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达成笑道:“我们本以为来几天,没想到来了半个月,是时候回去喽。”
刘一民他们准备在旧金山休整两天再回去,李聪仁准备带刘一民去太平洋边钓钓鱼。
乔治和记录起居注的记者希莫尔早已经走了,根据时间,希莫尔报道估计快写出来了。
“刘,你快看报纸。”李聪仁敲开门后大声地说道。
“希莫尔把报道写出来了?”
“不是他,是沃尔玛!”
刘一民打开报纸,沃尔玛爱丽丝·沃尔顿在报纸上宣布,将把从刘一民手里拍得的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奖杯还给刘一民——作家的东西应该由作家带走!
“爱丽丝·沃尔顿是营销家啊,眼看报纸讨论度快下去了,这样一来,马上就会上去。一百万的慈善捐赠,估计早就翻了十倍的挣回来了。”刘一民感叹道。
沃尔玛不仅在美国有市场,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门店,1985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八十多亿美元了。
任何一次正面形象的树立,都会加快他们扩张的步伐。
李聪仁说道:“这女人可真不简单。”
接下来在记者的见证下,爱丽丝·沃尔顿将奖杯重新赠予刘一民,另外沃尔玛还赠送了第一家沃尔玛门店的模型。
“沃尔玛,将永远是民众的沃尔玛,我们永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爱丽丝·沃尔顿大声地说道。
见完媒体,爱丽丝·沃尔顿询问刘一民沃尔玛是否适合在中国经营。
“爱丽丝·沃尔顿女士,你和你的家族都是优秀的商人,我想你们能做出自己的决定。”刘一民微微笑道。
爱丽丝·沃尔顿说道:“刘,只要以后你们有需要,我们愿意再为慈善和环保事业做贡献。我们是朋友,有机会在中国见。”
刘一民跟李聪仁到岸边坐着船飘荡了一个下午,思绪完全放空,等回来的时候,整个人的疲惫感已经消散了许多。
新一期《纽约客》周刊的封面刊登了刘一民获奖的照片,照片上刘一民捧着奖杯向观众示意,下面写着一行标题《真实的中国作家》。
希莫尔使用小说的笔法描述了刘一民在美国的活动轨迹,为了跟新闻区别开,对细节描写的十分详尽。
将刘一民做思考时候的表情、演讲时候的状态描述的栩栩如生,读起来如临其境。
刘一民公众行程里不为人知的一面很快俘获了美国读者的心,读者读起来有一种偷窥隐私的爽感。
看到刘一民不习惯吃西餐的时候,美国读者都勾起了嘴角。
“刘对旁人的眼光不甚重视,他甚至可以坦然自若的用筷子来吃牛排而不感觉到尴尬,他的自信是从内向外的。他认可美国是个强大的国家,却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
国际写作计划的聂华令看到文章里将中情局资金控制写作中心比喻成看到了一只苍蝇时,心里五味杂陈,这么多年经营的口碑正慢慢的消散。
《纽约客》的竞争对手《时代周刊》主编对手下的记者十分不满,为什么《纽约客》能想到的报道,他们想不到?
这一周《纽约客》的销量在美国本土肯定会超过《时代周刊》,《纽约客》编辑部里,编辑和记者正在庆祝成功。
整体上来看,希莫尔对于刘一民的描述整体上都是正面的,写出了刘一民为环保事业殚精竭虑,用心良苦。
飞机上,许孟雄给汤达成翻译着《纽约客》的文章。刘一民的思绪如飞,早已经回到了华侨公寓。
此次刘一民美欧之行,可以说是大获成功,收获颇丰。不算捐赠的收入,光算他自己的收入就十分可观。
演讲出场费加上文学奖的奖金,收入将近十七万美美元,如果加上书销售出去获得的版税收入的话,远超二十万美元。
“这次咱们到燕京,得有多少人来欢迎咱们啊!”许孟雄笑着说道。
第451章 官方认证青年作家第一人
飞机上,刘一民和汤达成、许孟雄三人都没怎么睡觉。两人是激动此次的收获,文学奖姑且不算,一百六十万美元的捐赠金额,足以让林业部疯狂了。
三北防护林建设资金一直短缺,不少地方都存在着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一百六十万美元,加上去年的五十万美元,能极大填补资金、物资缺口。
刘一民睡不着是想朱霖、两个小家伙和家人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说不定两个小家伙都试着走路了。
休息不了,刘一民索性给他们讲起几人疑惑的地方。比如沃尔玛为什么愿意花一百万美元来买一个奖杯,不是因为奖杯多有收藏价值,而是广告需要。
“那为什么又送回了呢?”
“也是营销,经过半个月,美国民众对沃尔玛慈善的讨论度已经在下降,返还奖杯,能够重新激起美国民众的热情。大家只看到了她花了多少钱,谁知道她赚了多少呢?”
“赚多少?”
“估计翻个十倍,再加上美国股市,那可不只是十倍那么简单了。”刘一民慢悠悠地说道。
嘶!
两人长吸一口冷气:“这挣钱的速度还真比印钞机印的快!”
两人是文人,还是很传统的文人,根本无法想象资本主义的挣钱方式。
汤达成倒是在沪市上学期间知道股市,但他知道的股市,是物价上涨,股民哀嚎遍野的股市。
民航飞机越过太平洋抵近国家领空时,机舱内响起广播的声音:
“国航全体机组成员欢迎刘一民同志载誉归国,感谢刘一民同志为中国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广播声音刚落下,机组成员捧着鲜花走了过来,送上花后再次说道:“刘一民同志,欢迎回国!”
“谢谢你们,谢谢全体的机组成员!”刘一民接过鲜花客气地说道。
不到二十分钟,飞机稳稳地落在沪市机场的跑道上,下面铺着红地毯,站着等候的人群。
南方文学界在沪市给刘一民举办欢迎仪式,巴金先生站在正中间,正期待地看向稳稳停下的飞机。
“父亲,瞧您急的,法国总统来给您授勋的时候,也没见您张望个不停。”李晓林在旁边调侃道。
巴金笑着说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这些老家伙迟早要走,不能留个青黄不接的文坛,一民这次在国际上争了光,也给国内文坛下了一副提振精神的药。”
“出来了,出来了!”李晓林指着打开的舱门说道。
刘一民手捧鲜花一马当先,旁边的汤达成和许孟雄倒成了左右护法。
汤达成笑着说道:“巴老他们辛苦了,今天的太阳很大呦,毕业快四十年了,沪市的空气还是那么的熟悉。”
几人快步朝着欢迎人群走去,密密麻麻的得有三四十人,南方主要省市的作协、文联都有派人过来。
“一民,欧美之行实在是辛苦了,要是搁在我们这群老家伙身上,绝对熬不过来。”巴金握住刘一民的手紧紧地说道。
“巴老,您客气,您年轻的时候,飞的可比我勤!”
“去的国家多,但是没你这个强度大啊。半个月欧洲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去了,又是半个月,美国大多数的州挨个跑。年轻人还是年轻人,体力好,我看你精神着呢。”
“也感谢作协同志们的帮助。”
旁边的汤达成立即挺直了胸膛,笑着看向其他人。
巴金说完身后的人开始向刘一民问候,鄂省文联主席姚雪垠也在这群人里面。
“姚老,咱们可是很久没见了。”
姚雪垠开心地说道:“虽然没见,但是余音在耳啊!同志们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接风宴,先在沪市挽留你一程,我知道你很想回去,但都回国了,也不差这一半天。”
巴金在这里,刘一民也不可能转身再上飞机。
沪市作协对招待活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吃饭是在黄浦江边的涉外饭店的宴会厅吃的。
下午刘一民南方各省市文联、作协的代表一起开了一场座谈会,除了谈论文学奖之外,更多的谈中国文学在跟世界交流的同时,应该吸收什么,或者说应该拒绝什么。
“中国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向国外的作家学习。但我想,现实主义的风格绝对不能轻易抛弃。另外,我们要首先满足国内群众对于文学等精神产品的需求。不能为了获奖,而单纯的迎合国外文学的评价标准。”
姚雪垠马上接话道:“是啊,我们的目标先国内文学,再然后是华人文学,最后才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当你真正的写好之后,外国人会下功夫研究你的作品的。”
姚雪垠的《李自成》依托明末的历史,完全就是为了国内读者,但随着在法国的出版,已经在欧洲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在华人文学界,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作品。
“是啊,我们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我们作家也要记住,你们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你们的成功是这片土地文化的成功,并不单单是个人的成功。
海外华人的后裔,也有许多喜欢文学的,但大多只能从事文学分析工作,他们没有在中国生活的经验,他们写不出有中国精神内核的作品。”巴金一字一句地说道。
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巴金更是称刘一民为中国青年作家第一人,文坛青年主力军,文坛知名作家。
巴金的话更像是给刘一民打上了一个官方认证,告诉文联、作协的人,这是他亲自承认的,是作协主席承认的。
巴金的话音落下,其余人纷纷鼓掌,参会的人对于刘一民在文坛的地位表示认可。
晚上,刘一民、汤达成、许孟雄三人在巴金家里吃晚餐,巴金和李晓林两人听三人讲着在美国的趣事。
“一民,一百六十万美元,一民,你比我这个老头子有用啊!”巴金打趣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巴老,话可不能这样说。”
“一民,你写的《血战台儿庄》一经发表,读者就纷纷购买杂志阅读。这篇纪实文学,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李晓林夸赞道:“突出了正面战场的作用,以历史主义的严肃性,向读者和抗日战士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晓林师姐,你们销量怎么样?”
“卖的特别好,截止今天,应该卖了一百四十多万册了。”
李晓林让刘一民多多投稿《收获》,刘一民满口答应。
“这还差不多。你那个童话杂志搞得是有声有色啊,四月期杂志开售以来,势头比第一期猛的多啊,听说印了十五万册,你们可真胆大。”李晓林对《童话大王》这本杂志兴趣很浓。
沪市也有一家少年文艺出版的童话杂志,目前在南方卖的还行,但整体销量也不高。
“上次晓林给我拿来一本,我看了看。想看看是谁写的,翻一篇是郑渊杰、再翻还是,好家伙,一个人相当于一个编辑部加上十几位供稿作家了。”
巴金说完看向汤达成:“达成同志,你初任作协书记处书记,事情繁多,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
作协实行的是双首长制,巴金是主席团主席,汤达成是书记处书记,但巴金因为年事已高且在沪市,汤达成实际上负责作协的日常事务。
晚上,三人没有住招待所,直接就住在巴金的家里。第二天一大早,三人就坐上最早的航班回燕京了。
燕京首都机场的停机坪旁,也站着一众欢迎人群。文化部、教育部、林业部、文联作协的人都来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燕大中文系学生代表和记者。
夏言和曹禹站在人群前面,侧着身子低声说着话,眼睛时不时瞄向机场上空。
飞机的嗡嗡嗡声率先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循着声音找到了正在下降高度的飞机。
曹禹笑着说道:“终于回来喽,要不是老巴哥哥横插一脚,昨天就到了。”
“哈哈哈,一民闹了那么大的动静,不见一面怎么可能呢!你学生这次回来可不简单,腰缠万贯呐!杨忠同志,你们林业部门可是占了大便宜啊!”夏言看向旁边激动地来回踱步搓手的林业部杨忠。
听到夏言的话,杨忠满脸笑意:“沈老、家宝公,一民同志是我们林业部门的财神爷啊!”
“哈哈哈,当得起财神爷这三个字。”
不等刘一民走下飞机,杨忠就带着林业部的人朝这边舷梯旁快速走来,一边走一边鼓掌。
夏言和曹禹以及教育部门的人见状,也快步迎了上去。你们林业部的跑这么快是什么意思?即使给你们带来了一百多万美元,可归根到底是我们文化部和教育部的人啊!
“一民辛苦了辛苦了,同志们,鼓掌的劲儿大点。”杨忠激动地说道。
刘一民寒暄了两句,快步走到夏言和曹禹旁边喊了句:“老师、沈老。”
曹禹轻轻地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好小子!”
“走,回部里去!”夏言笑着说道。
记者快速地拍着照片,刘一民跟着人群坐上车回到了文化部。
各部门的人坐在会议室里,气氛十分的热络,考虑到刘一民等人太累,并没有开的太长。
“老杨同志,那一百多万美元过两天通过使馆打款回来。”刘一民看向杨忠说道。
“好好好!”杨忠大声地应和道,十分提气。
等人走后,夏言和曹禹、刘一民三人单独坐在了办公室里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