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92节

  就像我常说的,最重要的是行动。”

  美国国家图书评奖委员会的司机听着听着,也加入了两人抱怨的讨论中,讲联邦和州税太重,不管做什么都要交税。

  “FUCK,我的妻子永远会因为无数的税单向我抱怨,我的父亲给我留下了一栋十万美元的房子,每年要缴纳将近两千块钱的房产税,可是我没有我父亲那么高的收入。”

  随着抱怨声,众人抵达了纽约,他们被安排到了图书奖专门的招待酒店。

  车辆驶入酒店的时候,两旁有许多的读者举着牌子欢迎。还有人扮作《宠儿》里面的原型人物,举着反对种族歧视的标语。

  下车之后,刘一民冲读者摆了摆手后就进入了酒店。不过酒店的隔音并没有那么好,三场集会吵的刘一民脑袋疼。

  这待遇跟意大利诺尼诺文学奖的差距有点大!

  一场集会是在反种族歧视、一场是环保主义、另外一场是越南裔抗议活动。

  这次的越南裔抗议不仅是越南的学生,而且有许多的成年人,声势非常浩大。

  刘一民通过《凯旋在子夜》《雷场相思树》等作品揭露了越南的侵略行为,随着刘一民的影响越大,这文章被看到的人就越多,在文学舆论方面,越南已经输了。

  “一民同志,这越南人可真有劲儿啊!”汤达成调侃道。

  “假爱国的越南人在抗议,真爱国的越南人已经在战场上了。”

  刘一民说完,希莫尔快速地记录了下来:“刘你不介意吧?”

  “你写吧,我不介意!”

  希莫尔再次写下“坦诚无畏”四个字。

  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奖委员会的主席贝娄过来拜访了他们代表团一行,贝娄是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刘,很高兴认识你。马尔克斯跟我交流过,他认为你是目前中国最有希望的青年作家,《宠儿》的这篇小说在评选的时候,毫无争议。马尔克斯得知《宠儿》获奖,还高兴地来信夸赞。”

  “贝娄先生,谢谢您的支持。”

  贝娄又跟汤达成谈了一些中美作家交流的事情,里面大多都是一些客套话。

  “刘,这是后天颁奖的流程,到时候我们将在凯悦酒店举办颁奖典礼,我期待着你的演讲。”贝娄说完,就开始去忙着颁奖的准备工作去了。

  翻译许孟雄好奇地问道:“一民,你觉得美国的文学奖和意大利的有什么区别?”

  “意大利的文学奖更有钱,流程里都是金钱的味道。”刘一民说道。

  刘一民将住的酒店对比了一下,汤达成和许孟雄两人听的一愣一愣的,都觉得有点奢侈,酒店有房间还有会客厅。

  贝娄走后刘一民也没有闲着,跟百老汇的人和米勒见了面。《宠儿》在美国的话剧演出,导演正是米勒。

  “《宠儿》已经在百老汇演出一百场了,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米勒冲着刘一民感叹道。

  百老汇想要邀请刘一民及代表团的成员观看《宠儿》和《绿皮书》在百老汇的演出。

  刘一民看了一下时间说道:“明天吧,明天在纽约有一场活动,不知道晚上是否有《宠儿》的演出?”

  “有,另外你知道约瑟夫团队的《老人和狗》话剧吗?”米勒看向刘一民。

  “剧本是我写的,授权他们演出的。”

  百老汇经理邦德说道:“为了展示百老汇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向美国人民宣传环保,百老汇决定邀请他们团队来到百老汇演出,演出的时间在3月29号,演出的收入将全部赠予环保团队用于环保事业。”

  “好啊,这我必须得参加。”刘一民疑惑地问道:“不过为什么不直接在颁奖当天的晚上?这样的话影响力岂不是更大?”

  美国国家图书奖只有一个颁奖仪式,并没有所谓的晚会,刘一民觉得当天晚上是影响力最大的时候,是个好时间。

  “当天的演出已经安排过了,没办法临时调整。”

  刘一民说道:“那好吧,不过我有个提议,加上一个慈善拍卖会,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募集更多的资金。”

  “拍卖什么?”

  “艺术家关于环保的作品,我相信不少艺术家会乐意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的。”

  艺术家这个群体对于这些议题有天生的敏感性,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个露脸的好时机,刘一民觉得能凑齐不少的拍卖品。

  “当然,我也会拿出一些拍卖品。”

  邦德跟米勒对视了一眼后,借用了一下酒店房间的电话,跟百老汇汇报了一下刘一民的想法。

  邦德跟对面讨论了约十分钟,终于同意了刘一民的想法。

  “我们一会儿就通过晚报和晚间新闻向全美发表举办慈善晚会的声明。刘,这将是以你为命名的慈善拍卖会。”

  米勒和邦德急忙离开了酒店,回去想办法布置场地,并准备一些贵宾邀请函了。

  旁边的希莫尔为刘一民竖起了大拇指,为他的慈善之心而感动。

  刘一民找来尼琪要了不少书,一些签名版的书就是他拍卖的物品,不过光这些还不行,刘一民得再准备点特殊的拍卖品。

  希莫尔看着刘一民的兴奋劲儿忍不住泼冷水道:“刘,你就不怕没有人参与拍卖吗?”

  “就算拍卖出去一美分,那也是用于全地球。”

  尼琪赞同地说道:“记住刘的话,行动,还是行动!”

  尼琪是除了刘一民和代表团成员之外最激动的哪个,刘一民名气越大,对她的出版事业就越有利。

  翌日,刘一民参加完纽约市图书馆举办的学术分享和读者见面活动后,就去参观了百老汇。

  百老汇不要单单是演出场所,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体。百老汇集文化、娱乐和商业为一体,光演出厅就数不胜数,收入整体上并不依赖演出,而是商业和娱乐设施。

  对于百老汇而言,名气意味着人气,人气等于财气。

  代表团一行在百老汇向导的引领下,坐在观光车上参观完了整个百老汇。

  汤达成和许孟雄的眼里止不住的羡慕,觉得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真的挺有一套。

  下一章被审核了,国外最近总是被审核。

第448章 华人文学界沸腾了

  3月24日晚上,百老汇林肯艺术中心话剧院,在向导的带领下,刘一民几人走了进去。

  林肯艺术中心金碧辉煌,美国人将这里打造成了世界顶级的艺术中心,让全世界艺术家能以在这里演出为荣,向世界艺术家辐射美国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艺术家目前能在这里演出的只有梅兰芳先生,1930年梅兰芳来到百老汇演出,当时美国正值大萧条,但是演出的票价仍然从五美金炒到了将近20美金。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剧场,算下来可以同时容纳一万八千名观众。

  汤达成感叹道:“看这里的高楼林立,遍布的艺术中心,就能想象当年梅先生来此的盛况。”

  “梅先生的戏我现在都忘不了。”许孟雄回味了起来。

  走进演出《宠儿》的话剧院,已经有许多美国人在排队等候了。

  来看话剧的美国人都知道编剧刘一民要来观看今天的演出,很多人都希望能跟他见一面,从昨天到今天不到一天的时间,票价被炒高了两倍。

  从侧面走进剧院,邦德找到了刘一民,3月29号将启用一个更大的演出厅,能坐将近三四千名观众。

  经过昨天晚报、电视的造势、今天《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哥伦比亚报纸》等美国的大媒体全部刊登刘一民将在百老汇《老人和狗》演出之后,举办私人慈善拍卖会。

  很多艺术家纷纷响应,在媒体上表达自己要参加拍卖的心情。没拿到百老汇邀请函的艺术家,在报纸上隔空问百老汇要门票。

  百老汇除了观众票之外,一部分票给了艺术家,一部分送给了有钱且需要树立自己正面形象的大亨,尤其是最近有丑闻的,需要通过慈善公关的家族。

  邦德将一部分名单递给了刘一民:“这都是参加拍卖的艺术家。”

  “这几个我认识,都是有名的黑人艺术家。”刘一民笑着说道,这几个刘一民在洛杉矶的时候见过,其中有被迫害妄想症的巴斯奎特就在其中。

  “有的人可能并没有那么有名,不过我相信他们的作品都能为世界环保做出不小的贡献。”

  刘一民和邦德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汤达成和许孟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觉得艺术家的作品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刘,一会儿等话剧结束,你上台做个简短的演讲吧,为慈善晚会造造势。”

  “没问题。”

  随着话剧即将开始,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上千人的演出厅很快坐满。

  邦德上台告诉大家演出即将开始,并且在演出结束之后,编剧会亲自上台答谢。

  “wow!”掌声和欢呼声充斥整个演出厅。

  “这就是一民在美国的影响力啊!”汤达成笑道。

  随着演出开始,演出厅开始安静了下来。《宠儿》这话剧美国排练还真是有优势,简直是活灵活现。

  他们知道当时黑奴是怎样的生活,妆容和服装都很到位。

  农场主戴着牛仔帽,穿着皮靴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手中的皮鞭随机抽选一名幸运黑奴。

  里面对剧本的场景进行了点改编,白人的脚一伸,黑人立即跑过来用衣袖将白人的皮靴擦干净。

  擦完之后,农场主高兴地赏了黑人一个九连鞭,他没有躲,结结实实的挨在了身上。

  这样的场景演绎出来之后,有观众在不断地喊着“fuck”,也有人在嘿嘿笑。

  刘一民和许孟雄看的非常认真,但是汤达成就不行了,他不太懂英语,只能听清楚一些零星的单词,句子一快他就不懂了。

  剧场的环绕音响带来的沉浸感很强,等音响停下,众人才反应过来演出已经结束了。

  演艺厅的工作人员将刘一民带到后台,等演员上台谢幕时,刘一民直接登上舞台,走到演员的面前跟大家一一握手拥抱。

  演出厅的空调很好,但每个演员都浑身是汗。演主角的黑人女演员,激动地亲吻着刘一民的手背。

  “伟大的编剧,感谢你看到了黑人的命运!”

  “不,不是我看见了,是因为事情发生了。”

  他们都带着话筒,此话一出,台下再次疯狂地鼓起了掌。

  “一民说的是什么?”汤达成急忙问道。

  许孟雄赶紧说道:“这黑人感谢一民看到了黑人的命运,一民巧妙的说是因为事情发生,所以才被他看到了。”

  汤达成无奈地说道:“这叽里呱啦的,听不懂只感觉到心烦意乱。”

  许孟雄无奈地当起了汤达成的翻译,刘一民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讲。

  跟演员打完招呼之后,刘一民站在演员的身前冲着美国的观众进行演讲。

  “历史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能装作没看见。黑人的百年屈辱,值得美国去反思,我想也不只是美国,黑人是如何来到美洲大陆的,每一个环节上的人都应该反思。

  我觉得,人一定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反思。他们对我不好,我就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对我不好?中国人讲究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美国人呢,也要反思.”

  下面的美国人听着觉得刘一民讲的很有道理,认为刘一民讲的反思跟《圣经》里面说的忏悔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发生的事情,不能装作没看见;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也不能装作没预见。

  不管美国还是中国,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第二就是欧洲国家。因为生活在发达国家的民众,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业制品,但它带来的代价是环境毁灭。

  有一个统计,美国人每天产生的垃圾能够堵塞整个密西西比河,填满五大湖。冰箱氟利昂对大气层的毁坏约等于每天融化一座北极冰山。

  当未来飓风刮遍美洲大陆,海啸摧毁了自由女神像,底特律的汽车漂浮在高楼之上,你还能坐视吗?

  你能坐视,但有人已经行动了。在遥远的东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在阻止地球变暖,他们种出的森林变成捕捉二氧化碳的触手,在整个地球环境大系统中,做着牺牲,做着贡献,他们用爱和双手保护着环境。”

  刘一民演讲结束,邦德立即说道:“我们百老汇将联合东方作家一民.刘先生于3月29号举办慈善晚宴,演出门票和慈善拍卖的收入将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植树造林。

  另外,也将单独开启捐款通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在掌声的海浪中,刘一民和邦德走下后台。

  米勒得意地看向刘一民:“刘,你觉得我排练的怎么样?”

首节 上一节 392/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