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418节

  刘一民只是让闫真将所增设的项目记录下来,然后讨论立项的必要性,一些没必要的项目直接剔除。

  根据这些项目,刘一民只是先提了一个大致的经费建议,之后再单独以文件的形式申请。

  等刘一民说完,夏言侧头低声说道:“等会议结束了,你联系一下新华社,新华社有一个课题,他们自己做不了,应该需要你们帮忙做。经费也不少,能给所里创收。”

  “明白,我下去就联系。”刘一民笑道。

  会议讲到电影和动画的时候,夏言针对性的发表了很多意见,他看到国内电影在国际上没什么大进步,心情是非常急的。

  “同志们,大家多谈谈实际性的问题,系统性的问题,不要总是去谈局部性的问题,一谈就说你们缺钱,实际上,近年来,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包括优质片奖励,电影拍摄经费部里扶持等政策。

  我看,更多的是思路问题,你们觉得一切的根源是钱少。但我觉得不是,更多的是思路问题,大家喜欢等靠要。出了问题,一摆手就说是政策限制、条条框框,钱太少.”

  夏言把汪阳和刘佩然、严定宪几人骂的头都抬不起来,严定宪甚至觉得自己这次太积极了,倒不如不来了。

  “同志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是自己本身的问题!”夏言气得拍了拍桌子。

  见夏言讲完,刘一民出言缓和了一下气氛,接着讲起了自己的意见。

  “其实沈老说的也没毛病,电影厂想着转变,但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转变,或者说人才不足。比如北影厂想拍《霍元甲》,但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优秀导演,只能请外援。咱们的导演拍军事题材的电影都很熟悉,是有拍摄路径依赖。

  多培养新人,培养正确的新人。”

  汪阳抬头说道:“沈老,我们电影厂目前正在培养,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刘佩然急忙附和,夏言的脸色早已恢复了自然。

  “《霍元甲》拍出来,是英雄是好汉,出国跟他们比比看。”夏言沉声说道。

  汪阳趁机谈了一下电影厂工人工资制度的问题,想让厂子在工人工资安排方面有更多的灵活度。

  “目前咱们电影厂的工人包括演员的工资都不高,甚至说很低了,物价上涨,养活一家人都很困难。我们应该出奖励机制,导演拍的好,剧组演得好,挣钱了,拿出一部分分给大家,提高积极性。”

  夏言低眉考虑了一下:“这个你们形成报告交上来。”

  从电影谈到动画,动画的问题更大,电影厂能挣钱养家,动画是很难挣钱养家。

  严定宪说道:“如刘一民同志所说,国外的动画是挣钱的产业,可是在咱们国内,对于电影厂,倒成了等靠要的企业。禁止国外动画倾销,但国内的质量得跟上去才行。”

  “创作周期长,成本高是动画方面的难题。”戴铁郎说道。

  “定宪同志,铁郎同志,你们讲讲,你们动画如果不靠国家购买,直接卖给电视台,就以《黑猫警长》为例,能不能挣到钱?”夏言问道。

  戴铁郎看了一眼严定宪说道:“很难,咱们电视台给的收购价很低,制作成本很高。国外的便宜,是因为在国外已经收回成本了,进入国内倾销就是以前刘所长讲过的,靠动画的衍生品挣钱。”

  夏言看了一眼刘一民,询问刘一民有没有什么建议。

  刘一民说道:“光靠国家补贴的话根本就走不远,部里有多少钱呢。”

  现在动画主要靠电视放,没有哪家电影院会播放一些大火的动画片。

  在大人的意识里,动画片这种东西就应该是免费。

  “对于一些大火的动画片,如黑猫警长这种,可以出一些连环画,或者是一些衍生品,比如玩偶。至于盗版问题,咱们部里面应该向提建议,加大盗版的打击力度,现在盗版越来越猖狂了。

  盗版是满足了很多群众钱包的需求,但是也容易把正版给逼死。以后大家都不愿意写内容,因为创造也是给盗版做嫁衣。”

  其余的动画片如《大闹天宫》这类的,也没什么出连环画的必要,因为市场上已经存在了。

  “一民,你继续讲!”夏言说道。

  “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动画片发展,当然国情不同,起到一些借鉴意义就行。美影厂应该提高原创的动画片创作比例,不能只是依靠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我甚至还有更激进的建议,那就是美影厂一部分人完成国家动画片任务,另一部分人想干大事的,自负盈亏来拍动画片,挣了钱大部分由组里分。”

  刘一民这提法,就相当于挂靠在美影厂下面的个体户了。

  除此之外,就是在国外挣钱。让动画片的导演不要过于看重国外的奖项,而是要看重国外的市场。

  “以前是在国外得了奖很久,现在是在国外挣了钱很牛。大家不要觉得钱这东西太俗,但没了钱,哪有未来的发展。但也不能因为钱,就短视,要有长期主义。

  西方拍一部动画片,有的能挣十年,甚至几十年的,靠的是长期,他们挣钱的方式很多,值得咱们学习。”

  刘一民的话给严定宪几人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戴铁郎对自负盈亏也有点心动。

  刘一民提供一个思路,另一方面怎么做还得靠政策。但唯一知道的是,美影厂不可能靠着补贴一直往前走。

  会后,刘一民跟夏言单独聊天,刘一民私下向他提议,不仅要不让国外的动画片倾销,还必须规定,各电视台对国产动画的播放要设定一致的比例。

  夏言说道:“你说的盗版的问题,锺书同志也给我讲了,说现在盗版书太多了,对作家和出版社都是一种伤害。各地要发展经济,地方保护主义逐渐抬头,有的是人家的税收来源,人家自己会打自己板子吗?”

  “我明白,但是至少不能让盗版太过于嚣张。”

  “有一点你说得对,不能让盗版逼死正版。你们把想法好好写一写,我把他们放到内参里面,让各级领导都看看。”

  文化部给文研所整体的预算增加了五万块钱,达到了年经费二十五万,去年的经费还剩五万没花完,三万外汇的额度倒是花得干干净净。算下来,86年总经费三十万,今年的外汇额度提高到了五万。

  刘一民依据夏言给的消息,会后抓紧联系了一下新华社的社长。新华社现在的社长是穆青,穆青是一位老革命,他参加革命后就干新闻,从延安到燕京,在新闻战线干了一辈子。

  可以说我国的新闻界深受他的影响,县官员焦裕禄的报道就是他写的,标题为《县官员的榜样——焦裕禄》

  穆青看到刘一民亲自上门非常高兴,拉着他到办公室聊起了刘一民写的《中国姑娘》,认为这篇报告文学值得新闻记者去学习。

  两人谈了约半个小时,刘一民忍不住问道:“社长同志,咱们新华社是不是有一些研究要做?”

  “哎呀,你是为这个而来啊!”穆青才反应过来,又问刘一民是听谁说的。

  刘一民笑道:“沈老讲的。”

  穆青大笑道:“哈哈哈,是这样的,现在改革开放,我们的记者不是也去国外了,我们就在想,如何做好国外报道,如何去正确地向国际社会宣传我们的改革开放,让国际社会对我们更多的了解。”

  “其实您这个‘宣传’用的就有点问题,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本身就带有戒心,这个‘宣传’听起来就太生硬。我在国外转悠的时间也不短,国际社会的新闻领域的交锋是很厉害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尖嘴猴腮,泼脏水骂战都不怵。

  咱们不能只想着宣传,如果只想着这个,可能永远进不了他国民众的心里。真正的宣传,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穆青听完拍了拍大腿说道:“你讲的有道理,本来其他大学的新闻专业也有想要这个项目的,一民同志,我看你行,你脑袋新,不是老脑子,就你们文研所了。”

  “不知道经费?”刘一民含蓄地问道。

  穆青说道:“研究经费五万元,你觉得呢?”

  “有点少吧,说实话,这方面的研究,需要用到国外大量的资料,比如报纸,期刊,甚至说论文,外汇都要用不少。”刘一民为难地说道。

  “一民同志,这是我们定好的经费,至于说外汇,我们新华社可以给一定的外汇额度。”

  “社长同志,经费至少得再加一万,我相信国内除了文研所,其余高校根本没资格承担这样的项目。你也知道我们是研究什么的,文化侵略和对外传播的。你们交给我们,弯刀对着瓢切菜,正正好!”

  穆青为难地起身在窗户旁边转了转,刘一民也没吭声。

  “我跟社里得商量商量。”

  刘一民就坐在穆青的办公室,等他去召集人开会。刘一民听到会议室吵得挺激烈,相当一部人觉得不用交给文研所,新华社自己就可以干。

  半个小时后,穆青走出来说道:“一民同志,经费六万就六万,但活得干的漂亮。”

  “社长同志,你们自己干,干下来说不定比六万还高,专业的事儿得交给专业的人。”

  “对对对,一民同志,上次新华社英国分社的同志给我讲了,你对这方面很有研究,要不然我也不会力排众议。”

  刘一民走出新华社大楼,对于刚谈成的合作很满意,文研所这个智库也不能老是依靠上级拨款,给相关部门提供咨询赚经费才是长久之道。

  12月28号,文研所年终会议结束,刘一民给沪市来的三人送了几张故宫门票和其它景点的票、人艺的话剧票,让他们好好在燕京玩玩儿。

  “严厂、戴导、夏道,有什么事情来学校或者我家里找我都行,咱们要发展动画产业,上下就要团结一心。”刘一民依次跟三人握手。

  “好,我们明白,一民同志,你费心了。”严定宪说道。

  “你们放心玩,文研所给补贴。”

  游玩的这几天,他们还是住在燕大的招待所。

  刘一民离开招待所,就直接回到了家。朱霖从沪市拍戏回来了,要不是延长了在沪市的拍戏时间,早该到家了。

  今天刘一民有事,喜梅骑着摩托将朱霖接了回来。

  回到家里,朱霖正在坐在沙发上抱着两个小家伙吃东西,看到一民后,朱霖冲着他扬了扬眉毛。

  刘一民笑着坐在了沙发旁边,杨秀云说道:“我做了霖霖最喜欢吃的,一会儿亲家也过来。”

  没多久朱父就到了,半个小时后朱母赶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

  12月31号,严定宪给刘一民打电话,说想要见见郑渊杰,看看能不能通过童话故事发掘一些好动画题材。

  刘一民直接带着三人来到了编辑部所在的四合院,郑渊杰自己买了一座两进的四合院就在隔壁,离得近方便工作。

  郑渊杰看到刘一民,高兴地将明天发行的《童话大王》递给了他。

  严定宪冲着郑渊杰说道:“郑渊杰同志你很了不起啊,一个人撑起一家杂志。”

  “严厂,谬赞了,以前我觉得我挺厉害,现在嘛,真正厉害的人站在你旁边。一民的速度可比我快多了,只要他想,他一人就能撑起一家月刊,我比他差一点,只能撑起一家双月刊。”郑渊杰急忙说道,并将新一期的《童话大王》递给他们看。

  刘一民朝着书房走去:“老郑,你太谦虚了,我看你已经能撑起一家月刊了。”

  在严定宪几人看书的时候,郑渊洁问起刘一民《霍元甲》的连环画销售额如何了。

  “连环画卖了一个月,卖了一百多万册。”刘一民说道。

  郑渊杰先是震惊,然后皱眉:“卖的这么快?有点出乎我的预料了。”

  “这是连环画,很正常。”刘一民说道。

  郑渊杰思考片刻后说道:“一民,你觉得《童话大王》也出连环画怎么样?”

第473章 《童话大王加印》

  《童话大王》编辑部,面对郑渊杰想出版《童话大王》连环画的想法,刘一民将梁向东叫了过来,算一算盈亏平衡点。

  《童话大王》出版杂志,成本只有印刷和发行成本(不算郑渊洁脑力劳动),要换成连环画的话,那就需要加上美术师的成本了。

  “如果咱们卖三毛钱一册,一期杂志有一百幅图算,画师加上其它成本,总共算下来,咱们想要盈利,连环画的销量需要在五万册才能回本。”梁向东说道。

  刘一民点了点头,梁向东得出的数字跟刘一民算的差不多,连环画的印刷成本要高于单行本,按照三毛钱的售价,每册的利润在四分钱左右。

  郑渊杰听到后头疼地说道:“五万册,也就是说卖到十五册也挣不了多少钱?”

  “可以提高售价,提高到五六毛。”梁向东说道。

  “一月出单行本,二月出连环画,得保证美术师能够画出来付印。如果长期合作,单张画稿的价格应该能降下来,为保证速度,肯定也是集体创作。”刘一民低声沉思。

  郑渊杰摆了摆手说道:“要不算了,杂志我还想出单月刊呢,同时进行连环画和文字杂志的售卖,那岂不是相互挤压市场了,且留给画画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了。”

  郑渊杰认为《童话大王》和《霍元甲》有本质的不同,《霍元甲》的单行本大多数小孩子看不懂,有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阅读障碍。《霍元甲》的连环画版本刚好作为补充。

  但《童话大王》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文字还是漫画都是小孩子读的。

  “单月刊的事情,可以以后再想,咱们可以出几期的连环画试一试。说不定两者的市场不仅不相互挤压,而且是相互补充。连环画版本提高售价,做到卖出两三万册就能够收回成本。”刘一民建议道。

  郑渊杰又思索了片刻后说道:“那行,86年第一期试试,明天我就去美术家协会寻找能够合作的画家。”

  梁向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算成本和售价到底多少才能在两到三万册达到盈亏平衡。

  “一民同志,你什么时候学会写童话了?”戴铁郎指着《虹猫蓝兔七侠传》好奇地问道。

  郑渊杰抢先一步说道:“他呀,他一直会写。”

  “一直会写?”严定宪反问道。

  郑渊杰走过去向他们讲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听的严定宪三人冲刘一民竖大拇指:“一民同志,你可真厉害,前四回写的很棒,我觉得拍成动画片肯定会有很多人看,就是.”

  “就是什么?”刘一民问道。

  戴铁郎说道:“就是成本太高,一招一式都需要画,画面还要出彩绚丽。相比之下郑渊杰同志的《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就简单许多,跟《黑猫警长》的工作量差不多。”

首节 上一节 418/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