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炎说完,也不再跟刘一民聊这个事情了。
因为刘一民获得外国文学奖,国内对外国文学奖的研究开始增多了。
10月底,一则消息再次席卷了中国文学界。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了,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拉美作家马尔克斯,作品是《百年孤独》。
一时间,有外国消息渠道的人都想研究一下这本书,看到底是什么内容。
于是,《百年孤独》所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开始进入中国,国内开始大范围的去研究什么叫做魔幻现实主义。
北大中文系热闹了,因为以严家炎和杨诲为首的教授,早就开始拿着《百年孤独》研究魔幻现实主义了。
刘一民更是早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了魔幻现实主义。
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在各大报纸上或者杂志上开始频繁的发表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文章,一时间,燕大中文系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讨论成了学界主流讨论。
其余的各大高校或者是文学界,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的讨论只能跟在燕大中文系后面。
燕大中文系的教授一个个扬眉吐气,什么叫做天下第一系,这才叫做天下第一系。
校报还刊登了一条新闻叫做《春江水暖鸭先知》,文章介绍燕大率先开设外国现代文学思想课程,由刘一民副教授授课。
刘一民副教授,早在去年就提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思想
蒋子龙、陆遥、徐驰等人也纷纷写信询问,到底怎么去诠释魔幻现实主义。
不知道哪个报纸,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欧.亨利短篇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之比较,刘一民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
刘一民看到名字后就将报纸给扔了,朱霖倒是捡起来看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的乐的咯咯直笑。
看国内讨论这个势头,让马尔克斯跳脚的《百年孤独》盗版小说,很快就要火遍全国了。
国内进入到了,开口闭口魔幻现实的时代了。
“刘老师,你说美国到底怎么样?”
“怎么?要不要跟我一起到美国一趟?”
朱霖躺在沙发上,晃动着脚丫说道:“让我考虑考虑,人艺其实有很多事情!”
因为获奖,曹禹看到了《绿皮书》改编成话剧的潜力,让刘一民改编剧本。
曹禹给出的理由是辛辣的讽刺和批判,可以让人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美国。
让大家知道,美国不“美”,至少不是那么“美”。
刘一民想了想觉得曹禹说的很有道理,有必要让大家知道。现在社会上风气是出国,对美国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估计《绿皮书》在《人民文艺》发表之后,会让很多人的想象破灭。
如今燕大的课堂上,老师和教授向学生讲述美国的种种缺点时,甚至有学生当场反驳,认为老师是古板和偏见,认为这是一种政治宣传。
刘一民能做的不多,曹禹提出来后,刘一民就同意了。
11月1日,《人民文艺》正式发售,读者一大早就蹲在了书店门口排队等待,就想看看这《绿皮书》为什么能够获得外国人的奖。
《人民文艺》这一期,首印直接印了八十万册,而且还在印,准备印到百万册,看看市场上的反应。
第307章 你去过美国吗?你就写?
《人民文艺》发售当天,有不少的记者专门蹲在书店门口采访购买《人民文艺》的读者。
采访开头的第一句就是:你最期待的是哪本书!
无一例外,回答的都是《绿皮书》。
文学奖项的获得对于作品销量的提升,刘一民早就领教过了。当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也是如此。
《人民文艺》内,张广年和崔道逸一天激动的啥事儿都没干,甚至崔道逸专门跑到一家新华书店门口蹲了一上午,看到大家买的都是《人民文艺》后,才高兴跑回了编辑部报喜。
“老崔啊,咱们也不能太激动了,其他的工作还得拾起来,我已经通知发行所了,隔一星期给咱们报一下发行数据!”张广年冲着崔道逸说道。
崔道逸点了点头,压下心中的激动,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
《花城》杂志这几年没少发表外国的小说,但是《人民文艺》这种注重政治和内容的杂志,并没有发表多少,几乎都是国内的小说。
《绿皮书》是国内作家写的,但是确实外国文学,整个杂志社都对这篇小说给予了高度重视。
刘一民坐在书房里面,并没有对《绿皮书》的发表给于太多的关注。
手里面拿着余桦寄给自己的书信,里面是稿子,刘一民看完之后,写上了自己的建议【建议投当地县市级刊物】。
除此之外,还有尼琪的电报。她在电报里面表示《凯旋在子夜》已经翻译完毕,本来翻译完毕后就准备出版,但是考虑到12月份的颁奖典礼。
他们希望刘一民参加完颁奖典礼之后,参加新书发售会,来提高销量。
并把《凯旋在子夜》的英译名告诉了刘一民,翻译为《中国的越南战争》,刘一民看完之后,立马提笔,幸好他们没有印刷出版。
刘一民给尼琪写了一封信,准备一会儿就通过邮电局转成电文发往中国书刊社。
在电报里面,刘一民告诉尼琪。中国的这场战争跟美国的越战有着根本的区别,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刘一民自己将小说的名字进行了翻译,提供了几个备他们选择。分别是《Victory》(胜利),或者是《Triumph at midnight》(凯旋在子夜)。
除此之外,并亲自写了一篇自序。在序里面,刘一民详细的讲述了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起因以及自己在前线的所见所闻。
这篇文章自己仔细的校对了一下,确保没有什么问题之后,骑上摩托来到有国际电报业务的邮电局,将电报给拍了过去。
“同志,这么多字?”邮电局的工作人员看到上面的字数吃了一大惊,这得好多钱啊!
“对,不需要精简!”
将电文拍出去后,刘一民把《序》通过信邮递到了美国,也不知道信多长时间能够到,希望不要耽误了中国书刊社的印刷工作。
刘一民在信封里面答应尼琪,到时候参加新书的发售会,具体的细节到了美国再沟通。
国际电报业务的邮电局离人艺不远,刘一民办完事情,顺便来到了人艺。
朱霖从前线回来后,并没有当副导演参与排戏的工作。目前的人艺几乎没有什么要排的新话剧,她现在在话剧《凯旋在子夜》里面饰演江曼的B角。
A角和B角轮着演,不过这倒是轻松了不少,经常到点就下班,不需要演到很晚再朝家里面跑。
到了排练场,演员在上面排练,导演在下面耷拉着脑袋,多少显得有点无精打采。
朱霖先发现了刘一民,看到后笑着问道:“刘老师今天怎么来了?”
听到这话,蓝天野的脑袋立马抬了起来,头还没转过来就已经咧开了嘴。
“哎呀,一民,好久不见,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蓝天野站起来,伸开双手准备给刘一民一个拥抱。
“蓝老师,你这热情劲儿有点过分!”
“哈哈哈,我对你小子可是一直都很热情,想当年寒风凛冽,我骑着自行车到燕大找你”
得,开始攀感情了!
“蓝老师,我头疼,我跟朱霖同志说几句缓缓!”刘一民抚摸着脑袋,笑着说道。
门口又闪进来一个人,是欧阳山尊,欧阳山尊对着蓝天野说道:“你别把一民搞的以后都不敢来人艺喽!”
蓝天野和欧阳山尊两人相视一笑,刘一民坐在一旁跟几个人闲聊了几句。
下班的后,随着朱霖来到了四合院。
院里,银杏叶落了一地。
朱霖踩着叶子笑着说道:“刘老师,你这么长时间不来这四合院,院子都快没人气了!”
“你不是在吗?”刘一民笑着说道。
“我晚上又不在!”
朱霖去做饭,刘一民拿着扫把清扫了一下四合院。
时令已至深秋,马上就要立冬。菜园子的豆角之类的蔬菜,叶子早已经枯萎,只剩下了枯杆。
将院子收拾完毕,又将菜园给收拾了一下,将枯萎的豆角杆送进厨房,还能当柴烧。
剩下的还有萝卜和白菜、大葱等。华侨公寓那边需要的话,朱霖回家的时候会带上几颗,省了去买的功夫。
“刘老师,吃饭了。这块菜地,我到时候准备再种点芫荽,现在冬天芫荽可贵了,我爸和我妈喜欢吃,到时候给他们送点。另外,豆角拔了,再种点小白菜。”
朱霖拿出手巾给刘一民擦了擦汗,站在菜园旁边讲着接下来的规划。
芫荽就是香菜,北方很多地区都将香菜称之为芫荽。
“坐在这银杏树下吃面的感觉,可就是不一样啊!”刘一民笑着调侃道。
“当心树叶落进了碗里面。刘老师,这两天人艺很多同志都在看《绿皮书》,蓝老师和苏民老师想排这出戏,倒是欧阳山尊老师,没怎么说话!”朱霖慢悠悠地说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山尊老师是排大场面戏的!”
下午,刘一民来到了《人民文艺》找到了张广年,通过作协开一份证明,办理一下到美国的签证。
编辑部的编辑看到刘一民,纷纷笑着说道:“外国文学奖的得主来了呀!”
“哈哈哈,各位编辑,你们就别打趣我了,拿再多的文学奖,这小说还得通过你们发表啊!”
“一民啊,你这话相信崔编一定会非常爱听!”许一在旁边插嘴道。
崔道逸果然听的是眉飞色舞,热情地拉着刘一民的手,询问他有什么事儿。
讲清楚事情后,崔道逸带着刘一民来到了张广年的办公室。
张广年二话不说,立马写了一份证明,并且带着刘一民到作协,盖了作协的公章。
作协的公章,张广年并没有随身携带。
等刘一民从作协出来,《诗刊》的人不知道怎么瞧到刘一民了,通知了邹获凡,在刘一民要走的时候拦住了他。
“老邹同志,你就让我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怎么了?”
邹获凡笑呵呵的说道:“我老邹是雁过拔毛的主,既然来了,不留下点东西,就别想走。”
旁边的张广年咳嗽一声:“老邹啊,我们到部里面还有事情呢!”
邹获凡眯着眼睛看向张广年:“领导啊,你们《人民文艺》倒是吃饱喝足了,但是我们《诗刊》还饿着呢,一民啊,你有时间没写诗歌了吧!”
刘一民向邹获凡保证,这一个月内写一首递给他,他才笑着跟两人摆了摆手。
刘一民到招待所门口,跟马爷打了一个招呼,就离开了作协。
骑着摩托车将张广年送到了《人民文艺》,就赶往位于秀水北街的美国大使馆。
这一片是燕京著名的使馆区,这里汇聚的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比较密切。
美国的大使馆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原先这里是美国的驻中国办事处,建交之后就升级为了大使馆。
在这里办公楼几十年后,迁到了朝阳区安家楼55号。
刘一民赶到的时候,大使馆外面排着长队,都是一些想要申请美国签证的人。拿到签证的欣喜若狂,被拒绝的出来的时候是垂头丧气。
正在排队的人来回聊着天打发着时间,也缓解着自己心中的紧张。
“这美国也不是那么好嘛,媳妇儿,你看看,上面说没美国种族歧视特别严重,咱们中国人到了那儿也只能干一些辛苦活,美国人看不起咱们!”
一名穿着朴素,但是漂洗的非常整洁,脖子上系着纱巾。旁边的男人略微肥胖,说话的时候喘着粗气,眼睛里透露着期望,希望妻子能够留下来。
“这写的是什么玩意?他去过美国吗?他就写?想当然!他这是虚假的宣传,我到了美国找到工作,挣到钱就给你寄回来,找个机会把你和儿子也带过去,咱们一家人在【额迈瑞肯】团圆!”
女人提了提自己身上的背包,刚才是声音很尖锐,到了后面,声音平和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安慰男人。
为了出国,一家人已经准备了很久,钱全部花在了这上面。女人拿到签证,将带着全家的财产奔向她梦里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