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316节

  宋致远在食堂里找了找,最终摇摇头说:“还是去办公室等等吧。”

  钱进也发现食堂人太多,根本没法找人。

  不过其他老师和学生热心的很,两人刚回到外语系的教学楼不到五分钟,有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的知性女教师急匆匆赶来。

  女教师很漂亮,跟魏清欢的妩媚不一样,她的漂亮是温婉清秀,长头发、白外套配黑裤子、黑皮鞋,即使步履匆匆也保持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宋老师,您找我?”

  声音温润如玉,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书卷气。

  钱进精神一振。

  这位就是苏雅老师了。

  苏雅最引人注意的是眼睛,大而明亮,像两泓清泉,不过她显然,眼角已经有了细小的纹路。

  宋致远闻言笑起来,他拉着钱进上前介绍道:“苏雅啊,有段日子没见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钱进同志,咱们市供销总社甲港搬运大队的大队长、泰山路治安突击队和劳动突击队的队长,还是泰山路学习室的负责人。”

  “这位是苏雅老师,我已经给钱进同志介绍过了。”

  钱进连忙伸出手:“苏老师好!久仰大名!”

  苏雅轻轻握了握他的手,触感冰凉柔软,像一块上好的丝绸。

  松开手后她打量了钱进一眼,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钱队长找我有事?”

  钱进从包里掏出一张盖着红印的介绍信:“是这样,我们单位要成立外商办,急需培养英语人才。听说苏老师教学水平高,想请您抽空给我讲讲课。”

  苏雅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表情变得有些为难:“钱队长,很感谢您的信任。但是……”

  她犹豫了一下摇摇头:“已经有人找过我了,也是你们供销系统的同志。”

  钱进不奇怪。

  当初省里给他们开会,要进入外商办筹备组的青年工作人员便有三四十号,后来消息传开,更多的人想要进入这个新科室。

  进入筹备组简单,想要留下成为外商办正式成员却困难。

  这需要考核,为了通过考核,他们自然都要找英语或者日语老师学习。

  日语老师太少,英语老师也不多,所以很容易撞车。

  宋致远帮钱进问道:“能问问是谁吗?这个不需要保密吧?”

  “不需要保密,他姓马,叫马德才,说是供销总社计划科的。”苏雅把信递还给他,“不过我没有答应他,宋老师,我不想扫您的面子,您知道我多尊重您。”

  “可是实在不好意思,现在我们教学工作太忙了。”

  马德才!

  钱进这边念叨着名字。

  这个马德才他还真有点印象,三十岁左右,是总社出了名的关系户,他仗着哥哥在市委工作,平日里眼高于顶,挺多人讨厌他的。

  没想到这货也盯上了外商办,估计是跟他一样,冲着外商办主任宝座来的。

  钱进心里有了一些压力。

  盯着这宝座的人可不少。

  宋致远看着钱进凝重的表情还以为他在为遭到拒绝而失望,就打圆场说道:“苏雅啊,钱进同志是真心想学。他手下的工人也都是踏实肯干的好同志……”

  “宋老师,我明白。”苏雅歉意地笑了笑,“但时间实在安排不开。这学期我有本科四个班的精读课,还要带一个新生班当辅导员。”

  钱进不废话。

  默默的打开书包将里面的书拿了出来。

  苏雅随意一扫。

  漂亮的封面吸引了她的注意力,等她看到蓝色封面上的金色字母时,眉头一挑、眼睛睁大了:

  Jane·Eyre。

  “原版的《简爱》?”她下意识问道。

  钱进不语,只是一味的往外掏书。

  “《呼啸山庄》?”

  “《基督山伯爵》?”

  “《傲慢与偏见》、《茶花女》、《飘》!”

  钱进说道:“我听说苏老师喜欢英国文学,正好我在港口工作,前几天有一艘英格兰货轮来送货,我从他们水手手中得到了这么一批书。”

  苏雅跟看到奶酪的老鼠一样开始躁动起来。

  她确实喜欢英国文学,这是父亲熏陶下养成的爱好。

  但如今原版书太少了。

  以前海滨大学图书馆里倒是有一些,可惜前些年外文书籍大多被查封或销毁,如今要找一本原版英文名著比登天还难。

  而商城里却简单。

  钱进可以轻松找到全套的世界名著。

  并且价格便宜。

  他撕掉了书籍的版权信息页,只留下了内容页。

  这样就是神仙来了也查不出这些书和未来的联系,因为现在国内不可能有人知道其他国家出版了哪个版式的这些世界名著。

  钱进继续说:“苏老师,我还跟一位水手成了好友。”

  “他答应我回国后会给我邮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他说如果我感兴趣,还能给我搞到老美的《国家地理》杂志。”

  苏雅的心神像是被锤子一样重击了。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指节发白。

  对这些被禁锢了十年的知识分子来说,一本原版外文书的诱惑,不亚于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钱队长,”她的声音有些发抖,“您真的愿意借给我看?”

  “不仅借,如果苏老师肯教我们,这些书都可以送给您。”钱进看出她的动摇,乘胜追击,“而且我在海关关系不错,如果您需要英文书籍,告诉我名字,我多数情况下有办法搞到手。”

  “您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看出来了,国家有意放松对文化和知识行业的管控。”

  “以后捣鼓这些书肯定不合法,但只要咱们别找事,没人会再把这个情况上纲上线。”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梧桐树上的麻雀在叽叽喳喳。

  苏雅咬着下唇,内心显然在激烈斗争。

  宋教授适时地咳嗽了一声:“苏雅啊,钱进同志一片诚心。再说,教工人学英语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嘛。”

  钱进开始打感情牌:“之前我换这些英语文学书的那艘英格兰货船进港停靠,我们负责装卸,但我们都不懂英语。”

  “货船上有个二鬼子,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翻译官,我到现在都记得他颐指气使的模样,我们去搬货,只因为我们有工人手重,那翻译官用皮鞋尖踢了我同事,嘴里这是Fragile,摔坏了你们十年工资都赔不起。”

  “如果我懂英文,那我当时可以送他一句话,Go·away,这是我们中华大地,轮不到你个背宗忘祖的二鬼子放屁,我看得懂上面的标识,我知道怎么工作。”

  “但当时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苏雅猛然抬起头。

  她眼中的犹豫渐渐被决心取代:“钱队长,您那边有多少人想学?”

  “第一批二十个,都是我们突击队里的骨干,不过主要是我学。”钱进赶紧回答,“时间随您方便。”

  “那,好吧。”苏雅终于点头,“不过我有个条件。”

  “您说!”

  “你或者你的同事必须真心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不能浪费我的心血和精力。”苏雅严肃地说,“学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简单的事。”

  钱进一拍胸脯:“NoProblem。”

  苏雅听到这话笑了:“你还知道这个?”

  钱进说道:“我已经开始自学了。”

  苏雅对他的态度很是满意,笑容更是灿烂,眼角泛起细小的纹路:“那从下周开始吧,周二和周五晚上六点到八点,周末时间咱们临时安排,可以吗?”

  钱进点头:“还是这句话,NoProblem。”

  双方握手。

  外面又有脚步声响起。

  苏雅赶紧收拾起这些书来。

  钱进直接将自己的军绿挎包送给她:“您带回家去吧。”

  脚步声停在了外面走廊里。

  苏雅送他们出去的时候,钱进又看到了古立春,另外还有两个中年人正在旁边抽烟。

  双方打了个照面,两个中年人都是急忙掐掉烟卷迎上来:

  “宋教授,您回来了?”

  “宋老师,您回母校怎么不跟我们这些学生说一声?”

  宋致远冷笑道:“说了干什么?说了让你们砸我的实验室?”

  高个子的中年人苦笑一声:“宋老师,当时我没有参与……”

  “我教的一手好学生啊,净出人才。”宋致远打断他的话冷笑着扫了古立春一眼。

  古立春如坐针毡,满脸尴尬:“不是,钱校长、宋教授,系里老师说要请宋教授您回来授课,我看您来了,以为您是来……”

  “是来找骂的。”宋致远目光辛辣。

  高个子中年人长叹一声低下头,另一个戴眼镜的白脸中年人劝说道:

  “宋教授,年轻人当时确实犯了错误,但那是时代问题,您知道的,学校一直期盼您们回来。”

  宋致远摇头:“别说了,我们不会回来了。”

  “我没怪过学生,虽然有时候想起他们的所作所为真叫我生气,可我确实没怪过他们。”

  “那年头没有任何问题,我理解当时活动的目的,领袖同志是怕神州大地上再次出现学阀、门阀乃至军阀,他怕人民再度被特权阶级当牛马欺压!”

  白脸中年人问道:“那您为什么不愿意回来了呢?宋老师,我们曾经一起共事过,我很清楚您对化学实验的热爱。”

  宋致远摇摇头:“因为我老了,而且我有孩子了。”

  “这些年我一直在反思我的前半生——算了,没必要解释这么多,我只想告诉你,我有孩子了,我以后只想好好带孩子。”

  “甄老师,你无需劝我,我不会再回来执教了。”

  他冲钱进点点头,大踏步果断离开。

  夕阳西下,给外语系教学楼的拱形窗棂镀上了一层橙红。

  他们走到大门口,涂标语的男学生们依然在忙活。

  石灰水换成了红油漆,“实事求是”四个颜体大字在暮色中泛光,墙根散落的《中国青年》杂志被风吹开,露出里面手抄的北岛诗稿。

首节 上一节 316/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