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445节

  说起《忠犬八公》拍摄的事情,八一厂刘佩然力排众议,拿出了四十万。可是因为刘一民去了新加坡,一切都耽搁了下来。

  “黄祖默导演再过几天就会来京,到时候还希望八一厂好好的支持黄导的工作。”刘一民说道。

  刘佩然斩钉截铁地说道:“放心,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我,要是我做的不好,一民,你可以直接在文研所大会上骂我。”

  有刘佩然这句话刘一民算是放心了,黄祖默毕竟是个不太大的导演,这种导演的资源协调能力差很多。

  在上影厂还好,来到八一厂万一资源啥都协调不来就完了。

  送走刘佩然,晚上吃完饭后,李俊赶到四合院转程来感谢他。李俊整个人意气风发,看到刘一民便迫不及待地给了他一个拥抱:“一民,谢谢,谢谢。”

  “老李,我是看在你导演技术的份上,我可不是徇私啊。”刘一民赶紧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你不说我都知道。”李俊激动地晃动着刘一民的胳膊。

  朱霖笑着冲李俊说道:“李导,赶紧坐,您吃饭了吗?”

  “朱导,我吃过了,你们人艺最近忙吗?”李俊客气地问道。

  “还行,我们也准备排《南侨机工》。一民的《天下第一楼》和其余的几部戏是我们人艺的压轴戏,即使没什么新戏,我们人艺也有戏可演。”朱霖让喜梅端来了一些水果放在了李俊面前。

  李俊趁机和刘一民还有朱霖交谈了一些剧本上的想法,李俊熟练的点出了几个滇缅公路上的地名,这阵子他没少研究。

  刘一民建议他离京去闽省之前,去拜访一下黄维等几个参加过远征军的将领,通过他们的讲述更能认识到滇缅公路的重要性。

  “好,我听你的,不过”

  “我帮你引见。”刘一民说道。

  李俊这才放心,这样他就不用一个人贸然上门了。

  送走李俊,刘一民在书房里写了一会剧本,就迫不及待地回到房间沉浸在温柔乡里了。

  央视录播室内,刘一民和吴组缃相对而坐,两人共同录一期刘一民的新加坡之行,采取吴组缃提问,刘一民回答的形式。

  录播室外面,摄制组的人严阵以待。

  刘一民笑着说道:“吴教授,咱们开始吧?”

  “反正主讲人是你,只要你准备好了,我没问题。”吴组缃乐呵呵地说道。

  刘一民点了点头,开口道:“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五月八日,我是刘一民,今天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新加坡之行。”

  “大家好,我是吴组缃。”吴组缃声音自动调整了一下,音色十分清楚。

  “刘教授,您先讲一下在新加坡见到了哪些人吧。”

  刘一民将与会的嘉宾统统讲了一遍,并重点分析了一下岛上代表团成员。

  “据我所知,您刚开始跟岛上代表团李敖发生了争执,您能讲一下吗?”

  通过吴组缃的提问,刘一民顺势引出了和****观点的争锋:“通过争论李敖先生认同了我的观点,我们认为****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西方不会帮助也不会允许世界上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国。

  西方是扩张型文明,是建立在掠夺基础之上,他们需要的是全世界的供养。如果有一天掠夺不存在了,那他们这个文明也就不稳固了。如果都发展起来了,他们掠夺谁呢?”

  刘一民陆续将完整的争论和最后观点一致,到大家同意签署联合署名文章的这段经历全部讲了出来。

  “两岸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刘教授,你对东南亚华人群体怎么看?”

  “他们是最爱国的一个华人群体之一,全世界华人对大陆都有一种期待,那就是让中华文明重新闪耀世界。他们是游子,渴望有一个强大的母国。我们大陆同志也应该以同胞之愿望为念,齐心协力,建设咱们的国家。”

  吴组缃和刘一民配合愈发密切,吴组缃讲了自己对华人世界的了解,结合刘一民的经历,不断地深入挖掘里面有意思的内容。

  刘一民尽量不让自己讲的太枯燥,不让听众觉得太空。提及东南亚侨商踊跃捐款的时候,外面摄制组的工作人员都听兴奋了。

  等刘一民和吴组缃走出来,制片冲两人说道:“下一期节目一定会引起听众的热议,我们听到最后,都觉得自己身为大陆人有一种为全世界华人而奋斗的使命感。”

  吴组缃润了润嗓子,再次进去讲了一期《红楼梦》。杨伟光将刘一民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主要聊的是节目分成。

  “每个月约四期节目,广告收益和内容收益合起来约八千块钱,按照咱们五五分成,文研所分得四千块钱。”

  内容收益主要是各地电台转播《青年夜话》节目的收益,津城、鄂省、粤省、豫省总共有四个电台转播他们的节目。

  文研所方面主要的支出是节目嘉宾的支出,一期节目两百块钱,要是嘉宾离得远,还涉及到住宿费等问题。

  “刘教授,咱们以后有机会要探索更多的节目制作方式。”杨伟光笑眯眯地握住刘一民的手。

  “好,杨台长,咱们的节目不错,主要是受限于整体广播用户的数量。”

  “就这已经不错了,广播用户比电视用户多太多了。”

  等吴组缃录完节目,杨伟光送刘一民走出办公室。刘一民忽然问道:“杨台,《西游记》接下来的剧集什么时候播?”

  “那还没定,整片还得拍摄一阵子才能拍完。”杨伟光说道。

  刘一民没再说什么,载着吴组缃离开了央视,把他送到家后,刘一民将一个信封递给了吴组缃。

  “这是什么?”吴组缃打开看了一眼:“这么多?你用到文研所建设上就好,我吃学校的住学校的,花不了多少钱!”

  “吴教授,这是您应该拿的,这是规定。以后也不只是咱们文研所的老师去讲,还得邀请外人,这上节目的上台费成制度执行才行。”

  吴组缃乐呵呵地将钱放进口袋:“听说你给你们老家捐了个小学,我也想存点钱,给我们茂林捐点钱,我是多希望在学生里看到老乡。”

  刘一民离开吴组缃的家,去文研所看了看。戴建业几人正在拿着一份论文争吵,刘一民凑过去看了一眼:“你们吵的点在哪儿呢?”

  几人吓了一哆嗦,赶紧站直身体,戴建业先反应过来,嘿嘿一笑:“他们几个就是不服输,非得跟我抬杠呢!”

  戴建业将他的论文递给了刘一民,旁边的易众天说道:“老戴的研究肯定是有不科学的地方。”

  梁永安说道:“老易,我觉得你有点历史虚无主义,老戴的内容有现实证据,你的就没有嘛。”

  刘一民没让他们争吵下去,而是认真地看了一下他们的研究内容,告诉他们培训剩下时日无多,大家要静下心来。

  看到海子的情绪不错,刘一民冲他微笑点了点头。

  “闫真,你研究生复试怎么样?”刘一民问道。

  闫真笑着说道:“我复试过了,研究生分配导师的计划在6月底进行,不知道刘教授愿不愿意带我?”

  刘一民笑骂道:“将我军呢。”

  闫真笑着坐了下去,李良荣向他汇报关于新华社项目的研究进展。

  刘一民给他们每个人分配了一下研究方向,刘一民翻开看了看说道:“我经过这几次的出国,跟新华社人交流,新华社包括《人民报》驻外记者,都存在能力短板,人才和内容是研究的重点。”

  李良荣说道:“我们查了一些美西方著名记者的特点,又看了一下国内记者的特点,我觉得国情也有不同。”

  “也不能总把原因归结到国情和体制上,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气短,不敢争的问题。西方记者就敢不顾事实的胡说八道,我们的记者就不敢。”

  李良荣犹豫地问道:“刘老师,这不顾事实的发言,他不太对吧?”

  “我也没说他是对的,但在对付无赖方面,他就是对的。坏人还看恶人磨,舆论战场就是这样,谁声势大,从者就多。你应该去读一读勒庞的《乌合之众》,舆论裹挟的力量十分强大。

  就比如这次我在香江,看到一些媒体胡说八道,咱们的媒体就没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李良荣若有所思,他的观念一直就是用事实说话。对此刘一民只能说,他还太年轻,不懂国际舆论场。

第498章 《故乡的依恋》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新华社对于这个项目的结束日期是在年底,刘一民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去培养这些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关于国际传播的理解。

  刘一民将李良荣汇聚上来的研究资料做了一个批改,又给他们开了会,做了具体的讲解。

  “好了,大家回去工作吧,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刘一民笑着合上了资料。

  下午最后两节有课,闫真询问刘一民是否还要自己带课,刘一民说道:“我自己来吧,要不然学生都不认识我了。”

  闫真松了口气:“有很多别的系的学生在打听今天是不是您讲课呢,要看到是我的话,估计要被骂了。”

  学生们都想听刘一民讲一讲新加坡之行,刘一民上课前去了严家炎办公室一趟,告诉他陈立人会在5月10号来京,建议典礼于11号举行。

  “行,我去给丁校说一声。陆遥是你朋友吧?”

  “怎么了?严教授?”

  “没什么,《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的很不错,像这样愿意深入土地去思考去写作的作家不多了。你的评论写的也好,我最近跟几位教授探讨,我们都在想如果没有你的文学评论,学界会如何看待陆遥的《平凡的世界》。”

  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在2月份写好,真正发表排期一直排到五月份。

  “定然是贬大于褒。”严家炎肯定地说道,他和几位教授认为,正是因为有刘一民,学界和文学界才没有过多的去批评《平凡的世界》。

  “我认为《平凡的世界》值得有更多的受众群,陆遥的作品是土里长出来的,但并不“土”,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这样的作品才是我们需要的。”

  严家炎说道:“写了农村,但他笔下的农村,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整体上是昂扬向上的。下次有机会,你们那个《青年夜话》栏目也让他上上,很多青年可能想听一听。”

  眼看要到了上课的时候,刘一民和严家炎同时离开了中文系。

  走到教学楼,大教室外面已经围的密密麻麻,一个劲儿往前挤的学生猛然回头,看到了无奈的刘一民。

  “别挤了,别挤了,刘教授还没进去呢,刘教授没进去,你们听狗屎啊!”学生忍不住骂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同学,不要骂人嘛,他们往里面挤,发现我不在,还是得让出一条道请我进去。”

  不过这名学生的声音很快起了效果,不断地有学生往前面喊,让他们让一让,给刘教授让个位置。

  看到前面主动留出来的道路,刘一民笑着说道:“同学们不要挤。”

  “不挤听不到啊。”

  “你们想听的内容,已经录制在《青年夜话》上了,等到下一期播出,大家听也一样。”

  学生闻言情绪冷静了许多,不过还是不愿意放过这一节现场课。

  刘一民从后门进去,正好看到黑板上写的几个大字“欢迎刘教授从新加坡归国!”

  台阶上坐着学生,刘一民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前面:“多谢同学们的欢迎,大家实在是太热烈了。”

  “刘教授,您在新加坡是如何说服那些岛上作家的?”大三的孔庆冬急忙站起来问道。

  他坐下后,其余学生好奇的声音此起彼伏。刘一民冲着大家摆了摆手,现场迅速安静了下来。

  “同学们,我接下来会慢慢地跟大家讲。”刘一民让人打开了窗户,人太多,站在台上有点透不过气。

  刘一民尽量把声音讲的大一点,让外面的学生也能够听到。

  “说服,很简单,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还有诉诸感情,感情输出有时候比讲道理更有用。气氛烘托起来了,他们也就抛却了那些顾忌。”

  “刘教授,他们回岛上后被惩处了吗?”

  “目前从我接到的消息看,并没有,大家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说明,我们都想走到一起。但目前岛上TD思想也不能不防,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刘一民一连讲了两节课,中间连休息都没有休息,几乎没有学生主动离开。幸亏刘一民膀胱够好,要是换了其他的老教授,估计早就憋得满脸通红了。

  下课的铃声响起,学生才反应过来。刘一民合上书本:“最后,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平凡的世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个人在改革潮流中的应该何去何从,处于迷茫中的青年如何去奋斗。”

  看学生仍然不愿意散去,刘一民无奈地说道:“同学们,散了吧,要不然一会儿可抢不到饭菜了。”

  学生听到后才慢悠悠地起身,外层的学生最先走,由于人太多,将近二十分钟教室才宽松起来。

  刘一民快速地走到厕所,最后打一个寒颤,舒服的离开了教学楼。

  严家炎站在教学楼前等刘一民,看到他后迅速走过来说道:“学生是真多。”

  “严教授,您等我干什么?”

  “这是校办下午整理出来的捐赠典礼环节,你看看如何?”严家炎将一张纸递了刘一民。

  刘一民将流程看了一遍,还有邀请教育部门的领导列席,燕大校长、陈立人和刘一民发言,另外组织学生唱《毕业歌》。

  “严教授,我没什么意见,校办整理的挺好。”刘一民说完后停顿了一下,觉得还有个人没有邀请:“全聚德的经理也邀请一下吧,毕竟他的钱是奖学金的第一笔捐赠。”

首节 上一节 445/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