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用语和高振东前世学数据库基础时的专业术语,大相径庭,但是意思大致是差不多的。
说到这里,外商部的同志也做了补充。
“类似的情况,我们也碰到了,当然,我们数据量小,统计司的同志的困难,有一些在我们这里体现得并不明显,但是问题依然是存在的。”
“所以我们两个部门联合起来,将大家请过来,就是想请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听起来很清晰,包括经贸类院校的同志,都在开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
“是不是大家坐下来,把对数据统计分析的需求仔细分析一下,出一份内容比较完善,能覆盖当前需求的软件规格说明书。”
这是比较传统的办法,基本上就是重新写个软件,以符合现有要求的意思。
“这是个办法,但是数据的管理和组织的需求,是一直都在变化的,这东西短时间恐怕很难搞好。”
“搞个新软件?如果数据内容要求变化了怎么办?统计分析规则变了又怎么办?现在这些软件,不就是但是根据需求搞出来的嘛,用久了一样会出现这些问题。搞个新软件,会不会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这位同志是看得比较透彻的,实际上从应用软件的角度,依然解决不了问题。
第673章 这个事情比较麻烦
“现在的问题是规则、要求随便一改,以前的数据就可能要重新进行组织才能符合使用要求,也就是每次对软件的更改,都会对数据的存储形式产生重大影响。”
思维还是在考虑用一个新软件解决问题,找不出新路子来。
统计司的同志听了半天,感觉和以前差不多,他将目光投向了外商部的同志。
想想办法啊同志,你和搞计算机的人熟悉。
外商部的同志看见他的目光,想起了自己领导的话——“这个事情,多问问高振东同志。”
对于高振东,外商部领导是充分肯定和信任的。
他看向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高振东。
“高振东同志,你有什么想法?”
这是非正式的小会议,也没有摆水牌这些东西,会前的介绍也比较简单笼统——“相关专家”,至于这个专家是谁,没太详细说。
而他这话一出口,各经贸院校的同志这才知道,这个坐在那里仿佛普通工作人员的年轻人,原来是高振东同志。
作为普通人,别人可能不知道高振东,但是他们作为搞软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
基本上他们进入应用软件行业时,学习的每一本书上面,都有这个名字。
而不久前的C6108和DJS-61报道里,这位大牛的名字更是赫然在目。
在这个不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里,能把名字单独放在报道里,是个什么情况自然不用多说。
一群院校的同志悄悄交头接耳。
“这就是高振东同志?”
“这么年轻?真是看不出来。”
“别看年轻,在这方面是这个……”
“你现在这么老实了?前面内部考核的时候,你不还抱怨他写的书太难嘛。”
“嗨,那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自己的问题。”
“马屁精……”
在同志们的窃窃私语中,高振东放下笔来。
包括运算所的池总工在内,都看向了他,想听听他到底是个什么意见,能不能解决问题。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软件肯定是要修改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哪怕是搞数据库,现有软件也是至少需要针对数据库做一次修改。
其他同志一听这话,得,都一样,没啥新东西。
不过池总工对高振东的发言风格非常了解,他在等一个词。
“但是……”
池总工笑了,来了来了,果然。
高振东没有停下自己的话:“但既然是数据这方面出的问题,那我们是不是把目光放到数据这头来?不解决数据的问题,那你们的困扰永远都得不到解决。”
池总工想了想,问道:“高总工,你的意思是制定一个标准的数据存储格式?”
他知道高振东喜欢用标准解决问题,从根子上解决。
既然数据乱、关联性不好、难以组织、复用性和共享能力都不太好,那就制定一个标准的数据存储格式。
有了标准了,所有软件都按照这个标准去存和读,应该能解决问题。
应该说,他的确是计算机方面最顶尖的人员,这个想法,其实对于解决外商部和统计司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高振东要的不止这点,废老半天劲,只解决一个具体问题那多没意思,这个具体问题里的细节一旦发生变化,还得再来一次。
他摇摇头:“嗯,数据存储标准这个是肯定要搞的,否则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把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这个问题解决好。我的想法是,搞一个管理数据的通用软件,其他应用软件通过这个数据管理软件去使用数据。”
说完,他举了个例子:“就好比一个仓库,要领料和归还的同志,他不用关心这个仓库里的物料是怎么堆放、放在哪里,他只需要和库管员打交道就行。我要八百颗螺丝,库管员给他,我要还三把螺丝刀,库管员拿去放好。”
池总工等人,听得眼睛越来越亮,但是高振东的话,并没有停下来。
“如此一来,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就交给数据管理系统这个库管员了,其他应用软件需要关心的,就是自己拿到数据以后怎么用而已。这个数据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叫它……”
说到这里,高振东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字。
“数据库!”
池总工大致听懂他的意思了,拍手叫好。
“数据库!好,这个名字好!简单明了。高教授这一下子,是将应用软件和数据之间,彻底解耦了啊。”
耦合程度越低,那相互掺杂相互影响的东西就越少,各自发展起来也就越容易,高内聚低耦合,池总工对这一点本质看得非常清楚。
高振东笑道:“对于数据库管理软件,无非就是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怎么存储数据,二是其他软件怎么写入和读出数据,三是它怎么管理这些数据。”
其他同志纷纷点头,高教授这一手高明,直接釜底抽薪,把数据从软件系统中抽离出来,解决问题。
说完,高振东在黑板上边写边讲,把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化存储、数据表、数据字段、数据类型、行列存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等做了一个介绍。
至于数据库范式这些东西,他暂时没说,那是后面的问题,或者说,那是具体的数据库设计的问题,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关系不大,现在说太早了点儿。
高振东的话,顿时就让在场的人员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数据还能这么管?
“这个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很不错,靠数据之间的关系,用二维表存储数据,再由二维表组成完整数据库,一下子就把数据的管理级别划分得很清楚。”
“要说表格这东西,我们天天都在打交道,但是就没往这个方向上想过。”
“能支持在一个数据表中存储不同格式的数据,这不就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嘛。”
“用最简单的增、删、改、查就概括了对数据的基本操作,完成了对数据的管理,这份提炼能力,那真不是吹的。”
“这个结构化查询语言也很有意思,通过这个东西,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定制化查询,将应用软件的相关工作量降低到了最小,解决了数据的使用问题。”
“高教授这一手,是应用软件只管提要求,数据库软件负责实现,这样一来,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只要接口设计得当,各自的变化对对方的影响都降到了最低……”
作为天天和数据打交道的人,统计司的同志说起软件可能一般般,但是对于数据本身,却是再了解不过了。
听了高振东的讲解,一个个都觉得,这东西是真的好。
回过头来想想,高教授也是刚刚参会才知道自家的难点和要求,就这点儿时间,就拿出这么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来,难怪外商部的同志要专门问他,这本事,别人真没有。
让他们最高兴的是,高振东这个解决方案,不只是解决他们眼前的问题,而是彻底从根子上,解决了数据存储管理使用的所有问题。
池总工比他们还要高兴,他很敏锐的感觉到,高振东说的这个数据库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向上都能用得上的技术。
这一点,他猜对了,作为最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一,数据库的重要性,和操作系统比起来,一点都不差。
所有的MIS(管理信息系统)里面,绝对都有这东西。其他软件里,没有数据库的,也非常少见。
高振东前世,我们的银行业曾经搞过一次大规模的动作,去IOE,这里面的O,就是数据库。
当然,最后结果嘛,只能说是有一定效果,这和当时的客观条件有关。
池总工大包大揽:“高教授,这个事情,我们运算所干了!”
统计司和经贸院校的同志,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到这个事情里面来,他们有经验,是非常好的助力。
不过高振东的下一句话,让他们统统都傻了眼,差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池总工除外。
“这个事情比较麻烦,需要的时间还真挺多的,这样,给我半个月,我直接给你们一套编制好的源代码,你们拿去慢慢调试。”
不是,高教授,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哪怕是对软件再不熟悉的人,也知道这种软件不是写个加减乘除,画几张二维表格那么简单。
你前半句话听着还像那么回事儿,需要大量时间。
但是后半句话就跟骂我们这帮人是傻逼没啥区别。
时间挺多=半个月?
高教授对于时间尺度的概念,是不是和普通人有点不一样?
这里面只有池总工不太吃惊,他一个人搞几千上万晶体管的计算机系统、独自写操作系统都顺利整出来了,数据库系统好像也不是不行,都是系统嘛……
其实这个事情是有些麻烦的,他能搜索到自己保存的开源数据库C语言源代码,但是这些源代码用在现在的计算机上无疑是有点略微超前了,别的不说,不管多精简,论M起的编译后容量,就能搞死一堆计算机。
但是他有办法作弊。
第674章 能薅到21世纪的羊毛
看见高振东无比笃定的样子,别人不知道,但至少运算所的池总工是相信的。
“那也行,你把源代码的第一版搞好,调试的工作就交给我们来吧。”
池总工也知道,从正常来说,写源代码的过程,本身就是包含调试的,源代码写好了,调试也就大部分完成了。
但是在高振东这里,就不太好说,他说自己写源代码别人来调试,那他就一定有可能在没完成调试的情况下把源代码给整出来。
可这事情,对于其他同志来说就有些过于惊悚。
别的不说,光是听高振东刚才说的那一串功能,就知道这东西听起来好是好,但是搞起来也是真的难。
这时候可不比日后,Ctrl+C和Ctrl+V就能解决一半以上的问题,一些经典问题更是从答案到解析全齐。
半个月时间,普通的小软件还不见得搞得出来呢,别说这种大系统了。
如果说前面高振东在规划和介绍数据库的时候,展示的是超强的理论功底和系统设计经验、以及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的话,那现在高振东这个话,就让他们了解到他还有极为强大的实践和软件编制能力。
这两种能力,任何一种能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都必然是行业内的翘楚,而两种齐备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
但是出乎他们意料,在场除了高振东之外,对软件最为熟悉、最有可能提出异议的运算所池总工,却是说出了那句和高振东同样离谱的话。
不是,他说啥你信啥是吧?
池总工:嗯,我真信。
听见他的话,高振东就知道,这事儿自己不用管了,后面他们运算所自然搞得稳稳妥妥的。
见高振东点头认可,池总工转头看向几个经贸院校的同志们。
“同志们,在计算机和系统性软件的编制方面,我们运算所有曾经跟着高教授调试完善操作系统等大型系统软件的经验,在数据库系统这种大型软件的编制方面,应该是有一定优势的,所以这个事情,我们运算所就托个大,数据库源代码的调试工作,我们来打个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