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437节

  “侨商回到大陆投资建厂,相当于同时拥有了大陆和东南亚两个大市场,这里面有海量的利润,大陆给的政策也好。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造福家乡,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林方华询问道:“刘教授,你觉得未来大陆的出口走势会如何?”

  “出口量肯定是连年增长,大陆需要出口创汇,国外也需要中国的轻工业品和原材料,这是双赢。”

  “刘教授,您老家有没有什么土特产,说不定我们中侨能卖呢?”林方华语气轻松地说道。

  刘一民笑道:“我老家以煤起家,煤这玩意儿不愁卖。整个地市以重工业为主,跟你们百货不太搭,我们村倒是在炒瓜子,或许未来有合作机会。”

  “行啊,交给我们卖!”

  “现在还是以满足内地需求为主,希望有机会发展起来。”

  吃完饭,林日顺找了个借口将刘一民单独带进了书房,进入书房就看到了“阿叔的茶具”和水缸里的金龙鱼,刘一民抬头看到书桌后面的字后露出了一抹微笑,真对味儿。

  “刘教授,我单独请你过来是想跟刘教授合作一下?”

  “合作什么?”

  “请刘教授写出《南侨赤子》的剧本,福清会馆、中侨和大陆联合拍摄,我们应该将这一部分的历史用电影讲述出来。”林日顺竖起了五根手指,指投资五百万美元。

  这钱是由福清会馆和中侨出,大陆方面出剧本、导演和演员,当然演员也可以从东南亚华人演员里面选。

  刘一民对林日顺的合作很感兴趣:“五百万美元从东南亚再到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拍摄难度大,加上物资的花销估计不够,大陆这边的电影厂应该可以出一部分。”

  “若是最后钱还不够,我们中侨还可以投资,拍一部电影的钱不是问题。”林日顺话里话外都在透露钱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林老先生肯定是想找闽省电影制片厂拍摄吧?”

  闽省电影制片厂实力较弱,以前主要是拍摄纪录片,84年才被列入国家故事片生产计划的队列里。

  林日顺赞许地说道:“我们是这个意思,闽省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很不错,但你也知道!”

  “我可以撮合一下闽省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厂合作拍摄。”

  “好好好,听说你跟电影局和文化部的人很熟,我相信只要你提议,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林日顺看着刘一民满意地说道,刘一民竟然懂他的欲言又止。

  刘一民觉得林日顺的担心有点多余,他不太懂国内的电影厂。国内要是知道拍这部电影,不少电影厂都能跳出来抢。

  “大陆电影厂的商业化程度不高,他们对于能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历史记忆的电影有一种责任感,林老先生完全不用担心。”

  林日顺跟刘一民探讨了一下剧本里的人物和走向,觉得这件事情还得跟陈嘉庚的后代商量一下。

  “我明日就联系一下陈氏后代,我相信他们也会非常感兴趣。”

  等到十点,刘一民等人才离开林家别墅,回去的路上,林方华亲自将他们送到酒店。

  “刘教授,明晚的《霍元甲》见面会,您准备好了吗?”林方华问道。

  “准备好了,只是见面分享会而已。”刘一民让林方华放心。

  林方华他们原本是想在上映后,请整个《霍元甲》剧组前来跟观众见面。刘一民临时获得金狮文学奖,打乱了他们的步骤。

  大陆代表团回到酒店,《联合早报》的林仁君在等着他们,其余的代表也都没睡,注视着大陆代表团的一举一动。

  这次文艺训练营几乎成了大陆作家的独角戏,而岛上代表团成了笑料。李敖的举动让整个余光中颜面大失,代表团内部又四分五裂,三毛更是基本上不与他们来往。

  林仁君告诉刘一民这两日《联合早报》的报纸在本地创了新高,今天晚上东南亚许多广播节目,都在谈论《南侨赤子》,甚至有的节目邀请了南侨机工的后代讲述父辈的艰难历史。

  “你在等我们?”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林仁君点头道:“我们是主办方,得确保每一名参会者的安全。”

  “多谢,辛苦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林仁君没再说什么,跟大家打完招呼之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4月25号,文艺训练营的气氛比以前热烈了许多,但是总觉得这热烈维持的有点牵强。

  为期一周的训练营只剩下了两天,有人疲惫,也有人觉得这次训练营完全是来看戏来了,大家搭了一个台,但发现台上只有一个人。

  看大家的兴致有点不高,主编杜南发干脆让大家自由组团交流。

  杜南发的刚说完,李敖就跑到了大陆这边,余光中心里冷哼一声,转身跟席慕蓉交流了起来。

  三毛对于李敖的到来极为反感,跟姚雪垠和张乐平探讨起来大陆各地的变化。

  王安忆去跟马来的几名女作家交流,蒋子龙坐在李敖旁边,不断地打量着李敖,分析他到底是什么人。

  新加坡华人作家卢涛也凑了过来,调侃李敖说道:“真是天下何人不通G啊!”

  “我不通任何党派,我通真理。”李敖说完,接着问刘一民认为两岸什么时候会展开交流。

  “兄弟阋墙外御其辱,哪有老死不相往来的道理。蒋大是被赶到岛上的,难道他就没有那份思乡之心和历史责任感吗?我相信他是有的,根据我得到的消息,估计很快了。李敖先生,你作为岛上的知名人物,也得有这种历史责任感。

  铁骨铮铮的汉子,哪儿有听外人驱使,敢为前驱的道理。”

  “知名人物”和“铁骨铮铮的汉子”这两个形容词将李敖钓成了翘嘴。

  刘一民邀请他们晚上去参加《霍元甲》的试映会,卢涛笑着说道:“好啊刘教授,新加坡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关注程度很高,试映买票很难买的。”

  李敖说道:“我他妈的要有霍元甲的武功,我一个个将TD打成猪头,刘教授你知道吗?我因为TD被抓进去过,但我是被冤枉”

  几人听着李敖吐沫横飞,讲起自己的入狱历史。远处的余光中时不时地往这边瞄一下,想听听李敖是不是在骂自己。

  等李敖讲完,刘一民起身去跟余光中他们交流了一下。余光中对刘一民能过来非常开心,刘一民跟他们谈了一下回乡探亲等问题,余光中对此没发表太多的意见,只是说岛内很多人在讨论。

  余光中询问起好友流沙河的情况,刘一民摊手说道:“我跟流沙河先生没什么交流。”

  余光中惊讶地说道:“一民,你在大陆那么有名,你的诗歌传遍华人世界,你跟流沙河竟然没做过交流?”

  席慕蓉说道:“我最喜欢刘教授写的那篇《从前慢》,情感非常细腻,跟余先生的《乡愁》都是我在思乡时喜欢念的诗。”

  “流沙河前辈在川省,我大部分时间在燕京,实际上,我跟整个文学圈交流相对较少,我不擅长交际。”

  余光中对于刘一民后半句不善交际的话一点都不信:“你不是在川康雪区采过风吗?”

  “我在川省只见了马识途等人。”

  刘一民也对余光中和席慕蓉发了邀请,两人承诺到时候准时参加。

  晚上,中侨派来了好几辆车,把大家接到了珍珠坊旁的一家电影院,这家电影院的座位很多,最大的影厅可以坐八百人左右。

  正在检票的观众看到刘一民的后,都友好的跟他握手或者请他在书上签名。

  《联合早报》的记者疯狂的拍着照片,刘一民等人走进影厅,林方华过来告诉他,今天陈嘉庚的孙子陈立人也来了。

  陈立人是陈嘉庚的长孙,等他到了之后,刘一民笑着跟他握手。陈立人49年生人,今年三十多岁,身穿白色的西装,头发油亮。

  “刘教授,这阵子在新加坡没少听到您的名字,欢迎您来到新加坡,也感谢您写出了《南侨赤子》这部小说。中侨和福清会馆要拍这部电影,已经拿出来了五百万美元,要是不够剩下的我们陈氏拿了。”陈立人笑着说道。

  “哈哈哈,陈董,这得问问中侨的林董。”

  林方华急忙表示:“没问题,我们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让我们的后代记住这段历史,华人不管到了哪里都是华人。”

  陈立人跟代表团的人一一握手,接着坐在了刘一民旁边准备一起观影。

  八百人的超大影厅没过多久就坐的满满当当,陈立人好奇地问道:“刘教授,这部电影在大陆很火吗?”

  “是非常火。如果不计算人均票价的话,目前大陆是世界上电影市场最繁荣的地方。”刘一民说道。

  陈立人出生在新加坡还没有回过大陆,对大陆的了解只停留在家族的资料上。

  甚至陈立人没有见过陈嘉庚,陈立人出生前,陈嘉庚先生就定居大陆了,一直在为侨业和教育做努力。

  《霍元甲》在东南亚华人的地方播放不用翻译,原汁原味,刘一民看过好几遍了,仍然看的有滋有味。

  等看到霍元甲被毒害的时候,现场还有人在擦拭泪水。电影播放完毕,放映厅灯光亮起,掌声持续了五十秒左右才停息。

  主持人走上台做了几句开场白后,邀请刘一民上台分享。

  刘一民手持带着《霍元甲》电影标识的话筒,跟台下的观众分享了起来,他讲的主题是《从霍元甲看华人的精神》。

  “从霍元甲的经历可以看到,从最后的为己到为国,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法国拿破仑说中国是东方的睡狮,咱们东南亚的华人来自闽省和粤省的比较多,都喜欢舞狮。

  知道狮子这种动物,具有很强大的能量。事实如他所讲,中国人在觉醒民族意识之后,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海内外共御外辱,就像我写的《南侨赤子》一般,陈嘉庚先生在自己已经破产清算的时候,还时刻心系大陆。

  但《霍元甲》里也体现了华人精神的另一种观念,点到为止、以武止戈。中国人打仗不是为了侵略和掠夺,是为了和平。武器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保卫和平的。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是不曾断代的文明。所以啊,有人喜欢说中国人不行,这不行,那不行,我说放屁,中国人哪里不行?

  新中国建国三十多年,核弹、导弹都有了,工业基础有了。是还有不足,但从一个饱受欺凌的国家成为世界大国,哪有发展这么快的?

  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华人回乡建设祖国,尤其是咱们东南亚华侨。内有巨大的力量,外有中华儿女齐心,怎么不行呢?”

  台下的华人疯狂地鼓起掌来,这次参加仪式的不仅有新加坡的华人,还有马来和印尼的华人。

  “站起来了,要富起来,强起来,这是一个能望见的历史发展潮流.”

  刘一民演讲的时间不长,约十分钟,接下来主要是回答现场众人的问题。观影的人对文学问题不关注,关注的是改革开放和两岸问题。

  刘一民又讲了讲政策,号召有能力的华商回家建厂。

  “两岸呢?”

  “两岸一定能统一!”刘一民铿锵有力地说道。

  刘一民发言完毕之后,陈立人上台向大家分享南侨机工这段历史,以及陈嘉庚本人的经历。

  “我很感动,很感动大陆还记得我们。我也为祖父能够在浩瀚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留点痕迹而骄傲,刘一民教授的话我深有感触,海内外儿女齐携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大家都知道,我祖父很支持内地的教育事业。刘一民教授出身燕大,燕大有个奖学金,叫一民学业奖学金。

  意思就是要培养出更多像刘一民教授这样的人才,所以作为陈嘉庚的后代,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我今天跟刘一民教授是第一次见面,我跟他还没谈过这件事情。

  我先行宣布,我代表集团向一民学业奖学金捐赠五十万美元,用于资助燕大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

  陈立人说完台下一片哗然,刘一民连忙起身说道:“感谢陈立人先生对大陆教育的关注,谢谢,也谢谢现场的华人同胞。”

  陈立人再次说道:“不仅如此,将再拿出一百万美元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建设。”

  ps:又被审核了!

第491章 金狮文学奖颁奖典礼

  对于陈立人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刘一民并不感到奇怪,厦门大学就是陈嘉庚建的,当年陈嘉庚破产清算的时候,依然为厦门大学筹集宿舍建设资金。

  陈立人说完后走下了台,不等主持人念接下来发言人的名字,李敖跑上去从主持人手里抢过了话筒。

  “大家好,我是李敖,在场的许多人可能都认识我。我参加文艺训练营这些天,学习到了许多东西。我以前也觉得特么的华人这不行那不行,这阵子没少被刘教授骂。”

  李敖不顾台下传出的笑声,继续说道:“后来我发现,他说的有点道理,我就半夜找他。大家很多人看《西游记》,菩提祖师半夜传道孙悟空,听说大陆也在拍这部电视剧,希望到时候大家都有机会看。

  刘教授半夜传道,在房间又骂了我几个小时,我终于想明白了,中国人凭什么不行?想到这里,我就能挺胸抬头了。以前总觉得不如人,得低头学习他们文化。我李敖,在这里说了我支持T,就算是回去关监狱我也认,我李敖也不是没坐过监狱。

  我们以前就像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跑得快,但是睡着了,被乌龟超过去了。但兔子醒了,一定跑的比乌龟快,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兔子以后可别再睡着了。”

  李敖在台上又骂了几句,才走下了台。这操作把林日华都给看呆了,陈立人鼓掌说道:“刘教授,你从此要多一个信徒了。”

  “陈先生,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信徒。”

  “对对,我们都是。”

  《联合早报》和其它的新加坡媒体冲着李敖疯狂的拍照,这绝对是明天的头条。

  陈立人已经能想到明天报纸的标题了:【作家李敖向大陆靠拢,成大陆作家忠实信徒!】

  【训练营五天刚过,岛上作家被大陆作家CF!】

  【赤化,不可阻挡的赤化!】

  这下不用谢忠侯通过伪“中央社”报道了,关于训练营的内容要传遍天下了。

首节 上一节 437/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