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77节

  彼得靠着对自由和上帝的信念,终于来到了北方。他的经历获得了无数人的同情,法国等西方国家看到彼得身上的伤痕,纷纷拒绝购买南方州的棉花,指责南方州太过残暴。

  西方人的虚伪让刘一民感到可笑,英法等国有什么资格站出来当圣人?不是你们,黑人能到美国当奴隶吗?

  之后南北战争爆发,黑人加入联邦军,为了自由冲向南方。

  刘一民对里面的内容作了改动,影片虽然宣扬了黑人遭受的苦难,但更多宣扬的是美国为黑奴解放做的努力,整体是一部内宣片。

  在文章中写出了为什么林肯愿意解放黑奴,是因为北方发展工业需要工人,而黑奴都在南方,林肯解放黑奴是为了跟南方抢夺劳动力。

  嘴上全是正义,背后都是生意。

  通过彼得祖父对他的谈话,引出了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国家为了金钱而进行的黑奴贸易。

  “我们的家园在大西洋的另一端,而我们为什么会在种植户园里?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他为什么对我们的苦难视而不见?”

  将彼得对自由的向往以及最后冒险走出南方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他自身强大的意志力。

  而通过他的思考,让读者知道黑人要想自由只能靠自己,而不是靠白人的怜悯和上帝的慈悲。

  政客通过彼得向世人宣告南方种植园的残忍,回到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却在讨论如何用黑人的苦难赢得战争的胜利,言语间充满对黑人的鄙视。

  当英法站出来当圣人的时候,彼得再次问出了那句“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戳破白人虚伪的谎言。

  书里面加入了冒险等元素,更适合现在美国读者对于猎奇的需求。

  刘一民快马加鞭,预计在一月底能够完成创作。

  “刘老师,你看我给大哥、大嫂、咱爸买的衣服和礼物怎么样?”朱霖抱着一大堆东西走进书房问道。

  ps:感谢巴卡拉卡喵大佬打赏五百点

第435章 《最美的青春》首演

  朱霖拿着一包东西走来后,喜梅紧随其后也抱着一堆东西。冬天来了,里面大部分都是冬装,还有一部分紧俏的食品或者补品。

  刘一民看着里面的皮袄棉裤笑道:“朱霖同学有心了。”

  “这花了不少钱吧?”杨秀云摸了摸料子和厚薄度问道。

  朱霖笑着扶杨秀云坐下,又从旁边拿出来一件毛衣和棉衣给杨秀云试:“妈,花不了多少钱。”

  蓝色的列宁装棉衣和藏色的针织毛衣,看起来就非常保暖。

  “霖霖,咱家又不冷,不用给我买,马上要阳历年了,记得给你爹娘买点东西。”杨秀云看着以前城里人才能穿的列宁装棉衣,还是忍不住穿在身上试了试。

  朱霖给杨秀云和刘福庆买衣服是最纠结的,买时兴的又怕他们觉得花里胡哨的不穿,只能买这种老款的。

  “妈,我知道,等过两天我再给他们买。”朱霖说道。

  除了衣服外,又买了毛毯制成的褥子和被套,适合在老家用,特别保暖。

  这些东西分了好几次才用邮局寄回汝县,光邮费花了朱霖半个月的工资。

  燕大,刘一民走进中文系,两名学生迎面朝他走来跟他打了一声招呼,刘一民顿住脚步喊住了两人:“你们的口音听着怎么像是汝县的?”

  “刘教授,我俩就是汝县的,一民班的学生。”两名男生激动地说道。

  “你们就是今年考上燕大的汝县学生?”

  “对,我叫李儒林,他叫梁贵生。”

  刘一民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两人:“你们怎么不来找我?我得知咱们县出了两名燕大学生,心里很高兴,还以为你们会来看看我这个老乡呢!”

  刘一民不带大一的课,这是第一次见到两人。

  两人支支吾吾的,李儒林半晌说道:“我们不好意思,怕打扰到刘教授。”

  “你们今天来系办是干什么?”

  “系里招学生勤工俭学,我们两个过来试一试。”

  刘一民皱着眉头问道:“你们两个生活有困难吗?”

  “没有,没有,我们就是想有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们除了学校发的钱外,县里给我们也有生活补助,一个月也有二十块钱!”梁贵生急忙说道。

  刘一民将他们两个带到办公室里面:“这样啊,以后你们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我,我办公室就在这里。今年县里高考除了你们两个,其余人考试怎么样?”

  “还有两个在师大和人大,考上本科的应该有一百多个。”

  吴组缃正在喝茶,听到这熟悉“嘶”的吸溜了一声:“你们县不错啊,教育大县,本科一百多个。”

  等他们两个走了之后,刘一民笑道:“吴教授,您别喝那么烫的水。”

  “你以为我是被烫的啊,小小县城,出了一堆大学生。”

  “我们那儿可是人杰地灵,有时间去我们汝县做客,我带着您转转。”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算了吧,去你们那里吃煤啊!”吴组缃调侃道。

  刘一民指了指燃烧正旺的煤炉:“咱现在没煤活不了啊!这不是煤炉啊,这燃烧的是我的家乡。”

  “好了,一民,上课去。”王瑶起身说道。

  刘一民合上课本,跟着王瑶走出了教室。

  中午,刘一民请李儒林和梁贵生两个小老乡吃了一顿饭,两人一开吃话也多了不少,讲了很多来到燕大不习惯的地方。

  从一个小地方来到燕大,外面的世界太过丰富,让两人产生了不少自卑感。

  刘一民跟他们讲了讲自己刚来燕大的时候的情况,发现自己没什么可举例的,于是换了一个人,换成了刘振云,不过没提他的名字。

  “来燕大是学习的,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些不适应的东西,慢慢就会适应。”

  上大学前大家都喊着到大学开眼界长见识,但真的开眼界的那一瞬间,会出现各种不适应。

  吃完饭,刘一民又勉励了几人几句。两人感动的目送刘一民离开,发誓要以刘一民为榜样,好好在燕大学习。

  1985年元旦,燕大举办了元旦晚会,刘一民带着一大家子人都到了现场看晚会。

  晚会上学生社团排练了不少有趣的节目,《吃面条》《天下第一楼》都在此列。

  最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穆拉土带着外研社的留学生,排练了话剧《宠儿》。

  朱霖看到留学生上台之后大呼这才是真正的《宠儿》:“咱们人艺的演员上去还得化妆,这群留学生妆都不用画。”

  穆拉土等人尽管在说台词的时候,有点磕磕巴巴,但是光黑人和白人表演种植园的历史,就足够让燕大学生将手拍肿了。

  “就写实这一点,人艺的演员确实不如他们。”

  人艺的演员黑人妆画出来十分不自然,全靠演技在线撑起整部话剧。

  这群学生都能表演成这样了,也不知道百老汇排练的《宠儿》看着到底如何。

  《宠儿》和《绿皮书》分别于11月份和12月份于百老汇正式开始演出,根据负责人和米勒给刘一民发来的电报,演出之后效果非常好,《宠儿》首演后半个月的票都售罄了,来看的人里有许多美国学界和艺术界人士。

  “刘老师,你看你看,这情景演的好。”朱霖指着舞台上的画面说道。

  “这不都是人艺的动作嘛!”

  “他们改进了一下,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偷师的,没听说他们向蓝老师和苏老师学习啊!”朱霖疑惑地说道。

  刘一民道:“估计燕大的话剧社在其中也帮了不少忙。”

  等《宠儿》表演完,台下全部都是喊“好”的声音。学生和教授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穆拉土演出结束后,还在上面讲了黑人是如何到美国的历史。

  演员下台,穆拉土直接找到刘一民询问他们表演得如何。

  “在演外国戏这一块,人艺在你们面前也得甘拜下风。”刘一民笑道。

  穆拉土说道:“我们有这个念头很久了,排练了三个月,本来想的是平常在学校向中国学生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顺便丰富一下留学生的文化生活。

  12月份听说燕大要举办元旦晚会,我们听到后都觉得必须要参加一下。”

  最后就是评奖环节,这群留学生的表演的话剧,在最后评奖的时候,被评为了二等奖。

  随着人群,一家人离开了燕大。

  进入一月后,燕京稀稀拉拉的下了几场雪,每次都是雪花不等落地,就已经被风吹散了。

  这天,刘一民刚回家,就听到杨秀云和喜梅高兴地抱着两个小家伙来到刘一民旁边,大声地告诉他两个小家伙会说话了。

  “小雨,叫声奶奶给爸爸听听。”喜梅笑着说道。

  刘雨很听话的冲着刘一民叫了一声“奶奶”,刘一民高兴地将刘雨的脑袋转向杨秀云的方向:“奶奶在这里呢?叫爸爸!”

  “刚会说话,哪能那么快!”杨秀云埋怨道。

  不过杨秀云刚说完,刘林含糊不清地喊了一声“爸爸”,这声音让一家人都给乐坏了。

  刘一民也不再去想着写书的事情了,抱着两个小家伙教他们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喜梅开心地说道:“刘教授,今天我们正在看电视,电视上的演员正在喊奶奶,刘雨和刘林也跟着喊了起来,我跟杨姨刚开始差点没听出是电视的声音还是他俩的声音。”

  四月份出生,到隔年一月份才会说话,对比刘一民会说话的时间,两人够晚的了。

  杨秀云眼看孙子孙女还不会说话,从12月份开始肉眼可见的急了,不但自己教,还让喜梅天天教。

  杨秀云高兴完,还不忘给朱父朱母打个电话报喜。朱父朱母听到后,迫不及待地想来听几声“姥爷姥姥”,看了下时间还是忍住了,准备明天过来。

  等到朱霖从人艺回来,刘雨和刘林的“妈妈”还是没学会,只会模糊不清地张嘴咿呀一下,即使如此,朱霖还是高兴坏了。

  吃饭的时候自己亲自抱着喂饭,眼波里都是泛滥的母爱。

  吃完饭刘一民笑着说道:“赶紧教会两个小家伙喊外公外婆吧,要不然明天爸妈来该伤心了。”

  “两个小家伙聪明着呢,明天肯定能教会。”杨秀云拿着糖逗着两人。

  刘一民转身回到屋子里去写《黑奴的自由》去了。目前已经写到了四万字,加把劲儿写成十万字以上的长篇。

  翌日,朱父朱母带着小玩意儿和吃的来到了华侨公寓,打开门两人放下东西,就抱起了坐在“坐婆”里玩耍的两个小家伙。

  “先放下先放下,咱们身上凉!”朱母忽然又将刘林放在了坐婆里面。

  两人脱去外套,坐在沙发上跟杨秀云聊了一会儿,等到身上热乎了才去抱孩子。

  “小雨,叫声姥姥!”朱母笑着说道。

  杨秀云愣了一下忙道:“教岔劈了,我们教的都是外公外婆,我们是这样教的。”

  “都一样,都一样。严格来说我们老家也是这样叫的,姥爷姥姥的称呼,燕京人经常这样喊。”朱母无所谓地说道。

  经过一晚上的突击学习,两个小家伙倒是学会了外公和外婆的叫法。

  含糊不清的“外公外婆”叫的朱父和朱母心都化了,一个劲儿地陪着两人玩。

  朱母还讲了一些小孩子在这个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过两天去医院再打一针疫苗,现在国家推出了不少小孩子的疫苗,我根据他们的情况,看看接下来还需要打什么。”

  八十年代,国内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疫苗、百白破疫苗等疫苗陆续开始大规模的推广普及接种。

  “亲家你是医生,你懂的肯定比我多,我信你!”杨秀云笑呵呵地说道。

  喜梅在旁边将朱母说的话给记了下来,生怕到时候再忘了。

  从九月份到现在,喜梅觉得在这里做保姆也挺好的,不像是电影里演的佣人,工作也不累、工资高,元旦还有红包拿,现在她爸妈也不怎么说她了。

  中午,刘一民亲自下厨做了几个丰泽园的拿手菜,朱母也做了两个皖省菜,大家聚在一起吃了起来。

  朱父边吃边问道:“一民,霖霖排的《最美的青春》该首演了吧?”

  “一星期后,到时候人艺和林业部还会邀请塞罕坝林场的劳动模范以及附近林场的几个模范过来看首演。”刘一民说道。

  林业部这次邀请几个劳动模范看完演出之后,还会到燕京林业大学做演讲,号召更多的青年去建设林场。

首节 上一节 377/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