了一个身子,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反正也要结婚了,咱也管不了了!”
朱父迷迷糊糊的应了一声。
接下来的时间里,朱霖和刘一民照常在剧组里面拍戏。
直到13号的时候,刘一民和朱父朱母来到一起来到燕京站的站台上,等待着刘父刘母。
朱父穿着白衬衣,一副教授的打扮。朱母穿的素色花纹衬衣和蓝色裤子,庄重也不显眼。
两人在站台上焦急地看着手表,又一边跟刘一民谈起了婚期。
“一民啊,我跟你阿姨商量了一下,这结婚嘛,宜早不宜晚,毕竟你们过不了多久就要到南疆拍戏,走之前一定要把婚给结了。”
朱父说完,朱母立即接话道:“咱们都是新时代的,也不注重什么黄历,不过还是要跟你父母商量商量,毕竟是两家的事情!”
“叔叔、阿姨,我爸妈肯定同意!”刘一民笑着说道。
火车上,刘福庆、杨秀云、刘一国和大嫂顾萍四个人坐的是硬卧,等看到火车站的时候,四个人就开始收拾起来了行李。
随着“伟大的首都燕京到了”的播报声,刘福庆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衣摆,神情庄重,用手抚摸了一下胸口的像章。
现在已经很少人戴领袖像章了,来的时候,刘福庆仍然倔强地将像章挂在了胸口。
四人随着人群走了下去,走下车门,猛吸了一口燕京的空气,刘一国轻松地说道:“燕京这空气呼吸起来就是地道!”
四个人活动了一下身体,才开始找刘一民。
刘一民找了好久,才看到他们。四个人都穿着新做好的衣服,颜色不鲜艳,但很新很干净。
刘一国同样穿着白衬衣,穿着过年的时候朱霖送的皮鞋。
刘福庆是灰蓝色的中山装加衬衣,戴着解放帽,大热的天最上面的扣子死死地系着。
在一众人群中看着多少有点滑稽,但刘福庆觉得,这样能显示出自己对亲家的尊重,以及不露怯。
刘福庆知道朱父朱母一个教授一个医生,生怕因为自己让刘一民在岳父岳母面前矮了三分。
杨秀云和大嫂顾萍,也精心打扮了一番,杨秀云的头发剪成了短发,顾萍的头上戴着红色的发卡。
这应该是他们能想到的,最体面的打扮方式了。
“爹娘,大哥大嫂!”刘一民挥舞着胳膊笑着跟大家打着招呼。
“一民!”
“一民!”
“一民!”
除了大嫂顾萍外,三个人都大喊了一声“一民”,朝着他快速地走了过来。
“一民,霖霖没来吗?”杨秀云伸长脖子左看右看,就是没看到朱霖,急忙问道。
“霖霖今天要拍戏,晚上才能回来。霖霖的爸妈来了,瞧,就在那儿等着咱们呢!”刘一民说道。
朱父和朱母冲着这边摆了摆手,笑着走了过来。两人也都有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见亲家。
刘父和刘母理论上也是第一次,毕竟大嫂顾萍早没了父母。另外城里人和农村人身份上的差别,让他们心里面直打鼓。
刘福庆挺直了身子,朝着朱父朱母走去,率先伸出手说道:“亲家同志,你好你好!”
朱父愣了一下,赶紧说道:“坐火车辛苦了吧,走走走,先回去!”
朱母走到杨秀云旁边,扶着胳膊,低声说着辛苦了之类的话。
初次见面,和气融融的。
一行人来到了人艺后面的四合院,推开门,刘福庆看到这房子,刚想说一句这房子真大,赶上以前村里面的韩家地主了。
又想到这是在亲家面前,听到朱父朱母讨论这房子不错的时候,笑着说道:“这房子还行,还行!”
大家到了客厅里面,将两个风扇打开,客厅立马凉快了不少。
两家人不断地寒暄着,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好好好”之类的。
尴尬又不失礼貌!
中间梁大妈还来了一次,看到这么多人,自来熟的说着话儿,倒是让气氛热络了不少。
不过好几次差点说漏嘴,梁大妈的儿子在院外吼了一嗓子,才把她给叫走。
中午,刘一民带着大家到外面的国营饭店吃,朱父和朱母想把地方安排在大馆子,例如全聚德之类的。
可惜人太多,走过去还要很久,只能作罢。
不过还是找了附近一家比较大的馆子,要尽地主之谊。当然,也有一种比试的意味在里面。
在朱父的招待下,上了一桌子的菜。
“亲家,你们坐了一路,肯定饿了,赶紧尝一尝!”朱父笑着说道。
“都叨都叨!”刘福庆说道。
朱母和朱父没听懂这句豫省话,刘一民接话道:“叔叔阿姨,爹娘,都别客气了,赶紧吃吧!”
于是一行人才动起了筷子,刘福庆和杨秀云、刘一国、顾萍四人虽然很饿,但是吃起来极为节制,绝不生出半分的饿相或者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等到吃的差不多了,朱父率先说道:“亲家,一民也毕业了,留校当老师了,户口落在了燕京。我们想着,是不是让两个孩子结婚了?”
“是要结婚,我早就说让两个孩子结婚!”杨秀云急忙接话道。
刘福庆咳嗽了一声:“霖霖这孩子我们全家都喜欢,早点结婚,咱们都放心。亲家打算让他们什么时候结?”
朱父讲了讲理由,说道:“5月20号挺合适!”
刘福庆想了想,暗道这个日子不错,结完婚回去还来得及收麦子。
不过再晚点也不怕,跟李大山交代好了,实在回不去,就让他帮忙找几个人给收了。
“好,那就这个日子,不过会不会太赶了?”刘福庆说道。
“不赶,让两个孩子就在燕京结婚,一民和霖霖在燕京的朋友多,要是真到了老家结婚,这边太远,很多人也都过不去!”
刘福庆和杨秀云来的时候本身是不想让刘一民在燕京结婚的,可是也没办法,只能如此了。
准备到时候到了老家,再准备简单的饭菜,招待一下大队的人。
于是两家算是商量好了结婚日期,杨秀云问要不要什么三转一响。
“亲家,两个孩子高兴就行,再说了他们的院子里什么都不缺,咱们就别费那个事儿了!”朱母笑道。
杨秀云听到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道:“那行,不过该买的还是要买!”
晚上,朱霖骑着自行车从剧组回来,连妆都没来得及卸。
杨秀云笑着握住朱霖的手,埋怨道:“慢慢回来就行,你看骑的太快,跑了一身的汗,到风扇旁边凉快凉快!”
“阿姨,我不热!”朱霖拉着杨秀云的手热情地嘘寒问暖。
因为朱霖的到来,陌生却又热络的两家人,去掉了三分陌生,增添了三分的热络。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一民制作了请柬,一个个的亲自送了过去。
认识的人太多,给谁送不给谁送都是一个问题。酒席的地点就放在四合院,房子大,能坐的人就多。
刘一民又给华侨公寓那边的卧室买了一台冰箱和电视机,花了两三千块钱,本来想买台空调,看到价格还是算了,一台空调的价格比冰箱和电视机加起来还贵。
《凯旋在子夜》的首印和基本稿酬,加起来总共七千多块钱,加上以前存的,刘一民也就一万多。
真买了空调,这钱就全花完了。他打算用剩下的钱买一台摩托车,到时候迎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