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86节

  “那得到博斯腾湖,这儿离最近的湖边还有几十公里呢。过两天带你去看看,罗布泊之所以是合适的基地,这湖也是原因之一,得靠近水源啊!”

  罗参谋带着刘一民参观了一下永红幼儿园,刘一民从口袋里拿出大白兔奶糖分给跑过来的小孩子。

  永红幼儿园里面都是马兰基地的子弟,有了幼儿园,科学家和战士们也就轻松多了。

  “刘作家,咱们去参观一下小学吧!”

  “好!”

  小学的名字和幼儿园的一样,也叫做永红小学。罗参谋带着刘一民走进去后,先到了校长办公室,经过罗参谋介绍,校长热情地握着刘一民的手。

  “刘作家,欢迎欢迎,昨天还在看您的文章,今天就见到真人了。”

  “校长您太客气,希望没有打扰你们正常教学。”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不打扰,不打扰,我带你去参观一下咱们的学校。”校长热情地在前面带路,并夸赞刘一民比报纸上的照片更年轻。

  在校长的带领下,刘一民和罗参谋参观着学校。基地人多,所以学生也多,每个班坐的都是满当当的。

  “这些都是马兰的子弟,也是马兰的未来。这是五年级,本来是毕业班,现在我们这里恢复六年制小学了,所以他们还得再上一年。隔壁就是六年级,我们去看看。”

  “校长同志,六年级已经参加过中考了吧?”

  “参加过了,但是学生的父母都忙,为了不让这群孩子出去捣乱,学校还是把大家聚在学校上课。”

  他们从班级的后门走了进去,上的是语文课,老师正在教大家写作。

  中考后,老师基本上不教具体的书本课程,更多的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

  校长冲着老师招了招手,老师立马让班级安静了下来。

  “李老师,同学们,这位是刘一民同志。对,课本上的诗歌《理想》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他写的,大家看的电影《凯旋在子夜》《红河谷》《山高水长》都是他写的。

  有的同学可能比较熟悉,有的同学可能不熟悉,不过我一介绍,大家都熟悉了。刘一民同志从燕京来,特意来看望大家!”

  校长走上讲台激情澎湃地说道,搞得刘一民好像是燕京来的领导似的。

  随着校长的话,学生和老师的目光都聚在了刘一民身上,有好奇、也有审视.

  “这堂课讲的是写作,让刘一民同志给大家讲讲如何写作,好不好?”站在校长旁边的老师鼓掌说道。

  “好!”

  罗参谋说道:“刘作家,您去上吧!”

  “刘一民同志不仅仅是作家,还是燕京大学的教授,未来你们要是能考上燕大,还能在燕京跟他见面。”校长说完,主动将讲台让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走上去笑着跟大家打着招呼:“同学们,你们好!”

  “老师好!”

  “你们今天写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刘一民笑着问道。

  “最高的山!”

  “好,我提问一下,第一排这位男同学,你认为最高的山是哪座山?”

  “我们旁边的天山!”

  “不,是书里面的泰山。”

  “你们说的都不对,我爸爸告诉我是珠穆朗玛峰,我家墙上贴的报纸有篇文章讲的就是珠穆朗玛峰。”

  刘一民看向说话的小女孩儿,她穿着红色的体恤,脸因为争论变得通红,太阳穴流下滚大的汗珠。

  “对,是珠穆朗玛峰。你讲的应该是新华社记者写的那篇《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这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穆朗玛峰。”

  刘一民认真地给大家讲了讲我国登山队员第一次攀登的壮举,以及里面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刘一民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下自己的进马兰路线:“同学们,大家看,咱们周围有很高的高山,咱们国家也有很多高山,珠穆朗玛峰不仅是咱们国家的第一高峰,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高峰。

  但是在我心里,这都不是最高的山。

  我进入马兰后,抬头的刹那间我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山。那就是你们的父辈,战士和科学家才是我们国家最高的山。”

  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有的左顾右盼,心里在想山就是山,人怎么能成为最高的山呢?

  罗参谋和校长、老师听到刘一民的话,鼻头一酸。

  “这句话大家可能现在不理解,但是以后会理解。至于教大家写作,我想你们的老师比我更专业。平常多读书,多看报,大家的作文素养会慢慢提上来的。

  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可以问我。”

  刘一民坐在讲台上,看向下面学生。写作这东西,坐在这里一会儿是教不会的。

  “刘叔叔,你在燕京见过老爷爷吗?”

  “我没有见过,因为我到燕京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刘叔叔,天安门是不是很高,比外面的山高吗?”

  “天安门很高,不过没外面的山高,但在我们的心里,它比外面的山更高。”

  学生们的问题,有的让刘一民有点哭笑不得,不过还是认真地给大家做着回答。

  “刘叔叔,你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作家?”

  刘一民愣了一下后说道:“来之前,也有位姐姐问了我差不多的问题,她是咱们国家女排的队员。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作家?我家比较穷,起初想用稿费补贴一点家用,后来写着写着停不下来了,就成了作家。”

  在教室里面讲到七点左右,刘一民起身跟学生们摆手说道:“同学们再见,希望你们有一天也能成为科学家!”

  “刘叔叔,再见!”

  走出班级门,刘一民笑着对罗参谋和校长说道:“还是第一次有人问我喊叔叔。”

  七点左右,天气已经凉爽了许多,罗参谋询问刘一民有没有什么想去的地方。

  刘一民笑着问道:“咱们去戈壁滩上,看看大漠落日怎么样?”

  “好,咱们先去吃个饭。”

  放学,永红小学的六年级学生撒开腿跑回家里面,兴奋地给父母讲着自己今天见到刘一民了。

  父母则是一脸疑惑,不知道是哪个刘一民。

  “就是写《凯旋在子夜》电影儿的哪个刘一民啊!”学生跑到桌子旁,将杂志给翻了出来:“就是他!”

  “咦,刘作家什么时候来到马兰了?”

  “就是今天来的,跟我们在班上聊了好多。我们老师正在教作文,他进来了。我们老师让以“最高的山”为题写作文,他说咱们国家最高的山不是珠穆朗玛峰。”

  “你小子是不是听错了,刘一民同志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没听错,你不信问晓婷。他说咱们国家最高的山是你们,是解放军叔叔和科学家。”

  孩子的父母面面相觑,对视几眼后鼻头一酸,忍不住抹了抹眼角那还没喷涌就被强忍回去的泪水。

  刘一民来的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多,经过学生这么一传,整个基地都知道了。

  晚上的电影院门口,都是讨论的声音。

第358章 《祖国不会忘记》

  之后,刘一民在基地彻底火了起来。走出招待所的门,有战士和家属远远地在旁边冲着他笑。

  刘一民过去打了一声招呼,给大家散了散烟。

  “刘一民同志,可真年轻啊!”

  “哈哈哈,感谢大家过来看我,一起去食堂吃饭吧?”

  “不了不了,我们自己家做的有饭。”有家属连忙说道,

  刘一民跟着他们走了几步,这些家属都是战士们结婚后随军的,她们随军不是简单的随,也是要干活的。

  用其中一名家属的话说就是:“这基地的各种大楼能够建成,有她们家属一半的功劳。”

  “当年生我老二的时候,直接就生在了这戈壁滩上,当时我还忙着编钢筋呢!刘作家,你得注意点,这隔壁风沙大,天气干,容易流鼻血,要是食堂的饭吃不惯,来我家,我也是豫省的,给你打碗鸡蛋茶喝喝。”

  “我们刚来的时候,一人一个月的粮食只有45斤,大家都吃不饱。核爆那天,开庆功会,一人多了十块钱的餐标,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红色的酒。”

  刘一民被拉着去基地的家属拉着去吃饭,大家的口粮都有限,刘一民赶紧拒绝了。

  此时罗祥林开着车来了:“刘作家,看来你已经彻底跟我们的基地群众打成一片喽。”

  “同志们,好意我心领了,我还是去食堂吃饭,同志们再见!”

  刘一民坐上吉普车,朝着食堂而去。

  罗参谋笑道:“昨天还有人去我家里,打听你来是干什么的,你人怎么样?我的刘作家,你现在比首长都受欢迎。”

  “罗参谋,咱们基地的人热情!”

  到了食堂,打完饭食堂的厨师给刘一民多放了几个鸡蛋:“刘作家,来我们这儿也没啥好招待的,后勤连队的送来的鸡蛋,你尝尝。”

  “这不好意思吧?”

  “后勤连队专门送给你吃的,煮都煮了,总不能还回去吧?”

  刘一民从口袋里面掏出一盒烟放在了旁边说道:“这是我请同志们抽的烟!”

  坐在凳子上,刘一民将鸡蛋给罗参谋和战士一人一个:“咱们一起吃!”

  罗参谋说道:“咱们今天去博斯腾湖,开车要走很久,回来的时候刚好碰到最热的时候。一民同志,你身体能承受的了吗?”

  “没事,这点还是能承受的。”刘一民锤了锤胸口打趣道:“咱农民子弟,硬邦邦!”

  于是吃完饭后,一行人带足干粮和水朝着博斯腾湖而去。从基地出发大约是八点,天气比较凉爽,甚至略微感觉到冷。

  在这条路上,他们经常遇到巡逻的士兵。

  “核—爆区离咱们这还非常非常远,几百公里,那里是不能带你去看喽,那里很危险,战士们巡逻都得穿防辐射服。当时啊,爆炸的时候,大家都发放了特制的墨镜,先是看到天空升起巨大的火球,接着地面传来隆隆的震动声,跟地震似的,玻璃都被震碎了。”

  一路上,罗参谋讲起来是滔滔不绝,身后的两名战士偶尔插嘴补充几句。

  路上遇到运水的卡车时,大家互相鸣笛算是敬礼的另一种方式。

  刘一民拿着相机拍下了几张照片,车开了大约两个小时,翻越了一座沙丘之后,湛蓝的博斯腾湖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翻越沙丘的那一瞬间,眼前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湖,这震撼感难以用语言形容。我们况且如此,那些已经精疲力尽,缺水少粮的战士们,更是如此。”刘一民忍不住手扶着吉普车上的车窗,站了起来,感受着湿润的湖风。

  “博斯腾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就是这水滋润了马兰人,滋润了我们的核事业。”

  后排的两名战士也是第一次来博斯腾湖,兴奋地挽起裤脚走进湖里面玩起了水。

  博斯腾湖不仅仅滋润了核事业,也滋润了罗布泊的钾盐事业。

  刘一民跟罗参谋在博斯腾湖边转了转,罗参谋笑着说道:“刘作家,你会不会游泳?”

  “会倒是会,只不过对这湖里面不熟悉。”刘一民说道。

  “这鬼天气太热了,我下去游个泳,你要是愿意的话,你也下来。”

  “我先到远处看看!”

  刘一民走到沙丘上,从高处看着这个博斯腾湖,再看看背面的沙丘。

  坐在沙丘上思考了一会儿,实在是炙烤难忍,于是跑下沙丘冲进了博斯腾湖里面。

  刘一民并没有进去游泳,而是站在湖滩旁边洗起了澡。

  罗参谋游了过来,站起身搓着澡说道:“刘作家,家先同志和三强同志不见你,你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286/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