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415节

  海子摇了摇头说道:“真有气功存在,刘老师,我已经快打通小周天了。”

  “打破小周天?你给我讲讲你这个打破小周天是什么意思?”刘一民问道。

  海子支支吾吾地说什么经脉运转到一定程度,小周天自然打通,说的含糊不清,但外人听起来玄妙无比。

  “刘老师,气功能让我们获得不属于我们肉体的力量,在哲学上讲,这叫做超自然能力。哲学让我们辩证看待一些事物,我们不能简单地断定有还是没有。黑格尔也说过,存在即合理。”

  刘一民说道:“存在即合理是唯心主义,你受唯物主义教导这么多年,变成唯心主义了?”

  “刘老师,我还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说了,世界上存在我们没有认识的物质,但并不存在我们无法认识的物质。或许气功就是物质,只是我们没有认识。”海子有理有据地说道。

  “那你如何去认识这个物质?”

  “冥想,打坐。”

  “你靠精神世界去感知没有发现的物质世界,你能发现吗?”刘一民反问道。

  海子皱起了眉头,眼睛里闪过一丝痛苦,刘一民继续讲了哥伦布如何发现了美洲大陆、如何知道地球是圆的、五大洲的板块运动、我国火药的发明

  “刘老师,你的意思是我不能光靠打坐和冥想,需要去寻找是吗?”

  刘一民叹口气说道:“李白带着杜甫等人寻仙草、找仙人,炼仙丹,找了一辈子也没找到,你能找到吗?”

  “.”海子自觉自己没李白高明,无奈地翻了翻手:“刘老师,那怎么办?”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在找长生的办法,也可以说就是你的气功,但都没有找到,说明根本就不存在。”

  “不对,刘老师,找到的人直接飞升了,我们自然不知道对方找到了。”

  听到这话,刘一民都想说一句海子讲的有道理。

  “气功是编造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肯定是编造出来的,因为我就能编。”刘一民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

  看到海子求知若渴的目光,刘一民随口编造了一段斗气化形的口诀。

  “斗气?第一次听说这个气功门派,刘老师,这是你创的吗?”海子追问道。

  谁说后世是玄幻仙侠小说最好的时代?要是搁这时代写出一本《斗破苍穹》,估计得忽悠一大批人拿着书去练斗气。

  刘一民气得“桀桀桀”冷笑几声:“谁教你气功的?”

  “常远和孙舸。”

  “他们练的怎么样了?”

  “好像打通了大周天。”

  “有什么特异功能吗?”

  “没没有吧?”海子底气不足地说道。

  “这不就对了,我知道你是想用气功提高自己写诗的速度和质量,但并不是这样提高的。我写的速度怎么样?我写作速度快,难道我也练气功了吗?海子,你这种想法有点急功近利。”

  海子练气功练到后来,神志都快出现错乱了。

  刘一民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与其搞打坐冥想,还不如多做点实事儿,冬天来了帮校工铲铲雪

  “红尘修行也是修行。诗歌的产生是在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你要想写出好的诗歌,必须到劳动人民中去。”刘一民苦口婆心地说道。

  海子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将海子送回学校,刘一民回到家待到三点,又回到燕大。

  到办公室先给在《十月》编辑部工作的骆一禾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在平时注意点海子。

  “你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气功这个歪门邪道的东西,少沾染。”

  “刘教授,海生给我说过,我听不太懂,我想着他喜欢,平时还鼓励了他几句。不过这阵子在文研所培训,他比以前高兴了不少,说您和所里的其余学员对他都很照顾。”骆一禾说道。

  刘一民交代了骆一禾几句挂断了电话,闫真走到刘一民旁边问今年文研所年终会议定在什么时候召开。

  “12月27—28号吧!”刘一民说道。

  “好,我去发通知文件。”闫真说道。

  等闫真走了,吴组缃说道:“闫真这小子最近挺努力的啊,我去文研所办公室几趟,他不是在背书就是在看《文艺报》上的文学评论。”

  “还行。”刘一民淡淡地说道。

  王瑶笑道:“一民,看你那个得意劲儿。”

  刘一民跟他们聊了几句,接着又埋头忙起了自己的事情。

  晚上回到家,桌子上摆着邮递员今天刚送来的信,信封上面写着文化馆馆长老张的名字。

  馆长老张邀请了刘一民出席汝县汝瓷博物馆的剪彩仪式,在博物馆准备建的时候,老张就提过这件事情,当时刘一民也是答应了的。

  在信封的末尾,老张怕打扰刘一民的工作,提出要是实在太忙,走不开就算了。

  刘一民看了下时间是12月2号,刘一民准备明天回一封可以参加的电报。

  听说刘一民要回家一趟,杨秀云很高兴,差点想跟他一块回家一趟。

  刘一民和杨秀云谈论着汝县的时候,朱霖从北影回来了。

  “馆长老张是个不错的老同志。”朱霖夸奖道,两人总共见了两面,第一面是老张将鹳鱼石斧图的大缸送到燕京时,第二次就是老张千里迢迢参加两人的婚礼。

  “所以一定要去。”

  朱霖笑着说道:“要是刘老师不去,大家肯定在想刘老师当大官了脱离群众了。”

  吃完饭,一家人在看电视的时候,刘一民询问《霍元甲》的拍摄进展如何。

  朱霖将拍摄的进度和明天要拍摄的片段一一跟刘一民讲了:“不过我们过阵子可能要去津城和沪市取景,终究有些片段在燕京拍不了。”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剧组的八卦,比如哪个副导演最卖力之类的。目前副导演里面李文化跑的最卖力,是干摄像的出身,对镜头把握的特别好,一心想当国际大导演。

  十点半,电视播放完,一家人开始去睡觉。

  第二天,李书拿着《霍元甲》的连环画找到了刘一民,让他看看怎么样。

  “总共三百页,分成了上下两册,花了三千六百块钱。”李书得意地说道。

  封面是用黄色的牛皮纸,刘一民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每个人物都画的非常饱满,尤其是霍元甲,肌肉的线条和脸上的表情配合的十分到位。

  “这钱花的值啊!”刘一民赞叹道。

  李书给刘一民送来了二十本连环画,刘一民决定好好的收藏起来。

  “《霍元甲》单行本上市以来销量一路攀升,我们准备再加印两百万册,三百万册的首印根据目前的形势来讲是不够。”

  刘一民将连环画放到书架里面:“老李,这连环画你们印了多少册?”

  “我们两家印了五百万册。”李书伸出了右手的五根手指。

  “好啊。”连环画的定价是上下两册,每一册的价格都是八毛,合起来一块六毛钱。

  刘一民在连环画里面的稿酬,也是根据单行本的分成比例走的。

  五百万册,刘一民能分得约五万块钱,不过还得扣税,到手就没有这么多了。

  送走李书,刘一民拿了两本《霍元甲》的连环画递给刘雨和刘林两个小家伙,还特意嘱咐了刘雨一句,不能撕。

  11月30号,刘一民从首都机场起飞前往郑州,汝县的吉普车已经在机场门口等着了。

  “刘教授,还得等一人才能走。”

  “等谁啊?”

  “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的。”

  “他们来干什么?咱们又出土宝贝了?”

  司机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文物管理局要给咱们馆长发文保纪念章。”

  文物管理局的人坐的是火车,他们在火车站等了约半个小时,来人看到刘一民后,笑着伸出手道:“刘教授,要是知道您也回来,咱们干脆一块了。”

  文物管理局的人叫谢辰生,是文物管理局的顾问,两个人见过一面,不过刘一民对他只是眼熟。

  谢辰生做过自我介绍道,刘一民握住对方的手说道:“老谢啊。”

  回去的路上,谢辰生和刘一民坐在后面热络地聊了起来,谢辰生不止一次的感谢刘一民对文物保护和文物归国所做的贡献:“欧洲这趟我也去了,我是明白文物归国的难处。

  您去美国领奖了,我们在英法德等国转了几圈,没有什么成效。我们不像您,您到哪儿都一群人围着,我们到哪儿,人家都知道我们是来讨账的,敷衍之极。英国倒还好,归还了一个瓶子,也有几位华侨捐献了几件收藏的宝贝。”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刘一民知道谢辰生所讲的难处在哪里。

  吉普车摇摇晃晃跑了三四个小时,抵达文化馆的时候,门口挂着欢迎刘一民的横幅,还特意用了“莅临”这个词。

  《欢迎文化部文研所副所长刘一民教授莅临我县文化馆指导工作》

  下面则是欢迎谢辰生的横幅。

  谢辰生这个文物局干部是局级,目前看两人的级别算是差不多,但在文化部这个系统里,刘一民的地位无疑是要重要许多。

  车门刚打开,文化馆里就走出来了一群人,书记杨玉山在前,馆长老张在旁边,后面的是县干部或者是文化馆的人。

  杨玉山没有握手,而是热情地给刘一民来了一个拥抱:“一民,好啊,越来越壮了,都是三级教授了,了不得。”

  接着杨玉山跟谢辰生握了握手,馆长老张握着刘一民的手说道:“一民,辛苦了。”

  “老张,你这话太见外了,咱们县能请我是我的荣幸。”

  走进文化馆的会议室,大家热络地坐在一起聊着天。大家最喜欢听的是刘一民在国外追讨文物的事情,他讲的没谢辰生讲的精彩,谢辰生讲的跟小说似的。

  大家在一起聊了两个小时就散会了,杨玉山带着他们去县里的食堂吃饭,一直到晚上八点才散去。

  坐在招待所的房间里,刘一民跟老张聊起当年的往事。刘一民两年没回来,老张脸上的皱纹更多了。

  老张从皮包里拿出一本书递给了他:“这是咱们县修的县志,印好了,送你一本做个纪念。”

  刘一民翻到自己那一页,看了几眼赶紧合上了。

  “真是紧追时事啊,连领文学奖,慈善晚会捐款这事儿都写上了。”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第470章 《虹猫蓝兔七侠传》

  两人聊了约一个多小时,杨玉山披着大衣走了进来,抖了抖身上的大衣:“真特娘的冷啊!老张,我就知道你在这里。”

  白天谢辰生在,两人没办法跟刘一民说话,晚上都跑到这儿了。

  不过看到杨玉山,老张说道:“一民,你得好好教教老杨的文物保护意识,咱们县这两年煤矿承包给私人,到处挖矿,竟然想在汝瓷的旧窑址上挖。”

  “老张,你别在一民面前告状啊,我罚他们五万块钱,不都给你们文化馆当文保资金了。”杨玉山紧了紧大衣坐在一边,继续说道:“要是没有他们,哪来的五万块钱罚款。”

  “你再晚一步,窑址就没了。”老张当时气得到处找人,老张现在已经是县RD常委,但不是执法部门,面对这些人没什么强制办法,得到处求人出手。

  聊到煤矿,刘一民想起了大哥刘一国,老张说道:“一国挺好的,不过他上面还有人,唉!”

  老张用五万块钱,买了许多文物保护遗址的石碑,将县里面发现文物的地方,都给竖上。

  杨玉山说道:“咱们县今年又考上了几个清华燕大,比去年还多了一个,一民班里出‘一民’,咱现在的教育成绩,在整个洛市都排在前几。”

  “去年我见了考到燕大的俩学生。”

  “我听说了,他们说你还请他们吃了顿饭。”

  “一个地方跟一个家族一样,得源源不断地出人才才行。咱们豫省的娃,不能丢了老祖宗的脸,再怎么着,咱们这儿也是东都洛城的京畿地区。”老张将屋子里的炉子挑开,红彤彤的煤球映照在脸上。

  杨玉山将话题引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重点讲了麦积大队的炒瓜子厂做的不错,现在不仅炒瓜子、只要是炒货都做。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年产值快到三十万了。在汝县范围的销售处于无敌的状态,已经完全拿下了周围的市场。

首节 上一节 415/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