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07节

  朱霖穿着睡衣,准备等刘一民走了再回卧室好好休息一下。

  准备出发的时候,余桦的电话打了过来。

  听到对面结结巴巴的声音,刘一民皱着眉头问道:“你是哪位?”

  “刘一民同志,我是余桦,我来燕京改稿了。”

  “余桦?”刘一民停顿了两秒后反应了过来:“余桦啊,恭喜你啊,投到哪个编辑部了?”

  “《燕京文艺》,刘一民同志,感谢你对我的帮助,我想去华侨公寓拜访您一下可以吗?”余桦小心翼翼地问道。

  “嗯?下午你过来吧,上午我去燕大有点事情。你到了华侨公寓,直接到北楼的308。”

  “好好,我一定到,您先忙。”余桦赶紧挂断了电话。

  “刘老师,谁啊?”

  “余桦,一个浙省来改稿的作家。下午你想出去吗?咱们到丰泽园吃饭,要是太累,你就在家休息。”

  “我就不去了,七嘴八舌的,我在家里等你。”朱霖说道。

  “行。”

  刘一民又给刘振云打了一个电话,说要请他去丰泽园吃饭,刘振云高兴地说道:“几点?哎呀,我就馋葱烧海参。这阵子一直听,听的我昨晚做梦还在流口水。”

  刘振云的话将刘一民逗乐了,刘一民又说道:“我上午要上班,你帮忙问问史铁生闲不闲,好久没见了。可以的话,咱们就下午三点丰泽园见。”

  “没问题。”刘振云麻溜地答应了。

  挂断电话,刘振云挑了挑头发,冲着丰泽园的方向咽了一下口水。

  下午,刘一民见到了穿上绿毛裤红毛衣的余桦,双手提着点土特产来考验干部来了。

  余桦到华侨公寓转了一圈,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眼睛瞪的溜圆。

  “刘一民同志,谢谢您对我写作的帮助,您就是我写作路上的老师啊!”

  刘一民笑道:“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走吧,第一次来燕京,我带你见几个朋友,顺便请你吃个饭。”

  余桦对着朱霖说道:“不好意思啊,朱霖同志,打扰你们了。”

  朱霖摆了摆手:“没事,我是今天不太舒服,要不然跟你们一块去吃饭了。”

  刘一民带着余桦来到了丰泽园,门口的食客络绎不绝,余桦看着丰泽园几个大字儿问道:“这就是《传奇大掌柜》里面的丰泽园,这吃一顿饭得花不少钱吧?”

  “没关系,我请。”

  “不,刘一民同志,我请你们。”

  这时候,刘振云和史岚推着史铁生走了过来,史岚看向刘一民:“一民哥,好久不见啊。”

  “是我的错,今天请大家吃饭。”

  史铁生和刘振云将目光看向了余桦,刘一民给他们介绍了一下,余桦拉着史铁生的手,心里感叹史铁生的强大。

  走进去后,刘一民对着服务员说道:“今天我们自己吃饭,随便找个位置都行。”

  服务员点了点头,不再想着通知总经理了。

  刘一民先点了几个菜,然后让大家点,刘振云看到有葱烧海参和乌鱼蛋汤后也不点了,想吃的已经有了。

  “史岚,你来,他们都太假客气!”刘一民直接将菜单递给了史岚。

  史岚又点了一份干烧鲫鱼和胶东烩菜:“一民哥,够了,再多咱们吃不完了。”

  刘振云和史铁生好奇地问余桦写的什么作品,余桦谦虚又炫耀地讲了起来,讲完之后说道:“估计我从燕京回去,就能调到文化馆了。”

  刘振云说道:“文化馆的工作轻松啊,不像我在《农民日报》,太累,太累。”

  余桦看向刘振云:“振云同志,您是《农民日报》的啊!”

  “嗯!”刘振云这一声“嗯”里面,没有感情,全是得意。

  刘一民谈起史铁生最近发表的散文,余桦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聊着聊着他发现他跟史铁生对于文学的许多看法都一样,心中升起了惺惺相惜之感。

  史铁生和余桦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都成为了先锋文学的典型代表。

  “刘一民同志,你觉得西方文学是不是领先我们?”余桦忽然问道。

  “我不觉得。西方现在看中国文学,总是带着偏见。我去法国、美国、还有参加中美比较文学论坛都有这种感觉。他们看待中国文学像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带着高高在上的感觉。出发点就有偏见,那结论必然是错误的。

  他们认为我们中国文学偏离了本质,而我们一些作家开始崇敬西方文学,他们的对我们的指责,被我们的作家誉为清醒和真理。在我们一些作家的赞誉下,他们沉迷于偏见带来的赞誉之中。

  这太畸形了,就好像有人要抽你巴掌,你还把脸伸过去说抽的好,这不是贱吗?”

  史铁生、余桦和刘振云听完各有思考,史铁生觉得西方文学的很多写法值得学习,余桦很鸡贼的没有表现出自己的观点。

  刘振云很赞同刘一民说的,本质上刘振云的小说一直以来就比较“土”,很接地气,属于偏乡土文学的现实主义文学,但并不属于传统现实主义,注重从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去看待现实世界。

  刘振云的“土”意味着不像先锋文学那么有锋芒,沉默不语的孩子总是没有大惊大叫的孩子引人注意。

  刘振云的“土”之所以流行,跟影视化有关系,“刘式幽默”在电影领域比实体书领域更吸引人,影视领域的流行助力了他文学之路。

  刘振云拿起筷子说道:“这么好的菜你们在讨论文学,真是不懂风情,你们不吃我可吃了。”

  余桦看了一眼刘振云,也快速地拿起了筷子。

  “不错,这葱烧海参这味儿真正啊!”刘振云第一口狼吞虎咽,第二口才仔细品尝了起来。

  史岚想起史铁生来前的嘱咐吃的很矜持,可是过了一会儿实在是太好了,索性将史铁生的话跑到了九霄云外。

  “我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蹭一民的吃的,先是口香糖,之后是到燕大的长征饭店,现在过上好日子了,能蹭到丰泽园了。”刘振云笑着说道。

  史岚举手道:“我也是,我也是,一民哥,朱霖姐姐怎么没来?”

  “她怀孕了,所以在家休息。”

  “哇,下次再见面,就能见到小弟弟了!”

  “咳咳,你最好再想想怎么称呼!”史铁生敲了敲史岚的脑袋。

  饭吃的差不多了,余桦捏了捏自己的钱包,刚才偷偷看了看菜价,自己这点钱好像不够啊!

  刚才还喊着要结账了,这下只能装自己忘了。

  坐在这儿又聊了一会儿,刘一民说道:“接下来的日子,还有时间呢,咱们出去吧,别耽误丰泽园的食客了。”

  刘振云擦了擦嘴,满足地说道:“哈哈哈,也就是咱们三点来的,错过了吃饭的档口,要不然还真不一定有座位。现在因为《传奇大掌柜》,丰泽园火的跟火烧云一样。”

  刘一民一马当先,越靠近柜台余桦越慌,生怕刘一民目光落在他身上。

  忐忑间几个人已经走到了门口,余桦看了看丰泽园,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几个人。

  趁着刘一民不注意,偷偷地扯了扯刘振云的袖子,低声问道:“燕京都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吃饭不用给钱?”

  刘振云露出了老燕京人特有的表情:“一民吃几盘破葱烧海参还用给钱?他去美国白宫吃饭都不给钱!”

  “啊?”

  刘一民正和史岚推着史铁生的轮椅,听到刘振云的话后转身笑骂道:“振云啊,你个鳖孙,别在后面编排我。”

  “亲切,真亲切!”刘振云厚着脸皮说道。

  史岚笑着说道:“余桦哥哥,丰泽园对一民哥免费,他不管吃多少,带多少人来吃都不要钱。”

  “为啥啊?”

  “当然是因为《传奇大掌柜》这本小说了。”

  余桦看了一眼身后的丰泽园问道:“我要不也给他们写一篇?”

  “哈哈哈!”

  刘一民看向刘振云询问起他跟郭建梅的感情,刘振云羞涩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振云和史岚推着轮椅离开丰泽园,刘一民送余桦回了文化局。

  余桦邀请刘一民到里面坐坐,刘一民笑道:“我怕我进去就出不来了,余桦同志,祝你改稿顺利。”

第376章 力挺女排

  余桦回到燕京文化局,并没有先去《燕京文艺》为他准备的改稿宿舍,而是直接走进了《燕京文艺》编辑部。

  “周编。”余桦略带拘谨地喊道。

  周燕如从堆积如山的稿件中抬起头来,扶了扶松垮的眼镜:“余桦同志啊,你不是出去了吗?这么快就好了?”

  “一民同志实在是太热情了,请我去丰泽园吃了一顿饭,第一次知道丰泽园的葱烧海参是这么个味道。”余桦意犹未尽地抹了抹嘴。

  前边坐着的章德凝回头看了一眼余桦:“丰泽园我还没去过呢,余桦同志,看来一民对你很认可啊!”

  余桦自抬身价道:“一民同志说我的水平离名家也只差一步之遥,我的文字很有力量。我也知道是一民同志故意夸奖的,我以后肯定会努力成为知名作家。”

  听余桦如此讲,章德凝微微一笑,扭头不再说话。

  周燕如皱了下眉头还是鼓励道:“跟一民同志好好学一学,稿子好好改吧,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来找我。”

  余桦点了点头转身就准备回去改稿,周燕如又叫住了他,笑眯眯地询问他们吃饭都聊什么了。

  余桦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地全部给讲了出来。

  听到都是在讨论文学,周燕如满意地点了点头:“史铁生的作品在燕京的影响力也逐渐变大,刘振云嘛,这小子水平一般,不过写作,跑得快不一定最后跑的就远。你们年轻人在一起多交流是有好处的。

  你们没有聊《人民文艺》吧?”

  “《人民文艺》?提都没提!”余桦赶紧将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周燕如轻轻咳嗽了一声:“我也没其它意思,赶紧改稿去吧。一天补贴两块钱,你不用担心钱的事情。”

  等余桦走后,章德凝转身笑道:“周编,你也太小心翼翼了吧!”

  周燕如满脸苦涩:“我也不想啊,谁让咱们《燕京文艺》这阵子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好不容易挖掘了一个新人,别咱们栽了树,人家乘了凉。”

  “也是,现在燕京的几家文学杂志,都不是省油的灯。《十月》和《当代》一股子冲劲,《人民文艺》动作频频,一民、蒋子龙都成了《人民文艺》的编委了,咱们《燕京文艺》应该大力挖掘一些新人。”章德凝分析道。

  周燕如点头表示同意,但转念一想,新人挖掘又谈何容易。挖掘出来了,别的杂志一约稿,就又跑了,想到这里又羡慕起《人民文艺》了。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回到华侨公寓,进门之前先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将上面的浮尘拍掉。

  朱霖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刘一民走近才看到她已经睡着了,身上盖着薄毛毯。

  暖气的温度已经上来了,平常在屋子里光穿睡衣都没什么问题。

  刘一民回到房间,拿来了一床薄被子给朱霖盖上,将电视关掉。

  电视声音一停,朱霖就醒了,迷迷糊糊地揉着眼睛嘴硬地说着自己根本没睡着。

  刘一民揪了揪她的脸颊说道:“瞧,这嘴硬的都能拱地了。”

  “哎呀,刘老师,我又不是猪。”朱霖的反应很快,快速地坐正了身体:“刘老师,你们吃饭吃的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就吃饭呗,史岚很想你。”刘一民笑着坐在朱霖旁边,两人说着悄悄话。

  过了一会儿,刘一民将余桦送来的土特产拿了出来,里面有黄酒、海盐青顶茶、还有西塘八珍糕。

  “余桦同志还挺有趣,还带这么多东西来。刘老师,他写的小说是什么?”朱霖好奇地问道。

  刘一民回想了一下,余桦这篇小说名字叫《星星》,讲的是一个孩子拉小提琴的故事。

  根据自己的印象,大概的跟朱霖讲了讲。

  “这个八珍糕吃着一股子中药味,不过还不错,甜而不腻,很有南方特色。刘老师,你尝一尝。”朱霖捏起一块八珍糕递到了刘一民的嘴里。

首节 上一节 307/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