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刘一民只说挂靠,是不愿意投钱了。
“算啊,永远算。”
“也不用那么多,我算了一下,三万块起步差不多。三万块您占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怎么样?”郑渊杰问道。
“三十五?不是说好的三十吗?还是五万三十!”
“三十太让您吃亏了,您仗义我也不能太小家子气,三十五,要不然不合作,我宁愿自己干!再说了,刊号和出版社、印刷都由您解决!”郑渊杰放下包子看向刘一民,颇有一种不答应扔下包子就走的意思。
刘一民笑道:“好好好,三十五就三十五。”
两人开始商量合作的细节,版权的所有者归郑渊杰,刘一民参与的分配是杂志和出版的利润。
郑渊杰看着这条款,又忍不住落泪感慨,这实在是太尊重自己了。
刘一民将郑渊杰送出办公室,让他等自己的消息。
出门遇到了曹问轩,郑渊杰满脸笑容的跟对方打招呼,两个人都写儿童文学,有过几面之缘。
曹问轩看到站在郑渊杰旁边的刘一民,心存疑惑,不过还是跟郑渊杰握了握手,热情之下隐藏着几分倨傲。
送走郑渊杰,曹问轩疑惑地问:“刘教授,您怎么跟郑渊杰认识了?”
“怎么了?”
“他没上过大学.”曹问轩脱口而出道。
刘一民看向曹问轩的肩膀:“曹老师,没上过大学的作家多了,文学不是学历能决定一切的,最重要的是想法。曹老师,燕大是自由之燕大,咱们就不要有这种学院派和非学院派的思想了。”
“是,刘教授,您说的对。”曹问轩说道。
“今年学业奖学金的评选工作就劳曹老师多多费心。”
“明白!”
刘一民回到文研所,忙完手头的工作之后,想一想刊号申请工作。
如今的刊号申请并不算难,各地出版的杂志多,审核也较宽松。另外如今出版局是受文化部管辖,并不是独立的部委。
这样一算,文研所跟出版局是一个系统的兄弟单位。
刘一民准备出去,闫真拦住了刘一民:“所长,这是我拟定的过年福利,您过目一下。”
刘一民看了一眼说道:“咱们所都是老教授多,你们得考虑到他们,每个人按五十块钱的标准准备吧!”
走出门外想到戴铁郎的事情,又转身说道:“沪市太远,直接发放钱吧!”
闫真说道:“好!”
下午,刘一民直接到文化部找到了夏言,身为所长,这事儿得跟夏言通个气,他打个招呼,刘一民也不用亲自去出版局了。
“办杂志?挂靠?”夏言一时间没理清头绪,他以为刘一民找他有其他的事情呢!
刘一民再次跟他讲了一遍来龙去脉:“戴铁郎同志不是说好的动画片剧本少嘛,我觉得有这样一份杂志,也可以为国内的动画提供好的素材。另外儿童故事关系到儿童的成长,我觉得是个好事情。”
夏言半晌后说道:“即是如此,咱们可以单独办一个儿童杂志嘛,没必要做一个挂靠的。”
“这位郑渊杰同志有自己的想法,且咱们一些儿童杂志社不太尊重儿童文学作家的成果,提高一毛钱的稿酬标准都不同意。
咱们自己搞专业儿童杂志,工作量就大了。”
夏言听到后也气笑了,提一毛钱,万字才多一块啊!
“他一个人写一份杂志?这牛皮是不是吹的有点大了?”夏言对于郑渊杰的创作速度也有点不相信。
“他在儿童杂志上一次就发表很多篇,自己干一个月刊没什么问题。”
夏言道:“我以为最快的是你,没想到还有更快的!”
考虑了许久,夏言点头同意了这件事情。刊号申请的事情,由刘一民去办。
刘一民临走前将自己投资了三万块的事情跟夏言讲了,夏言让刘一民写一份情况说明交给他,由他存档。
“平常的经营完全由他负责,我并不参与。”刘一民说道。
“行,我知道了,既然决定去做,就放心去做。你这也算是为文研所探索新的经营渠道,经费不能等靠要,为儿童文学办点事儿,再顺便为文研所挣点钱,也不错。出什么事情,有我呢。”夏言让刘一民放心去干。
从夏言的办公室出来,刘一民转身进了出版局的办公室,出版局的现任领导是边春广。
边春广是一名老革命,从一开始就在文艺战线工作,担任过华东团校的教育长,之后进入出版领域。
边春广过了元旦就六十了,看到刘一民热情地请他坐下,询问有什么事情。
听到刘一民想办一个儿童杂志,边春广疑惑地问道:“你怎么想着搞儿童杂志了?你到了儿童文学,岂不是大材小用吗?”
“可能这样说,儿童才是国家的未来嘛!”刘一民说道。
“还是有点可惜。”
“我也不是完全投入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
边春广拍了拍大腿说道:“哎呀,是我忘了。作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是非黑即白嘛!你跟沈老讲过了吗?”
“刚从他办公室出来!”
边春广说道:“好,资料放这儿,我马上找人给你办。刊号出来之后,我让人给你打电话。”
刘一民道了一声谢谢,起身离开了出版局。
离开出版局,到人艺坐了一会儿,看了看《血战台儿庄》的话剧排练。
《血战台儿庄》由蓝天野和苏民一起排练,两人为了让挑演员,几乎看完了所有参战将领的资料,将《李宗仁回忆录》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就是为了提高话剧的还原度。
蓝天野冲着刘一民说道:“人员众多,场景宏大,我们就怕排不出来这个味道。”
“尤其是大场景,攻城拔寨,层层反击的,用到的演员太多太多,非抽调一大半演员才能完成不可。”苏民感叹道。
从战争场面来看,用到的人数比《横空出世》都多。
“很难吗?”
“难!”
刘一民调侃道:“难的话让山尊导演来?”
蓝天野和苏民脸色一变,立即挺直了胸脯道:“其实也没那么难!”
“两位导演,我相信你们。”
两人询问了一下电影厂准备如何拍,当听到准备挑选相貌合适的演员来拍戏时,两人忍不住感叹电影厂实在是太认真了。
“话剧嘛,还是别跟电影比了。他们准备花大价钱拍摄,在目前的电影界来说,是超大规模的。”
刘一民话音刚落,苏民忍不住问道:“多少钱?难不成一百万?”
“苏导小家子气了,真要拍下来,一百万翻个倍还不够。”刘一民笑眯眯地说道。
“嘶!”蓝天野和苏民猛吸一口冷气,旋即开始羡慕起来,二百多万的经费给他们,他们能排出花来。
剧组准备直接花一笔巨资搭建台儿庄实景,以及其它需要拍摄的场景,这花费海了去了。
光靠桂省电影制片厂,肯定是拿不出来的,他们得向桂省文化部门申请特别的经费。
卖出去后,靠着文化部补贴,才能额外赚一笔。
在蓝天野和苏民的感叹声中,刘一民找到朱霖,朱霖刚排练过《最美的青春》,两人骑上摩托车,离开了人艺。
回到家喜梅讲起郑渊杰找他的事情,刘一民说道:“我知道,我们俩在学校已经见过面了。”
晚上,朱霖询问郑渊杰找刘一民干什么,刘一民讲了两人联合办杂志的事情。
“儿童杂志?他真能一个人撑起一个刊物啊?”朱霖满脸不可思议。
“有什么不可以的,你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一个月啥都不干,童话写个五六篇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刘老师,你跟郑渊杰同志商量了吗?”
“还真没!”刘一民拿起电话给郑渊杰打了过去,告诉他刊号已经在办了,估计春节前能弄出来。
郑渊杰高兴地手舞足蹈,听到刘一民说是月刊的时候,他有点笑不出来了。
“刘一民同志,能不能先改成双月刊?”
“你不行啊?”
“不是不行,我是怕,这猛地强度太大,万一写不出来,不闹笑话吗?”
刘一民点头道:“怪我,没提前跟你聊这个。没事,双月刊就双月刊,等时机合适了咱们再改成单月刊。”
“我一定努力写,争取早日适应单月刊的强度。”郑渊杰松了一口气,对刘一民能“尊重”他十分高兴。
《童话大王》最开始是双月刊,到90年代变成单月刊,之后又变成了半月刊。刘一民忽略了这一变化,只想到郑渊杰的逆天速度了。
郑渊杰挂断电话,激动地跑回了筒子楼,抱着郭薇薇亲了起来。
“成了成了!”
“什么成了?”
“杂志成了,刊号马上就能出来。”
“这么快?”
“对咱们来说拿个刊号很难,但对于刘一民同志不难,文研所的所长就是部里的夏言啊!”郑渊杰激动地说道。
郭薇薇听到喜讯也猛地抱紧了郑渊杰,郑渊杰再次说道:“薇薇,我答应过你,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咱们的好日子,马上就来了。”
两人倒在床上,暧昧的声音响起。正准备上下求索,隔壁的住户不耐烦地踢了踢墙壁,愤愤不平地骂道:“该睡觉了,吵死人了!”
第434章 《黑奴的自由》
筒子楼内,郑渊杰和郭薇薇尴尬不已,郑渊杰脸色通红,一股身为男人的耻辱感涌上心头。
“老子以后赚钱了,马上就搬家!”郑渊杰忍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不忍了。
“AUV,忒了不起了您,咱们筒子楼要出一个万元户啦!。”
“老子要挣一百万!”
“哎呦,风大别闪了您的舌头。小郭呀,你摸摸老郑的脑袋,是不是发烧了呀?一百万?你是一修飞机的,不是开飞机的。吹牛也不能这样吹,四九城显着你了啊!”
对面阴阳怪气的声音让郑渊杰恨不得到隔壁甩开膀子给对方两耳光,郭薇薇拉住了发怒的郑渊杰,低声说道:“隔壁就是一混不吝,又是老光棍,咱声音太大,他自然受不了。”
“哼!”郑渊杰没了心思,翻身看着外面的月亮。
隔壁趴在墙上听了半晌发现没动静了,于是翻了一个身子,当起了手艺人。
郑渊杰气散了之后,没有欲望,也没有了睡意。为了不打扰妻子睡觉,自己一人披着衣服坐在楼道里抽起了烟。
眼神中带着兴奋,又带着忐忑,就这么坐到了早上,一盒烟被他全抽完了。
清晨邻居开始做饭,不少人看到郑渊杰都调侃道:“老郑要挣一百万啊!”
筒子楼隔音太差,当时郑渊杰怒从心中生,这层的几个房间包括楼上都听到了他的话。
郑渊杰羞愧的“嗯”了一声,赶紧走进了屋子。
吃过早饭,儿童文学的编辑找到郑渊杰向他约稿,这个月郑渊杰还没投稿,编辑觉得有点不正常,没了郑渊杰的童话,销量定然要一落千丈。
郑渊杰硬气地说道:“以后别再来了,我不会再向你们投稿了。”
“为什么?就因为一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