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唐生智想要效仿背水一战,在南京保卫战开启之前,就把所有大部分运输船给调走了。
留在下关码头的船只根本不足以支撑大部队过江!
而且只有过江的船只,没有返回来的船只。
那天的夜,带着血腥味的江风呼呼地刮,岸边散落着成堆的弹药箱。
有的士兵还扛着枪,有的直接扔了武器往江里跳,想游到对面。
但江水冷得扎骨头,对岸鬼子军的机枪还在疯狂扫射,江面上漂满了遇难者的遗体。
据战后估算,仅仅因为唐生智指挥失误,就造成了数万人的死亡。
第143章 殉国,是一等一的死法
中山码头。
又名下关码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渡轮码头,甚至这里保留着100年前南京的原始风貌。
现在还还保持着运营,只要2元就能乘坐轮渡抵达对面的浦口码头。
在码头边,陈默与许星晚看着长江,吹着江风。
陈默黯然叹道:“其实他们要是真的正面突围,指不定还有一条生路。”
“是不是粤系的两个部队来着?”许星晚脸色一怔,不确定说道。
陈默点点头,内心极其无语。
“唐生智当时下命令除了指定的中央军,其余部队正面突围,只有粤系的66军、83军以及74军正面突围,付出巨大代价后还真的成功突围了!”
“尤其是74军,不足5000人的残兵,战斗力极猛,给鬼子军都吓了一大跳,把拦截的鬼子军给击溃了,仅仅一个小时就消灭了日军第6师团一个中队。”
(南京照相馆里伊藤所在的部队就是第6师团)
大家都知道下关码头有船可以渡江过去,所以没人老实的去听唐生智的命令选择正面突围。
然而……听话的三支部队,还真从正面突围成功了。
虽然死伤不少,但至少有希望。
哪像下关码头,一窝蜂的全是人,就那点船只,还tm的有去无回,斗志全无都想着逃命。
许星晚听得大为震撼,好奇道:“这74军是什么来头,这么厉害?”
当初上岸的鬼子可都是甲级师团,都是精锐,不是后面从日本国内补充的兵源。
陈默回忆了下,回答道:“好像是37年9月1日在淞沪战场组建的,兵源来自51师和58师,属于浙军,算是嫡系中的嫡系部队。”
“74军有‘抗日铁军’的外号,8年抗战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的重大战役,还多次作为军队主力部队与鬼子军殊死搏杀。”
许星晚竖起大拇指:“很强!”
在码头待了会,看着正好一艘轮渡船从对面驶来。
许星晚挽了挽头发,对陈默提议道:“我们好像还没坐过这个2元怀旧轮渡诶,要不要坐个来回体验下?”
“可以啊。”陈默没有拒绝,正好这也算是路线的一个环节。
当初果军就是从这个码头逃亡到对面的浦口码头的。
下关码头虽然还保留着,但作用并没有当年大,所以运营的班次很少,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7点,下午2点到下午5点每30分钟一班。
(中山码头—浦口码头班次表)
他们两人运气还不错,等了十几分钟便排队坐上轮渡船。
轮渡船分为三层,一楼载车,二楼坐人,三楼要另外收费,大人10元儿童5元。
(陈默许星晚所乘坐的轮渡船)
因为是下午正热的时候,游客都没多少,加上二楼视野也不错,就没花那冤枉钱去三楼。
可惜二楼也有甲板,但是有封锁不让上去,所以陈默和许星晚只好寻了个不错的窗边位置,一边观看外面的江面,一边继续之前的话题。
“上山容易下山难,撤退比进攻更难。”
陈默讲解道:“从理论上来讲,战争状态下的撤退要比进攻难度更大。”
“撤退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溃败,这种撤退十分狼狈,几乎可以说是士兵在前面跑,敌军在后面追,这种撤退一般情况下都会死伤惨重,下关码头当时的情形就是大溃败。”
陈默话锋一转,很复杂道:“其二是有组织的撤退,一般情况下都会留下小分队进行抵挡,掩护大部队撤退,这样能保留的力量更多,但殿后的小分队基本上全军覆没。”
66军,83军不属于这种,他们是突围,牺牲大,存活少。
“其实唐生智要是能合理组织有序的撤退,而不是直接先跑路,10军守军乃至那些南京的市民都不一定能死这么多人。”
“唐生智不是挺有争议的吗?”
许星晚道:“我看网上还有些人给他洗地,说那个情况南京城是绝对守不住的,换谁来都一样。”
陈默想了想,其实人性是很复杂的,具有两面性。
他沉吟道:“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当年南京毕竟是首都,光头要撤离的时候,还开过一次高级将领的军事会议,所有人都不吭声,就唐生智站了出来,说:我愿驻守南京,誓与南京共存亡。”
“于是光头就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会议上他还表示道:军人的职责就是守卫国土,南京是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如果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能对得起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
“大战开始的时候,唐生智对前线士兵也坚定道:若日本人走进南京城,那一定是踩着我唐生智的尸体进去的!”
所有人都相信了他的话,将士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写下遗书。
唐生智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话,于是他把运输船调离到下关码头对面的浦口码头,准备背水一战。
直到大溃败之前,虽然人数、装备都不如鬼子,但斗志完全不输!
陈默眼神越过波光粼粼的江面,死死望着不远处的挹江门以及城内,似乎能看到当年的场景。
重重地叹了口气。
“紫荆山北路,66军159师奉命狙击鬼子,曾在淞沪会战血战九天九夜的少将罗策群(粤省兴宁人)冲锋时中弹殉国,全师2000余名将士壮烈牺牲。”
“雨花台,88师264旅及262旅共同驻守,奋勇杀敌数日,弹药打完后,展开白刃战。”
“262旅少将旅长朱赤(赣省修水人)殉国,264旅少将旅长高志松(桂省岑溪人)殉国,两旅共6000余人,从旅长到士兵,全部牺牲,无一生还!”
“太平门,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姚忠英(粤省平远人)刚从紫金山连日激战退回来,为保护友军,率部冲锋,壮烈殉国。”
“光华门,87师259旅少将旅长易安华(赣省宜春人)在光华门被鬼子攻占后,鏖战八个小时重夺光华门阵地,最终受到三面围攻,腰部中弹身亡,殉国。”
“长江边,南京卫戍副司令、首都宪兵司令、战时南京城市长、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少将萧山令(湘省益阳人)在长江边率部保护主力撤退,与日寇拼杀近五个小时,弹尽粮绝,自杀殉国!”
虽然前面的殉国的将领都了不起,但最后一位,陈默更加肃然起敬。
就像前面所说,撤退有两种方式,萧山令就是第二种为了掩护主力撤退而牺牲的。
而且这位也是南京保卫战守军部队里牺牲的最高长官!
许星晚听着一个个“殉国”,心头猛地大震,灵魂更是直接被击中到颤抖。
自古以来,殉国,是一等一的死法!
也是最壮烈的!
第144章 城门城门几丈高(5.5k)
只不过,陈默还是感到万分惋惜。
“其实唐生智拿到的可以说是五千年来最好的一个机会,但是他选择了苟活三十三年,而非身后名。”
“为什么这么说?”
“假如唐生智没有带头跑路,而是在南京组织有序撤退殿后殉国的话,那他的地位甚至可以比肩岳飞!”
其实他原本想提及于谦和史可法,但想想还是改口岳飞。
“那可是岳-飞啊!这么夸张的吗?”许星晚小嘴微张,有点难以置信。
“知道唐生智那时候什么军衔和地位吗?”
“不知道诶。”
“唐生智是保定(间隔)军校一期毕业,参加过讨袁护国和护法运动,1926年北伐的时候,担任第8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在南京保卫战前,军衔就已经是陆军一级上-将,当时比他高的一个巴掌都不到。”
陈默继续说道:“当初北伐的时候,唐生智率军一路打到武汉三镇,还身先士卒,坐着木船愣是突破吴佩孚的防守,激战整整一天,北伐军的旗帜终于插上武汉城墙。”
“他跟其他殉国的将领不同,集合了外寇入侵+保卫首都+护卫先总理陵寝+个人地位尊崇(反法西斯阵营中阵亡军衔最高者,仅比光头低一档)+激战力竭。”
“可以说能叠的buff都叠满了,只差一个殉国。”
张自忠将军殉国很伟大,但军衔可比唐生智差多了,只是中将,是牺牲后追封二级上将,距离一级上将都还差不少。
陈默嗤鼻一笑道:“可惜不是那个角儿,台子给他搭得再大也上不去。”
“不然就他这个资历和地位,这可是能进历史书单开列传的剧本,在南京殉国的话,现在全国至少上百条生智路、生智大道或者生智大街。”
“那他为什么还跑?”许星晚不理解了,明明前面都很不怕死,结果突然就觉得水凉了?
陈默无奈道:“他可以在没有活路的情况下奋勇杀敌,然后壮烈牺牲,但是光头那通电报,给了他活着的希望,所以前面攒的劲一下子就泄尽了……”
从唐生智前面的那些准备看得出来,他是真有这个想法。
所以心气没了后,失去抵抗的想法,毫不犹豫地跑路了。
连带活着的八万多守军士气全无,一将无能,连累三军啊!
其实也不光是唐生智如此,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其后军队和将士都陷入了绝望中,亡国的情绪在各个地方蔓延。
当时相信能战胜鬼子军的言论都没几个人支持。
加上不怕死、有信仰的高级将领都在这两场大型战役里牺牲了不少,后面的战役里反倒很少再牺牲高级将领,张自忠将军是例外,他本身是可以走的,只是心灰意冷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期的果军腐化的厉害,都贪生怕死之辈占了多数!
许星晚有些鄙夷道:“那他后面的日子真的不会后悔那一天的决定吗?”
“这谁知道呢。”
这时候,轮渡船也开始缓缓靠岸。
随着人流一并下船。
许星晚看着左右的风光,突然间怀念道:“浦口码头旁边的停止运营的南京北站也就是以前的浦口车站,现在好像弄了个文化旅游区,要去看看吗?”
陈默随口道:“有什么看头么?”
许星晚沉思道:“朱自清《背影》里的站台就是浦口车站吖,也是《情深深雨濛濛》中依萍等书桓的车站。”
陈默眼前一亮,追问道:“就是买橘子的地方?”
查资料的时候也查到过浦口车站,但是差评很多,避雷贴不少,所以就没多注意。
“对。”
陈默秉着一个来都来了的原则,没多想道:“那去看看,能赶上回去的轮渡船就行。”
而且这个浦口车站旧址真是离码头巨近!
下了浦口码头,过一个斑马线到大马路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