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给的票?”
“你的也是一民给的?”
“嗐,巧了这不是!”
7点25分,剧场内响起一阵铃声,意味着着话剧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落座!
第128章 沪影厂编辑到
人艺剧场内,随着灯光变换和三声钟声响起,演出正式开始,剧场内小一千号人全部噤声,认真地盯着舞台中央。
幕布拉开,一间教室呈现在舞台中央,四名老师正在开会,商量着学校只剩下两名学生的问题。
随着一句句台词从演员嘴里面吐出,大家的情绪慢慢地被代入到了话剧里面。
等到朱霖上场的时候,崔道逸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半天后,凑到刘一民的耳朵旁低声说道:“这小姑娘我怎么感觉那么眼熟?”
“师兄,你见过!”
崔道逸又继续盯着朱霖看,看了半天后才反应过来:“咦,这不是那个眼神不好的小姑娘吗?她不是医学院的学生吗?怎么到人艺了?”
刘一民写了这么多小说,就公开回复了一封读者信,所以崔道逸对朱霖的印象还挺深的。在舞台上,化完妆,他还能觉得眼熟,可见一斑。
“她被人艺的蓝天野导演看中了,所以先借调过来演话剧了!”崔道逸点了点头,向旁边的张广年低声解释了起来。
从舞台下,刘一民能看出来朱霖有点紧张,跟排练的时候比起来,刚开始动作生硬了不少。不过接下来,慢慢地就变得顺畅了许多。
濮存惜的蒙语台词紧张念错了,好在下面的人不懂蒙语,也不知道是念错,无关大雅。
随着台下观众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朱霖和其他的话剧演员完全将自己带入到了话剧的角色里面,表演的愈发如鱼得水。
第二幕演完,中间休息十分钟,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叫好的声音。
演员们赶紧下去借着时间休息和润润喉咙,朱霖手心攒着大白兔奶糖,想起刚才在台上的表演就忍不住兴奋地勾起嘴角。
她在台上的时候,趁着表演的间隙,特地瞅了瞅台下的刘一民。刘一民坐的近,能清楚地看到他在笑。
也不知道他是看谁的表演在笑,朱霖想到这里,手中的大白兔奶糖攒的更紧了。
“准备上场了!”
蓝天野的声音打断了朱霖的思考,迅速地开始准备上场。
9点四十,话剧准时结束。所有的话剧演员走到台前谢幕,下面的掌声和叫好声一阵接着一阵。
“人艺的这些老演员都不错,于是之不愧是人艺演员中的演技集大成者,十分自然!”杨诲夸奖道。
焦菊隐、欧阳山尊是导的好,于是之是演的好。
观众们高声谈论着《驴得水》话剧慢慢立场,每一个角色都让他们谈的兴高采烈。
“刘一民同志,我们走了,感谢你的话剧票!”于佳佳握着刘一民的手说道。
“不客气,你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
燕京回城的知青越来越多,像陈奇那种找不到工作的待业知青,都成了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
人走后,刘一民走到后台看望这些话剧演员。编剧过来看望是惯例,要是不过来看直接走,就是在表达不满了。
后台,蓝天野正在总结大家刚才的失误,濮存惜念错台词成为重点批评的地方。濮存惜不断地点头,但凡他要敢说一句“念错又没影响”,蓝天野能骂死他。
刘一民过去笑着说道:“表演的其实还不错!”
“一民,还是得多练!年轻的几个,大舞台经验不足,太容易紧张了,这都是不该犯的错误。”
蓝天野总结完之后,没有再多说。
刘一民笑着跟大家打了声招呼,翻了翻挎包,开玩笑道:“本来糖是给大家庆功的,结果开场吃了,现在没有喽!”
跟演员告别后,蓝天野冲着刘一民笑道:“这几个年轻人还不错,基本上没出啥大错,明天我得跟家宝公聊一聊,调他们到人艺的事情。”
“感情您是故意教训他们的!”
“不教训教训,以后怎么能长记性,戏比天大啊,一点错都不能犯!”蓝天野感叹了一声。
刘一民又跟蓝天野聊了聊才离开人艺,门口朱霖推着自行车正站在灯光下面等着他。
“刘一民同志,谢谢你的大白兔奶糖!”朱霖晃了晃手里还剩下的最后一颗。
“你在这等我就是为了说谢谢?”
“你回燕大,我回家,咱俩顺路,我护送你一段时间,现在晚上有点乱。”朱霖说道。
刘一民刚想笑着感谢,仔细一琢磨不对啊,你护送我?
“你护送我?”
“是啊,我在体校和部队待过,当然是我保护你了!”朱霖握着拳头在空中挥舞了一下。
“你那是文艺兵!”
朱霖嘴硬道:“文艺兵不是兵啊!”
“那你好好的保护我,我怕黑!”刘一民也不再反驳,调侃道。
进入六月后,燕京天气彻底的热了起来。夏天比汝县更热,冬天比汝县更冷。好在宿舍挨着未名湖,打开窗户,湖面吹起的风会灌入宿舍,增添几分凉意。
刘一民买了一张凉席,铺在了床上,睡觉的时候往上面擦点水会好受很多。就是,这竹席夹着肉有点疼。
正在宿舍里面午休,有人敲门告诉刘一民有人找他。
趿着红色的硬胶凉鞋,刘一民揉着眼睛走到楼下。一名女同志站在宿舍楼门口,打量了一下刘一民后试探着问道:“您好,同志,你是刘一民同志吗?”
“我是,你是?”刘一民打量着这位女同志,神色疲惫,脖子和额头都是汗水,像是奔波了许久的样子。
听到他就是刘一民,女人神色一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冲刘一民伸出了手开始了自我介绍:“刘一民同志,你好,我叫张孟昭,我是沪市电影制片厂的文学部编辑。”
刘一民握了握女人的手,手心也都是汗。从沪市赶来,再从火车站来到燕大,这么长的距离,看来是吃了不少苦头。
“您好,张编辑,吃饭了吗?我请你吃个饭吧!”
刘一民听到张孟昭的肚子咕咕叫,忍不住说道。这么热的天,赶路又没吃饭,真怕她身体扛不住。
“没事,没事!”肚子咕咕叫的更响了。张孟昭尴尬地捂了捂肚子,说道:“我请你出去吃饭。”
出去的路上,张孟昭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她千里迢迢从沪市赶来,是为了《庐山恋》的电影剧本改编的事情。
第129章 半部《持久战》治天下
长征饭店内,刘一民来的次数多了,这里的服务员都认识。每次看到他过来的时候,远远地就冲着他开玩笑。
“刘姐,有阵子没见,家里有好事啊!”刘一民冲着长征饭店的柜台后面站着的女服务员笑着说道。
刘姐算是大厅经理,今天看起来比往日都高兴,远远地就看见她掐着腰一脸得意。
刘姐拍了拍身上的白大褂,高兴地说道:“我家老头子评上八级工啦!”
“了不得!”刘一民竖起了拇指说道。刘姐将刘一民和张孟昭带到一处视野较好的位置坐下,又正好是过风口。
“张编,你看看吃什么?”刘一民笑着问道。
张孟昭抿了抿干燥的嘴唇,上下嘴唇几乎要粘在一块了:“一民同志,你在这里熟,你看着来,这顿饭我请。”
点完菜,刘一民问刘姐:“刘姐,后厨有没有水,我去倒一点!”
“你坐着,我去给你们倒点!”刘姐嘴里面哼着小曲儿,走进了后厨。
刘一民在饭店里面的待遇,可谓是独一份儿。
张孟昭接过刘姐递过来的大碗水,咕咕咚咚地喝了好大一口,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刘一民,碗里面的凉水已经见底了。
张孟昭坐了将近2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燕京,只在火车上吃了顿饭,下车后在路边挤上公交,好不容易来到了燕大,中间都没有停下休息。
刘一民打量着张孟昭,他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在沪影厂的历史上应该只是一个小角色。
“一民同志,我在《收获》上看到你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故事很有张力,很感人。虽然是短篇小说,可要是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话,从我的角度看潜力巨大。我相信我的专业能力,一开始就想来燕京找你。
可惜,从报纸上得知你去了法国,只能等到你回国再来。”
张孟昭不断地介绍着《庐山恋》改编成电影的可行性,刘一民一直“嗯啊”的不断点头,见他如此捧场,张孟昭讲的更激动了。
“我原本在想,如果你要是没有剧本改编经验的话,可以交给专业的编剧来改编。但是我刚从火车站来燕大的公交车上,听到了关于《驴得水》话剧演出的讨论声,我心里面就没有顾虑了。
能改话剧剧本就能改电影剧本!”
《驴得水》首演以来,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和悲剧内核的喜剧剧本,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驴得水》作为小说改编,本身就拥有大批的读者群体。
这些看过小说的,肯定都想去看一看话剧。
看大家如此欢迎,人艺也开始提高《驴得水》的演出次数。一周以来,每一场都座无虚席。朱霖父母想进场看看女儿表演,都没买到票。
朱霖也有点沮丧,好不容易站在话剧的最高舞台上了,结果父母看不到,颇有一种锦衣夜行的感觉。
“张编,巧了,咱们想到一块了。我早有改编成剧本的想法,《剧本月刊》万编辑找我谈过这个事情。”刘一民随口说道。
电影剧本改编可以将改编权卖给别人,让其他人改编,原小说作者等着分成就行,但作者只能拿到20—30%的分成。
还是自己改着划算,电影厂有良心的话,会给自己一千多的稿酬,目前故事片的最高稿酬在一部剧2000元。
至于剧本在《剧本月刊》上刊登的事情,无他,主要是一鱼三吃的次数多了,吃两次总觉得吃不饱。
到时候在《剧本月刊上》刊登一次,再卖给电影厂一次。
只不过,让刘一民没想到的是,最先过来的是沪影厂,不是离他最近的北影厂。
张孟昭一听,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可下一秒又因为刘一民的话苦恼了起来。
“一民同志,剧本能不能确定给我们沪影厂?”张孟昭焦急地说道。
等到剧本登上《剧本月刊》,看到的电影厂可就多了,难免引起到时候争抢剧本的事情。除了刘一民能改编剧本外,电影厂同样可以在不征求他的意见下找人改剧本,到时候直接寄过来改编费。
张孟昭想到这里,有点头疼。
张孟昭的思虑并非是多虑,电影厂抢剧本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刘一民想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版本的电影《徐茂和他的女儿们》,先是八一厂看中了周克勤写的这篇小说,找到周克勤,亲自进行剧本的改编工作。
原作者这边改好了,八一厂已经准备拍了。北影厂的厂长汪阳也看中了,让自己电影厂的导演改剧本。
两家发现都在改编后,将口水仗打到了电影局,电影局也管不了。
还没有个结果,北影厂的汪阳就来了一招暗度陈仓,让人直接开拍了。八一厂气的跳脚,两家打起了擂台,你拍我也拍。最终明明是八一厂先下手的,结果北影厂的电影先一步上映。
刘一民沉思了一下,张孟昭再次说道:“我们沪影厂的技术绝对能拍出一部好电影,来的时候,我已经给导演和厂长看过这篇小说,大家都很认同。”
急了,张孟昭已经急了。碗里面的水什么时候没了都不知道,拿起碗往嘴里面倒,这才发现什么都没喝到。
咽了口吐沫,继续说了起来。
“张编,您千里迢迢过来,我内心非常感动。我可以向你保证,到时候改编完,同时送到沪影厂和《剧本月刊》”刘一民看着焦急的张孟昭说道。
汗水紧紧的将的确良半袖衬衣黏在身上,风尘仆仆的样子让刘一民内心有点感动。
“好好好!”张孟昭高兴地连说三个好,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信誓旦旦地说道:“我们电影厂绝对会用,等到时候我接到信后,会以最快地速度向你回复。”
见事情有了着落,张孟昭才想起菜已经上桌还没动筷子,肚中饿意来袭,看着饭菜,食欲大开。
冲着刘一民尴尬一笑,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走出饭店,张孟昭不断地让刘一民千万别忘了寄给她。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刘一民问道:“张编,我带你去学校亭子里休息会儿?”
“不用了,来燕京就这么一件事情,事情办好,我得赶紧回去了。在燕京住招待所,还得花厂里钱。下午买到票,明天晚上差不多就能到沪市,你不用担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