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流到锅里!”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将卤端了出去,刘一民问道:“你的面条要在水里面过一遍吗?”
“不用了,天还没那么热!”
“好!”
坐在石桌旁,朱霖尝了尝味道说道:“刘老师,确实好吃。你要是周日太忙的话,等我回来我做。反正中午几个小时,来得及。”
“晚上你做。”刘一民笑着说道。
“后天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就要首演了,刘老师,米勒今天见到我还说呢,让你不要忘了。”朱霖不满地说道。
“这老小子,小肚鸡肠,胜负欲那么强。”
“哈哈哈,就是,我看就不用搭理他。”
“你再帮我找张票,我到时候跟老徐同志一块去。最近他忙着翻译,我看他要累坏了。”
“行,米勒应该手里还有票,我问他要。美国人的心眼是不是都这样小?”
“以后你去美国自己看看!”
吃完饭正在涮锅,书房里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刘一民接过电话,对面传来老首长秘书的声音。
“刘一民同志,首长听说你最近写了一篇不错的小说,你手里还有原稿吗?首长想要看一看。”
“好!”
刘一民手里还有一份吴组缃还回来的抄写稿,要不然还真要拒绝了。
“刘老师,谁的电话?”
“老首长的秘书!”
朱霖关上厨房的门问道:“刘老师,老首长找你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上次你不是看了资料吗?”刘一民搂着朱霖的肩膀说道。
“哦对,我差点都忘了,最近被米勒气糊涂了。”
朱霖拉着刘一民去午休,看到刘一民磨磨蹭蹭的样子差点气小:“刘老师,你脚底下的蚂蚁都快被你碾死了。”
“你先去休息,我还不太困!”
“走!”
朱霖推着刘一民回到了卧室,刘一民看着卧室的房梁咿呀咿呀的讲着各种奇奇怪怪的知识。
“刘老师,听说中午怀孕的几率会大一点。”
“朱霖同学,我要养精蓄锐,干大事前可千万不能放纵自己,万一下午出了岔子怎么办?”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刘老师,什么是大事?这才是大事!”
四月的天气渐热,屋子里的空气也燥热了起来。两人大汗淋漓地躺在床上,朱霖推了刘一民一把。
“老师再教你一计,这叫示敌以弱。”
第347章 你就是一民的手下败将啊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回到四合院的时候,朱霖坐在书房里昏昏欲睡。
听到声音,立马跑出了二进。
看到朱霖嘟着脸,刘一民笑着说道:“怎么?成怨妇了?”
“刘老师才没有,你吃饭了没?饭菜还在锅里呢!”
“你没吃?”
“我这不是想等你吗?坐在书房睡了一会儿,醒了你还没回来,差点又要睡着了。”
“赶紧吃吧,我吃过了,不过还能再陪你吃点。”
“首长没让你吃饱啊?”
刘一民环抱着朱霖的细腰走进了院子里:“吃米的碗有点小,没好意思要第二碗。”
“哈哈哈,刘老师也有不好意思的时候。”
朱霖嘴上说着,还是快步到厨房热起了饭菜,她自己也饿坏了。
两人坐在厨房里,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刘一民夹了一块肉放在朱霖的碗里心疼地说道:“以后我回来得晚,你自己先吃就行,不用等我。”
“刘老师,我知道了,你瞧,我肚子都饿瘪了。”朱霖挺了挺肚子,让刘一民看了看。
刘一民笑骂道:“赶紧吃,给我看,我也吹不起来啊!”
吃完饭,两个人都困的不能行,自然就早早地睡觉了。
翌日,吃过早饭,刘一民骑着摩托车来到了燕大。
中文系的办公室里,所有的老师都汇集在这里,今天要给大三的学生分配论文指导老师。
“一民,你负责闫真、王为国,李思念这三名学生。”
“好!”刘一民将三人的名字记在自己的笔记上,等开完会立马让三人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闫真还是准备用小说代替论文?”刘一民问道。
闫真立马说道:“刘教授,我还是想。”
“你们两个呢?”
“我们准备写论文。”
“确定方向没有?”
“老师,我准备写《十七年文学》”王为国说道。
李思念想确定的方向则是《‘红楼梦’里程度副词的用法研究》。
这两人的论文题目中规中矩,刘一民觉得出不了什么问题,就是闫真的小说,需要指导一下。
“你们先把论文的框架给我写出来,下一次大三上课的时候交给我,好了,你们可以出去了。”
等王为国和李思念走后,刘一民看着闫真说道:“最近小说写的怎么样了?”
“刘教授,您上次说过之后,我就改了,写了大概五千字,您看一下。”
闫真早有准备,将稿子递给了刘一民。
“你准备写多长?”
“写到两万字!”
刘一民翻开看了看对着闫真点了点头:“这次写的不错,工厂的生活写的很真实,这才是对的。写作跟走路一样,谁都没办法日行千里。你临近毕业了,有什么打算?考研还是直接找工作。”
“我想直接找工作。”
“想去哪儿?”
闫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想到大学当老师,我们省师范大学联系过我,他们有要我的意愿。”
“能到当地大学工作也是好的,没想过考研?”
闫真思索道:“刘教授,我想过,我想等我入校了,我就像您一样边工作边读研。其实我想报考您的研究生,可惜您现在不招。”
“你小子,不会为了让我高兴故意这么说吧!”
“刘教授,真的。无论是写作还是学识,我都十分佩服您。”闫真真诚地说道。
“哈哈哈,你去忙吧,有问题随时过来问。”刘一民说道。
刘一民看着闫真的背影,想了想起身来到严家炎的办公室笑着问道:“严教授,咱80级学生有没有留校的?”
严家炎停下笔思索道:“目前咱们中文系的老师比较充足,没有特别优秀的学生,还真没办法留校,你发现好苗子了?”
“我觉得80级的闫真不错。”刘一民说道。
“闫真啊,是不错,但不是特别不错吧,他们这一级,没发现特别突出的学生,现在留校研究生居多。你不会因为他是你的课代表,你想要他吧?”严家炎问道。
“瞧您这话说的,我是觉得这学生重思考,有文气,以后说不定能成为一个大作家!”
严家炎好奇地说道:“我怎么没发现?”
“我说我会算卦,您信吗?当然是平常接触多了,看出来的。”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那我观察观察,不过可能性不太大。去年除了你,其余的都是研究生。”
“行,您思考思考,我就是怕咱们学校丢了一个人才。”
严家炎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将“闫真”的名字写了下来,又问道:“你们教材编写的怎么样了?”
“进展顺利,就是经费不多了。”
严家炎瞪了刘一民一眼:“我就不应该问,社科院不是刚拨了三千块钱吗?”
“咦,才三千块钱,买资料都不够。”刘一民半跳脚地说道。
严家炎摆了摆手:“你走吧,我再想想办法。”
回到办公室,朱光遣看向刘一民:“又去要经费了?”
“捎带手的事儿。”
“咱们不是还有不少钱?”
“我先给严教授打个预防针,朱教授,德国的部分今天就开始吧!”
“好,我先研究一下普鲁士的历史。”
傍晚吃过饭,刘一民接上徐驰朝着人艺骑去,徐驰给刘一民讲着翻译进度:“锺书同志和杨绛同志加入以后,翻译的进度加快了不少。锺书同志的翻译水平,确实还行。”
刘一民抿了抿嘴没说话,带着徐驰来到了人艺。
米勒正站在门口欣赏着排起的长队,一只手插兜,一只手扶着叼在嘴里的大烟斗,听着旁边的中国老百姓的议论声。
“这美国佬可真会装丫挺的!”旁边有人骂道。
米勒看向英若诚,英若诚说道:“问你烟斗在哪儿买的!”
“哦,这是烟斗来自万里之外的大不列颠,宫廷的工匠用五百年的树干制作的,女王陛下亲自赠送于我。”
英若诚对着排队的人说道:“他确实有点装丫挺的!”
看到刘一民和徐驰过来,米勒冲着两人说道:“刘,看,前来看戏的中国人,长队,排长队!”
“一民,这就是你那个手下败将啊!”徐驰直接用英文说道。
米勒听到后,脸上有点挂不住问道:“你是谁?”
“徐驰!”
“我想起了,电视上看见过你,你经常跟在教授.刘的后面。
徐驰说道:“我在中国没听过你,我到美国也没听过你,看来你在美国也没那么有名啊!”
几人说的是英语,旁边的国人听不懂,但大家都觉得挺有趣,纷纷围过来跟看戏一样。
英若诚说道:“咱们赶紧进去吧,要不然呀,明天要上大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