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430节

  “谢晋啊,听说他在忙着拍《芙蓉镇》呢!”谢晋并不是刘一民想要的人选。

  刘佩然这才反应过来:“顾华的《芙蓉镇》写好之后非常火,大把的电影厂找他改编剧本。上影厂靠着谢晋这个金字招牌,又把《芙蓉镇》给抢去了。”

  “您别光说,怎么样?”刘一民看向刘佩然。

  “黄祖默就黄祖默,反正是个不会赔钱的买卖!”刘佩然斩钉截铁地说道。

  刘佩然给了刘一民极大的权力,直接让刘一民联系黄祖默,让黄祖默在电影拍摄的时候对刘一民负责。

  傍晚,刘一民拉着刘佩然在华侨公寓吃饭。朱霖回来后,看到刘佩然在,赶忙跟他打起了招呼。

  刘佩然夸奖道:“朱霖同志,《霍元甲》大卖,离不开你的精彩演绎。”

  “刘厂,跟我的关系不大,我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微不足道,大家看的还是李连杰同志的打戏。李连杰这个同志,演起来还是很敬业的,摔摔打打,没少受伤。”

  刘雨和刘林看到朱霖回来,伸着胳膊要朱霖抱,朱霖只能抱着他们坐在沙发上。

  提起李连杰,刘佩然询问刘一民关于《绣春刀》主演的人选。

  “刘厂别问我呀,三个主要的演员要好好选。”刘一民说道。

  刘佩然说道:“李连杰这张脸太正了,演不出锦衣卫的狡诈,还有痞气。”

  “反正国内武术演员挺多,好好选,肯定有合适的。另外刘厂,你知道咱们跟香江的功夫电影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在哪儿吗?”

  “在哪儿?”

  “演员有时候总选不好,香江的服化道并不好,但演员很像那么一回事儿。如果这部电影反响不错的话,我会继续再写续集。”

  “续集?成系列?”刘佩然眼前一亮。

  刘一民点头说道:“对,所以刘厂,一定要好好的选角。”

  刘佩然激动地说道:“放心吧,兄弟!”

  “刘厂,差辈儿了啊。”刘一民嬉笑道。

  “哎呀,太激动了!”

  正好此时喜梅做好了饭,刘一民邀请刘佩然吃了起来,刘佩然尝了一口夸赞道:“喜梅同志做饭越做越好吃了。”

  “刘厂,好吃您就多来。”喜梅大方地说道。

  刘佩然瞧了刘一民一眼:“一定一定,我恨不得天天来。”

  “哈哈哈。”刘一民说道:“刘厂,我肯定欢迎。”

  吃完饭,刘佩然哼着歌离开了华侨公寓,脚步非常轻快。

  三月中旬,外面暖和了不少,刘一民和朱霖抱着两个小家伙出去转了一圈,两个小家伙晚上对什么都稀奇,指着这个指着那个问个不停。

  “马上就两岁了,时间还挺快。”朱霖感慨道。

  刘一民轻声说道:“怎么?觉得两个长得太快,再生一对双胞胎?”

  朱霖梗着脖子说道:“生就生,跟我怕了似的。”

  “我怕,我怕!”刘一民笑道。

  转了二十分钟,两人走回了华侨公寓,在公寓下面看着几个小孩儿玩游戏,刘雨和刘林看到人家跑来跑去,乐的直拍手。

  可惜年纪太小,人家根本不跟两人玩儿。

  回到公寓,喜梅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看到两人进来,喜梅将书收了起来。

  喜梅准备参加自学考试,平常空闲的时间看看书,等到两个小家伙入学,她能看书的时间就更多了。

  十点半,刘一民和朱霖洗完澡躺在了床上,拉上灯泡,来了一个负距离的接触。

  大汗淋漓之后,两人心满意足地躺在床上。

  “都说男人到了25岁体力就下降,我是越战越勇。”刘一民晃着脚丫子得意地说道。

  朱霖笑脸盈盈地看着刘一民:“是,刘老师厉害,天下无敌。”

  刘一民翻身说道:“还是要谦虚点,毕竟也不能小觑了天下英雄。”

  两人一阵胡言乱语之后,笑着进入了梦乡。

  燕大操场上,全校师生齐聚于此。在激昂的音乐中,刘一民领头,丁石荪校长在后,后面是各校领导,燕大系主任等,他们一起向一民学业奖学金获奖学生颁发奖学金。

  每个系十名优秀学生,全校总共四百余名,奖状和奖学金连续发放了半个小时。

  等所有获奖学生领奖完毕,刘一民缓缓转身带头鼓掌。

  鼓掌完毕后,他们依次回到主席台。校长丁石荪在喇叭里向全体学生感谢刘一民为学校争取来了这一笔经费,希望学生向刘一民学习,学习科学文化,投身改革开放大业。

  丁石荪发完言之后,又请刘一民向学生们讲话,

  刘一民笑着说道:“各位老师、同学们好,让我们祝贺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接下来我们向他们学习,奋勇争先。

  很多同学问为什么大四学生获得不了这个奖学金,有人埋怨丁校长,首先声明一下,这不怪丁校,是我不努力,没办法靠‘刘一民’这三个字给大家弄来更多的钱,我给大四的同学道一声歉。”

  全校笑声和掌声一起响起,都没想到刘一民的开场白竟然是“道歉”。这别开生面的开场白,让全校的学生都欢呼了起来。

  刘一民向大家讲解了一下,为什么单单将大四的学生排除在外,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四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后就已经和用人单位达成意向,甚至下学期已经在领实习工资,完全脱产的学生更需要这笔钱。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四的同学们,你们一只脚已经踏入社会,你们的成就已无法用成绩来定义。你们在踏入社会以后,荣誉不再是分数,而是在工作中、在科学一线所取得的成绩,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认可。

  燕大的学生站在全国高校的金字塔尖,但我希望走向社会的时候,根扎的也最深,跟人民群众、跟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的最紧密。

  你们靠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让母校以你们为豪,学校会亲自给你发杰出校友的奖章。”

  刘一民讲完,学生们正在热烈地鼓掌,忽然发现额头一凉,三月中旬的燕京开始飘起了雪花。

  “桃花雪啊!”学生们都惊讶地叫了起来。

  本来接下来还有领导发言,可惜雪下的越来越大,雪中夹杂着雨,只能提前结束了会议。

  回到中文系,大家擦着身上的雪,严家炎笑道:“一民,这雪是不是你喊下来的啊!”

  吴组缃调侃道:“讲的太精彩了,天公都为你鼓掌嘞。”

  “这更像是流哈喇子。”刘一民幽默地说道。

  众人看向大楼外面盛开的桃花,跟雪一起互相映照成了真正的“桃花雪”。

  等下班后,雪还没有停,不过雨水和地温升高,除了大楼和树枝上有积雪外,地面上全都是水。

  刘一民穿上雨衣,骑着摩托车缓缓离开了燕大。校园吃饭的时候学生多,摩托车骑的太快容易溅起学生一身。

  不少学生看到刘一民,也在调侃这雪是刘一民喊下来的。

  “你们这些臭小子,不知道嘱咐一句教授注意安全吗?”刘一民笑骂道。

  “刘教授,注意安全。”

  “这还差不多。”

  刘一民回到华侨公寓身上衣服都湿了,好在暖气还没有断,只一会儿身上就暖和了。

  刘雨和刘林站在阳台边,看着雪花急得团团转,刘一民用工具帮他们接了点,让他们在阳台上玩了起来。

  朱霖回来看到他们玩的不亦乐乎,忍不住说道:“玩吧玩吧,等长大了就知道下雪没那么好玩了。”

  吃完饭,刘一民回到书房,开始了写作。结束《绣春刀》的剧本之后,邓老的个人纪实文学小说也即将迎来结尾。

  但写好之后还不能发表,等国家解密的时候,再配合发表。

  国家解密引起全国人民的好奇,而刘一民的小说正好迎合了大家的好奇心。

  等忙完写作走出书房,朱霖咔嚓一声将“收音机”给关闭,刚听完《青年夜话》第三期。

  朱霖笑道:“刘老师,没想到你对国家的经济和政策以及国外的发展了解的这么深。”

  刘一民讲的时候还举了其他国家的例子,为什么是最好的时代,不能光口头上说。

  “经济是有规律的,看似无迹可寻,实际上都在周期运动。”刘一民说道。

  朱霖不太懂经济,但是知道现在机会确实多,在人艺门口卖糖葫芦为生的梁三葫芦靠着糖葫芦租了门面,靠着门面挣了钱,也骑上摩托车了。

  “现在他还准备开第二个门面呢!”

  “梁三葫芦挺有商业头脑,也放得下面子,知青回城的时候,多少人拉不下脸出来摆摊。”

  喜梅笑道:“现在也拉不下脸,国营店的营业员没个体户摆摊儿挣钱,但大家还是觉得国营店体面。”

  喜梅对自己的现状就很满意,一个月三百的工资,抵得上三个国营店的服务员。

  三月底,刘一民将《邓稼先》的手稿交给了老首长审阅,老首长高兴地戴上眼镜,认认真真地看了两个小时。

  “你小子,凡是交给你就错不了。要是在部队,形容你就是快准狠。写的快,写的对,写的深入!”老首长爽朗地笑道。

  “您看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再修改。”

  老首长让几个人陪刘一民打一会儿麻将,他要再看一遍。

  四人打的起劲,刘一民正在纠结手中牌的时候,老首长凑过来说道:“你小子下象棋还行,你这麻将怎么打的这么臭,像是给对方喂子。”

  “不经常打,就手生。”刘一民尴尬地说道,他已经输了好几把了,毫无游戏体验。

  刘一民起身,老首长直接坐下开始打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自摸。

  “哈哈哈哈,自摸可不能说是你们让着我。”老首长高兴地说道。

  老首长赢后就不再玩了,而是跟刘一民聊起了文章,觉得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杨振宁教授和家先同志这一段写的很好,写出了人生的两种不同选择,当然,咱们也不能说杨教授的选择有问题,毕竟他也在科学界为华人争光。只是,有些事终究需要有人去做。”老首长说道。

  里面写的是邓老归国和杨教授回国访问的两段往事,刘一民询问是否让邓老看一下。

  “先不让他看了,老邓太谦虚,他不愿意夸大自己的力量,干脆让徐鹿西同志过目一下就行。我让秘书带过去吧,看完之后就放在我这儿,什么时候发表,我说了算。你没意见吗?”

  刘一民暗道,我敢有意见嘛!

  李秘书将《邓稼先》给徐鹿西教授看后,徐鹿西教授表示自己没什么意见,并让李秘书代她向老首长和刘一民表示感谢。

  时间进入四月,《今古传奇》正式发表刘一民的第二本通俗小说《绣春刀》。

  《今古传奇》在封面上印上了《绣春刀》和刘一民的名字,还做了锦衣卫的封面图。

  刘一民还没仔细地看,作协打来了电话,称新加坡《联合早报》邀请刘一民去新加坡参加华人作家论坛,并且领取文学奖。

  “一民同志,赶紧过来吧!”

  刘一民听到后,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作协。

第484章 金狮奖:授予华人文学最优异者

  新加坡《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综合性的华文日报,前身是著名爱国侨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南洋商报》和华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1929年创办的《星洲日报》。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独立之后,在新加坡的部分依然独立运作,83年两家合并成为《联合早报》,全称为《南洋·星洲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不仅在新加坡,在东南亚和大陆、岛上以及世界华人聚集的地方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新闻内容主要为新加坡、东南亚和大陆及华人聚集地发生的即时新闻,整体代表新加坡政府的立场,对中国的报道相对客观中立。

  在国际上,许多报纸和国家对中国展现出客观中立态度就会被许多人冠以亲华之名。

  《联合早报》为了扩大华语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提高自身在华人世界里的地位,开始举办华人文艺训练营,并且设立了一个金狮文学奖,授予华人文学最优秀的作家。

  这个金狮奖和意大利的电影金狮奖、国内的话剧金狮奖没有半毛钱关系。

首节 上一节 430/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