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朱霖同志因为排练《红河谷》的剧本没能去领,这一次算是弥补了遗憾了。”夏言道。
“《红河谷》也是好本子,《家园三部曲》里面的《红河谷》《山高水长》的话剧拍成的电影和话剧在川藏反响很不错,我们的优秀文艺作品,就是要让人能够受到教育,振奋群众的精神。”
老首长兴致极高,吃饭的时候,还去抱了抱刘雨和刘林,连刘安也没有落了。
还询问了一下刘一国在矿务局的工作问题,一次满月酒,搞成了基层情况大调研。
听着刘一国结结巴巴的声音,刘福庆暗骂这小子连自己还不如。
“基层的工作很累啊,国家各项改革,也有可能出现不好的现象。基层的同志,得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才行!”
感谢大佬混世七狼2000点币打赏.
感谢大佬自扰者忧天588阅币打赏。
第402章 研究所草台班子成
四合院里,众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大家明显比刚才放的更开了。刘福庆和杨秀云两人,时不时回答一些问题,面对有些不懂的问题,也会出言询问,现场最拘束的人变成了朱父朱母和崔道逸了。
朱父酒量差,在朱母的“关怀下”一直不敢多喝。刘福庆上头之后,拉着老首长谈起自己山里剿匪的光辉事迹,激战土匪,勇救同志,话里话外带着许多的“演义”色彩。
“福庆同志,改革开放了,但革命工作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老首长拍着刘福庆的手说道。
刘福庆大声说道:“老首长,您放心,我老刘以前跟着D走,以后孩子们也肯定跟着D走。前年一民结婚的时候,经过天安门,我特意吩咐他们下车向老人家三鞠躬,他们要是干坏事,不用国家收拾他们,我刘福庆收拾他们。”
杨秀云拍打了一下刘福庆,冲着老首长说道:“老首长,一民他爹喝的有点多了,一喝多,话就压不住。”
“没事,福庆同志讲的很好。你们大队现在怎么样了?”
“现在支书的儿子正带着大队的人种棉花芝麻挣钱,这阵子大家伙凑钱建了个厂子,准备炒瓜子炒花生挣钱。”杨秀云说道。
“哦?年轻人很有想法嘛!”老首长眉头一扬,没想到山沟里的大队里还有商业头脑较好的人。
刘一民将李兰勇详细的情况讲了一下:“老首长,支书的儿子叫李兰勇,我上大学那年当的兵,后来在前线掩护战友撤退的时候被炸断了胳膊,在燕大当了一年左右的门卫,也旁听一年经济系的课程。”
老首长听到后表情动容了,拿起桌子上的酒杯一饮而尽,沉默了半分钟后说道:
“复原的伤残军人实在是太多了,有很多人终身再也站不起来了。能做事的一定要支持这些军人做事,他们从战场上下来养成的坚毅的精神,相信在地方上也能有一番成就,但想要取得这一番成就,非得有更大的牺牲不可。”
等吃完饭,在摇床里睡觉的两个小家伙也醒了。老首长走过去问了一下两个小家伙的姓名,逗弄了一番后,从秘书的手里接过了两个红包塞到了小家伙的手心里。
除此之外,又拿出两支钢笔夹在了领口:“小家伙,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长大也要写的一手好文章。”
说完,冲着刘一民和众人说道:“同志们,我还有点事情先走了,我要不走,大家也不好走。”
众人送老首长走出门外,刘福庆忽然问道:“老首长,咱们能拍个照片吗?”
“好啊,有相机吗?”
刘一民转身到书房里将相机取了出来站在四合院的门口,李秘书给大家拍了一张合影。
师兄崔道逸,笑的脸上的褶子都出来了。刘福庆喝的有点多,脚步有些虚浮。
拍完照老首长临上车的时候,拉着刘一民低声说道:“《横空出世》的话剧在基地和基地周围演了一百多场了,同志们很喜欢,多多努力,我走了。”
老首长走后,现场的众人陆陆续续离开。张广年跟着夏言的脚步,两人回去的路上不知道在聊什么。曹禹先是把李玉如和万方送回去,之后又去了人艺。
崔道逸留下来帮忙收拾院子,一口一个叔婶儿叫的刘福庆和杨秀云非常高兴。
“大哥,你扶着咱爹回去睡会儿吧。”刘一民对着刘一国说道。
刘一国看着老爹脸色潮红的样子,快步走到旁边搀扶着走进了屋子。
“师兄,辛苦啦。”刘一民笑道。
崔道逸勾着刘一民的肩膀说道:“这么好吃的饭菜,愣是没敢多吃,不过这趟来的实在是太值了。照片洗出来给我一张,我得挂在我家的书房里。”
“行!”
刘一民又拿出三个红包走到三进的院子里,递给了王义均三人。学徒犹豫着看向王义均,王义均笑道:“都收着吧,沾沾一民同志家的喜气。”
“感谢您今天能来。”刘一民说道。
“一民同志,不用谢,下次有需要,言语一声就行。”王义均还想帮刘一民收拾三进的院子,刘一民赶紧拦住了。
送走厨师三人,刘一民到院子里跟崔道逸一起打扫卫生,朱父朱母和杨秀云在旁边帮忙,朱霖坐在树下轻轻地晃着摇摇车,没过一会儿孩子就又睡着了。
四合院的房子足够,两家人收拾完东西,送走崔道逸先在四合院午休。
卧室里,朱霖抱着刘一民的肩膀,兴奋地讲着获奖的事情。刘一民喝的酒也有点多,刚才外面一干活风一吹脑袋晕晕沉沉的,没回答几句意识就归于混沌。
下午四点左右,刘一民睁开眼睛,旁边的朱霖已经不在。透过窗户,看到她和杨秀云一起坐在院子的银杏树下聊天呢。
刘一民洗了把脸清醒了一下走过去问道:“聊的那么开心,在聊什么呢?”
“妈问我得的奖为什么叫‘金鸡奖’哈哈哈。”朱霖乐不可支地说道。
三个人聊了约半个小时,其余的人才陆陆续续的醒来。
时间马上要到五月中下旬,麦忙的时间要到了。刘福庆和大哥大嫂明天就要坐上火车回到汝城,刘一民给三人全买了软卧。
满月之后,朱母也离开了华侨公寓。杨秀云继续留在燕京帮忙带孩子,刘一民原本想雇保姆,但杨秀云觉得保姆对待孙子孙女儿肯定不如自己用心,最起码带到年底再离开燕京。
躺在卧室里,刘一民冲着朱霖说道:“等孕假一过,你就上班。实在不行的话,就雇一个保姆,帮咱娘一起照看孩子。”
诚如杨秀云所讲,两个孩子太小,保姆照顾不好这么小的孩子。尤其是一个人照顾两个,一旦闹起来,顾上这个就不顾不上那个。
要是没点责任心,两个小家伙就遭罪了。
家里缺个德华啊!
燕大中文系,中华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地址就静园五院的中文系办公楼里。严家炎专门批了一间办公室当做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并开始为研究所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你想要什么水平的?”严家炎笑着问道。
刘一民提起茶杯说道:“本科生就行,要是研究生就浪费,再说了,研究生也不会愿意来研究所里面当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另外本科生通过培养,也可以慢慢走向研究岗。”
刘一民话音落下,严家炎叹了口气:“今年大四毕业的学生除了考研的学生,都有了工作单位,想招到人,还真是不容易。”
“档案不是还没调走吗?”刘一民笑眯眯地说道。
严家炎无奈地说道:“档案是没调走,但大部分学生跟单位已经讲好了,咱们要是拦下来,不好交代啊!”
“跟对方单位谈好呢?”
“你看中谁了?”
“也没看中谁,我对闫真比较了解,手下有知根知底的,比较好用啊!且本人其实有留在燕大的意愿,只是没办法满足咱们燕大助教留校的要求。”
刘一民算是知道了为什么领导都愿意用熟人了,刚起步的时候熟人办事尽心啊,况且闫真的能力也很强。
严家炎沉思一会儿说道:“你去问问他吧,他要是愿意的话,可以留下,我帮你一起做湘省师大的工作。”
“得嘞,我还需要个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我帮你留一下,咱们燕大中文系的财务人员,也是紧缺的很,况且人家不一定愿意到研究所工作。”严家炎说完,又问起:“教授学者的人选怎么样了。”
“我准备邀请新闻专业的甘惜分教授、袁行霈教授,除此之外,还需要继续找电影学院专业教授。况且,我找这几位老教授,也不一定愿意在研究所挂名。”
“咱们系的教授没问题,历史系的还是要做些工作,外校的教授难度更大。”
刘一民淡然一笑:“实在不行,招一些研究生干。研究的产出,不是人多就一定多。”
严家炎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说道:“有这么骨子霸气,其实我看你就不需要招人,自己找研究方向,自己写论文。等明年你研究生毕业,立马给你研究生招生资格。”
从严家炎的办公室出来,刘一民去找了闫真。闫真这些日子无所事事,除了在宿舍躺着就开始看小说,尝试写作。
等到毕业典礼一举办,毕业证一发就滚回湘省师范当助教去。
“刘教授,您找我。”闫真喜出望外地问道。
刘一民和颜悦色地问道:“闫真,你愿不愿意留在燕大?”
“留校?刘教授,我不够格吧?”闫真不解地问道,说完认真地盯着刘一民的脸庞,想看看刘一民是不是在开玩笑。
刘一民说道:“留在燕大当助教,当然是不够格。不过,现在中文系在部里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研究所,我是副所长,需要一些工作人员,我想问问你愿不愿意。
工资跟系里面行政老师工资一样,可以住学校提供的单身宿舍,户口也可以留在燕京。”
闫真失落的心立马火热了起来,可想到湘省师大,又犹豫了起来。
“师大那边由系里协商,你不用担心。”
闫真听到后立马说道:“刘教授,我愿意到研究所干活。”
“活很简单,会议组织,文件整理等。你也可以趁着这机会考研,以后在研究所当研究员也是没问题的。”
刘一民勉励了闫真几句,将他带到了中文系的文化保护与发展办公室。
除了有一个大办公室外,还有一个刘一民单独的办公室。
“真有这个办公室啊!”闫真看着办公室下意识地说道。
刘一民脸一黑:“我还能骗你不成?”
“刘教授,我不是这个意思。”
“刚成立,牌子还没挂起来,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会儿到后勤将牌子拿回来挂上。”
“好的,刘教授。”
等闫真走后,刘一民回到了大办公室。吴组缃几人看到后,笑问刘一民怎么不去单间办公室办公。
刘一民嬉笑道:“在这儿能学到东西啊,听大家聊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哈哈哈,这话我们爱听!”
刘一民邀请王瑶和吴组缃加入研究所,两人都研究古典文学,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多,可以加入东亚区域中华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小组。
两人欣然同意,等聘书一到就正式成为研究所的外聘研究员。
两人给刘一民提了不少的建议,比如把西语系的冯至教授请来,他对西方研究甚多,对研究西方文化入侵等课题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在吴组缃和王瑶的陪同下,刘一民来到了燕南园找到了正在书房看书的冯至。
冯至放下书后,冲吴组缃阴阳怪气地说道:“吴教授,这是要把刘教授送到我们西语系当兼任教授吗?听说我们西语系不少教授,都被你给骂了啊!”
“冯教授,主要是一些教授说话实在是太气人。要是搁你身上,你也不愿意啊!”
吴组缃这样一说,冯至笑了起来:“你们中文系的宝树越长越高,长得遮天蔽日,凡是看到的人,谁不心动啊!你们三个来有什么事情?”
刘一民将来意跟冯至讲了讲,冯至说道:“我就怕没多少精力啊!”
“冯教授,您平日只要为研究所提供点建议就行。”刘一民说道。
冯至点头道:“我这把老骨头提点建议还行,要是真让我开展系统性的研究,还真是没多少精力。”
此后,新闻专业的袁行霈教授也宣布加入,目前三个研究方向框架里面的两个(西方文化入侵、东亚区域中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算是搭建了起来,尽管是有点草台,但至少架子有了。
至于文化产业方面,刘一民先找的是北影厂的汪阳和八一厂的刘佩然,两个人一直在电影领域干,对电影产业肯定是非常了解。
刘一民基本上没有怎么劝说,两个人就跟刘一民一拍即合。两个人听完研究所的研究目的,以及属于文化部直属领导时,就想好了通过研究所的研究论文为电影产业发声。
汪阳和刘佩然拉着刘一民的手,夸赞他这件事情要是做成了,对于整个行业都具有指导意义,是利国利民利行业的大事。
双方各取所需,刘一民想的则是通过北影厂和八一厂对整个电影行业施加影响力。研究所提出的发展方向,报到部里面之后,总得有执行者啊。
“一民,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兵了!”汪阳笑道。
刘一民赶紧道:“不是我的兵,我是副所长,夏言同志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