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654节

  钱进回到家里,魏清欢赶紧心疼的给他摆出来饭菜又给他准备水泡脚松弛:

  “你们怎么整天加班?”

  钱进在沙发上一个四仰八叉,汤圆几个小孩坏笑着想来逗他。

  魏清欢俏脸拉的很难看,阴沉着脸喝道:“今晚想要出去站一夜?”

  几个调皮孩子顿时打了个哆嗦,脸上坏笑变成了讨好的笑容:

  “四叔我给你按摩……”

  “四叔我给你敲背……”

  “小舅我给你捏腿……”

  “呃,那我干啥?小舅要不你转过身来我给你添腚?”

  “陈爱国!”正在厨房收拾的钱夕闻言过来拎着儿子的耳朵走人了。

  在指挥部紧张了一天的钱进此时终于得以放松,他享受着孩子们的按摩哈哈笑:“行啊,爱国,你小子有本事,等我给你整点跳跳糖什么的……”

  陈爱国闻言欣喜若狂:“跳跳糖?还有跳跳糖?小舅万岁!小舅你太好了!”

  “我也要跳跳糖。”其他小孩不甘人后。

  只有魏清欢知道钱进画外音,她上去也拎钱进耳朵:“你干嘛呢?这都是些孩子,你怎么能给孩子说这些……”

  “孩子怎么了?说这些怎么了?”汤圆撒娇。

  魏清欢没法解释,瞪了小侄女一眼怒道:“孩子不能吃太多糖!”

  几个孩子开始叽叽歪歪的表示不满。

  这股家庭烟火气让钱进彻底放松,吃过饭,又得继续紧张。

  进入书房,他揉着发涩发胀的太阳穴,把桌上厚厚一摞文件推到了台灯光圈下。

  这些文件混杂着油印资料和技术图纸,全是明天开会的重点。

  它们是钱进从‘国外引进’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此次他主要‘引进’了两项生产技术,一是滴灌工具生产技术,二是液压柴油机打井机生产技术。

  同时也有相关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引进国内。

  不过技术手册只是书籍,可以通过航空迅速送到他手里,工具和设备那就麻烦了,需要走海运好些日子才能送到。

  所以,工具和设备是实打实的东西,而这些书籍所属的技术手册全是商城买的21世纪款新型技术。

  商城买到手的是中文版,他用翻译工具加班加点干成了英文版,再由打印机印刷装订成册交付给上级单位。

  你们自己翻译去吧!

  这方面他不担心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钱进现在的工作便利性太大了。

  他的工作岗位就是跟国外的新技术、新设备直接接触,所以对于他展示出来的国外先进工艺与技术,领导们都是默认应该的。

  另外。

  社会上开始出现所谓的‘香功大师’了,所谓的‘气功热’开始出现端倪。

  能出现这个社会现象,原因很复杂,其中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八十年代人的盲目崇拜心理很严重。

  钱进现在就被很多人盲目崇拜了,甚至他发现,连王振邦这种身居高位的领导都崇拜他……

  一直以来,王振邦对他这边都非常支持,钱进以为他是爱护自己这个晚辈,或者佩服自己的能耐。

  结果慢慢的他发现了,王振邦是有点崇拜他!

  钱进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

  他从国外搞到新技术、新工艺的时候,偶尔会模糊来路,显得高深莫测。

  这不会引起刨根问底或者怀疑,而是让人对他的能力、路子、渠道更是崇拜。

  再一个,现在社会的主流是抗旱,没有人还有心思去想别的。

  所以等他把这资料交给国家,如果国家能在短时间内展开生产,那北方的抗旱工作会进行的轻松很多。

  就拿滴灌技术来说。

  这项技术发展历史得往年推二十多年,五十年代以色列那边就开始搞这个了。

  国内也从五六年前开始研究这项技术,奈何进展不大,75年的时候国家从墨西哥引进了两套滴灌设备想开展逆向破解性研究,结果被特殊的时代给打断了。

  等到1977年,边疆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开展了园艺作物滴灌技术的试验研究,但他们研究方向是使用塑料管进行滴灌,这就导致了造价高昂和推广困难等因素。

  最终滴灌技术已经进入国内,却不被重视也没有实际应用工作上的突破。

  钱进带来的就是这个,他这边给出了实际应用方面的突破性技术。

  再次核对过内容没问题,随即,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档案袋,将文件全装了进去。

  魏清欢来给他送绿茶。

  钱进伸手一片丰腴绵软,然后感慨:“红袖添香啊。”

  魏清欢这次没拍开他也没骂他不正经。

  钱进这段时间着实忙坏了,都没空去骚扰她了。

  魏清欢对钱进精力只有一个评估方式,那就看他交粮频率。

  只要高于一天两次就说明他闲的蛋疼,只要低于两天一次就说明他确实忙。

  而钱进这次都已经老实三天了。

  他将茶水喝掉,决定今晚把三天缺失的存粮全给补上……

  第二天上午的会议室里,领导干部们看着钱进那眼窝深陷、眼袋乌青的样子忍不住感动。

  韩兆新更是忍不住拍拍他肩膀叮嘱说:“小钱,别这么拼命。”

  “这抗旱战役是持久战,不能太着急,你悠着点,一定要注意休息。”

  “昨晚几点睡的?早上几点起的?”

  钱进估摸了一下:“大概是一点钟睡的,早上六点起的。”

  韩兆新也估摸了一下。

  五小时确实睡得有点短,可是年轻小伙子,也不至于熬成这样吧?

  他昨晚也差不多是睡了五个小时的。

  不过他又想了想,估计是年轻人心事多、压力大,不像他是老干部,已经习惯了承受沉重的民生压力。

  于是他说:“这次的工作将会是你工作过程中一次宝贵的经历,你抓住机会好好体验、好好学习是对的,却也要好好休息。”

  “这样,中午我给你批一个小时,不,一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你中午必须补觉。”

  钱进一听欣然答应。

  确实得补交补充亏空精力。

  他这么痛快答应,把韩兆新给整的一愣一愣。

  二把手感觉自己看不透眼前这年轻人。

  秘书过来点点头。

  下一场会议准备好了,钱进还是主角。

  几位分管农、水、科、技的领导及少数技术专家围坐在一间小办公室里。

  这种时候不必走流程更不能打官腔,上场就直入主题。

  钱进不客气,打开公文包将一些照片、图片贴到了墙上,开始讲解滴灌技术:

  “各位领导滴灌是怎么回事,大家大概知道,起码有印象,那我不从头说了,我直接说重点。”

  韩兆新是唯一一个不了解具体情况的,不过他不需要了解,他的秘书了解,给他低声在耳畔快速讲了一下。

  他点点头。

  钱进往下说:“滴灌这种灌溉技术在50年代就诞生了,发明家是个犹太人,他将此项技术带回以色列的内格夫沙漠地区,并应用于温室内的灌溉。”

  “然后这项技术发展很快,从60年代初期开始,它在以色列、美帝国加州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主要应用于水果及蔬菜的灌溉。”

  韩兆新继续点头:“从这个推广速度来看,这项灌溉技术是有实际应用意义的。”

  钱进说道:“对,韩指挥说到了点子上,滴灌的用水效率高达95%以上,咱们国内现在通用的地表灌溉水呢?实不相瞒,30%!”

  “为什么滴灌的用水效率这么高?主要归因于管道无输水损失,管理得当的情况下可无深层渗漏,无地面径流损失,直接入渗于根区使得植物棵间蒸发损失极小。”

  “还有我必须扯一句题外话,滴灌的优势不仅在于用水效率极高,还能够利用滴灌系统进行施肥,可依据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需肥要求,精准地随灌溉水施入不同的肥料——这就是国外现在研究的主流,水肥一体化!”

  “所以使用灌溉技术种植农作物,可以使作物生长始终处于最优的水、肥环境中,提升作物的品质。”

  一位农业专家点点头:“钱副指挥说的很对,实际上我们研究所认为,滴灌将是未来全球发展最为蓬勃的灌溉技术,应该到了21世纪,全球发达国家都会采用这种灌溉技术。”

  韩兆新还是点头但不表态,只对钱进说:“说说现在的可应用性,咱们国家为什么一直没用呢?”

  钱进说道:“因为咱们研究方向不对。”

  他指向墙上的照片:“这是75年首都农科所牵头搞的第一代滴灌管道,关键问题就在这里——他们用的管材主要是成本极高的硬质工程塑料!”

  今天会议是提前就通知过的,并非是临时开会,所以才能把相关行业专家给召集起了。

  刚才说话的农研所专家便准备了一截国产的硬塑料细管进行展示。

  钱进见此也拿起提前准备好的现代化滴管软管,这是一截颜色更深也更柔软的橡胶管样品:

  “正好,这两款样品之间可以进行对比。”

  “大家看,硬塑料管要铺设到田间,需要大量标准化的接头和铺管机械配合。”

  “这样不仅设备本身成本高昂,安装和维护更是难以在普遍分散的小农经济下推广,造成了卡住我国滴灌技术大面积应用的死结!”

  “而我们这次引进的国外技术核心在于它的输水管材质——软橡胶复合工艺。”

  他用手指用力捏了捏胶管,胶管迅速变形,松开又缓缓恢复。

  “大家看,这是关键,橡胶原料来源比工程塑料广泛得多,工艺相对简单,关键是质地极其柔软!”

  他随即拿起桌上一把普通的剪刀,轻易地将胶管剪断了一段:

  “田间使用就靠这个,老乡自己拿着剪刀,对着预留的毛细软管口,想在哪棵菜苗根子上开个小口子就在哪开。”

  “多大的田亩,多少弯道田埂,卷吧卷吧就能铺进去,冬天用完收回,卷起来防冻也好处理。”

  “可这有个问题,”有领导疑惑的问道,“如果这次浇麦子开的口子多,下次浇玉米不需要这么多口子,那再粘回去?”

  钱进摇头:“不需要,就让它继续滴灌好了,反正也浪费不了多少水。”

  “另外,没有完美无缺的农业浇灌技术!”

  韩兆新说道:“说得对,你讲你的,先不考虑别的方面。”

  钱进把最后一段胶管样品轻轻放在桌上,说道:“好的。据我得到的消息,这种软胶管的生产难度不大,实际上国内有大规模生产的条件。”

  “成本方面呢?”韩兆新问道。

  钱进说道:“比起硬管来说,成本能降低90%!”

首节 上一节 654/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