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419节

  《舒克和贝塔》和《皮皮鲁》都是郑渊杰笔下经典的童话人物,一部在1983年创建,一部在81年开始写。

  刘一民看了一眼郑渊杰,接着冲严定宪和戴铁郎、夏秉钧说道:“大家可以想一想原创的动画合作,当年老郑创建《童话大王》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电影的原创素材可以在咱们国家的动画故事里面找。

  《舒克和贝塔》、《皮皮鲁》都是可以拍的动画片。”

  严定宪几人并没有先下决定,而是询问了一下郑渊杰关于《舒克和贝塔》《皮鲁鲁》的后续创作计划。

  郑渊杰听到有可能制作成电影,立马来了兴趣,向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了自己的后续创作思路。

  严定宪三人过来,也是想合作。两颗迫切的心,碰到了一起,唯一不完美的地方就是经费问题。

  临走之时,他们带走了几本《童话大王》,说是要回去研究研究。美影厂动画拍摄的总时长已经被分的七七八八的了,在现有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今年想制作也制作不了。

  郑渊杰握着严定宪和戴铁郎的手,将他们送出门外。刘一民冲着郑渊杰说道:“老郑,赶紧回去吧,外面风大天冷。”

  郑渊杰看了一眼屋脊上飞过的乌鸦:“你们路上慢点。”

  回去的路上,刘一民依然跟三人在讨论原创动画改编的问题,严定宪说道:“目前国内的童话故事,我们看了,质量上属上乘的还得是郑渊杰,当然今天看到最好的是一民你写的。武侠和童话融合起来,别说大人有武侠梦了,哪个小孩没有呢?”

  “小孩子更浓,随手捡个木棍都想行侠仗义。”戴铁郎笑着说道。

  回到燕大的招待所,三人仍然缠着刘一民讲一讲《虹猫蓝兔七侠传》后续的故事。刘一民将后续的大致剧情走向给他们透露了一下,并没有将结局告诉他们。

  “要是有钱就好了。”戴铁郎遗憾地说道。

  他们认为《虹猫蓝兔七侠传》每集的制作成本要在两万元左右,而美影厂正在制作的《葫芦兄弟》,从头到尾只花了六万元。

  《葫芦兄弟》算是86年美影厂推出来的重磅动画作品,在和外国的动画厮杀中,为国产动画抢了一席之地。

  现在美影厂没有改革,就算是刘一民想投钱也没地方投。

  两万块钱的制作成本如果没办法收回来,刘一民也没资金源源不断地往里面扔。

  “严厂,咱们美影厂要自己多想办法,多想想如何转型,文研所在这方面会给你们做经费支撑。”刘一民说道。

  严定宪话锋一转,谈到84年小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来到美影厂访问的事情,当时厂里面对商业化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听严定宪说到这里,刘一民询问了一下他们讨论的具体内容。

  在后世有一个知名的谣言,就是宫崎骏来到美影厂访问,宫崎骏关注的是美影厂的创作风格,而中国电影厂最关注的是他们如何挣钱,按件计酬的方式。

  宫崎骏对中国美影厂逐利的行径表示失望,发誓再也不来中国。这成为许多人攻击中国国漫的最经典的“武器”,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评论。

  但其实宫崎骏主要表达的是对动漫创作商业化的趋势表示失望,认为商业化会使得动画失去创新和独特的风格。

  比如目前的美影厂习惯于做各种风格的动画片,但如果商业化了,就会像外国一样,将一部开头能挣钱的动画片,做成无数的系列,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但在刘一民看来,无论从哪种角度,宫崎骏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了,美影厂也得盈利,导演也得养家啊。

  毕竟宫崎骏已经靠着小日本动画的商业化挣了不少钱了,濒临死亡的人是没办法考虑未来的。

  严定宪对于刘一民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相当感兴趣,一半走商业化路径,美影厂用商业化挣来的钱来补贴另一半。

  等刘一民离开招待所,严定宪望着燕大校园,脑子里在想着如何带着美影厂往上走。

  戴铁郎捧着搪瓷杯,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秉钧说道:“也不知道《虹猫蓝兔七侠传》卖的怎么样?”

  听到这话,戴铁郎才开口说话:“如果卖得好,咱们未尝不能尝试尝试制作。”

  “下了火车到沪市,咱们就知道了。“严定宪说道。

  凌晨五点他们要赶火车回沪市,五点没有公交车,刘一民特意给燕大的车队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们明天送一下。

  等他们到家,《童话大王》已经开售一整天了。

  1月1号,在一家人的围观下,刘一民在门口挂上了两只小灯笼。

  杨秀云将刘雨高高抱起说道:“阳历年也是年,挂上灯笼是吉祥年。”

  等灯笼挂好后,杨秀云给刘雨和刘林一人的小口袋里装了一个红包。

  今天家里是他们一家五口,元旦当天让喜梅放假休息了。

  九点,朱父朱母赶了过来,两家人围坐在客厅里包饺子。朱母说道:“今天《血战台儿庄》开始放映了,我们来的时候,电影院门口围的都是人。”

  “咱们一会儿包完饺子也看,桂影厂托人送来了一份拷贝。”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看向刘一民,咯咯一笑,将他脸上的面粉给轻轻擦掉。

  “用面粉的手来擦脸上的面粉,能擦干净吗?”朱父笑着说道。

  “就是,这孩子!”朱母佯怒道。

  朱霖调皮的摇了摇脑袋,继续快速地包起了饺子。朱霖今天穿着米白色的高领毛衣,衬得脖子修长。

  刘雨和刘林在沙发旁玩耍,杨秀云生怕两人磕着,包饺子包得提心吊胆。

  等饺子包完,朱母去厨房将锅里面的水给烧上,准备吃饭。

  刘一民走进电影室,将放映机接上电,准备播放《血战台儿庄》。

  从1月1号的凌晨零点开始,国内有拷贝的各大电影院就开始播放《血战台儿庄》,人满为患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各大电影院门口依然挤满了人。

  要么是排队准备观影的,要么是挤着买票的。

  从里面出来的观众,一个个感动的泪流满面,面对旁人的询问,只说着:“值得一看”。

  电影在大陆火热,在香江同样火爆。香江电影院内,谢忠侯看着战士们冲进坦克下面,用肉体阻挡日军战车进攻的步伐时,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

  谢忠侯在现场看过,但电影剪好之后,他觉得比现场看着更震撼。

  走出电影院后,谢忠侯匆匆回到“中央社”编辑部给岛上发报,做完一切,谢忠侯给新华社香江分社打去了电话。

  “谢先生,拷贝早给你们准备好了,只要你们一个电话过来,桂省电影制片厂就把拷贝给你们送过来。”

  谢忠侯感动地说道:“没想到你们已经提前想到了这一步,我刚从电影院赶回来,我的两行泪水还没干,这是一部无比真实的电影啊,谢谢大陆同袍的善意。”

  华侨公寓,朱父朱母抱着两个小家伙一边吃饺子一边看着电影,他们两个第一次看,看的非常认真。

  朱父在《血战台儿庄》发表之后,还买了一副以台儿庄为中心的军事地图,对战场态势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一民,你这部电影,让许多人认识了池峰城,在以往,池峰城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这部电影,却是给池峰城正了名。”朱父说道。

  此时电影里池峰城正苦苦坚守在台儿庄,不断地向上司孙连仲求援,孙连仲组建敢死队越过浮桥支援庄内,之后池峰城为断绝后路,炸断撤退的浮桥,来了一次破釜沉舟。

  电影播放完毕,朱父等胶片倒卷完成之后,再次播放了一遍。

  刘一民和朱霖将空碗端回厨房,朱霖碰了碰刘一民的胳膊:“刘老师,你担不担心《童话大王》的销量?”

  “当然不担心,我相信现在书店门口,一定会有很多小孩子在扯着大人的手买《童话大王》。”刘一民笑道。

  “刘老师自信的样子很有魅力嘛!”朱霖夸赞道。

  此时书房的电话声响起,刘一民跟朱霖打赌道:“信不信这是老郑的电话。”

  “我去接。”朱霖快步走进书房拿起电话,听到对面的声音,朱霖笑着示意刘一民过来接。

  “一民,我今天没事儿干,我跑到书店门口看了看,我发现咱们这一期销售的会超乎寻常的好。”

  郑渊杰根据崔道逸教他的判断办法,认为这个月,加印势在必行。

  “老郑,这么冷的天,你还专门去看,辛苦了。”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郑渊杰嘴硬地说道:“我今天也没什么事情才去的。”

  两个人互道了一声“元旦快乐”,就挂断了电话。

  “瞧,我就说有人比我还急吧!”

  朱霖说道:“看来刘老师的武侠童话大有可为之处啊。”

  “刘老师办事,什么时候拉稀摆带过。”刘一民上前一步,凑到了朱霖身旁。

  朱霖慌张地瞧了一眼书房外面,门还没关,这要是被朱父朱母看到如何是好。

  刘一民侧了半步身子,让朱霖快步逃离了书房。

  《血战台儿庄》和《童话大王》双开花,电影再次带动了单行本的销量。

  1月10号,《人民报》刊登中影公司的数据,《血战台儿庄》10天内在香江拿到了一百三十万港币的票房,目前票房仍然在快速飘升。

  池峰城的家属在报纸上公开向刘一民喊话,感谢刘一民为池峰城正名,希望能够见刘一民一面。

  李宗仁长子李幼邻再次归国,电影刚看十分钟,就泪流满面。

  电影局将李幼邻和池峰城的妻子都请到了电影局的审片室,亲自播放观看。

  电影播放完,池峰城的妻子握住刘一民的手泪流满面,刘一民安慰道:“池峰城将J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是非曲直,历史会评说的。”

  “谢谢,谢谢,谢谢!”电影局的工作人员搀扶住池峰城的妻子。

  李幼邻冲着刘一民说道:“太好了,这是正视历史的表现,我们这些家属后代都要好好谢谢你。白崇禧的女儿前阵子还给我写信,询问《血战台儿庄》的拍摄情况,她想回大陆看看,但是她还有顾虑。”

  “请您转告她,来去自由,您就是很好的例子嘛。”刘一民笑着说道。

  程思远接话道:“有顾虑是正常的,毕竟对大陆保持警戒三十多年了,不可能转变的那么快。不过我相信,通过口口相传,回来的人会越来越多,再经过口口相传,我们就没那么可怕喽。”

  在电影局的办公室里面,大家开了一个名为《台儿庄战役》的座谈会,记者快速地拍着照片,这既是《台儿庄战役》的座谈会,也是传递大陆对岛政策的座谈会。

  通过跟李幼邻友好座谈的画面,让更多人放下戒备。

  走出电影局,李幼邻住进了程思远的家里,接下来几天程思远会带着他好好的看一看现在的燕京。

  不过让一个老人在大冬天陪着后辈看燕京,估计也就李宗仁的儿子能让他心甘情愿了。

  刘一民从电影局出来,直接去找了郑渊杰,郑渊杰将从发行所拿来的发行数据交给了他,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童话大王》的销量已经到了十三万册。

  “出版社询问咱们要不要加印?他们估计一月结束,至少卖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间。”郑渊杰激动地说道。

  “老郑,你说了算,你觉得加印多少合适,就加印多少。”刘一民说道。

  郑渊杰听到刘一民这话,皱眉思考了起来,不同的数字在脑海里跳来跳去:“加印五万?十万?十五万?”

  见郑渊杰迟迟不能做决定,刘一民说道:“取个中间数吧,十万,或者等到月底看情况再加印。”

  “那听你的,先加印十万册。一民,你不知道,这不能等到月底,马上要过年了,月底想印刷,不一定能轮到咱们。”

  “原来是这样啊,那先加印十万册。”刘一民说道。

  刘一民从四合院离开,听到胡同里有不少小孩子正在喊着“快去找其余七剑传人,只有七剑合璧,才能打赢黑心虎!”

第474章 中国青年导师刘一民

  《童话大王》销售数量持续增加,刘一民住在华侨公寓,打开窗户也经常能够听到楼下的小孩子们在喊“七剑合璧”。

  不过这群孩子除了已知的长虹剑外,对于其它的七剑还不了解。

  早上,刘一民将最后一口鸡蛋放进嘴里,用纸擦了擦嘴角。朱霖揉了揉刘雨和刘林的脸颊,让两人在家听奶奶的话。

  刘一民和朱霖携手出门,走到一楼的楼梯口,朱霖整理了一下刘一民的领子,紧了紧围巾:“刘老师,路上注意点。”

  “你也是。”刘一民将朱霖的帽子往下拉了拉,盖住了耳朵。

  冬天摩托车不太好发动,不过两人在冬天到来前,将摩托各方面都给修了一遍,换了防冻机油,比之前好很多。

  等摩托车打着火,刘一民和朱霖在华侨公寓的门口分开,他朝着燕大驶去。

  刘一民来到文研所,让文研所的王立通知西方文化跨国传播研究小组的几位新闻专业的教授开会。

  “什么时候?”

首节 上一节 419/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