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72节

  她下意识地捻紧了捏在指缝里的两张淡蓝色纸条片,上面印着“红星电影院、二层2排12座、1978.11.1晚20:30”字样,这是红星电影院的电影票。

  票面上带着她手心渗出的一层薄薄的汗,材质因此变得有些松软。

  她不动声色地把手塞进了洗得发白的旧工装口袋里,手指碰到一个硬硬的小圆东西,一颗包裹在红绿玻璃纸里的水果硬糖。

  那是特意给今晚留着的甜蜜期待,此刻却像冰疙瘩一样凉。

  “啧,”身旁站着的李金宝低声嘟囔。

  他剃着青皮头,后脑勺的发根在午后的光下泛着硬茬的青光,“管天管地,还管人家下班看个电影不成?”

  在他旁边那个身材高些、名叫王卫东的青年没接话,只把双手更深地插进工装裤口袋。

  与此同时,他的肩膀几不可察地耸了耸,眼神里闪过一丝属于年轻人的执拗光芒。

  他们不敢招惹刘铁柱,只能低声抱怨或者用眼神反抗过。

  但却有人敢这么做:

  “刘铁柱你那说的什么话?什么叫任何人不准往电影院方向迈步?”

  这声音一出来,许多人找到了嘴替,纷纷钦佩的看向他,同时也看看谁这么有种。

  刘铁柱则大怒。

  他的脸上表情顿时狰狞扭曲,瞪着一大一小的眼睛看过去,正好人群散开,于是他的目光就像两把子母剑似的劈到了说话者身上。

  然后跟劈在了金刚石身上一样。

  断折了。

  说话的人吊儿郎当的看着他。

  他脸上的横肉跳了跳,最终扭曲出一个笑容:“哟,东哥?下班了你怎么还没回家呢?”

  “是王东!保卫科的王东!”人群开始窃窃私语。

  “对,是他,老刘这次碰上硬茬子了!”

  “王东可不好惹,听说他跟厂长是亲戚……”

  “这都是瞎说,他跟厂长只是一个姓,不过他跟泰山路的钱进关系很好……”

  “你们说刘铁柱敢惹他吗?”

  “再借他两个胆子都不敢!王东保卫科的,而且是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的,那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厉害,一百几十号人啊,有钱有势谁敢招惹?”

  刘铁柱听到了这些声音。

  但他假装没听到。

  因为这些人说的是真的。

  这王东不光是保卫科的,背后还有一百几十号甚至可以说是二百多号的猛人。

  别人不知道刘铁柱知道,泰山路劳动突击队跟市供销总社甲港搬运工大队是兄弟单位。

  一方有难两方支援,别说他了,现在海滨市所有违法犯罪分子都怕这两帮人!

  面对刘铁柱的询问,王东吊儿郎当的说:“我不敢回家呀,我家在泰山路上,从咱单位去泰山路,不跟去红星电影院一个方向吗?”

  刘铁柱讪笑道:“我、东哥你误会了,我那话是对我们车间的小年轻说的。”

  第四纺织车间里头多数是小年轻,不好管,所以工厂才安排刘铁柱这个狠角色去当车间主任。

  但在王东眼里,全海滨市有且只有一个狠角色:

  钱进!

  他上去拍了拍刘铁柱的肩膀笑道:“行了吧,刘主任,这电影国家都让上映了,人民群众也想看,结果你在这里阻拦?你算老几?”

  “再说了,你也知道这电影是国家花外汇引进来的,那咱人民群众不更应该都去看吗?咱们买的电影票可是实打实的人民币,最后是上交国库的!”

  不少人跟着说:“对呀对呀。”

  “单位又不发这个电影票,都是我们自己买的。”

  “我们是给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

  刘铁柱急了。

  他拉了王东一把低声说:“这电影我看过,它不正经,里面有男女亲嘴的画面,还有小鬼子娘们在山洞里光着腚的画面!”

  王东大惊:“你怎么不早跟我说?”

  刘铁柱咧嘴笑了:“是吧?我……”

  “你他妈的,这么好的东西你自己藏着?难怪人家都说你不是个东西!”王东破口大骂。

  “那我今晚得赶紧去看啊,不,我要连看两场!”

  说完他推开人群,匆匆忙忙的跑了。

  刘铁柱傻眼了。

  人群熙熙攘攘的散开,大门口逐渐清冷。

  只有车间深处机器低沉的嗡鸣从未停歇,仿佛不知疲倦的心脏。

  日头一点点西斜,像一块暗黄的油污缓慢沉坠,最终被天际线吞没。

  暮色四合,沉甸甸地压了下来,笼罩住所有低矮的厂房屋顶和长长的苏式宿舍筒子楼。

  昏黄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在清冷的秋夜里孑然独立。

  宿舍楼里灯光昏昧。

  晚饭是食堂打回来的馒头和一小撮咸菜丝。

  张海波和王卫东、李金宝三个人围着屋里那张唯一的小方桌,默默地啃着。

  咸菜齁咸,嘴里嚼得麻木。

  “咯噔”一声,是塑料门帘被掀开的轻响,又被小心地放落。

  陈秀芹、李晓梅、赵爱红三个女伴闪身进来。

  屋里谁也没说话,但几个人的眼神只在空中飞快地一碰,便心照不宣地读懂了对方的意思。

  尤其是李晓梅。

  这个总爱穿件洗得发黄绿军装外罩、在厂宣传队待过的女青年,此时眼神里跳动着火苗。

  “走?”李金宝猛地站了起来,把还剩半个的馒头往桌上一撂。

  一个字,像道无声的命令。

  门帘再次被撩起又落下,轻微的足音消失在楼道陈旧的楼梯上。

  深秋的寒风打着旋儿扑面而来,刀子般刮在脸上,几个人都裹紧了并不厚实的单衣。

  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扯得忽长忽短,歪扭地投射在冰冷的柏油路面上。

  没有人说话,只听见脚步踩碎干燥落叶的声音和紧赶慢赶的、压抑不住的轻促呼吸。

  他们低着头,在晚归行人稀少的街道上快步穿行。

  越靠近电影院,心跳便跳得越厉害,最终擂鼓似的撞击着胸腔。

  到了这时候,那灰白色、线条方正的建筑就在他们眼前了,楼顶上“红星电影院”几个红色的大字在灯光下分外显眼。

  夜幕中的电影院门口比白天时候更热闹。

  有个穿着喇叭裤的青年跟身边朋友嘿嘿笑:“我在首都的表哥特意给我写了封信让我看这个,他说里头有个叫真美的小娘们,跟里面那个杜丘亲嘴,镜头非常清楚!”

  这个声音没有被特意压低,于是引来了人群中一阵吃吃的笑声。

  有人说道:“不是叫真美,是真由美!不光有她跟杜丘警长亲嘴的镜头,还有在山洞里……嘿嘿嘿!”

  好些青年跟着嘿嘿嘿。

  他们眼睛看向墙壁的电影宣传海报,散发着狼一样的绿光。

  六个人去排队,队伍已经拐到了路口。

  穿绿军装维持秩序的民兵正呵斥几个想插队的小青年,胶鞋踩在水洼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响声。

  开始检票了。

  队伍在欢呼雀跃中向前挪移。

  终于轮到六人。

  “票!”检票员是个戴红袖标的大妈,她狐疑地打量着这群年轻工人,“几个人?”

  王卫东赶紧掏出皱巴巴的电影票:“国棉六厂团委组织的,六个人。”

  他身后的张海波踮着脚往影院里张望,鼻尖上还沾着纺纱车间的棉絮。

  放映厅门口弥漫着樟脑丸和汗水混合的气味。

  往里走,出现了影院内部那特有的、放映机胶卷被灼热后散发出的化学味道。

  影院里光线极其昏暗,只有墙角几盏小灯泛着幽幽的绿光。

  陈秀芹摸着黑找到座位时,发现木椅子的漆面早就被磨光了,露出原木的颜色。

  她环顾左右,放眼望去。

  发现整个放映大厅已经满座,还有不少人挤在过道甚至是站在了后排空地上。

  攒动的人头在昏昧的光线里连成起伏的黑色轮廓。

  这么多人在一起自然喧哗。

  他们都在期待着海滨市第一场《追捕》的演出。

  这部电影一个周之前已经在首都、魔都等大城市播放过了,然后在青年人群里引发出了巨大的轰动。

  他们都有亲朋好友在这些大城市,都接到了亲朋好友的叮嘱:

  一定要看这部电影!

  就在喧嚣声中——

  啪嗒。

  头顶幽暗的壁灯全数熄灭,仿佛整个世界瞬间被巨大的墨汁覆盖吞噬,只余绝对的黑暗和无垠的寂静压迫下来。

  蓦地,一道雪白锐利的光柱,带着细微胶卷摩擦的滋滋声,猛地从众人头顶后方的放映孔穿透黑暗,直刺正前方。

  然后随着‘沪都电影译制厂’七个大字飘飘荡荡的出现在荧幕上,这引发了一些青年们的欢呼。

  按照经验,他们以为接下来会是电影内容剧情的简介,介绍环境、介绍背景。

  然而没有!

  就在突然之间,各种鲜艳的、跳动的色彩与活动的人影,带着一种从未见过的、逼人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狠狠刺入所有人的眼帘!

  电影直接开播!

  而且一出来的画面就震惊了青年们: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庞大都市鸟瞰景象,高楼林立,钢铁轨道纵横交错。

首节 上一节 472/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