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39节

  “哈哈哈,你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嘛!”

  刘一民问起刘佩然《传奇大掌柜》的盈利情况,刘佩然故作谦虚地说道:“没挣多少钱,花了三十八万拍的电视剧,转播或购买播放权的电视台才十几个,也就挣了不到100万。”

  刘佩然的样子惹怒了旁边的汪洋,汪洋冷哼了一声,装作根本不在意的样子,心里面则在滴血,也打起了电视拍摄的主意。

  至此,三大草台班子都有个架子了。其他的教授,只能接下来陆陆续续邀请了。

  办公室里,除了原先的闫真之外,陆陆续续又找了三名本科生作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历史的长河中三人的名字并不显眼,三人分别是王立、孙向红,一名女生名字叫梁妮。

  “同志们,咱们研究所目前的事务比较少,所以暂时就你们四个工作人员。现在做一下分工,王立负责西方文化跨国传播研究小组的沟通联络工作;孙向红负责东亚方面的沟通联络工作;梁妮负责文化产业小组的沟通联络工作。

  闫真负责办公室的沟通联络工作,直接向我汇报。”

  本来名字为“西方文化入侵”,文化部和燕大校方都觉得这个名字容易刺激到别人,最终改为了“西方文化跨国传播研究小组”。

  刘一民看了一眼四个人,看大家都明白了自己的工作才站起身:“我的办公室还在原来的地方,你们有有什么问题直接汇报给我。这两周的时间你们到外国文学学会学习,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所长。”

  “副所长。”刘一民留下一句话,直接离开了文研所的大办公室。

  在严家炎的鼎力支持下,闫真他们四个的档案最终留在了燕大,而四个人的原接受单位对此表达了最诚挚的“理解”。

  5月15号,燕大中文系举办80级毕业典礼。刘一民亲自给闫真颁发毕业证书及学业证书。

  跟往常一样,中文系系主任严家炎发完言后,刘一民向中文系的毕业生送出毕业寄语。

  最后,毕业生在雄浑激昂的《毕业歌》声中,正式走向了社会。

  “刘教授,我们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能给我们签个名吗?”有学生朝着主席台上喊道,手里面举着《时代三部曲》的合集。

第403章 《戏台》

  阶梯教室内,一个学生起哄,立马引起其他学生的附和。刘一民看着台下情绪激动的学生,有的还因为毕业流下了眼泪,于是宠溺地说道:“来吧!”

  刘一民邀请其他的主席台上的教授一起签名,大家都乐呵呵地表示同意。

  严家炎拍了拍手掌说道:“同学们排好队,按照顺序来。天气很热,但是系里教授陪着大家,队形不许乱。”

  台下的学生立即排成了长队,手里面拿着各种各样的书。

  一百多名学生,签完用不了多少时间。

  台上的教授都在刘一民的书上签名,没有拿书的学生疯狂朝宿舍跑去。

  “刘教授,谢谢您签名,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教诲。”学生将手里的《横空出世》递了过来,刘一民快速签上了自己名字。

  “看来你喜欢《横空出世》,希望你未来能够成为国之栋梁,不忘初心。”

  等学生走后,身后的人立即跟上。刘一民看到朱光遣的签名很有个性,于是在“朱光遣”旁边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刘教授,您觉得您的《宠儿》单行本能够卖多少册?”每个学生在签名的时候,都想办法跟刘一民聊下天。

  刘一民笑着说道:“不太好猜,但我觉得应该在一百万册以上。”

  “这么少?刘教授,您谦虚了,周边的学生和教授都在看。”学生惊讶道。

  “不谦虚,这种书能卖这么多,我已经觉得很好了。同学,你所在的周围环境都是学生和教授,都是知识分子,对文学艺术价值的追求比较高。不少读者,更喜欢容易理解的文学作品。

  这也告诉你,一定要多方面立体的了解问题,不要把自己的周围当成世界的整体看待。”刘一民签完字,将书递给学生。

  “多谢教授教诲!”

  《宠儿》的出版在5月20号,目前报纸上已经刊登出销售通知,不少人都在等待。

  截止5月15日,《收获》3月期双月刊的销量达到了200万册,高于刘一民的预期。

  《宠儿》这篇小说的杂志稿费是目前刘一民最赚钱的小说,因为今年提高了稿酬标准。

  进入1984年后,文化部再次将1980年制定的文学作品千字3——10块的稿酬标准提高到了6——20块。

  文化部觉得1980年的标准已经落伍,对于优质稿酬标准体现不够,3块和10块相差太少,所以在最低标准的提高基础上扩大了标准区间。

  另外是对印数稿酬标准进行提高,即使如此,刘一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的印数稿酬仍然是高于现行标准,到90年才会跟国家标准持平。

  《收获》拿到稿子后,直接给刘一民按照最高的20块稿酬计酬,总稿酬达到了2600块钱一篇。

  最关键的是《宠儿》这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在文学界备受推崇,各地的报社和杂志社争先恐后的进行转载,各家转载稿费的发放标准不一。但架不住转载的杂志社和报社多,转载稿酬达到了两万元。

  单篇不加单行本的稿酬能到两万多,刘一民的个人稿酬记录再被刷新,同时也是国内作家的单篇稿酬记录被刷新。

  至于其他学者教授研究《宠儿》的文章更是多不胜数,《收获》在刘一民没有参加的情况下,举办了《宠儿》研讨会,南方不少杂志发来的研讨会邀请刘一民都婉拒了。

  学界对于20号单行本的发布充满了信心,各大高校和图书馆都将《宠儿》单行本列入采购计划。光这方面的订单,足够人民文学出版社赚一笔了。

  人民文学设计的《宠儿》封面,刘一民也看了,这次的设计还是比较符合他的心意。听编辑李书说,社长韦君怡亲自指导封面设计,韦君怡从李书的口里得知刘一民对封面设计和整本书的精美程度有要求后,丝毫不敢怠慢。

  生怕这次合作不好,就没有了下次合作。

  在韦君怡的指导下,废了三次稿后,最终拍板采用了第一稿。

  旁边的朱光遣低头对刘一民说道:“听说咱们燕大的图书馆也准备采购一千册。”

  “如果加上单位采购的话,销量肯定更高,毕竟国内的学校和图书馆还是有几百所的。”

  这里指的是有实力的学校和图书馆,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和地方上的图书馆如同虚设,里面的书都是一些老掉牙的书,问就是没钱。

  签完字,刘一民酸痛的甩了甩胳膊,对着旁边的朱光遣问道:“朱教授,身体怎么样?”

  朱光遣的身体现在已经不太好了,中文系不打算给朱光遣排课了,在朱光遣的坚持下,只能给他少排课,不再进行高强度的教学。

  朱光遣摆了摆手,强撑着虚弱的身体说道:“老头子身体还好,不过终究是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什么叫日薄西山,这就叫日薄西山啊,去年还能骑着自行车到人艺看话剧,今年是不行喽。”

  “您什么时候想去,我带着您去。”刘一民笑道。

  朱光遣眸中露出喜悦的神采:“等你再写出优秀剧本的时候。”

  刘一民扶着朱光遣起身,他来到文研所的办公室转了转,唏嘘道:“我算是知道杨诲去年编教材时是怎么想的了,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干,可天不假年啊!”

  刘一民陪着朱光遣在办公室里聊了聊,朱光遣对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内容非常满意,提出明天要旁听文研所第一次开会。

  “行,我明天去接您!”

  “我自己走着来。”

  刘一民送朱光遣回到家属区,到了别墅前的花园里,随手摘了一朵海棠花送给了刘一民:“花开花谢,也总有花开的正艳!”

  翌日,燕大中文系办公楼里,文研所的成立暨研究方向的研讨会正式举行。

  闫真带着另外三人临时将中文系的会议室打扫完毕,供文研所使用。

  夏言一大早就来到了中文系,文研所开会,他这个挂名所长必须得到。

  “一民,没想到你短时间内就将班子给搭好了。”夏言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说道:“燕大中文系知名教授汇聚,想拉起一个研究所还是很简单的。”

  “哈哈哈,我看也没那么简单,不少人都做不了,你换个人不一定行。”

  刘一民带着夏言先走进了办公室,视察了一圈后来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到了几个教授,但更多的还没到。夏言看到朱光遣在,低声跟朱光遣交流着文学。

  等所有人都到齐后会议正式开始,夏言跟每一个与会者都打了一声招呼。

  “冯至教授、吴组缃教授、王瑶教授、袁行霈教授、邓广明教授,汪阳、刘佩然”

  邓广明是历史系的系主任,跟刘一民有过几面之缘,第一次是他在宿舍大谈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时,吸引了邓广明。

  刘一民到历史系一谈,邓广明就加入到了团队里面。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中华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所正式成立了。中华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所是文化部直接管理,下拨专项经费,设在燕大中文系的国家级社科领域的研究所。

  我夏言任所长,刘一民同志任副所长。刘一民同志虽然年轻,但在对西方文化传播、殖民地后殖民时代文化、传统文化保护三个方面都有研究。

  桌子上摆的是刘一民同志前几年写的专项论文,对西方文化的渗透问题做了大量的分析。

  当时我看了之后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这两年再看,是不是都被料中了?这就是研究所成立的初衷。研究成果入内参,并对政策提供指导和咨询。

  我们向西方学习,但不意味着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根本。泱泱中华,文化不能在我们手里丢了。”

  夏言激情澎湃,下面的教授深受触动。开场词完毕之后,其余的教授开始讲自己的观点,并表示一定会配合研究所的工作。

  吴组缃说道:“我们是研究古典文化的,越研究越觉得咱们老祖宗的东西好,所以咱们不能丢掉。文化没了,咱们还怎么说自己是中国人呢?”

  吴组缃的话音落下,众人纷纷鼓掌。

  冯至说道:“如今初开国门,西方的文化太强势了,就如一民这论文里所讲的。西方会千方百计的让我们的社会系统跟西方的社会系统保持一致,不仅如此,慢慢的还会用他们的节日取代我们的节日,不少地方都开始过西方的圣诞节。

  在一些人看来,西方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聊得很热闹,刘一民特意配备了茶歇,用甜点和水果给这些教授保持体力。

  朱光遣看到后很满意,看来自己当时在中美比较文学论坛上讲的话,刘一民听了进去。

  汪阳代表文化产业研究小组发言:“近年来电影市场被外国电影冲击很严重,当然我们可以讲我们的老百姓一时好奇,是一时的,可万一是长久的呢。我的意思不是限制外国电影,毕竟我们开国门就是学习的。

  我们的电影想要拍的好,就得不断地改革,一民说过,他们可以进来,我们也可以出去。但如何出去,如何巩固自己的电影市场,这就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三个小组依次讲完之后,夏言让刘一民发言,他的发言也是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刘一民分别对三个研究领域做了讲解:“西方文化跨国传播,传进来是必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传进来好的东西,让坏的东西少一点。在适当的时候,将我们的文化传出去。

  这方面的研究其实依托于其他领域的研究,研究小组里以后会有更多的新闻传播领域的教授。要着重研究外国文化如何进来、咱们如何出去、人才如何培养。

  新闻记者的思想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袁教授,你是做新闻教育的,文研所可以支持您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如何培养咱们自己的新闻人才。”

  袁行霈高兴地点了点头,研究有了支持都好办。

  “东亚区域文化保护和发展方面,我觉得最重要是保护。咱们国家要加入教科文组织了,咱们可以研究一下什么可以去申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的东西。咱们的东西自己不去申请,别人就会申。

  另外找出能够代表中国的符号,打出去,让世界看到这就知道是中国。”

  对于文化产业,刘一民像对夏言说的一样。找出本国人爱看的电影,创新电影拍摄手法,电影体制,另外找出容易在世界传播的中国电影内容,着重打造。

  “目前来看,中国少林功夫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世界人都爱看,而且内容也容易通过各方审核。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动画片。我相信汪阳厂长和刘佩然厂长,对动画片的重视程度肯定不足。我也理解,毕竟你们不是美术电影厂。

  但是咱们既然是研究,就要放到整体看。沈所长,允许我放个炮。”

  夏言看向刘一民说:“你放吧!”

  “动画片是给谁看的,目前来看,咱们国内是给小孩子看的。小孩子的思想是最容易塑造的,而我们的小孩子长期看外国的动画片,成长起来的小孩子会不会产生对外国文化的向往呢?

  小日子的公司将《铁臂阿童木》的版权免费给央视播放,我们觉得占了便宜,实际上呢?他们占领了咱们的市场。我们自己花钱创作的动画卖给电视台,电视台有免费的播放,还会买咱们自己的吗?

  卖不出去咱们自然就不创作了,以后呢,是不是就成了外国动画的天下?”

  《铁臂阿童木》是通过免费进入的中国,迪士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美国的《变形金刚》都是如此。

  导致国产动画全面衰落,吃不起饭当然没劲干了!

  “他们免费他们是怎么赚钱的?”汪阳问道。

  刘一民说道:“咱们老祖宗说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看实际利益来讲,他们靠衍生品挣钱。比如,汪厂你的孙子喜欢阿童木,如果日本公司买阿童木的布偶,你的孙子会不会买?”

  “会。”

  “这不就挣钱了吗?实际利益有的挣,就算是不挣这些,他们从文化侵略方面也挣了的。主人公的行事风格,故事叙事方式都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我们不要忘了民国时期,我们的民族工业是如何被摧毁的,外国的产品低价倾销打击了我们的产业,如今动画是不是又一次倾销。”

  众人听到刘一民的举例,脑袋嗡了一下,刘佩然大骂西方和小日本歹毒。

首节 上一节 339/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