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95节

  沃尔玛公主爱丽丝·沃尔顿:“四万美元!”

  “四万三千美元”

  沃尔玛公主爱丽丝·沃尔顿:“六万美元!”

  “六万美元一次,六万美元两次!”

  “六万五千美元!”

  爱丽丝·沃尔顿的神态跟《哥谭》电影里面的布鲁斯.韦恩一般,大声地说道:“八万美元!”

第450章 富贵回国

  “一民,你这衣服是真镶金边了啊!”汤达成感慨道。

  许孟雄无奈地说道:“他们的美元都是自己印的吗?”

  “没那么慢!”刘一民说道。

  沃尔玛小公主实在是太过强势,李聪仁贱戳戳的抬了两次价格,对方丝毫不怵,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最终这件中山装被对方以十万美元的价格拿下。

  大家都以为这是今晚最贵的一件拍卖品了,疯狂的气氛减弱了许多。

  沃尔玛想用家族公主的名声加巨额美元通过报纸做一次广告,另外也有向中国示好的意思。

  “十万美元,还不够!”沃尔玛爱丽丝·沃尔顿眉头紧皱,认为十万美元根本起不到震动的效果:

  “再看看吧,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值得买的?咱们自己抬价也要把价格抬上去!”

  拍卖的物品越来越多,此次捐赠的美金怎么说也有四十万了。

  汤达成和许孟雄已经笑的脸都麻了,不断地揉搓着双脸活血。

  “著名剧作家米勒《推销员之死》的第三版手稿,起拍价四千美元!”

  米勒这老家伙不舍得将第一版的拿出来,只拿出个第三版,不过转眼也就被拍到了一万美金。

  姗姗来迟的税王加价了两次,没有再继续加下去,他只想要名,可不太想付出钱,价格最后定格在四万美元。

  “这是本次慈善拍卖会最后一件拍卖品,大家会很吃惊,会很好奇,会很不解。但要理解,一位为环保奉献出一切的作家!

  这件拍卖品就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奖杯,奖品来自于一民.刘!”

  话音落下,全场皆震惊。

  “一民,你怎么把奖杯拿出来了?这怎么能行呢?”汤达成急忙问道。

  团队的其他人齐齐望向刘一民,眼神也是这个意思。

  “没什么不可以的,这是美国的,留在美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这.这!”许孟雄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刘一民让大家不要觉得可惜,听听能拍卖出来多少钱吧。

  评奖委员会主席贝娄也参加了慈善晚会,一直静静地坐着,听到邦德的话后,贝娄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接着脸色难看,这怎么能拿出来拍卖呢!

  要是拍卖价格低的话,估计世界文学界都会调侃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文学价值了。

  这个东方年轻人有点不按套路出牌啊!要不是涵养好,贝娄已经准备骂了。

  沃尔玛家族却是双眼放光,认为这是个好东西,沃尔玛家族为了环保拍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奖杯,标题够吸引人的眼球。

  “如果是一百万拍的呢,是不是更震撼人心?”

  “一百万是不是有点贵了?”

  爱丽丝·沃尔顿抿嘴笑道:“我们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吗?无数热爱环保的顾客涌入我们的超市一天,这钱就赚回来了。”

  “能到一百万吗?”

  “到不了?如果到不了,咱们自己抬价!”爱丽丝·沃尔顿斩钉截铁地说道。

  “一百万咱们可以在《纽约时报》做半年的广告了。”

  “全美的一个月可比《纽约时报》的半年更值,况且因为购物袋的问题,环保组织没有少指责我们,这一百万怎么看都值!”

  奖杯以一万美元的价格起拍,刚开始起拍的观众还是犹犹豫豫,加价五轮之后热情便上来了。

  但价格也没超过八万美元,爱丽丝·沃尔顿使了一个眼色,自己人开始不断地抬价。

  最终价格准确无误的落在了“一百万美元”的金额上,邦德的敲锤的手都有点颤抖。

  “沃尔玛爱丽丝·沃尔顿,以一百万美元的金额拍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奖杯一座!”

  刘一民亲自将奖杯送到了爱丽丝·沃尔顿面前,爱丽丝·沃尔顿正值壮年,拿起奖杯看了一眼后说道:“刘,你是个了不起的作家,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女士,感谢你为国际环保事业做的贡献。”刘一民笑道。

  爱丽丝·沃尔顿说了几句环保之类的套话,起身带着人离开了演出厅。

  邦德红着脸激动地说道:“刘,明天美国的报纸将全部都是我们的报道,全部。太疯狂了,一百万美元,一百万啊!”

  “GOD,太疯狂了!”米勒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瓶可乐递给了刘一民。

  “不是疯狂,这是需要。”刘一民笑着说道。

  米勒和邦德也反应了过来,他们只需要多多想一想,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刘一民将艺术家们一个个送走,回到场内的时候,汤达成和许孟雄两个人捂着胸口还没缓过来呢!

  约瑟夫的演出团队高兴地在舞台上跳舞,记者快速地拍下这一幕,成为庆祝慈善晚会成功的经典照片之一。

  回去的路上,汤达成等人询问刘一民这是为什么,刘一民没解释原因,旁边还跟着一个记录的家伙呢!

  第二天早上醒来,报纸上全都是沃尔玛家族拍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奖杯的事情,沃尔玛一早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记者采访,重申集团对于环保的重视。

  爱丽丝·沃尔顿和哥哥们打开报纸和电视,开心地品尝着红酒,这次的慈善营销已经成功了。

  “这将是载入教科书的经典攻关案例。”

  爱丽丝·沃尔顿说道:“还不够。”

  “什么?”

  “过几天你会知道的。”爱丽丝·沃尔顿说完,眉头紧皱,厌恶地说道:“川—普——”

  此时税王正在电视上接受媒体的采访,他手里什么都没有拍到,但是他却称之所以能够拍出那么高的价格,都是他抬价的功劳。

  “事实就是,我说九十万,爱丽丝·沃尔顿说一百万。我说OK,这是你的了!没有我,你们知道吗?根本拍不出这么高的价格。

  不过我也为没拍到刘的物品而难受,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我向他保证,我说,bro,你放心,下一次我一定能拍到。他说,我相信你朋友。”

  税王侃侃而谈,分走了不少媒体和观众的关注。

  刘一民看到这一幕,无奈地笑出了声。如今各方都在报纸上吹嘘自己多么的热爱环境,多么的愿意为植树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百老汇的邦德更是亲自联系了几家报社专门写稿,通过慈善再度放大百老汇在观众和艺术家心中的地位。

  总之一句话——所有人都赢了!

  当然刘一民赢的更多,此次晚会,光门票收入高达五万美元,加上拍卖品的收入,总共获得了约一百六十万美元。

  在接受完纽约媒体的采访之后,刘一民临离开纽约之前又跟当地的各协会人员见了一面。

  这次见到了宋希濂,宋希濂不断地跟刘一民竖拇指,夸赞他为国家争了光。

  “以前不管是哪方面,我们在外国拿个奖都是非常艰难。去年国家代表团拿了那么多块金牌,我从电视上看到的时候,泪流满面。唉,我们的国家应该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一定会的,您保重身体。”

  宋希濂用手帕擦了擦眼角,忍不住问道:“我听郑洞國讲,你讲台儿庄战役给写了出来?在拍电影?”

  “再拍,投入有点大,资金正在筹措,估计年底就能拍好。”刘一民说道。

  “好,好,到时候我一定要看。”

  郑愁予冲着刘一民拱手说道:“一民,希望你未来再写出上乘佳作。”

  “老郑,你看看这是什么,这是我刚买的《巴黎评论》,一民又写了一篇关于黑人的文章啊,鞭辟入里,极具批判和讽刺精神,不少美国人正在读呢!”外面有人走了进来,是在纽约大学上班的华裔教授。

  宋希濂几人都来了兴趣,拿着《巴黎评论》阅读了起来。等这里的人读完,有人觉得黑奴解放宣言是为了解放黑奴,也有人赞同文章里面的内容,认为是生产方式改变导致双方对劳动力展开的一次争夺。

  宋希濂说道:“马克思说,生产方式的每一次改变,人们也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关系.所以我认为,美国南北的分歧,本质上就是对黑人劳动力的争夺。至于什么民主自由,都是扯他妈的蛋!”

  “宋将J,你还懂马克思经济学?”郑愁予问道。

  “嗐,我们在功德林大学学的,那时候天天学,我都快成半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宋希濂笑着说道。

  大家对宋希濂的功德林生活很好奇,于是都围过来问他过得到底怎么样。

  “事实证明人家对我们是很大度的?要不然我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像沈醉那个大特务,都改邪归正了,你说说,人家这手段、这胸襟”

  会谈结束后,尼琪和刘一民等人来到书店门口,确实有很多人在购买《巴黎评论》。

  乔治得意地说道:“这是文学的成功,这是黑人权利意识提高的成功,刘,这是你的成功!”

  “刘,我们立即准备出版怎么样?”尼琪询问道。

  “可以啊,合同要跟着《宠儿》走!”

  尼琪不假思索地说道:“没有问题,我相信这篇小说的销量。”

  进入四月,刘一民和代表团的成员在美国各地做着演讲,大部分都是学术分享或者读者见面,一般不再签售,只盖章,要不然刘一民的手要废了。

  除了书之外,还有不少人拿着最新一期的《巴黎评论》跟刘一民见面。

  每次聚集来的人气比领奖前都多了好几倍,在慈善、文学奖、《黑奴的救赎》加持下,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巴黎评论》的销量远超乔治的预料,他已经准备再加印二十万份来满足全球市场的销量。

  黑人艺术家巴斯奎特来信告诉刘一民,要保持旺盛的写作精力,要时刻将黑人的悲惨历史挂在笔边。

  “刘,接下来咱们去底特律!”尼琪说道。

  美国的钢铁地带从五十年代就开始生锈,如今底特律的经济已经非常差,并且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刘一民站在人群中间,大声地分享着文学,分享着环保理念。

  “底特律需要改变,环境需要治理,这不是底特律的事情,是美国的事情。繁华的曼哈顿,燃烧的是底特律人的故乡。”

  下面的底特律人双眼通红,疯狂地拍打着双手。

  回到酒店,酒店的服务员向刘一民诉说着底特律以前的繁华,如今的底特律快成了空架子。

  “联邦抛弃了我们底特律人!”服务员生气地说道。

  刘一民拍了拍服务员的肩膀说道:“年轻人,你有到莱克星顿再次集合的权利!”

  等离服务员很远后,李聪仁低声说道:“他没那么有种,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需要流血牺牲的。”

  “你挺懂啊,老李!”

  李聪仁笑着说道:“这一次的美国巡讲,比你上几次都有效果,美国人知道了长城、知道了泰山、知道了中国的塞罕坝,知道了中国人的文化。”

  “唉,累啊!”刘一民坐在沙发上放松着自己的身体。

  4月12号,中间临时又加了两天行程,飞机终于落地旧金山。

  尼琪这阵子乐的咧开了半边嘴,另一边没咧开则是因为有德州、佛罗里达几个南方州没去。

  “同志们,咱们终于能回去了。”一个月了,刘一民已经想家了。

首节 上一节 395/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