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婆都是穿越的 第8节

  周继业说着,林莹仔细听着,听到一半还打断了周继业,问了问一些细节,亏得周继业记性好再加上早就做了记录,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五一十全讲了通透,等周继业全部说完后,林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对了你还没告诉我呢,你这边打听了些什么。”

  “我比不上你,也就打桩模子那边打听了些黑市的价格,另外还去其他地方看了看。因为要换粮票,还要把换的煤饼给带回来,折腾了半天也没太多时间。”林莹如此说道,从口袋里掏出了张纸递过去,上面密密麻麻些着不少票证的黑市兑换价格,这都是林莹事后记录下来的,这玩意对他们现在来说很有用处。

  正当周继业仔细看着纸上的内容时,林莹突然问:“按照你今天说的,菜场那边现在是可以摆摊的对不对?”

  “对啊,我不是说了么,一天一毛管理费,只要交了钱就行。”

  林莹凝神想了想,问:“那么你想过没有,接下来做什么的好?”

  周继业顺手点上一支烟抽了口:“我回来路上一直在仔细琢磨这事,目前来看现在的确可以做小买卖了,昨天我们就商量过,其实现在赚钱的买卖不少,可关键我们没什么本钱,许多买卖也干不了,依我看,就算要赚钱也只能做些投入小风险低的买卖。”

  “具体说说?”林莹追问。

  周继业凝神道:“如果有技术的话倒是容易些,今天我瞧见外面做木匠、泥瓦匠、水电工的在街上揽活的不少,这个没什么投入,能找到活一天赚个几元问题不大,但这个技术我没,你也没,而且揽活这个事要看运气,也不是天天能有的。”

  林莹表示同意,这碗饭他们吃不了也没办法吃,所以直接枪毙。

  周继业接着说他今天看见弄堂里有人走街串巷收废品的,突然就想到也许他们可以干这行去,不是有个电视剧叫《正阳门下》的么?里面韩春明不就是靠收破烂发的财?另外还有一部《风吹半夏》里面的许半夏也是一样,靠着收废品成了大老板的?

  这个念头是周继业回来的路上突然想到的,越琢磨越觉得可行。按照后世的说法,收废品算是物资回收再利用的环保行业,要是当个废品主理人把这份事业干好,绝对不会差。

  “收废品听着不好听,可真赚钱啊!而且投入低又灵活机动,别小看这个行业,搞好了真不差!可惜这个活我们现在也干不了”

  正当林莹以为周继业要打算干这行的时候,周继业突然话锋一转说了这么一句。倒不是他觉得收废品丢脸,而是仔细琢磨后否决了这件事,其实为赚钱当破烂王不寒碜,后世还拍过《回到八十年代靠收废品致富》的短剧呢,周继业从心里觉得这是一份很有钱途的行业。

  “为什么这么说?”林莹好奇问道。

  周继业板着手指给林莹解释,收废品的确是个好行当,虽然说起来不怎么好听,可的确赚钱。问题在于这个行当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他今天特意问了才知道收废品需要三个前提,一是要有足够大的地方存放收来的废品,二是要有废品回收站那边的合作关系,三是要有运输工具。

  如果没有放废品的地方,收来的废品摆哪里去?难不成全部运到蜗居这存放着?那些有色金属、旧报纸之类的还好些,可其他碎玻璃、鸡毛鸭毛还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全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弄回来别说放了,拉回这边房东王阿姨不把他们直接拿扫帚赶出去才怪。

  所以要进入这行必须先要有专门存放废品的地方,魔都这寸土寸金,市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地方,要想找只能去郊区找,就算找着人家愿不愿租给你也是两说。

  二来,废品收购都是有网点的,现在国家的废品收购体系属于供销社体系,是供销社下属机构。负责收废品的人不是废品收购站的正式职工就是属于站里的临时工,收购价格都是统一的,私人收废品倒不是没有,但少的很,而且这些人基本也是在各收购点挂号的,你一个外人一没关系二没魔都户口,想入这行哪里这么简单?

  至于第三就是交通工具,你出去收废品再不济总得有辆板车吧?没板车你收来的废品怎么运?这板车又去哪里搞?要花多少钱?万一弄到了却收不到东西也赚不到钱,结果岂非血本无归?

  “以后或许可以试试,但目前就别想了。”这是周继业的原话,林莹若有所思看了眼他,微微点了点头。

  “那你准备干啥?总不能跑去码头当苦力扛大包吧?”

  说着话,林莹笑嘻嘻看着周继业,尤其在他粗壮的胳臂上下打量着,一副你身高马大的模样是码头扛大包干苦力的好苗子,要不去试试的姿态。

  “别开玩笑了,扛大包?当牛马呀?穿越前在资本家手下天天加班当牛马,穿越后跑码头扛大包还当牛马?老子这不是白穿越了么?”周继业翻翻白眼,伸手弹了弹烟灰。

  见他这副模样,林莹忍不住就捂着嘴直乐,两人乐了一阵,周继业这才道:“不过想来想去有个买卖倒是可以干干,今天出去的晚了,等明天早点再去菜场看看,对了你明天跟我一起去摸摸底,看看能不能干。”

  “什么买卖?”

  “卖鸡蛋!”

  周继业把快烧到手指的烟蒂往还没洗的空碗里一掐,呸呸吐了两口粘嘴唇上的烟沫。

  “我今天看见菜场里的临时摊位倒是一条不错的路子,既然现在有农民从郊区运菜来卖,还卖其他一些抓来的泥鳅、鳝鱼、甲鱼水产品什么的,按照这个路子搞点买卖我们倒可以试试。”

  “要是跟着他们一样卖菜不切实际,临时摊位那边的农民都是几天来一回,挑着担子卖点自家种的菜,我们一不是农民,二也没菜的来路,怎么可能和他们一样干?而且菜这种东西损耗不小,魔都空气湿度大,菜放不久,万一闷坏烂了就不值当了,农民的菜自己种没什么成本,他们挑多少卖多少不需要考虑这些,可我们得考虑啊!”

  “所以你就想到了卖鸡蛋?”

  “对头!”周继业点头道:“我打听过,现在菜场的鸡蛋都是国营摊位在卖,每天的量都是定额的,而且鸡蛋和蔬菜不一样这个需要凭票供应,目前一斤鸡蛋卖0.8元还供不应求呢。”

  “这倒是个路子……。”林莹觉得周继业的建议有道理,鸡蛋作为主要副食品在魔都的需求量极大,而且按照魔都人的饮食习惯,无论是平时烹饪还是直接食用都爱吃。

  但现在普通人一户每月的鸡蛋票都有定额,加起来也不过就三五斤的样子,平日里吃鸡蛋几乎是数着吃,所以鸡蛋这东西在菜场里几乎是供不应求。但这些都是国营摊位上才有卖,私人临时摊位上周继业还没瞧见,也不知有没有,越往下琢磨越觉得可行,或许这的确是一条路子。

  “你想过这鸡蛋从哪来?”

  “收购!我们可以去乡下收购!”周继业很有把握道:“去郊区转转,打听打听能不能乡下收些鸡蛋什么的,收鸡蛋的时候顺便再看看有什么东西一起收回来的。现在可是票证时代,农村那边和城市不一样,城市里城市户口有票证定量,但农村可没这玩意,再加上农村和城市的差价,其中肯定有利润,但究竟能有多少利润这个得实际摸清了才知道。”

  “这个点子的确不错!”林莹难得竖起大拇指表扬了周继业一句,歪着脑袋想了想道:“如果收鸡蛋的话我们除了用钱外还可以用票证去换鸡蛋。”

  “票证去换?哪来的票证?”

  “你傻呀!这个!”林莹伸手在她今天记录的黑市票证兑换纸上点了点。

  “有道理!”

  周继业两眼瞬间发光一拍大腿,林莹的脑子真活,他怎么就没想到呢?当即周继业说他明天就去问问,可却被林莹拦住了,林莹告诉他这个事急不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反正明天先要再去菜市场,先把这里的情况彻底搞清楚,包括临时摊位的事搞定了再说,要不然傻乎乎地直接跑农村,万一有点意外可怎么办?做事要周全,可不兴头脑发热直接上。

  “明天我们早点起,菜场那边好好打听打听,等全部问清楚后再决定怎么做。”

  “行!听你的!”

第14章 摸底

  第二天一早,周继业和林莹凌晨四点半就起了,用昨晚剩下的隔夜饭加了开水煮了锅泡饭,就着碟酱菜凑了了一顿,两人就出了门。

  林莹的跨着个菜篮子,空着手的周继业跟在一旁,两人看起来就和普通去菜场买菜的小夫妻没什么两样。

  菜场近的很,几步路就到了那边,凌晨五点的菜场已经很热闹了,各个摊位上到处都是人,尤其是肉类和副食品摊位上的人最多,大家买东西简直就和抢差不多,手里拿着钱和票证一个劲地往前挤,嘴里喊着我要啥啥啥来着。

  摊位上的售货员也在忙碌着,一手接钱接票证,另一手还要忙着拿东西切东西和称重,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人可真多啊!”

  周继业护着林莹慢慢往前挪,他昨天来的晚,菜场最热闹时间已经过去了,今天一看才知道这个时候居然会有这么多人。

  仿佛附近的居民一下子全跑到菜场来了,一眼望过去黑压压全是人头,人挤人的还喧杂无比,怪不得经常有句话叫“热闹的和菜场”一样呢。

  一路往前挤,时不时还凑到前面张望一下摊位上的东西,询问一下售卖的价格。不过买是不可能的,因为菜场里的大部分东西都需要票证,尤其是副食品和肉类这些,周继业他们连魔都的户口都没自然不可能有票证,就算有钱也是买不了。

  一路慢慢向前走,一路看一路问,顺便买了点不要票证的蔬菜,林莹手上的菜篮子里也渐渐堆了些东西。

  他们特意去了趟卖鸡蛋的摊位,打听了下今天鸡蛋的价格和供应量。

  周继业说的没错,现在的鸡蛋在菜场是紧俏货,卖的价格可不便宜。

  一斤鸡蛋八毛,这个价格可不低了,要知道魔都的收入虽比其他城市高,可高的也很有限。

  魔都的工资标准略高于西北等地区,可转正后的正式职工一个月收入也不过三十六元,而且这个收入因为前些年等级考核制度中断缘故好几年没变过了,所以在魔都对此有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那就是“三十六元万岁”。

  以三十六元平均工资来计算,一个月工资也就能买四十五斤鸡蛋而已,但就算这样,菜场的鸡蛋依旧供不应求。一方面是鸡蛋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现有鸡蛋的供应量达不到要求。

  此外,林莹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卖鸡蛋的摊位上虽有周继业说过的照鸡蛋用的木箱子,可实际上在售卖的时候售货员却不是随随便便让人用的。

  有几个人买了鸡蛋要特意照下光挑拣鸡蛋都被售货员给拒绝了,为此还有个老阿姨和售货员直接吵了起来。售货员根本不退让,话还牛逼哄哄冲的很,直截了当对老阿姨说爱买买不买滚蛋,把老阿姨哽的直翻白眼气的不行。

  “阿姨!”就在那老阿姨嘴里骂骂咧咧跨着装好鸡蛋的菜篮子从摊位挤出来,转身离开的时候,林莹几步就凑了过去。

  “小姑娘有事?”

  “刚才见您和卖鸡蛋的人吵架,我在外面听了两句,是因为照鸡蛋的事?那木箱子不就是给人照鸡蛋的么?为啥不让呀?”林莹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问,还别说林莹的样子很有欺骗性,瘦弱的身子小小的,打扮的很是朴素,而且常年营养不良略有枯黄的头发再加上不大的年龄,看起来就和十六七岁的小女孩似的。

  “你问这个干嘛?”老阿姨警惕地反问。

  林莹弱弱道:“我是刚回来的知青,就住附近77弄,今天第一天来菜场买菜。”说着话,林莹亮了亮装着菜的菜篮子。

  “怪不得呢。”老阿姨脸上露出缓和的神色,对林莹道:“你不懂,卖鸡蛋的那人就是欺负我们这些没背景的普通人呢。”

  “欺负?”林莹眨了眨眼,一副迷茫的模样。

  大妈看看左右,伸手拉着林莹走到一旁,压低声音对她道:“你小姑娘第一次出来买菜,出来前家里就没交代过?”

  “我爸忙着要上班,至于我妈……。”林莹没把话说下去,眼圈却红了。

  大妈瞬间脑补,仿佛明白了什么。她抬手在林莹胳臂上轻轻拍了下,叹了口气也不再追问这些了。

  “小姑娘你不知道也正常,这菜场里水深的很呢,要是不懂的吃了亏都不晓得。”

  “真的么?”林莹诧异问道:“阿姨您能不能给我说说?我家条件不好,我刚回来没工作,一家子就我爸挣点那么点死工资,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呢,日子过的紧巴巴……。”

  听着林莹这么说,这位老阿姨对林莹的情况更为同情,当即就压低着声巴拉巴拉对她说了一通。

  老阿姨告诉林莹,鸡蛋摊位上的木箱子的确是给人照鸡蛋用的,可怎么用,给谁用却掌握在卖鸡蛋的人手里。要是碰到一个靠谱的售货员还行,可要遇见今天这样不讲理的就只能自认倒霉。

  原因很简单,菜场的鸡蛋都是供销社从各地收购来的,收购来的鸡蛋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是从农场来,有的是从公社来,还有的是农民自家养的鸡下的蛋卖给供销社的,其中的质量有着区别。

  鸡蛋这玩意看起来一样,但鸡蛋是有保鲜期的,新下的蛋和放了十天半个月的鸡蛋完全不同,可供销社对这些鸡蛋不会特意做区分,而且在供销社收来鸡蛋后也不会收多少就往菜场投入多少销售,而是先统一存放,等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一整批拨给菜场。

  这样一来,收购来的鸡蛋保鲜期就参差不齐,大家买鸡蛋的时候就要看运气。

  运气好的碰上刚收来的鸡蛋,运气差的买到的就是积压了一段时间的鸡蛋,前者新鲜,后者时间久了就肯定不新鲜了,按理说用木箱子的灯照一下就能分辨得出来,可问题在于要是大家都去照了,把新鲜的全挑走了,剩下不新鲜的鸡蛋售货员卖给谁去?

  因为这个原因,这售货员死活不给大妈照鸡蛋,就是担心老阿姨照了鸡蛋后把不新鲜的鸡蛋给挑出来,如果这样不砸自己手上了?老阿姨作为买家自然也不肯这么干,明明花一样的钱却买了不新鲜的鸡蛋?这放谁身上都不肯啊!这才会吵了起来。

  “如果光是这样的话也不能说售货员的问题,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林莹听明白后想了想问。

  “小姑娘聪明的。”老阿姨赞了林莹一句:“要真是一视同仁我也不会和她吵,问题是这人不是个好东西!”

  老阿姨伸手朝着卖鸡蛋那边指了指道:“你以为这售货员真是公事公办呀?这家伙其实坏的很,要换个她认识的人或者有背景后台的可就不这样了,别说照几个鸡蛋了,就算拿着鸡蛋一个个在显微镜下面看都不会说一句话呢。说白了,就是欺负我们这些普通小老百姓,偷偷把好鸡蛋全自己先挑走了,剩下的再卖给我们。”

  说着,老阿姨气呼呼的一副模样,恨不得再转回去狠狠骂对方几句,林莹连忙在一旁安慰了老阿姨几句,这才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下林莹彻底搞明白了老阿姨为什么和对方吵架的原因,原来是这个情况。

  “菜场就这一个卖鸡蛋的摊位?不是说现在有临时摊位有郊区农民会来摆摊的么?难道那边就没卖鸡蛋?”

  “哪里有啊!”老阿姨摇头道:“摆摊的农民有是有,可也就最多卖点自家种的菜和捞来的甲鱼、黄鳝什么的,鸡蛋这东西除了正规摊位外很少见。现在农民家里一般就养两三只鸡,一天又能生几个蛋?这么远来一趟把蛋带过来数量少不算,万一打碎了就更不划算了,反正乡下就有收购站,农民自己吃也好或者卖给供销社也好都方便,要是有农村的新鲜鸡蛋卖,谁会去她那边买?”

  “有道理,不过阿姨,如果农民卖鸡蛋的话估计也会贵点,毕竟不要票啊,这样算起来还是正规摊位便宜些呢。”林莹顺着老阿姨的话说道。

  老阿姨笑着摇头道:“账可不能这么算,其实卖议价其实也贵不了多少,正规摊位鸡蛋卖八毛,议价如果卖八毛五甚至再多点其实也是划算的。小姑娘你看呀,一斤鸡蛋就按十个最多十一个来算,一个鸡蛋就是八分钱,假如凭票买的鸡蛋里有一个不新鲜甚至是坏的,不就等于直接亏了?这样算下来,倒不如八毛五直接买议价鸡蛋呢,还不要票呢。”

  老阿姨扳着手指头和林莹解释,林莹连连点头一副受教的模样,她这个样更让老阿姨激起了好为人师的性子,顺着鸡蛋这个事兴致勃勃和林莹又讲了许多关于菜场的事儿。

  还别说,有老阿姨这个天天跑菜场的人介绍,菜场大小事都说的头头是道。那个摊位的菜新鲜,那个售货员脾气坏,谁人实在的,谁人品不好的,简直如数家珍。

  魔都的爷叔阿姨等同于京都的大爷大妈,他们这个群体消息灵通知道的可比普通人多得多了,何况这位老阿姨天天来菜场,数十年如一日,没什么她不清楚的。

  老阿姨还告诉了林莹一些外人不清楚的情况,比如菜场现在虽然可以租临时摊位,可实际上这个事是打擦边球的,毕竟上面还没这个政策,弹性大的很。

  怎么租,租给谁?这些权利都在专门的管理员手上。要没管理员点头,就算有空位你想租也是租不到的,这里面要有窍门。

  “窍门?”林莹不明白地反问。

  老阿姨抬手先做了个喝酒的姿势,接着又伸出两根手指在嘴唇上来回碰了碰,给了林莹一个你懂的眼神,林莹顿时恍然大悟。

第15章 桂林大队

  聊了好些时间,老阿姨和林莹说了个畅快,刚才买鸡蛋受的气也渐渐消了。等回过神才发现时间不早了,赶紧说自己得回家去了,家里儿子儿媳妇都要上班,孙子孙女还要上学呢。

  说着话,老阿姨挥手和林莹道别,跨着菜篮子就匆匆走了,等老阿姨走后,在不远处等着许久的周继业这才笑嘻嘻走了过来。

  “看不出来呀,你这演技不去拍电影实在可惜了。”

  “你懂什么!”林莹白了周继业一眼:“这是策略,要不这样打听,阿姨能和我说的这么清楚?”

  “佩服佩服!”周继业半真半假朝着林莹竖起大拇指,还别说就凭林莹刚才和老阿姨那顿闲扯还有她装出来一幅可怜兮兮的模样,要换成周继业是肯定不行的。

  “走!”

  “继续逛?”

  “不逛了,回家!”林莹笑着道,既然从老阿姨那边掏到了想知道的东西就没必要继续逛下去了,而且前面临时摊位就那么几个农民挑着菜在卖,过去看也没这个必要。

  两人顺着来路往回走,等到了弄堂口正巧碰上去上班的房东王阿姨。

  “小林小周,你们去菜场了呀?”王阿姨见周继业他们跨着菜篮子满载而归的模样,笑着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首节 上一节 8/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