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首长说道:“想不想见一见学森同志?”
“钱老在这里吗?”
“学森同志今天恰好在,咱们去他的办公室找他!”老首长起身,带着刘一民来到了钱老的办公室。
钱老的办公室外面有警卫,看到首长后,立马敬礼。
出于对钱老安全保护的考虑,配备有警卫秘书,还有专门检验食物的工作人员。
“学森同志,你看我带谁来了?”
钱老正在工作,看到刘一民愣了一下,刘一民赶紧说道:“钱老,我是刘一民!”
一身军装的钱老扶了扶眼镜,仔细地看了两眼:“哦,刘一民同志啊,老首长,这是怎么回事?”
“碰巧,我找一民同志聊一聊,你们两个不还通过信嘛,光通信怎么行,也得见一面!”
刘一民快步上前伸出了自己的手,钱老伸出手说道:“仪表堂堂的年轻人哦!”
三个人坐在一块,老首长说道:“学森同志的事迹,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咱们国家幸亏有学森同志这样的人啊!”
钱老谦虚地说道:“老首长,哪里的话,我们能为国家做点事,还是依赖好的国家条件。要没有新中国,我们就算是想做点事情,也不知道如何做。”
刘一民说道:“钱老,您毅然回国的壮举,值得我们年轻人永远学习!”
钱老向刘一民询问如今的美国的美国怎么样,刘一民将自己看到的一一讲了出来。
“美国人在信息技术方面领先我们一大步啊,计算机都开始民用了。”钱老感叹道。
“相信我们一定能追上去的!”
老首长说道:“是啊,要追上去就需要无数的科研人员,无数的年轻人投身国家。如今的年轻人是迷茫的,年轻人需要榜样!一民,我今天请你来,就是想让你看看,用你的笔去宣传一下默默无闻的英雄,给咱们的国家树立一个榜样!”
“您是想让我写一本小说?”
“就是这个意思,明年就是原子弹爆炸二十周年喽,我们想适度的宣传一下!”
适度的宣传,那就是适度的真实,隐藏一部分真实的内容,做到部分真实而又不泄露机密。
第334章 科学要谈 气功也要谈
办公室里,钱老听完老首长这样说,也露出一副颇感兴趣的神情,双手交叉放在腹前,静静地听着并没插嘴。
见刘一民在沉思,坐在沙发上的老首长挪动了一下屁股,换了一个更为舒服的斜靠姿势。
“怎么?有困难吗?”老首长语气非常平静,心里面不知道在盘算着什么。
刘一民抬头笑道:“首长,也不是困难,就是不知道这个‘度’怎么把握!”
老首长听到刘一民这样说顿时笑了,对着钱老说道:“这个小同志挺会说实话,我就知道写东西对你来说不是问题。
其实军内作家或者老作家很多,之所以找你这个年轻人,就是想让你写点新玩意儿。军内作家习惯了一板一眼,社会上的一些作家呐,现在又喜欢搞反思,将西方描述的成自由和理想沃土。
甚至于军内的作家也开始这样搞了,比如《苦*》。”
《苦*》的事情实在是太有名了,不由得刘一民不知道。就连埋头科研的钱老,也知道事情的经过,看过相关的内容。
这属于一篇伤痕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否认或者支持恰好是当时文艺界两大派惜春派和偏佐派争锋最激烈的时候。
小说发表倒是没有引起排山倒海般的争论,但当长春影厂将它拍成电影后,一切都变了。
电影的影响力可比小说要大多了,于是伴随着电影的审核两大派通过报纸你来我往的进行论战,惜春派总体持支持态度,偏佐派主张“枪毙影片”。
最终这部影片没有上映。
在各种各样的伤痕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被改编成电影而顺利通过审核。尤其是在伤痕文学遍地的情况下,这倒是成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之所以被拿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里面将东|西方进行了对比,这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一拉一踩叙事笔法,直接将它的“破坏力”提高了数倍。
“我明白,文艺作品不能一味的为了‘文学性’、‘批判性’而失去了整体的价值观判断。”
刘一民点头答道,首长这样说像是要给刘一民打个预防针!
“对,就是这个道理。学森同志就是从美国回来的,在新中国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嘛!我们的优越性,也是应该看到的。”
钱老见谈到了自己,于是插话道:“有些同志没有出过国,别人一说,或者是看到美国的高楼大厦,就以为自己知道了真正的美国,将从没有见过的世界描述为乌托邦。
他们并没有深入去了解过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说生活四五年都不一定搞懂,非得生活十几年不可。”
老首长笑了笑,又略带苦恼地说道:“你说这个‘度’的问题,倒是有点难倒我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讲这个事情!我跟你讲个故事吧,你听完有什么问题再问我。”
“好,您讲!”
“有一群年轻人怀揣着科学报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到了西方,他们苦心学习科学文化,一心想要救中国。49年后,新中国成立了,国内的局势平稳了,他们看到了科学报国的希望,于是不顾艰难险阻回到了中国。
他们投身于各个领域,一心为新中国研发出各种先进的武器。在美国佬的核威慑下,他们废寝忘食投入到了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他们来到了人迹罕至的戈壁隐姓埋名,建立基地,苦心钻研,最终成功地引爆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老首长讲完,刘一民开始发问:“名字能讲吗?”
老首长摇了摇头:“这是机密,有一天会公开,但不是现在!”
“基地能写吗?”
“这也是机密!”
“大体地址能写吗?比如戈壁?这会不会泄露机密?”
“这个可以,这个秘密哦,你以为在卫星上天的今天,还是秘密吗?美苏早就知道喽!”
“研发过程能写吗?”
老首长再次摇了摇头:“这个也不能,不过嘛,大概是可以讲的。我可以做主给你几份典型的事件资料,虽然是隐藏了关键信息的,可是你也必须向部队做出保证,必须保密,你能做到吗?”
“首长,我以我的人格担保!”刘一民起身说道。
老首长冲着刘一民摆了摆手:“一民同志,坐下坐下,不要激动!我知道文学创作是一件极为考验笔力脑力的事情,也讲究灵感,所以今天我也不问你有什么想法没有了。
我可以找你,你要是有想法也可以找我,我给你留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全天都有人接听,如果我在的话,直接去中海找我!
年轻人,大胆点!你的以前小说我都看过,藏地和平解放三十周年的两篇小说就写的很不错,尺度把握的很好,将时代和个体都写了出来,家国之情让人看得荡气回肠啊!
《凯旋在子夜》和《雷场相思树》将新时代年轻人的英雄品格也写了出来,我对你很放心!”
老首长说完开始起身,刘一民也同时站了起来。
钱老这时候突然说道:“老首长,你是回中海?”
“学森啊,有什么事情吗?”老首长看了一眼刘一民,对着钱老问道。
要是大事儿,刘一民可是听不得!
“哈哈哈,没什么事情,您要是回去的话,我跟一民再聊会儿天!”
“这样啊,那你们聊,我就先回去了,中海还有一些事情等着我去处理!”
等老首长走后,钱老对着刘一民说道:“坐,也没什么事情,我呀喜欢跟年轻人聊一聊。年轻人的想法多,思路活。”
“钱老,作家即使是科幻作者,笔下的东西大多也是依据现实,超越现实而来。科学家的思维才是天马行空,创造出这世界上从未有过之事物,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刘一民笑道。
钱老摇了摇头说道:“文学改变思想,西方的文艺复兴推动了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影响了整个西方的历史进程。文学和科学谁更重要,谁又能分的清呢,可能在一定阶段科学比文学更重要,可能在这个阶段文学又比科学重要。”
“是啊,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都是不断变化的!”
“我在交大跟母校的学生交流,听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未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你去过美国,你觉得未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钱老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觉得中国的历史是呈波浪式螺旋上升,经过鸦片战争以来的低谷后,将开始不断地反弹,最终再次如汉唐一般,兴盛于世界!”
“你这个想法很大胆嘛,你要现在到外面去说,估计有很多人骂你大舌头喽!”
刘一民认真地说道:“世界上的民族不说如海底之沙,但也有几千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性格,别的不敢说,咱们中国人是不甘心当绿叶的,甚至是老二也不愿意,毕竟当了几千年的老大了!”
刘一民说完,房间里沉默了约三十秒,钱老才说道:“你说的不错,这是一个民族性的问题,是骨子里带来的东西。中国人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作为一个几千年都有历史可查的民族。中国人有一种历史责任感,注重自己在历史、在后世的评价。
这就是‘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一个人和一个群体有强烈的对历史、对后世负责的意识时,他或者他们就将迸发出强大的能量。
如同我们研发,物质虽然贫乏,但当我们想到我们研发出来的东西可以让民族挺起腰杆子的时候,一切苦都能吃了。
有人说我们不行,美国教授、系主任三分之一都是华裔,从这个比例看,我们为什么不行呢?”
两个人坐在房间里,从民族性一直聊到技术,聊到思想对技术的影响。
钱老如今已经不怎么负责具体的研究,而是转向战略研究上来。他跟大家想像的只会讲数据、列公式,埋头在实验室的科学家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他将文化、哲学和科学等问题都开始联系起来去研究,从而去指导科学研究。
“你在美国接触美国的计算机了吗?”
“没有操作,在爱荷华大学参观的时候,看美国学生操作了,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计算机的功能!”
“你觉得如何?”
“很神奇,我觉得未来计算机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大助力!”
“你讲讲未来我们能用计算机干什么?”
刘一民思索片刻,想了想什么可以讲、如何讲才开口:“人脑毕竟是有限的,大型计算机可以解决人类无法进行高速运算的难题。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说不定计算机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帮助大家查资料,交流,甚至帮人去做一些事情。”
“哈哈哈,这就是人工智能嘛!以人为主、机器为辅。不过现在计算机还是太笨了,只能让它干什么它才能干什么,我就在想,国内要进行思维科学的研究,假设我们可以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那可就厉害了!”
“呀,要真是如此的话,人可就省心多了,相当于人人都有了帮手,而且还是个不知道累的帮手!
让机器成为人器官的延伸,能随时听到几千里外的消息,能看到几千里外的场景。”刘一民接话道,神情激动不已。
“哈哈哈,是啊。我一直在谈人工智能,或许现在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是蛮干,但是许多事情都是蛮干出来的。”
警卫站在门口,听着里面的笑声,心想好久没听到这么爽朗的笑声了。
看了看旁边的茶壶,起身进去给两人添了添茶。
“一民,你相信气功吗?美国也在研究人体的特异功能!”钱老好奇地问道。
还是到这个问题上了,刘一民故意先叹了一口气:“我不知道,我没见过,但是我觉得应该不存在吧。但我觉得如果机器改造后的人可以具备一定的‘特异功能‘,人拿着枪可以发射子弹,击中数百米的目标,坐在飞机上可以像鸟一样飞行.”
刘一民讲的概念更像是“赛博人”,通过机器和生物体共生,技术增强使人类可以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你看看这份报纸,川省报纸说有个少年可以耳朵识字,你说奇不奇怪?我还没有研究,所以我也不能下结论!”
刘一民接过后看了看,这是79年的报纸:“但是我们也没见过真实的这个少年,钱老,您这个问题确实把我难住了。”
“哎!”钱老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嘛!”
“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些人某些器官发育较强,具备了异于常人的地方,比如瞎子的听觉往往更加敏感,有的人跑的特别快,但这又在一定的‘度’内,但应该称不上特异!”
不过,嫪毐的转轮之术确实是有点“特异”,当然这话刘一民也只能在心里面想一想了。
“是啊,有些同志也是这样讲的,觉得这些所谓的‘特异功能’‘气功’跟科学不符,是唯心主义。”
钱老的话被生活秘书给打断了:“首长,该吃饭了!”
“再准备一份吧,一民同志就留在这里一起吃吧!”
“钱老,是不是有点太打扰了?”刘一民说道。
钱老的饭菜是专门厨师做的,生活秘书在吃饭前,还要验毒。这不是过度小心,是真的发生过投毒事件!
“没事,咱们再聊聊,虽说你就在华侨公寓住,但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索性聊个爽快!”
饭菜比较简单,一份红烧肉,一份青菜加米饭。刘一民一边吃饭,一边跟钱老聊着天。
等吃完饭,刘一民看了看时间适时起身说道:“钱老,今天跟您聊天很有收获,就不打扰您午休了。”
“好,咱们有机会再聊聊,我总觉得你还有很多东西没对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