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09节

  “不过对于这个飞机的进一步改进,我倒是有些想法。”

  防工委和空装局的同志马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

  “首先一个,考虑在内部舱室加装软式油箱固定装置和输油接口,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内部舱室携带部分燃油,进一步提升其航程。”这种事情,在我们的直升机上用得多了,别-6内部是有空间的,还可以利用一下。

  这个算是小技巧,不过也给刘所长他们开了个眼,原本还真没想到能这么用,虽然不一定现实,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条路子,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考虑的方向,有句话说得好嘛,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第二个事情,取消背部、尾部的自卫用航炮,节省重量和空间,用于其他设备的安装,或者进一步提升载重。”

  来了来了,他果然还是对航炮下手了,防工委和空装局的同志心想。

  “高总工,这样一来,飞机的自卫火力被削弱到了极致,紧靠机头的一门炮,而且还是以俯射为主的,恐怕很难保卫自己啊。”

  高振东笑了:“有了这几门炮,一样保卫不了自己,这种水上飞机的机动能力,就算炮再多,又有什么用?机头辐射的炮,对巡逻任务是有用的,但是有一门也就够了,这两门双联23炮,机背的只能打上方,机尾的只能打后半球,但是对敌机的威胁基本上等于没有。”

  “机背能防御上方掠袭,机尾能防御咬尾,怎么没用呢?”有同志不太理解。

  “同志,这是S2的设计,那时候大家都靠机枪机炮作战,的确是能达到这个效果,提升一定的安全性,但是现在,最大的威胁不是机炮,虽然还是需要咬尾,但是咬尾的距离,是尾炮根本够不到的,敌机不需要进入后半球或者上半球航炮射程范围,就能完成攻击。”高振东解释道。

  “导弹?导弹万能论?”有同志皱了皱眉头。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导弹万能论,现阶段战斗机肯定是要保留机炮用于格斗的,现在导弹的性能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对于水上飞机这种机动性的目标,杀伤概率极高,敌人不需要冒险进入我们的射程范围就能完成攻击,而且效果不会差。”

  “我知道我们最近有很多次空空导弹对敌人的成功打击,击落敌机多架,但是仅凭这个就取消掉被证明已经行之有效的武器,是不是有些武断?你对当前空空导弹打击效果的评价,依据在哪里?”这个事情上,负责改装的同志,还有部分不认识高振东的其他专家还是很慎重,总不能凭你几句话就做出这么大的改动。

  “依据啊?”高振东想了想,开口道:“就凭我是打下那几架敌机的空空导弹核心技术提供者,是我们更新一代红外空空导弹的副总师,同时也在指导相关单位进行雷达空空导弹的研究,这个可以不?”

  该露峥嵘的时候,高振东也是不客气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客客气气还做不做事儿了?

  空装局和防工委毫无波澜,这是事实,他们本来就是这些事情的亲历者。

  但是其他同志听了却是瞠目结舌,失敬失敬,原来来了这么一位大佬。

  虽然高振东说的事情很夸张,用词更是夸张,三种导弹,一种是有战果的——“核心技术”,一种是比有战果的还新的——“副总师”,一种甚至他们都没怎么听说过的——“指导”,看着他的年纪,怎么都不可能啊。

  但是防工委的总工、空装局的同志可都在这儿坐着呢,他们都没意见,那说明这事情假不了。

  “如果这样,那巡逻机的自卫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核心问题,和几十年后不同,这时候擦枪走火的概率大得很,像日后那种巡逻机完全不带自卫武器的情况,现在还是不合适。

  高振东道:“我刚才说过,交给其他东西来完成。我们给巡逻机挂载最先进的红外空空弹,这种导弹发射后不需要载机干预,射程也有10公里左右,非常适合自卫。”

  红外空空弹,我比较懂。

  “而且我并不是为了拆机炮而拆,这些机炮拆下来之后,那些位置在未来,都是有用的,远远比保留这两门没什么意义的航炮来得重要。”高振东补充道。

第785章 海装的也在就好了

  不只是需要那些重量,还需要那些位置,这就说得通了。

  “高总工,能透露一下你觉得那些位置需要拿来做什么吗?”空装局的同志对此的兴趣,永远是处于第一梯队的。

  “那肯定没问题,本来就是为了这个事情来的嘛,呵呵呵。”高振东笑道。

  “尾部这个空间,作为海上巡逻机,其实最适合安装的设备不是航炮,而是磁异探测器。”高振东道。

  “磁异探测器?”在座的同志都是懵的,虽然后来他们自己也会提出在别-6上安装这东西,可是这时候对磁异探测器有概念的同志却是基本上没有的。

  花旗佬的P-3反潜巡逻机现在还在测试中,老毛子也不可能主动提供这么先进的反潜装备的信息,甚至他自己有没有都还两说呢。

  “磁场探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其实原理差不多,利用磁探设备,探测磁场梯度异常的地方。正常情况下,一片区域的磁梯度应该是基本均匀且连续的,当探测到一片区域磁梯度有剧烈变化的时候,就意味着这片区域有问题。这个问题也许是矿藏,也许是金属,放到海上,如果一片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海域,却出现了磁梯度变化,那最大的可能性是两种:金属沉船、潜水艇。”

  高振东一边说,防工委那边的眼睛就一边亮。

  作为自己就把“空潜快”作为当前主要海军建设方向的我们,对于潜艇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东西作为自己的装备,那是真的好,恨的是这东西如果到了敌人手上,却又的确难搞。

  在高振东提出大型护卫艇的概念之前,海军建设的真正主力被选择为猎潜艇,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黄水战列舰”,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与会的技术人员对这方面有所了解:“这个想法倒是的确不错,这种方式不论是水下还是水面,都能发挥作用,不受海水的影响,也无需具备通视条件,还不像声呐一样必须接触水体,对于飞机来说,从理论上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不过对这方面有所了解的明显不止他一个人:“钢铁舰体的确是会出现这个情况,但是现在的舰艇已经开始采用铝合金,或者为了对抗磁性水雷,已经普遍开始对舰艇进行消磁,潜艇倒是不可能用铝合金,但是消磁这一步它们还是会做的,如此一来,先抛开技术上能否实现,从原理上说,也很难发现消磁后的潜艇了啊。”

  高振东摇摇头:“对,消磁后的确会造成你说的这个情况,但是只要它的材料是导体,那运动起来就必然有磁场梯度变化产生。”

  导体?运动?明白了!

  “高总工说得有道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是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生电,电生磁嘛。这是高中物理,我刚才把这个道理都忘记了,忏愧忏愧。”

  高振东笑道:“说实话,这也就是我的一个想法,能否落地还不知道,不过据我分析,花旗人已经在开始搞这个东西了。”

  他分析的依据和情报来源是什么,他并没有说,因为完全没有,他完全是靠记忆,62年,P-3原型机已经出来了,这个时间段应该正在试飞,P-3上面就有这个装备。

  别的同志也没有在意他没有透露依据的问题,一是可能不方便说,二来嘛,同样的材料放到不同的人手上,能分析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高总工这个级别的人,能从普通的论文、材料里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回头我委托海装局那边,做一些相关工作。”防工委总工对此非常有兴趣,不过在这个地方,这个鸡屁股留下来就行,到底怎么弄,磁异探测器本身的发展等等细节,那是后话。

  甚至他都没有仔细的去问为什么这个鸡屁股最适合磁异探测器的安装,大家对磁异探测器长什么样子一无所知,只知道高振东都这么说了,想来是有道理的。

  高振东也不可能在这个会上围绕这个东西展开长篇大论,严格说来,这东西是海军更感兴趣,而到现在为止,别-6可是属于空军的。

  “尾巴上的事情,就先放一边,中部那个炮塔,其实拆掉之后节约出来的空间和重量,至少可以用于两种设备的安装。”高振东暂时没有把后世那一票“高新XX”给拉出来的想法,现在技术达不到,先用最实用、最可能的东西把大家勾引上路,其他的后面再说。

  只要空装、海装的同志尝到甜头,不用高振东说,到时候他们的想法可能比高振东这个穿越者还要天马行空。

  “哪两种?”

  “一个是红外干扰弹,一个是声呐浮标。”高振东道。

  红外干扰弹除了对抗红外空空弹之外,高振东主要考虑还能对付红外便携防空导弹。有的潜艇上是真的带有这东西的,而反潜巡逻机使用磁异探测器时,飞行高度一般不超过1000米,正好在便携防空导弹的打击范围内。

  “红外干扰弹?这个可以,能够进一步提升飞机的生存能力。”

  “现在红外空空弹已经普及到这个程度了?”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们自己是开始普及了。”

  “声呐浮标是什么东西?”这才是大家有些懵逼的地方,这东西没听说过。

  高振东只好在黑板上画个图解释一下,好在这东西虽然新奇,但是原理上却并不复杂,就是个无线声呐。

  “这东西有意思,能够解决飞机上没法装拖曳声呐的难题。”

  “而且机动性很强,一架飞机带上几十个,需要的时候就扔一个,很能解决问题啊。”

  “这东西能做到这么小嘛?”

  “技术上不知道,但是原理上没问题,很值得研究,人家能给你把应用的路子找出来就算不错了,还奢望一手给你包办了?”

  “别人提的话,能不能实现我不敢打包票,但是这一位提出来的,基本上……嘿嘿,问题不大,问题不大。”

  防工委总工有些后悔,这东西是海上巡逻机嘛,怎么一开始没想着把海军的同志也一起叫过来验一验?如果那样,就不用又跑一趟了,还要自己这边转述一次。

  反正都说到这里了,高振东干脆把对挂架的想法也一起说了。

  “我对挂架的改装没有什么意见,不过倒是有个建议,挂架再加两个,最少达到6个的数量。如果加挂架实在有困难,那建议相关厂所考虑研制复合挂架,用一个挂架达到挂载多枚武器的效果。”

  “振东,现在4个挂架不够?”总工问道。

  “原本是够的,可是要携带自卫用的红外空空导弹的话,4个挂架就不太够了,2枚红外空空弹就占据了两个,两枚红外空空弹不过几百公斤,还有3吨多的挂载余量,就剩2个挂架,怎么着都不太够的样子。”

  原来都没考虑挂载红外空空弹自卫,现在加上这东西,好像的确是不太够,不过临时再加挂架好像来不及,刘所长他们对那个复合挂架倒是更感兴趣一些:“高总工,复合挂架是个什么情况,能够介绍一下吗?”

  这东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到了高速时代,复合挂架的设计还是很讲究的,特别是用于导弹武器的复合挂架,比用于炸弹的要麻烦一些。

  因为导弹的弹体升力特性一般来说是经过设计的,比普通炸弹之类要好,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高速飞行中,导弹是不太听话的,想靠重力自由落体分离不是那么容易,那玩意是真往上飞的,粘在挂架上就是不走的情况也不少见。

  而复合挂架由于导弹距离极近,需要处理和考虑的事情也就更多。

  高振东前世,我们用于制导武器的复合挂架直到21世纪才出现,除了没有太大需求之外,其实技术难度也有那么一点点原因。

  如果能够早一点把这个东西提出来,引导相关单位往这个方向上先行一步,其实也不是坏事,有总比没有强。

  高振东把复合挂架的事情,详详细细的给对方说了一遍,末了还专门强调:“刘所,这个复合挂架和挂炸弹的不太一样,要考虑的事情要略多一些,如果要搞的话,希望你们不但考虑别-6这种低速飞机,同时也考虑战斗机等高速作战飞机在使用导弹时对复合挂架的要求。”

  空装局的那位同志,早就对高振东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兴趣十足:“对对对,这个事情一定要考虑到,刘所,你们是不知道,有时候我们飞机的载弹量是够的,可是挂不下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如果能通过复合挂架缓解我们的这个问题,那可解决我们大问题了。”

  别的不说,就拿战-6现在的最新型号来举例,是用的2油箱+2导弹的典型挂载,如果能有这东西,2油4弹,简直不要太爽。

第786章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有了他这句话,这个复合挂架,实际上和别-6改装已经没什么关系,成了一个空军用的标准挂载配件在考虑了。

  刘所一听空军既要又要还要的想法,笑道:“那我们还是两条腿走路,别-6挂架4改6我们做,复合挂架我们也做,按你们这个要求来看,那已经不适合只作为别-6的挂载配件来搞,要搞成一个全新的标准件才行。”

  空装局的同志听了非但没觉得他们在推诿,反而高兴得合不拢嘴。

  “对对对,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这个东西啊,只用在别-6身上太浪费了,战-6、还有你们那边在搞的炸-5攻击型,这些都能用嘛。”

  战-5就算了,过时了。

  如果说前面这第一天的工作都是讨论、分析、商量、质询的话,那第二天的工作才是重头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改装后的挂架发射汇演。

  汇演是汇报表演的意思。

  高振东其实挺好奇的,这东西能汇报啥?除了空空导弹之外,也就是传统铁炸弹、深水炸弹、火箭弹之类,这些东西,不改之前一样能扔的,就连鱼雷,我们都没有可以给别-6用的。

  不过当第二天汇演开始,刘所他们,还有另外一批人推着武器出来,往改装机机翼下挂的时候,高振东笑了起来,还真没想到是他们,意外之喜啊。

  推出来的武器有两枚,一枚是雷电-1红外空空导弹,另外一枚个头要大得多,是一枚大家都没见过的新式导弹,包括高振东自己,也只是看到过图,没看到过实物,不过他一眼就能认出来那是什么。

  ——新型固体反舰导弹。

  作为高振东亲自建议,亲自参与,从气动外形到内部结构都提供了大量意见和技术的导弹,他认不出来才有鬼了,别的不说,和前世的迎击-8如出一辙的弹体和弹翼就足够证明它的身份。

  更别说在那儿挂导弹的,还有苏卫华这小子。

  这枚导弹没有助推器,看起来比舰射/岸舰版要短一截,也就更加协调优美。

  刘所向参会人员介绍道:“本来我们把挂架改好了,但是往上面挂什么的时候,有些犯难,没东西挂啊,除了红外空空导弹之外,我们没有别的制导武器。就在这个时候,搞空射反舰导弹的同志找到了我们,我们缺弹,他们缺飞机,正好。”

  对于苏卫华他们来说,想要试验空射型固体反舰弹,却是找不到挂载机,炸-5还没改出来,其他的就更别说了,攻-5的多用途型也还在研制中,图-4没往这个方向改,毕竟他们的最终使命是特种机,试验远程布撒器不需要改装,还可以接受,专门改一次来发射导弹就没有必要。

  结果在空装局那头,知道了别-6改装的项目,两方简直是瞌睡来了遇到枕头,双向奔赴,一拍即合。

  “新飞机加新导弹,有没有把握?”防工委总工问道。

  “有把握,试过的。而且为了发射这个导弹,我们还对机上的雷达进行了一定的改装,实战可能还不行,但用于试验是够了。”

  对于固体反舰导弹来说,只要能够提供目标距离和方位就行,都不用太精确,大差不差就可以,甚至极端情况下,手输数据理论上也不是不行。

  苏卫华没有来得及过来和高振东说话,远远的打了个招呼之后,他就和别-6改装的同志们一起上了飞机,他要作为射手在别-6上发射导弹,这事儿改飞机的同志可没他熟悉。

  高振东和他挥挥手打了个招呼,防工委总工笑问:“振东,那边有熟人?”

  “嗯,我的大学同学,参与固体反舰弹的制导系统工作。”高振东点头。

  “嚯,你们班藏龙卧虎啊。”总工很是高兴,这样的同学,越多越好。

  “还可以吧,还有个同学,是便携防空导弹的制导系统负责人。”不知不觉中,林连伟、苏卫华都已经站上了更高的高度。这也不算啥,高振东知道的,几十年后好几款新锐作战飞机的总师,大学里是室友。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其他同志都侧目而视,这什么班级,涉及到好多款导弹,一位副总师,一位子系统负责人,一位制导系统的核心骨干,牛逼上了天简直是。

  能听得出来,这位高总工的本专业,大概率是搞自动化之类的专业,从他两个同学都是制导系统的核心骨干就能看出来。至于他怎么对磁异探测、声呐等等都有想法,这就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了。

  等飞机上天等了很久,别-6这飞机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他的起落架入水之后,是要现拆的,没有自动收放的能力,把飞机推下水,然后拆起落架,如果降落之后要上岸,流程就反过来,在水里装上起落架,然后再上岸。

  见大家都在看地勤战士们忙活装起落架,别-6的大队长解释道:“这飞机设计天生就这样,非常麻烦,一般来说我们有特别的维护码头,可以在码头上完成装弹、普通维护等工作,不需要装上起落架这么上上下下的折腾。”

  带着起落架在水里起降是不可能的,那东西伸入水中,阻力极大,别看相对飞机没多大点,但是有了它,在水里想带着任务载荷起飞就成了天方夜谭。带着起落架降落也是如此,飞机还没入水,起落架先入水了,超大的阻力对于飞机飞行姿态影响极大,一不小心就是机毁人亡。

首节 上一节 509/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